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374 半个军功章

重生南非当警察 2374 半个军功章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这世界上国家很多,敢同时向南部非洲和德国宣战的没几个——

不,是只有圣马力诺一个。

现在全世界除了中立国家之外,全部加入两大阵营,一个是南部非洲所在的同盟国,一个是德国所在的轴心国。

向南部非洲宣战,意味着同时向南部非洲所在的所有同盟国国家宣战。

向德国宣战,等同于是对所有轴心国家宣战。

圣马力诺军队和警察加起来只有不到200人。

武器装备什么的不用说了,反正半自动步枪肯定是没有的。

亚瑟接到圣马力诺向南部非洲宣战的消息后,根本没有当回事。

德国人倒是反应很快,他们急着通过圣马力诺向罗马增援呢,于是在圣马力诺向德国宣战后,德国马山向圣马力诺发动进攻。

也不能说进攻吧,因为根本没有战斗发生。

别看圣马力诺调门高,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很清楚,别说同时向南部非洲和德国宣战,就算现在的那啥萨洛共和国,也能随随便便把圣马力诺灭了。

所以当德军进入圣马力诺之后,圣马力诺不到200人的军队随便朝天放几枪,就迅速停止抵抗。

打不过你,还不能恶心你一下!

德国人也没难为圣马力诺,他们忙着增援罗马呢,把枪一缴就把人放回去了,连关押的必要都没有。

其实也没必要这么着急,因为此时罗马已经投降,比圣马力诺更干脆。

圣马力诺军队好歹在德国人入侵的时候放了几枪呢。

驻扎在罗马的意大利军队,全程一枪未发,轻松投降。

亚瑟的判断没错,在经历了王室逃亡和政权更迭之后,意大利军队已经军心涣散,无心恋战,能坚持到现在还没有逃走的士兵,已经非常忠诚了。

可惜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向谁效忠。

向国王效忠?

国王跑了。

向胖光头效忠?

胖光头生死不明。

向德国人——

别搞,意大利人永不为奴。

朱安和雅克万万没想到,胜利来的如此轻松。

投降的意大利将军也没想到,接受他们投降的居然是法国人。

早知道,说什么也要拼一把的。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意大利人只能黯然接受现实,不过他们并不孤单,法国人的心情也没比他们好到哪儿去。

一直以来,法国都把意大利当成自己在地中海范围内最大的对手。

现在法国本土沦陷,意大利败亡在即,一对难兄难弟,谁也不用看不起谁。

威利心情好。

空降兵们轻松抓了一大堆俘虏,人数差不多和他们相当,这让威利松了一口气,人们熟悉的那支意大利军队又回来了。

北非战役期间,意大利军队拙劣的表现,简直人尽可欺,笑料百出。

西西里岛战役和撒丁岛战役,意大利军队脱胎换骨,给英美联军的同行们制造了巨大的麻烦,美国第82空降师和英国第一空降师的官兵们,现在提起西西里岛战役还心有余悸,那是他们绝不愿回忆的黑暗经历。

“幸好,我们遇到的不是西西里岛战役期间的那支意大利军队。”威利躺在山坡上,嘴里叼着一根不知名的树根,有点甜。

五月的亚平宁半岛,温度适宜,气候良好,草地就像床垫一样舒服,带着花香的微风让人沉醉,洁白的云朵萦绕在山间,仿佛伸手就能撕下来一块。

“所以报纸上写的都是真的?”布莱克正在进入状态,一次轻松的战斗,足以缓解绝大多数新兵第一次走上战场的紧张情绪。

布莱克是幸运的。

大多数士兵第一次走上战场,面对的都是疯狂绞肉机,譬如在俄罗斯战场,新兵在战场上的存活时间都是以小时计算的,所以经验丰富的老兵才弥足珍贵。

南部非洲军队里老兵多,这和南部非洲军队在大多数时候,武器装备上占据绝对优势有很大关系,能用炸弹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派士兵冲锋,俄罗斯人现在还不理解这一点。

