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346 上帝偏爱英国人

重生南非当警察 2346 上帝偏爱英国人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早在意大利殖民时期,意大利人就在意属北非发现了一些油苗、气苗,从而判断意属北非具有良好的石油开发前景。

1938年,意大利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曾派出四支钻井队前往意属北非探测石油资源,并在三年内钻了9口探井,但限于意大利的石油钻探水平,并没有发现油田。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的石油勘探工作中断,1941年停止。

英国的石油勘探技术还是比意大利人好一些的,北非战役结束后,英国得到了一些意大利人的资料,从而在意大利人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勘探。

这一次英国人的运气来了,第一口探井就有所发现,而且还是油质极好的自喷井,消息传出,牵一发而动全身。

现在谁都知道石油对于工业的重要性。

南部非洲有波斯湾,美国有墨西哥湾,俄罗斯有巴库,唯有大英帝国两手空空。

现在意属北非发现油田,如果英国得到油田的控制权,那么英国石油短缺的窘境就将得到极大缓解,这是除了英国之外,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真的是所有人。

南部非洲和美国肯定不愿意看到英国解决石油问题。

法国更不愿意。

其他国家要么盼着英国倒霉,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意属北非的归属悬而未决,所有油田的归属还不好说。

“参考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处理方式,意属北非在战后的归属,应该由国际联盟决定——”小斯只有这种时候才想起国联。

“联合王国还是国联的常任理事国呢——”亨利满脸嫌弃,对于当世大国来说,国联就像擦脚布,有没有都一样。

没有擦脚布,凉一凉也是可以的。

“等等,我们难道不应该先确定信息的真实性吗?”欧文不想跟英国翻脸,如果油田的储量不大,那么送给英国人也无所谓。

“情况应该是真实的,我们的地质专家之前也判断,意属北非应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盖文现在已经有资格参与这个级别的会议了,情报的真实性不用怀疑。

南部非洲的地质专家不仅仅在波斯湾勘测,世界大战没爆发的时候,全世界到处都有南部非洲的勘探队伍。

意属北非那地方,曾经是世界最大的产油地之一,罗克也不知道意属北非的石油储量到底有多少,不过卡大佐是怎么倒台的,罗克还是有印象。

“美国人知道这个消息吗?”罗克也不想跟英国直接翻脸,这事最好拱火美国。

从这方面看,罗克也是深得大阴帝国真传。

“意属北非也有美国人的驻军,美国人也已经知道了——”盖文表情古怪,想了一下还是补充:“——法国人也知道了,就在刚刚,戴高乐总统下令在法属北非境内勘测石油资源。”

这——

内志境内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因油而贵。

意属北非跟内志差不多,境内同样绝大部分地区是沙漠,现在也发现了油田。

法属北非的环境跟内志和意属北非差不多,没理由上帝只青睐南部非洲和英国,单单抛弃了法国人啊。

这个解释不太合理,但是可以解释戴高乐迫切的心情。

跟英国一样,自由法国现在也没油田,石油全部依赖南部非洲供应。

“那我们先等等,看美国人怎么说——”罗克不着急,先让美国人和英国人咬一会。

别看美国人和英国人现在如胶似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精神内核决定了美国人和英国人只是暂时的利益同盟,一旦利益发生冲突,美国人和英国人分分钟翻脸,他们历史上又不是没打过。

那就等等再说。

罗克的判断是正确的,美国人从得知英国人找到油田的第一刻起,就开始了行动。

英国人的运气太好了,如果油田的储量不大,那么美国人把油田让给英国人也无所谓。

可现在储量巨大不说,而且优质极好,还特么是自喷井,这就让美国人实在羡慕嫉妒恨了。

洛克菲勒之所以败给阿丹石油,主要原因就是阿丹石油的成本低,油质好,价格便宜。

美国的石油企业,原本就在阿丹石油和内志石油公司面前节节败退,如果英国人也有了成本低油质好的石油,那美国的石油公司干脆关门大吉算了。

美国人也不是没有机会。

这里要做一个说明,北非战役结束后,美国为了建立稳定的后勤供应,在意属北非成立了后勤基地,这个要求得到了英国的支持,毕竟英国也需要美国的后勤。

这就给了美国人借题发挥的机会。

油田虽然是英国人发现的,位置却处于美军控制区和英控区的交界处,于是埃森豪威尔就堂而皇之的向亚历山大提出要求,希望英军能向美军分享刚刚发现的油田。

亚历山大果断拒绝。

开什么玩笑,美国垄断墨西哥湾石油的时候,也没见洛克菲勒邀请皇家壳牌一起开发啊,反倒是因为北查科地区的油田,引发了查科战争。

在这场战争里,皇家壳牌支持的巴拉圭虽然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最终获得北查科油田主导权的却是美孚,英国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现在英国的勘探队在意属北非发现了油田,美国人居然舔着脸来利益均沾,真当我大英帝国好欺负是不是。

“勋爵,我没有别的意思,在开采油田这方面,美国有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可以就地解决石油供应,那么我们就有更大的把握赢得胜利。”埃森豪威尔理直气壮,在和英国的合作中,美国占据主导地位。

