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526 灰变白

重生南非当警察 2526 灰变白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被皇家海军封锁海岸的情况下,德国海军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海军司令卡尔·邓尼茨的指挥下,开启了空前绝后的“汉尼拔”行动。

提起大规模撤退,人们总是第一时间想到“敦刻尔克”。

“汉尼拔”行动的规模远比敦刻尔克更庞大,时间更长,过程也更惨烈,缺少有关注。

“汉尼拔”行动的背景还要从1939年俄德瓜分波兰说起。

俄德瓜分波兰后,大量德国人移民波兰,至俄德战争爆发后,同样大量德国人前往俄罗斯,那时候所有德国人都在为德国日益增长的生存空间而欢呼。

44年中,俄德战场发生重大变化,俄罗斯军队转入反攻,德军节节败退,大量东普鲁士、库尔兰、波兰地区的民众来不及撤退,面临俄罗斯军队的报复威胁。

虽然大胡子并没有公开表示对德国人的威胁,不过德国人很清楚自己都对俄罗斯战俘做了什么。

一旦大胡子了解到德国人是如何虐待俄罗斯战俘的,那么俄罗斯控制区内的德国人就会遭到俄罗斯人的疯狂报复。

小胡子这时候已经陷入疯狂,要求军队和平民一步也不准后退,死战到底。

卡尔·邓尼茨深知俄罗斯人疯狂起来有多可怕,所以背着小胡子,制定了大规模撤离军人和平民的“汉尼拔”计划。

“汉尼拔”计划的核心是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将处于包围圈中的德国人撤离至还处于德国占领下的丹麦,这样就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

“汉尼拔”行动出台的时间太晚了,卡尔·邓尼茨下定决心的时候,俄罗斯军队已经包围了东普鲁士,切断波兰走廊,唯一的退路只剩下波罗的海。

此时的波罗的海危机四伏,海面上有盟军轰炸机的疯狂阻截,海面下有俄罗斯潜艇四处巡弋,卡尔·邓尼茨为了提高速度,只能大量使用防护力薄弱的民用船只,这些民用船只一旦遭遇鱼雷和水雷,后果可想而知。

虽然前路艰险,卡尔·邓尼茨也没有选择的余地,想到那数百万被德国人以各种方式虐杀的俄罗斯战俘,卡尔·邓尼茨就不寒而栗。

想想俄罗斯国内的大清洁和卡廷森林惨桉,俄罗斯人发起疯来,只会比德国人更狂暴。

1月21日,邓尼茨向所有德国海军舰船发去着名的信号“HANNIBAL”,这个原本是命令德军潜艇向西撤往德国的信号,现在却成为撤离工作开始的命令。

随着邓尼茨的一声令下,“汉尼拔”行动迅速开始。

邓尼茨的判断没错,这一路注定危险重重,行动开始的第二天,一艘名为“威廉·古斯特洛夫”号的豪华邮轮被击沉,船上共有大约10000名德国难民,只有900人幸存。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是被俄罗斯潜艇S-13号击沉的。

按照德国官方的规定,“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一共可以装载3000人。

不过“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在哥滕哈芬港的时候,俄罗斯军队已经发起了进攻,港口内挤满了惶恐不安的德国人,所有人都想以最快的速度离开这里,远离俄罗斯军队的威胁。

极度混乱的情况下,港口管理人员不得不停止记录登船人员的相关资料,结果导致登船人数远超规定数字,其中包括很多被父母送上船的孩子。

这是战争期间为数不多的人性闪光点,面对危险,所有人都将生存的希望留给了孩子。

22号夜间,“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在德军扫雷艇的护送下前往丹麦,这是因为盟军为了封锁波罗的海,在波罗的海投掷了太多的水雷,所以“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必须依赖扫雷艇,才能在波罗的海这个巨大的水雷场中打开一条生路。

战争爆发后,“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被德军征用为医院船,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并没有实行严格的灯火管制,因此被俄罗斯S-13号潜艇发现。

