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528 轻松反推

重生南非当警察 2528 轻松反推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战争之神进化到坦克大决战时代,依然是主宰战场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南部非洲炮兵历史悠久,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南部非洲步兵和装甲兵都曾大量裁撤,炮兵一直维持着相对较大的规模。

和上一次世界大战相比,南部非洲炮兵又有了长足进步,自行火炮的比例大大增加,火箭炮的列装,使炮兵的打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传统意义上,在南部非洲,只要能用炮弹解决的问题,绝不用人命填充。

和南部非洲远征军相比,德军的火力打击能力下降严重,39年的德军,炮兵实力还是很强大的,在经过五年的血战之后,德军新组建的步兵师,甚至连炮兵团这个编制都已经取消,只剩下单纯的步兵。

凯塞林的手下并不算精锐,虽然全部是由德国人组成,不过却是在残阵基础上,加上没经过严格训练的老弱病残,匆忙组成的。

这些部队的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

军队内部有一个说法,叫老兵怕枪,新兵怕炮。

原因是老兵都知道,有经验的重机枪手,可以对步兵进行压制,或者是精确点杀,步兵在面对重机枪的时候,几乎没有反抗能力。

新兵对重机枪的威胁了解不够,反倒是火炮的威力更有威慑性,很多新兵在面对炮击的时候缺乏经验,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伤亡自然也就直线上升。

向雷马根进攻的德军,大部分都是新兵。

远征军的炮击才刚刚开始,德军的进攻就陷入混乱,在失去坦克的保护后,德军完全无法组织有效进攻,草草收场。

远征军不仅装备数量众多的重炮,迫击炮和反坦克炮的数量同样很多,连高射机枪在面对进攻的时候都可以将枪口放平,当做重机枪使用,德军在面对经过十余天精心构筑,武装到牙齿的远征军阵地,根本无从下手。

所以齐宁就很惊讶,他根本没有得到开枪的机会,进攻的德军士兵甚至都没有进入齐宁的射程。

南部非洲远征军的火力搭配是很合理的,远距离有火炮,中距离有各种轻重机枪,轻装步兵也就只有在德军进入300米射程后,才有开枪的机会。

300米只是个大概数字,在这距离上,除非射击技术极其优秀的精确射手,才有机会精准命中,其他人就不用浪费子弹了,基本没什么作用。

齐宁的射击技术也不错,可是在300米的距离上把握也不大,突击步枪在200米之内效率比较高,300米的距离上,只有枪榴弹才能发挥作用。

远征军的枪榴弹也挺多,大部分是配发“超级左轮”的专业榴弹手,轻装步兵的步枪上,很少加挂榴弹发射器,这玩意儿在城市战中比较有用,野战用处不大。

“这就完了?”同样没得到机会的卡吉尔也失望,他也没想到德军居然一触即溃,没有丝毫韧性。

“要不然你还想怎么样呢——等德军冲上来,和他们大战三百回合?”齐宁收拾东西,准备回掩体。

正常情况下,德军在进攻失利后,接下来会对远征军阵地进行饱和炮击,然后再发起第二次进攻。

战争就是这样,其实很枯燥的,炮击之后是地面进攻,直到某一方撑不住为止。

防守方当然也不是一味被动挨打,十几天的时间,足够远征军布置完善的防御阵地。

一战期间的堑壕战,远征军就以出色的土木工程,最大程度减少伤亡。

经过二十多年的反复完善,南部非洲军队在土木工程这方面大幅进步,阵地不说固若金汤,该有的肯定有,防炮洞和散兵坑通过交通壕联系起来,轻重机枪火力点合理搭配,反坦克炮和协助防守的装甲车、坦克,战位也都经过特殊加固,德军想要攻破远征军的阵地,不付出巨大代价,很难如愿。