北非战役结束后,亚历山大被封为“突尼斯的亚历山大勋爵”,成为贵族将军。

意大利人太倒霉了,如果意大利人在世界大战爆发前发现了油田,那么盟军击败隆美尔,就会付出更多代价。

击败是肯定可以击败的,缺少油料只是隆美尔失败的一个原因,连主要原因都算不上,德国和意大利的工业能力不足才是隆美尔失败的主要原因。

北非战役打到最后,英军损失一百辆坦克,转眼就能补充二百辆,而且还越来越先进。

隆美尔的坦克却是越打越少,就算有足够的油料,隆美尔也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

全世界的绝大多数油田,挖出来还需要提炼之后才能用,只有油井还不够,建设炼油厂是个漫长的过程。

北非和波斯湾的油品差不多,油质好到不需要精炼就能用的程度,这块肥肉埃森豪威尔是无论如何不会放弃的。

“将军,英国同样不缺少开采石油的经验,我可以保证,会和美军分享开采的石油。”亚历山大不松口,给油可以,不要钱都行,但是生产环节必须牢牢控制在英国手中。

“勋爵,我们现在最大的目标是赢得胜利,不要因为这些细枝末节,影响到我们之间的合作。”埃森豪威尔步步紧逼,别忘了联合王国还得抱美国的大腿。

亚历山大就呵呵。

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石油对于美国来说或许是细枝末节,可对于大英帝国来说就是生死攸关。

至于和美国的合作,伦敦还真没有多重视。

伦敦看重美国,是希望美国能对南部非洲的影响力扩张形成制衡,并非不可或缺。

现在情况很明朗了,就算没有美国,盟军依然可以战胜轴心国,美国对于盟军的重要性,正随着俄罗斯战场的形势好转逐渐下降。

所以拿这个做威胁,怎么可能威胁到亚历山大嘛,没有了美国的大腿,还有南部非洲的大腿可以抱。

让亚历山大没想到的是,埃森豪威尔的威胁并不是说说而已,当天晚上,就有一支美军部队抵达英国人刚刚发现的油田。

“抱歉,这里是英军辖区,你们无权进入,请尽快离开。”负责保护油田的英军军官尽职尽责,你们这帮美国佬想干嘛,居然还开着卡车,相当油耗子偷油吗?

“得了吧伙计,这里是盟军防区,根本就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带队的美军军官嬉皮笑脸,他倒也没有说谎,沙漠里也不可能存在泾渭分明的控制线。

沙漠是会移动的,除非树个界碑在哪儿,否则分界线这种东西根本数不清。

更何况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根本就没有辖区这一说,只有占领区。

既然是军事占领,那就当然是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

“我们已经接手了这一地区的防务,这里是英军驻地,请你们马上离开——”英军军官义正严词,表情里下意识就带了嫌弃。

美国大兵带着“救世主”心态来到欧洲,殊不知欧洲是最歧视美国的地区,就算后世美国如日中天的时候,欧洲人都从来没有真正看起过美国人。

在绝大多数欧洲人心中,美国就是那个没有底蕴,野蛮粗鲁的暴发户。

这个表情明显刺痛了美军军官。

“呵,如果我们不离开呢?”美军军官抱着膀子冷笑,他身上并没有携带武器。

“那我们就不客气了——”英军军官手放在腰间的枪套上,另一只手里还拎着一根马鞭。

马鞭!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骑马呢?

“我倒想看看你想怎么不客气——”美军军官突然直接向营地硬闯。

“喂,你站住——”英军军官直接拔枪。

“呵——”美军军官回头冷笑,脚下大步流星,根本没有停止的意思。

英军军官顿时傻眼。

拔枪就是吓唬人的,以美军和英军目前这种关系,英军军官还真不敢开枪,万一把人打死了,谁都付不起这个责任。

可把人放进营地也不行。

“拦住他——”英军军官下令,营地内马上冲出十几名英军拦在美军军官面前。

英国人有援兵,美国人同样人多势众。

也不知道是谁先动了手,两帮人突然就在地上扭作一团。

混乱中英军军官刚一拳击倒一名美国大兵,就被人一拳打在鼻子上。

呯!

英军军官终究还是开了枪。

开枪事情就大发了,这一次亚历山大也不去找埃森豪威尔,而是直接去找巴顿。

这算是北非盟军之间的内讧,巴顿是北非盟军总司令,这事最终还是得巴顿处理。

“先生们,就为了一些石油,至于弄到现在这种程度吗?”巴顿轻描淡写,脑子里想的却是怎么让英国人把油田交出来。

英国人肯定是想独吞的。

可是想得美,凭什么?

北非又不是英军一家打下来的,击败隆美尔,英、法、美、南都有贡献,所以最起码也得见者有份吧。

“我们为了北非的油田付出无数代价,至少从上个世纪开始——”亚历山大满脸悲愤,一些?你也够凡尔赛的。

“上个世纪北非还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呢——”埃森豪威尔冷笑,就你联合王国也配自古以来?

“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难道大英帝国的石油勘探队伍就不能来到北非吗?”亚历山大更冷,皇家壳牌当年为了寻找石油也曾走遍世界各地——

这话说的也不客观,应该是抢遍世界各地才对。

大英帝国想要什么东西,难道还需要自己去找吗,直接动手抢才符合大英帝国的习惯。

“得了吧,石油是上帝赐予我们所有人的礼物,不是单独赐给某个人的——”埃森豪威尔脱口而出,他并没有意识到,这话同时得罪了很多人。

“那好啊,你们先把墨西哥湾开放了再说——”亚历山大反应快,石油不是单独赐给英国人的,也肯定也不是单独赐给美国人的。

“先生们,为什么我们不放下争议共同开发呢,北非又不是只能打一口井。”在旁边看热闹的戴高乐突然插话。

这——

还是法国人老奸巨猾啊,埃森豪威尔醍醐灌顶。

戴高乐说的没错,油田既然储量巨大,那么就不可能只打一口井,英国人占住那口井不放,美国人也去打一口就行了。

石油钻探的难度不是打多深,而是在哪儿打。

当初意大利人打了9口井都没有找打油,英国人打了一口就出油,难道真的是上帝偏爱英国人?

hetui——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