俄罗斯S-13号潜艇并不知道“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上装载的全部都是平民,认为“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一艘德军战舰,于是向“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发射了三枚鱼雷。

一月份的波罗的海,天寒地冻,正常人在落水之后,如果不能及时获救,几分钟内就会被冻死。

在此前的战争中,“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丢失了大多数救生艇,只剩下十余艘可以使用。

虽然有德军扫雷艇的全力救援,最终还是只有900多人获救,9000多人丧身波罗的海,堪称二十世纪最严重的海上灾难。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的悲惨命运,并没有阻止邓尼茨,德国海军依然在行动,随着越来越多的船只抵达丹麦,撤离的德国人越来越多,被击沉的船只也越来越多,德国海军为了将更多人带走,甚至连空间狭小的潜艇都装满了人,即便有些潜艇上只能装载十几个人。

目前“汉尼拔”行动还在进行中,已经有数十万德国人撤离到德国本土。

从这个角度上说,“汉尼拔”行动是成功的。

不过卡尔·邓尼茨和那些正在庆幸逃出生天的德国人做梦都想不到,即便逃回德国本土,也无法摆脱命运的馈赠。

巴顿不怜悯那些葬身海底的德国人,正如断头王后中描述的那样: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德军踏平欧洲的时候,所以德国人都在欢呼雀跃,不管他们是否主动,他们都享受到了德军统治欧洲带来的战争红利。

现在潮水退去,所有德国人都将为之付出代价。

巴顿如果怜悯葬身海底的德国人的话,那么谁来哀悼那些因为抵抗德国入侵牺牲的战士,以及被德军像赶鸭子一样撵入浴室的遇难者?

说起浴室——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辛德勒名单》中的原型奥斯卡·辛德勒,在二战期间散尽百万家财,保护了一千多名希伯来人。

结果到二战结束后,辛德勒因为家财耗尽生活困难,向美国希伯来人联合分配委员会请求帮助,结果只得到了1.5万美元,和辛德勒的花费相去甚远。

60年辛德勒破产,再次请求他帮助过的希伯来人伸出援手。

这一次他帮助过的那些希伯来人回报给辛德勒的善意总算多了点,不过也只有1.6万美元。

所以真不要再说希伯来人怎么怎么聪明了,有奥斯卡·辛德勒的珠玉在前,如果未来希伯来人再遭遇类似情况,谁又愿意当第二个奥斯卡·辛德勒呢。

同样是回报,金陵大屠杀中帮助过很多国人的德国人约翰·拉贝,在德国投降后的1948年,生活陷入困顿。

48年,当时的金陵政府知道拉贝一家人只能喝菜汤,连面包都买不起后,短短几天内为拉贝募捐了一亿。

咱就不说因为物价飞涨,这一亿的购买力到底有多大了。

考虑到当时德国的情况,金陵政府派人在瑞士购买了奶粉、香肠、牛肉等多种食品,打包寄给拉贝,避免拉贝有钱都买不到东西。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

还没有。

20年,德国疫情爆发,驻德使馆接到拉贝的孙子,海德堡大学妇科教授托马斯·拉贝的电话,请求帮助。

当时国内也因为疫情,物资极度短缺。

在这种情况下,使馆还是以最快的速度筹集了3万只口罩、200套防护服,以及620瓶药物送到德国。

忘了说,托马斯·拉贝还在2018年获得了国家颁发的友谊奖。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所以真别把希伯来人跟华人进行捆绑了,咱不配跟放高利贷的比。

回到1945年的春天。

南部非洲远征军在突破来茵河整整15天之后,凯塞林才姗姗来迟。

这时候英美联军的空降行动已经彻底失败,参与空降行动的英美联军共损失了1.7万人,其中美第82空降师伤亡3400人,第101空降师伤亡3800人。

空降到最前方,负责夺取阿纳姆大桥的英国第1空降师和波兰伞兵旅在得不到任何援助的情况下,损失更加惨重。

波兰伞兵旅1000名空降人员中伤亡近700名。

第1空降师伤亡与被俘人员近7000人,只有不到2000人从德军坦克的包围下突围成功。

第1空降师的指挥官在战后面对那座他们永远也未能到达的阿纳姆大桥哀叹道:那座桥对我们来说太遥远了!

