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321 继续战斗

重生南非当警察 2321 继续战斗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南部非洲对于精确制导炸弹的需求,其实远不如德军迫切。

整个地中海轴心国都没有几艘舰船,就算装备精确制导炸弹,也缺少值得使用精确制导炸弹的目标。

精确制导炸弹的成本,比普通炸弹贵得多,大多数时候精确制导炸弹能完成的任务,普通炸弹也能完成,英国人都已经开始使用重达十吨的炸弹了,更重的不是造不出来,而是没有合适的轰炸机,即便“超级空中堡垒”也装不下。

当然精确制导炸弹肯定是要研发的,轴心国在地中海这边实力弱小,日本却还有两艘超级战舰,这两艘战舰是盟军的心腹大患。

虽然罗克一直以来都不喜欢战列舰,但是当两艘满载排水量超过七万吨的超级战列舰出现在战场上,还是让罗克如芒在背。

这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排水量最大的战舰,美国最新式的“依阿华”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才5.7万吨,“大和”和“武藏”,比“依阿华”又整整大了一圈。

“大和”的主炮是三座三联装94式45倍径460毫米舰炮,这同样是全世界口径最大的火炮,日本人的陆军装备饱受诟病,海军实力还是很强的。

除了9门460毫米主炮之外,“大和”的武备系统还包括四座三联装60倍径155毫米舰炮,12座双联装127毫米舰炮,45座三联装、21座单装25毫米舰炮,另外还有7架舰载机。

今年五月份,两艘美军驱逐舰,和一艘南部非洲轻型巡洋舰组成的巡逻舰队,在菲律宾以北海域意外遭遇“大和”号。

盟军舰队勇敢的向“大和”号发动进攻,舰长们低估了“大和”号的火力输出强度,“大和”甚至都没有动用主炮,仅靠155毫米舰炮,就将“莫里斯”号驱逐舰的上层建筑全部削平,“安德森”号也被击沉,两艘军舰上的375名官兵,只有13人幸存,“埃尔文”号巡洋舰凭借34节的高航速幸运逃生。

日本人太追究排水量了,忽视了军舰的速度,美国“依阿华”的最快速度可以达到33节,“大和”的最快航速只有27节,这是“大和”号最大的弱点。

消息传到狮城,安琪和麦克阿瑟都颇为头疼。

这样的军舰日本人一共有两艘。

拥有这两艘强大的战舰,日本人实际上已经有能力威胁樟宜海军基地,没有任何盟军战舰能够正面和这两艘巨舰对抗,型号盟军还有强大的空中部队,“大和”如果脱离舰队防空体系,一样会被蜂拥而至的战机击沉。

时间来到十月份,俄罗斯战场的冬季如约来临。

这两年的俄罗斯战场,每到夏季,德军都会展开疯狂进攻。

俄罗斯人则是在冬季反攻,天气是俄罗斯人最大的助力。

今年情况和往年有所不同。

往年的德军在冬季,进攻虽然乏力,至少守得住,战场上不落下风。

今年德军丧失了在俄罗斯战场的主动权,俄罗斯几乎在全线,同时向德军发起反攻,大胡子用俄罗斯近乎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不给小胡子喘息之机。

德国人实际上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两年血战,俄罗斯人伤亡惨重的同时,德国人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不仅资源即将耗尽,兵力也越来越捉襟见肘。

这种情况下,盟军在地中海的反攻,让小胡子愈发陷入绝境。

胖光头的倒台,逼迫小胡子不得不调派更多德军增援意大利。

北非战役结束后,轴心国在地中海地区事实上败局已定,隆美尔也无法挽回败局。

在经历了让人一言难尽的西西里岛战役之后,埃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总算认清了英美军队的实力,打一个胡贝难度都这么高,隆美尔更不好打,所以埃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不得不更加依赖南部非洲的配合。

“我的参谋们制定了一份作战计划,如果我们从希腊方向向北发起进攻,那么就可以和俄罗斯军队在黑海沿岸的某地会师,这会对德国人造成最沉重的打击,如果我们合兵一处,那么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争。”巴顿的想法和埃森豪威尔不同。