德国人确实机械古板,和齐宁想象中一样,炮击很快就开始。

这时候齐宁和卡吉尔,以及其他战友都已经躲进坚固的防炮洞内,等待炮击结束。

防炮洞是经过特别加固的,使用工程机械在地上挖一个十几米深的深坑,使用原木或者是钢架结构加固,上面覆盖厚达十米的土层,203毫米炮弹直接命中也安然无恙。

德军的炮击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南部非洲炮兵很快就计算出德军炮兵所在的位置,然后进行反制。

战斗轰炸机也蜂拥而至,这么近的距离上,战略轰炸机派不上用场,“猎豹”反倒能最大程度发挥威力,德国人很鸡贼的把炮兵阵地布置在树林里,轰炸的效果并不好。

不过紧接着,蜂拥而至的“猎豹”就换了燃烧弹。

跟高爆弹相比,燃烧弹在特殊环境中效果显着,水火无情嘛,一堆燃烧弹扔下去,密林中的德军炮兵,根本来不及转移,统统付之一炬。

这里描述的很简略,百十个字一笔带过,实际上从炮击到反制,整个过程持续两个多小时,整个过程中德军又发起了第二次进攻。

跟第一次试探性进攻相比,德国人的第二次进攻总算有了改进。

这里要说一下雷马根镇周边的地形。

跟水网密布的荷兰差不多,雷马根镇位于来茵河畔,河道自然也是很发达的,整个雷马根镇,周围一共有三条河,虽然都不是什么大河,不过对德军的进攻也能形成有效制约,毕竟河道对于装甲部队来说,就是天然的反坦克战壕。

依靠这些河道,远征军的防守自然也就可以进行针对性布置,毕竟可供德军坦克通过的区域并不多,只要在重点区域布置足够数量的反坦克炮,就足以应对大多数情况下的进攻。

德国人还是很聪明的,在经过上一次的失败后,这一次很聪明的避开重点布防区域,使用炸药将河道炸平,沿河道发起进攻。

齐宁总算得到了开火的机会。

呯呯——呯呯呯——

齐宁打空了弹匣,换弹匣的时候来到预备射击位置,继续向进攻的德军开火。

凯塞林也知道情况紧急,随着时间推移,渡河的远征军数量会越来越多,收复雷马根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所以德军一上来就全力以赴,几乎不计伤亡,全力进攻。

双方的阵地相距不远,德军在付出无数代价之后,总算将阵地推进到距离防线大约100米的地方。

这里也是极限了,距离再近一些,远征军的手榴弹就可以直接扔进德军阵地内,德国人现在连手榴弹都得省着用,冲锋枪的数量也不多。

说起冲锋枪,德军在1938年开始装备部队的MP38,绝对是个中翘楚。

MP38是德军为满足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的需要,于1938年生产的,同年列装部队,因此得名。

跟俄罗斯的勃勃沙相比,MP38火力延续性略显不足,性能却更可靠,只是限于德军的后勤能力,MP38的数量略显不足,只生产了大约一百万支。

勃勃沙41年才开始装备俄罗斯军队,到现在已经生产出了400万支。

南部非洲的突击步枪,到目前为止更是生产了500万支以上,广泛装备各个战场的盟军部队,反响良好。

“装甲部队准备出击,做好战斗准备——”战壕里响起军官的命令和哨子声,步话机虽然已经广泛装备部队,哨子的生命力依然顽强。

齐宁换上一个新弹匣,随着军哨抽出刺刀,想了想又把刺刀塞回刀鞘,多半用不上。

德军的进攻步兵,不可能携带大量反坦克武器,所以要反攻,坦克肯定是最有效的武器,不用怀疑。

远征军的坦克数量众多,“狮”式和“虎”式是最先进的,“豹”式也并没有淘汰,在面对德国四号甚至五号坦克的时候,“豹”式也不并算落后。

齐宁运气不错,跟上了一辆“狮”式坦克,周围十几名远征军官兵,齐宁的军衔居然最高,于是就成为这个临时小分队的指挥官。

开战以来就被严格限制的“狮”式坦克如同勐虎出笼,向德军所在的战壕以无可匹敌的姿态碾压过去。

“狮”式在野外的最快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30公里,齐宁不得不提醒坦克手控制速度,才能勉强跟上。