英美联军的失败丝毫没有吓到南部非洲远征军,反倒引起巴顿的嘲讽,巴顿觉得如果埃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为了让南部非洲远征军吸引德国人的火力,就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这也太不惜血本了吧。

“正常,你不能孤立看英美联军的战场上的表现,应该将英美联军的作战,跟奥地利战场的情况结合起来。”杨·史沫资不意外,昂撒人从不接受教训,否则二战就不会爆发了。

奥地利战场上,轴心国部队在面对英美南盟军,和面对俄罗斯军队时,截然不同。

在面对英美南联军的时候,轴心国部队表现的毫无斗志,丝毫不抵抗不说,连逃都不逃,主动留在营地内等着当俘虏。

在面对俄罗斯军队时,轴心国部队死战不退,就连奥地利仆从军也爆发出巨大的斗志,血战到底。

奥地利人和德国人都很清楚,如果他们向俄罗斯人投降,那么俄罗斯人肯定会清算他们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

向英美南盟军投降,说不定可以逃过一劫,毕竟双方并没有解不开的深仇大恨。

埃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应该是受到了奥地利战场的影响,将荷兰境内的德军,带入到奥地利境内的轴心国部队,所以才碰了个头破血流。

“我们得提醒雷震,不能犯埃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类似的错误——”巴顿很有危机感,南部非洲远征军的一帆风顺,也不是什么好事。

所谓骄兵必败,南部非洲远征军,现在就有变成“骄兵”的趋势。

巴顿可不想看到雷马根,变成南部非洲远征军的滑铁卢。

“我看了雷震将军的计划,应该不会——”杨·史沫资很期待雷震,也能打一个类似伏尔加格勒保卫战那样的辉煌胜利。

仔细一想,雷马根和伏尔加格勒,还真有不少相似之处。

同样都是背靠大河,参战双方同样都有必须取胜的理由和信心。

区别在于,雷马根的德军,跟伏尔加格勒战役时期的德军也是天壤之别。

大概相当于德军,跟德国仆从军的差距。

而且还不是奥地利那种仆从军,而是意大利。

“科隆的战斗已经结束了,我准备把科隆的伞兵,空降到凯塞林部队的后方,上一个双保险,打一场完美的歼灭战。”巴顿手里还有底牌,歼灭凯塞林部队的同时,顺便让埃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看一看,空降部队到底应该如何使用。

“空军也要做好准备,如果我们要和俄罗斯人抢时间,空军是我们唯一的希望。”杨·史沫资没放弃柏林这块最大的肥肉。

踏平柏林,亲手俘虏或者击毙小胡子,对于所有盟军来说都是无法拒绝的诱惑,足以青史留名。

世界大战打到现在,都已经快要结束了,南部非洲远征军实际上一场硬仗也没打,山上的笋都让俄罗斯人抢光了。

后世说起这场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要么是莫斯科,要么是伏尔加格勒,甚至连北非战役和诺曼底都会有人吹捧,属于南部非洲的光环,最多跟英国、美国并列,丢人!

当然南部非洲也不是一个闪光点都没有,在菲律宾和马来半岛,以及“龙骑兵”行动中,南部非洲远征军的行动都很出色,至少能拿得出手。

不过东亚和“龙骑兵”中,南部非洲远征军面对的是日本和德国二线部队,跟真正的德国精锐部队并没有直接对抗。

凯塞林麾下的部队,是德国目前毫无争议的精锐。

虽然跟39年的精锐相比,现在的“精锐”明显成色不足。

但是“成色”这东西,判断标准是会变化的,只要南部非洲宣传部门全力开动,那么灰的也能变成白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