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540 死路一条

重生南非当警察 2540 死路一条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二战暴发以来,南部非洲已经累积生产了27万架各型战机,不仅装备南部非洲远征军,而且大量出口到盟国,所有战场都能看到南部非洲战斗机的身影。

具体到“海鸥”,从1938年定型至今,一共生产了11500架,主要用来装备南部非洲远征军,也出口了一部分给英国和法国,美军部队也有装备。

和南部非洲远征军装备的最新型“海鸥”不同,南部非洲出口给英法美的,统统都是早期型号,性能和最新型海鸥相比有较大差距。

在俄罗斯机场降落的那架“海鸥”是在和德军的作战中受创,无法返回南部非洲机场,只能迫降在俄罗斯机场附近,现在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就算那架“海鸥”被俄罗斯得到,罗克也不可能因为这事影响到和俄罗斯的关系,唯一担心的是,俄罗斯有可能从“海鸥”上获得更多先进技术,继而提升俄罗斯战斗机的水平。

这其实也很难避免。

南部非洲在出口武器装备的时候,一直都很注意技术保护,美国人却没有那么多顾虑。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美国武器装备的性能,跟南部非洲武器装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所以美国的军工企业,为了在国际市场上和南部非洲同行竞争,就不得不拿出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同时尽量压低价格,才能从南部非洲军工企业手中抢走一部分订单。

还是以海军舰载机为例,南部非洲总是在新一代舰载机服役后,才会解除对上一代技术的出口限制,美国生产f4u海盗战斗机的沃特公司,供应给美国海军,和出售给俄罗斯海军的f4u,性能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很多人会好奇,根本没有装备航空母舰的俄罗斯,为什么会需要海军舰载机。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

1945年的当下,所有参战国家都已经精疲力竭的情况下,确实是已经油尽灯枯,这时候就别再挑挑拣拣了,有得用就不错了。

美国的情况其实也没有好到哪儿去。

众所周知,美国是个产油国,其生产的石油一度占到全世界石油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直到1939年,美国石油总产量,依然占全世界原油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

为了节约能源,成立于1942的美国战时生产委员会规定,美国国内汽车行驶的最高速度,不得超过35英里每小时。

同样为了尽可能将所有资源用到支持战争上,战时生产委员会下令,暂停生产和销售所有非军事用途的民用汽车,这一规定直接将美国汽车制造商还没有来得及销售的50万辆民用汽车,积压在仓库长达五年之久。

除了汽车之外,其他物资的使用也被严格规定,比如从1942年开始,美国国内所有的狗粮不能再继续使用金属包装,美国人要购买新的牙膏,必须使用旧牙膏管交换,其他和金属相关的所有民用产品全部暂停生产,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给战争让路。….作为全世界唯二没有受到战争影响,工业生产规模在战争期间继续保持增长的国家之一,美国的情况都已经严重到这个地步,形势之严峻可见一斑。

跟英国的战时配给制度相比,美国唯一没有进行限制的是食品行业。

俄罗斯也实行战时配给制。

俄罗斯的面积虽大,横跨亚欧两大洲,大部分地区都还没有进行开发,精华地区都在欧洲部分这一块,和受战争影响的区域严重重叠。

持续四年的卫国战争,对于俄罗斯的破坏非常大,不仅工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业受到的影响更大,广大沦陷区这几年,可以说几乎是颗粒无收,全靠南部非洲和美国援助,俄罗斯才度过最艰难的阶段。

大胡子这两年把很多人迁居到中亚,一部分目的也是为了改变现状。

表面上看俄罗斯确实有纵深。

实际上小胡子的方式是很正确的,只要打掉俄罗斯的工业生产能力,那么俄罗斯距离退出战争就不远了。

好消息是,俄罗斯工业虽然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但是在得到南部非洲和美国的援助后,俄罗斯工业的水平却有了较大提升,里瓦几亚宫门前的军车就是最好的证明。

俄罗斯的汽车工业起步很早,早在1899年,俄罗斯发明家希波莉特·罗曼诺夫就设计了“布谷鸟”电动车,这辆车可以容纳两名乘客,最快速度40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60公里。

这些数据并不算出色,但是放在1899年,成绩就格外亮眼。

卫国战争爆发前,俄罗斯高尔基汽车工厂就和美国福特合作建立了乘用车品牌,由福特提供地盘,生产专供俄罗斯高层使用的嘎斯汽车。

二战爆发后,俄罗斯脆弱的工业能力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军队对于汽车的需求日渐增长,整个战争期间,俄罗斯仅卡车就进口了超过50万辆,尼亚萨兰重工生产的军用卡车最受欢迎,俄罗斯不仅大量进口,而且从尼亚萨兰重工获得了生产许可。

现在俄罗斯拥有120万辆卡车的年产量。

而在1940年,这个数字仅为4.5万辆。

汽车工业的进步,可以看做俄罗斯工业水平飞速提升的缩影。

大胡子希望得到的不仅是卡车,对于南部非洲生产的豪华汽车同样很喜欢,他本人就有一辆经过改装的勋爵汽车。

不改装不行,俄罗斯的领导人,怎么能乘坐豪华汽车呢——

最起码外表看上去,也得更朴素一些。

宴会结束,大胡子直接离开,罗克和温斯顿没有急着走,他们要商议如何应对俄罗斯军队对奥地利的进攻。

一旦俄罗斯占领奥地利,那么俄罗斯的影响力就将辐射到欧洲中南部,这将直接影响到“文明社会”对欧洲,乃至对世界的控制力。

“最理想的方式,是在我们的俄罗斯之间设置一个缓冲区,避免产生直接接触,这样或将最大程度避免意外发生,我指的不仅仅是战争——”温斯顿不是危言耸听,跟俄罗斯庞大的机械化部队相比,温斯顿更担心俄罗斯模式的泛滥。….用罗克最熟悉的话来说,就是和平演变。