也不一定,没准在大胡子眼里,炸弹的成本比士兵更昂贵。

“一部分,你应该知道,报纸上不能出现太残酷的东西,否则会吓到小朋友的——”威利风轻云淡,夸张肯定有,更多的却是转移视线,比如南部非洲报纸在报道俄罗斯战场时,就要进行选择性报道。

伏尔加格勒战役那种激烈程度,报纸上就不能详细描述,否则就会给南部非洲军人家属,带来严重心理障碍。

所以报纸上宣传的,更多是英雄和荣誉,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着。

“先生,有人来了——”一直在警戒的米立夫及时示警。

威利吐掉嘴里的草根,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确实是敌人,这一次不是意大利军队,而是德国人。

幸运的是,这是一支步兵部队,没有坦克装甲车,应付起来不会太困难。

当然就算有坦克和装甲车,也不会给空降兵们制造太多麻烦,和缺少重武器的日本人不同,南部非洲空降兵装备精良,近距离的火箭筒必不可少,反坦克炮在经过经量化之后,同样可以使用运输机空降。

“别着急,也别惊慌,不要一口气把子弹全部打空,我们的子弹有限。”威利提醒布莱克,其实不用这么谨慎,南部非洲空军随时有能力对空降兵进行空投补给。

布莱克点点头没说话,握紧手中的步枪。

这段时间因为盟军在英吉利海峡活动频繁,意大利境内的精锐部队已经调走,留在意大利境内的德军大多都是二线,或者三线部队。

就算二线三线,眼前这支德军的素质也不错,最起码在行军的时候队形整齐,节奏一致,看上去挺不错。

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可以算是精锐部队,难怪德国人可以横扫欧洲。

不过能看得出来,现在德国人的情况确实不怎么好,眼前这支德军,大部分士兵装备的还是毛瑟步枪,只有部分军官才装备了德军最新式的突击步枪。

机枪的数量也很少,而且不是最新式的MG42,是型号老旧的MG08,这是德军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过的机枪,也不知道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人到底藏起来多少。

南部非洲这边对付轻装步兵很有心得,迫击炮和榴弹发射器是大杀器,空降兵们装备了很多,配备到连一级。

也正经的野战火炮相比,迫击炮的威力不大。

不过数量可以弥补质量,当数十门迫击炮一起开火的时候,瞬间火力强度足够让一支轻装步兵崩溃。

德国人还是很强的,基层军官素质很高,迫击炮弹还在空中呼啸,德军军官第一时间指挥部队疏散。

已经晚了。

南部非洲炮兵素质更高,火力全开情况下,能把迫击炮打出类似榴弹发射器的效果。

更何况还有真正的榴弹发射器参战,于是这支德军部队就彻底倒霉。

战争进行到现在,方式已经不再是一战时期的那种人海战术,武器装备带来的优势根本不是血肉之躯能够抗衡的。

几乎就在一瞬间,不远处的德军部队就被火焰和硝烟吞没,口径不超过80毫米的迫击炮,威力跟动辄几十厘米的舰炮确实不能比,可即便口径最小的迫击炮,杀伤范围也有个十几米。

德军在行军的时候队形密集,这种队形最有利于发挥炮弹的杀伤力。

军官在行军的时候,基本上都走在队列之外,这又给了精确射手们充分的发挥机会。

威利经验丰富,从战斗爆发到战斗结束,只清空了一个弹匣,两个战果。

布莱克根本没找到开枪的机会,因为每当他找到一个目标,目标总是被人先一步击倒。

战斗爆发的很突然,结束的更突然,前后不超过一分钟,这支人数大约200人的部队就横尸遍地,伤亡殆尽。

这下连威利都没了说话的心情。

“这仗打得一点也不刺激——”米立夫失望,他刚才还幻想着奇迹出现,一人大杀四方,然后浑身挂满军功章荣归故里呢。

现在就打了个寂寞,刚才米立夫也清空了一个弹匣,有没有击中敌人不知道,情况太混乱。

“想刺激你可以申请去俄罗斯——”威利不失望,对于南部非洲军队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战争方式。