埃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是想依靠西西里岛,向亚平宁半岛发起进攻。

“如果是希腊的话,我们就不得不面对更多困难,俄罗斯冬天造成的伤害可不分敌我,而且我严重怀疑我们的军队,是否能承受得起俄罗斯战场的残酷程度。”亚历山大对德军心有余季,盟军在北非打一直德军的偏师都这么难,要去俄罗斯对抗德军主力部队,就凭英印部队的那些锡克人真不行。

“俄罗斯人能做到的事,我们当然也能做到。”巴顿不悦,不能用英印部队的战斗力,来衡量南部非洲远征军的战斗力。

“巴顿元帅,你的这个计划,得到比勒陀利亚的同意了吗?”埃森豪威尔更直接,他不信罗克那个老狐狸,会同意巴顿的计划。

“这个计划还在完善中——”巴顿确实没把握。

“那就来看看我们的计划吧——”埃森豪威尔主动为巴顿介绍。

埃森豪威尔的计划跟巴顿的计划相比,难度上要小很多,盟军在西西里岛已经拥有相当完备的后勤基地,通过西西里岛,可以直接向亚平宁半岛发起进攻。

亚平宁半岛是一个细长条,沿岸多港口,意大利海军投降后,轴心国海上实力大损,盟军通过港口可以随心所欲发起登陆行动。

向亚平宁半岛发起进攻,另一个好处是遭遇的抵抗不会太强。

在西西里岛,埃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严重低估了意大利军队,在本土作战时的抵抗意志,结果伤亡惨重,小巴顿和蒙哥马利还闹了不少笑话,出尽洋相。

意大利国王流亡后,意大利王国宣布灭亡,意大利军队的抵抗意志也迅速下降,没有人愿意为一场看不到希望的战争流血牺牲,尤其是生性浪漫的意大利人。

“德国人也知道亚平宁半岛难以防守,所以德国人的防线集中在意大利北部,亚平宁半岛只有很少的德军部队,以及军心涣散的意大利人,我们只需要派出十个师,或者五个师,就能占领亚平宁半岛。”埃森豪威尔乐观的过了头,十个师就想拿下亚平宁半岛,就算参战部队全部都是南部非洲远征军也做不到。

盟军在意大利本土是客场作战,就算有舰队和空军的辅助,十个师也不太够。

“我觉得我们至少要派出多一倍的部队,才有希望占领亚平宁半岛。”亚历山大也是这么认为的。

“不用,我们还有强大的舰队和空军,就算我们不使用空降兵,也能随意在亚平宁半岛的任何港口登陆,出现在我们的敌人后方,将敌人的后勤供应切断,这样敌人就会迅速崩溃。”埃森豪威尔信心足,巴顿和亚历山大对视一眼,两人都面无表情。

别听埃森豪威尔说得好听,这实际上又是推卸责任。

盟军在地中海确实有强大舰队和空军,不过是以南部非洲军队和英军为主。

埃森豪威尔的计划中,到处都要用到舰队和空军,美军出动的部队则是以陆军为主。

这就居心不良了。

谁都知道战列舰上不了岸,要解决战斗还是得看陆军。

到时候南部非洲军队和英军部队辛辛苦苦当苦力,美国大兵则以救世主姿态出现在亚平宁半岛拯救意大利人。

这不正是埃森豪威尔所希望的么。

“登陆的第一发,我建议是罗马,这样就可以以最快速度瓦解意大利军队的军心,而且我们还要考虑到梵蒂冈城国的影响力。”埃森豪威尔很重视宗教的影响力。

另一个时空温斯顿和大胡子在德黑兰见面的时候,大胡子问温斯顿:梵蒂冈城国有几个装甲师?