百十米的距离,一脚油门都不用,感觉发动机都没热,“狮”式就已经冲进德军阵地。

“狮”式除了一门88毫米坦克炮之外,还装备了两挺12.7毫米机枪,其中一挺是同轴机枪,一挺是坦克顶部的高平两用机枪。

冲锋的时候,车长自然是不会冒着风险使用坦克顶部的机枪,同轴机枪大发雌威,一梭子扫过去几乎可以清理一条战壕,很多德军无路可逃,干脆扔掉步枪,跪在地上举手投降。

齐宁有底线,不会对已经投降的德军士兵开枪。

一直在齐宁身旁的卡吉尔杀红了眼,连续三枪将一名投降的德军士兵击倒,齐宁嘴角动了动,还是没说话。

被枪打死算是幸运的了。

不远处一辆“豹”式改装的喷火坦克,一条火焰,直接将数十名德军全部点燃,几十名远征军官兵端着枪围观,没有人开枪,更不会救火,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人在火海中挣扎哀嚎,直到一动不动,变成焦尸。

既然从军,就要有战死的觉悟。

从远征军开始反攻到德军崩溃,整个过程最多五分钟,感觉坦克手们还没有尽兴呢,战斗就已经结束。

某辆“虎”式坦克的坦克手,估计是杀红了眼,越过德军战壕,向正在溃败的德军衔尾追击。

伴随坦克进攻的步兵肯定要跟上,有些德军并没有丧失反抗能力,居然举枪向“虎”式坦克射击。

齐宁半跪在地上,精准点射,突击步枪的优点,这时候被发挥的淋漓尽致,30发子弹最少干掉了十个人,几乎没有射空。

只要没有停止进攻的命令,那就继续进攻。

出乎远征军官兵的意料之外,德军似乎根本没有预料到,远征军的反击,居然来的如此之快,所以出发点的德军毫无准备,在面对远征军坦克进攻的时候,严重缺乏有效应对手段,唯一能做的,似乎只剩下溃逃,以及投降。

齐宁跟着“狮”式坦克冲进德军营地,看着一片片跪地投降的德军,情绪略复杂。

2月底3月初的天气,虽然已经是春季,天气还是有点凉,尤其一早一晚,棉衣还是要穿的。

这些德军似乎没有足够的棉衣,很多人甚至把雨衣当外套在穿,有些德军甚至连钢盔都没有,戴的还是夏季常见的单帽。

明显能看得出,德军的素质也大不如前,很多德军士兵身体单薄,面容消瘦,给人感觉似乎是营养不良。

这也正常。

虽然德军在39、40年横扫欧洲,那已经是五年前的事了,从那之后盟军开始对德国进行严格封锁,这几年欧洲都在打仗,没人有心思种地养牛,德国从42年开始,已经实行严格的物资管制,粮食短缺很正常。

南部非洲从来没有粮食短缺过,远征军的保障是重中之重,联邦政府唯恐远征军饿肚子,各种补给满格供应,一个冬天过后,远征军官兵个个都胖了不少。

此时再看曾经横扫欧洲的德军,齐宁内心深处突然有种荒谬感。

帝国必须再一次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德国人到底又得到了什么?

即便在这个过程中,德国人得到了一些东西,终究还是要失去。

距离齐宁最近的一名德军,年龄看上去多半未成年,脸颊没有德国人常见的大胡子,稀疏的绒毛略显青葱。

他跪在地上,满脸泪痕,紧闭双眼,嘴里反复念叨着什么。

齐宁只会一些简单的德语,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不过齐宁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对方的恐惧。

恐惧就对了,齐宁希望每一个德国人都能记住恐惧的感觉,这样未来再有人想发动战争时,就会想想战争的后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