很快刺激的就来了。

对于空降兵们来说,这只是开胃菜而已,空降兵们好整以暇,德军毫无防备,所以才能打出这样的效果。

刚才的德军是先导部队,接下来的战斗才是主菜。

德国人的反应速度还是很快的,大约半个小时后,空中就传来炮弹的呼啸声。

和空降兵们的迫击炮不同,这是真正的野战火炮,而且听声音是重炮,口径最少一百毫米。

果然,从炮弹爆炸的威力看,比迫击炮高出好几倍。

威利把身体蜷成一团,口中念念有词。

“上帝保佑,菩萨显灵,三清在上——”

布莱克和米立夫照做,他们这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刚才是德军被炮火折磨,现在轮到空降兵们了,伸头缩头都是一刀。

呯——

这时候还能还击的只剩下精确射手,他们的步枪上安装有瞄准镜,可以及时发现在远处山坡上出现的德国人。

对面的德国人肯定也是狙击手,俄罗斯战场上,俄罗斯军队就吃了德军狙击手的大亏。

当然俄罗斯那边的狙击手,也没有饶了德国人,最优秀的俄罗斯狙击手,战果已经达到309个,这人还是个女的。

这位传奇狙击手叫柳德米拉,41年6月参战,8月参加第一场战斗,两个月内狙杀了187名德军士兵。

一年后,柳德米拉的成绩达到309人,然后柳德米拉在一次战斗中受伤,被大胡子直接下令调离一线。

否则柳德米拉的聚集成绩不会停留在309.

南部非洲精确射手的最高记录现在是256,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创造这个成绩的是远东战区一名射击教官,他打死的全部都是日本人。

南部非洲打日本人,不需要动员。

在正式进攻的时候,德国人还是手段丰富,这一次终于有了坦克参战,而且还是意大利刚刚研发的P75.

P75名义上是重型坦克,实际上战斗全重26吨,在南部非洲最多算是中型坦克。

和奇葩的M13/40相比,P75的样子总算赶上主流审美,看上去像一辆真正的坦克了,主炮口径75毫米,前装甲厚度50毫米,虽然薄了点,还是很赶潮流的使用了倾斜装甲。

从40年开始,意大利就决定使用P75取代M13/40,意大利军方下了一千辆订单。

因为种种原因,P75的生产直到42年才开始。

42年意大利已经失去了地中海的主导权,连“维内托”战列舰都严重缺少钢铁,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实力造坦克。

截止到目前,盟军得到的消息,P75的产量大约只有50辆。

就这么点坦克,也没能装备意大利军队,而是全部装备了德军部队。

这是P75服役以来的第一次战斗,遭遇的是南部非洲空降兵。

空降兵虽然缺乏重装备,对付坦克的手段多得很,反坦克地雷这种受限太大的不说了,可以主动攻击的除了反坦克火炮之外还有火箭筒,危急关头也能学着毛子做莫洛托夫鸡尾酒,这都是为德国装甲部队准备的。

用对付德国装甲部队的方式,对付意大利坦克,效果立竿见影。

P75的速度还是可以的,不过为了配合步兵,不得不压低速度,这就给了反坦克炮手从容瞄准的机会。

炮手们也不着急,眼睁睁看着P75翻过山丘,并没有马上攻击,虽然这时候P75已经进入反坦克火炮的射程。

炮手们在等待更多P75出现,一勺烩。

让炮手们失望的是,一直到跟在坦克后面的步兵全部翻过山丘,出现在战场上的P75也就只有三辆。

也对,P75一共就生产了50辆,这点数量对于德军来说连填牙缝都不够。

那就开整,蚊子腿肉也是肉,一辆P75,最起码能值半个军功章吧。

南部非洲炮手们就是这么计算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