这个问题成为各路网友调侃大胡子和梵蒂冈城国的着名场景。

实际上千万不要轻视宗教的作用,梵蒂冈城国一个装甲师都没有,在全世界基督教徒心目中的地位却无可替代,基督教对于欧洲的影响力不需要强调了,早年欧洲国王登基,都是需要请求那谁加冕的,要不然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得位不正。

梵蒂冈城国更重要的一点是,对各国宗教的控制。

欧洲各国大主教的任免,都是梵蒂冈城国决定的,各国政府无权干涉。

南部非洲理论上也是这样,不过罗克怎么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呢,在和号称梵蒂冈囚徒的某人多次友好沟通之后,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原则上同意梵蒂冈城国对南部非洲基督教的领导,梵蒂冈城国则是在南部非洲联邦政府提供的人选中选择大主教。

双方对这个结果都比较满意。

“梵蒂冈城国下令的话,能让德军部队放下武器吗?”巴顿问了句废话,梵蒂冈囚徒要是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基督早就一统全球了。

“巴顿元帅,对于上帝还是要尊重的。”亚历山大提醒巴顿,他现在的一言一行,可是代表着北非盟军。

宗教在南部非洲的影响力一分为二,在白人群体中影响力巨大,在华裔群体中影响力很小,虽然有很多华人也习惯于在周末的时候去教堂,或者去寺庙烧香,实际上大多数人只是去寻求一个心理安慰,并不是他们的信仰有多忠诚。

巴顿作为北非盟军总司令,言行举止影响力巨大,北非英军、美军、法军有很多虔诚信徒,如果巴顿的话传出去,对于北非盟军的士气还是有影响的。

“进攻亚平宁半岛的计划还需要再完善,自由法军已经做好了进攻科西嘉岛的准备,科西嘉岛是法国领土,自由法军的战斗**很强烈。”巴顿例行通报,前段时间为了接应意大利海军,南部非洲空军将科西嘉岛的机场和港口扫了一遍,这为自由法军的进攻扫平了道路。

“那我们就先拿下撒丁岛——”埃森豪威尔也有B计划,进攻撒丁岛的难度,同样小于进攻亚平宁半岛。

既然各方都有计划,那就各打各的。

戴高乐对于进攻科西嘉岛还是非常重视的,派出了自由法军中唯一的一个装甲师,海军的两艘“黎塞留”,和刚刚从南部非洲购买的“克来蒙梭”号航空母舰也倾巢而出,参战部队总兵力超过20万人。

情报表明,轴心国部队在科西嘉岛的兵力不超过五万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维希法国。

这些维希法国的士兵,对于自由法军的抵抗意志并不强,南部非洲空军这段时间多次出动侦察机,在科西嘉岛广撒传单,宣传北非盟军的俘虏政策,敦促科西嘉岛上的维希法军投降。

维希法军就是以前的法军部队,法国战役中法军部队已经投降过一次了,轻车熟路。

10月15号,自由法军正式向科西嘉岛发起进攻。

维希法军的抵抗意志确实不强,当两艘“黎塞留”出现在阿雅克肖港口外的时候,防守的维希法军阵前倒戈,负责督战的德军军官被愤怒的维希法军杀死,大约一个营的意大利部队主动放下武器投降,自由法军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阿雅克肖。

阿雅克肖是科西嘉的首府,岛上的城镇本来就没几个,绝大部分居民都居住在阿雅克肖,和东北部的巴斯蒂亚,只要拿下这两个城市,科西嘉岛上的德意联军就无路可退。

17号,戴高乐乘坐“克来蒙梭”号航空母舰抵达阿雅克肖。

此时阿雅克肖的战斗已经彻底结束,自由法军为戴高乐举行了入城仪式,当戴高乐乘坐敞篷越野车进入阿雅克肖的照片登上《泰晤士报》之后,戴高乐的个人威望达到新的巅峰。

法国太需要英雄了,自从圣女贞德之后,很少有人像戴高乐这样身处逆境顽强抗争。

维希政府以戴高乐出卖法兰西利益为由,在报纸上诋毁戴高乐,却引起了更多法国人对于戴高乐的兴趣。

现在的法国,连本土都保不住,还能有几个人在乎远在万里之外的殖民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