没想到吧,20世纪初,和平演变居然是俄罗斯最强大的武器。

“所以,这个缓冲区应该是动荡不安的,物理上隔绝对彼此的了解。”罗斯福不怕,美国跟俄罗斯之间隔着一个太平洋呢。

“现在不是一百年前,几乎不可能。”罗克更不怕,共产国际也不是没有尝试过,没准谁演变谁呢。

都不用跟一百年前相比,跟二十年前相比,人们的生活已经是天翻地覆。

二十年前一战时期,协约国和同盟国为了激发国民对战争的支持力度,不惜一切代价抹黑对手,把对方形容成地狱的恶魔,民众深信不疑。

现在不仅有电影,而且还有电视,直播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增加,再使用以前的那些宣传方式,搞不好会有反效果。

当然这对于南部非洲来说,问题依然不大。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关键是如何利用。

电影上的南部非洲早就已经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家家有汽车,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各种带薪假,楼前草坪楼后花园游泳池,镜头一转向室内各种家用电器琳琅满目,这一切似乎已经成为南部非洲中产家庭的标配。

实际上南部非洲也肯定有阴暗面,但是电影导演不会将镜头对准那里,没有人愿意看矿工工人的工作环境如何恶劣,观众更喜欢一个来自欧洲的新移民,在南部非洲经过努力过上幸福生活,实现自己的南部非洲梦。

“只要我们意志坚定,没什么是不可能的!”温斯顿果断,以罗克对温斯顿的了解,温斯顿现在内心深处,应该已经有铁幕的雏形了。

看时间也差不多,另一个时空就在明年三月份,温斯顿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正式发表了铁幕演说。

这个时空,温斯顿更可能把发表的地点,改在尼亚萨兰大学。

“那就先从奥地利开始?”罗克其实也不知道冷战具体是怎么形成的,上辈子罗克从没过这个问题。

“不能让俄罗斯占领维也纳,至少不能让俄罗斯完整的占领奥地利。”罗斯福点头,三人组难得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一致。

那就开始。

意大利战役结束后,盟军并没有继续向北推进,而是屯驻在意大利和奥地利边境地带。

三人组这边下令,意大利的盟军马上行动起来,以最快的速度跟俄罗斯军队“抢地盘”。

对,就是抢地盘。

跟布达佩斯战役相比,现在轴心国部队的抵抗意志进一步降低,维也纳多少还有一部分德军,意大利和奥地利边境地带的轴心国部队,全部都是战斗力更低的奥地利仆从军。

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成立共和国,1938年3月被德国吞并。

在轴心国体系内,奥地利是加入时间较早的,受德国影响也比较大,对于德军的支持度最高,巅峰时期大概有一百万人加入德军作战体系,在德国征服欧洲的过程中作用巨大。….奥地利被德国吞并的时候,整个国家只有大约700万人。

700万人里,有近百万人加入军队,这个比例比一战时期的澳大利亚对英国支持力度更高。

也同样因为这个原因,俄德战争期间,奥地利仆从军作为德军的第一忠犬,在轴心国体系中,受到的损失是除了德国之外第二大的。

现在奥地利的情况跟德国一样,身体强壮经验丰富的士兵都已经损失殆尽,新征招的士兵要么是尚未成年的孩子,要么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在面对盟军进攻的时候,几乎连象征性的抵抗都没有。

这个情况让罗克都很诧异。

只是短短一天之后,最先向奥地利发起攻击的南部非洲远征军,就俘虏了大约1.5万名奥地利人,据说整个战斗过程只持续了四个小时,其中接受俘虏的时间用时3小时又55分钟。

“你们该不会杀良冒功了吧?”温斯顿也惊讶,早知道是这样,温斯顿肯定不会在意大利只放一个师。

杀良冒功这个词,在近段时间的南部非洲报纸上频繁出现。

别问原因,问就是布达佩斯攻防战。

罗克得到的战报中,南部非洲远征军只出动了一个营不到1000人,就俘虏了1.5万名奥地利士兵,这明显不符合温斯顿对于战争的认识。

奥地利军队的战斗力还是挺强的,轴心国进攻法国的时候,奥地利仆从军就有参与,当时的英国远征军,曾和奥地利仆从军正面作战。

然后就有了敦刻尔克大撤退。

在温斯顿的意识里,就算战斗力弱小如意大利人,也不至于传檄而定。

真的是传檄而定。

整个战斗过程乏善可陈,大概就是南部非洲远征军向奥地利军队发出了最后通牒。

奥地利军队的指挥官在考虑了五分钟之后,直接命令部队放弃抵抗,比法国人干脆多了。

“应该没有,我这里俘虏了1.6万人——”罗斯福也很高兴,美国大兵也捷报频传,看来大胡子说的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并不是吹嘘。

温斯顿阴沉着脸不说话。

跟驻防在边境地带的南部非洲远征军和美国大兵不同,英国在意大利的部队,布置在西西里岛,距离前线足足一千公里,要赶到战场,最少需要一个星期。

这里就能看出英军的成色了。

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呢,军队应该枕戈待旦,时刻准备作战,命令一下达就马上出发,根本不需要准备的时间。

英军在接到命令后,最少需要140个小时的准备时间,然后才能出发。

用大胡子的话说,等英军赶到维也纳的时候,维也纳的战斗早就结束了。

出乎大胡子预料的是,俄罗斯军队对维也纳,遇到了和布达佩斯同样的问题,进攻远没有南部非洲远征军和美军顺利。

这也正常,奥地利军队面对俄罗斯,可不会一封电报就投降。

投降死路一条。 .

鲇鱼头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