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575 信心动摇

重生南非当警察 2575 信心动摇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法国工人国际和英国工党,虽然都打着工人的“牌子”,一个代表的是英国资产阶级,一个是共产国际的下属机构,根本立场都不一致,矛盾比戴高乐和温斯顿更大。

英式虚伪这时候就体现的很明显了。

什么立场不立场的,对于大英帝国来说都不重要。

很多人形容没底线,会用把灵魂出卖给魔鬼。

大英帝国就是魔鬼本鬼。

所以只要打着国家利益的旗号,英国人没什么是不敢做的。

尹丽莎白女王可以颁发私掠许可证。

内维尔为了一代人的和平可以合法出卖苏台德。

违背祖宗决定的事干多了,到了爱德礼这儿,跟法国工人国际合作自然也就没任何阻碍。

菲利克斯·古安不这么认为。

菲利克斯·古安律师出身,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当过市长,二战爆发前就是众议院议员,资深政坛老手,他的两个身份,无论是法国人,还是工人国际党魁,都决定了他对英国的态度。

菲利克斯·古安最近也很苦恼,他的麻烦来源不是戴高乐,也不是雷纳德,而是一个来自南部非洲的慈善机构,这让菲利克斯·古安无论如何都想不通。

作为政坛老手,菲利克斯·古安对于慈善机构很熟悉,这类组织别看名字里带着慈善两个字,做的事通常跟慈善没多大关系。

南部非洲的慈善机构也一样,大名鼎鼎的罗德斯基金会,每年在法国的投入也不少,尼亚萨兰大学的入学名额都给几十个呢,现在法国有一帮人整天针砭时弊,看法国哪哪都不顺眼,动不动就这事要是放在南部非洲会怎么样怎么样,这帮人大部分都是这个背景。

在菲利克斯·古安的印象里,慈善机构大抵就是这么个货色。

让菲利克斯·古安看不懂的是菲丽丝基金会。

跟罗德斯基金那种给你颗糖你都得验验有没有下毒的慈善机构不同,菲丽丝基金会在法国做的事,跟菲利克斯·古安印象中的慈善机构大相径庭。

早在二战爆发前,菲丽丝基金会就在法国频繁开展活动,那时候菲丽丝基金会看上去就跟其他慈善机构不太一样。

在大多数慈善机构做点什么好事就恨不得大肆宣传人尽皆知的年代,菲丽丝基金会很低调,很多法国人甚至都不知道菲丽丝基金会在法国有分支机构,更不知道菲丽丝基金会的日常都在干什么。

菲利克斯·古安也是通过工人国际才了解到菲丽丝基金会的日常,然后菲利克斯·古安就上了心。

罗德斯基金这种,在世界范围内的日常运作,跟需要慈善救助的群体通常没多大关系,慈善人士捐赠的资金,大多都被用来收买媒体,培养利益代言人,真正用在穷人身上的比例非常少,即便有,也多半是作秀。

菲丽丝基金会的主要服务目标是法国一战退役老兵。

这可不是邀名射利,人家有原因的,而且还很让人信服。

菲丽丝基金之所以关注退伍老兵群体,理由是罗克在一战中曾经担任过远征军总司令,属于盟军高层,理论上法国退伍老兵,也是罗克的手下。

菲丽丝跟罗克是夫妻。

这样一算,菲丽丝基金关注退伍老兵群体,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法国政府对这一行为更是只有感激。

别以为政客们都很蠢,他们聪明的很,至少比大多数人聪明,对于慈善基金这种东西,大多数时候充满警惕,又爱又恨。

爱的是慈善基金的钱,因为政客的大部分竞选资金,都来自基金会的“捐赠”。

恨得原因也是钱。

因为基金会从不把赌注全部放在一个人身上。

跟英国、美国一样,法国退伍老兵这个群体,同样是让法国政府无比难堪的伤疤,跟英国和美国一样,法国在一战中受损巨大,战后并没有对退伍老兵这个群体进行妥善安置。

菲丽丝基金会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国政府的忽视,减轻了法国政府的负担。

在这个前提下,纵然菲丽丝基金会的目的也不单纯,法国政府也捏着鼻子认了。

不认不行。

当法国政府注意到菲丽丝基金的行为是,菲丽丝基金已经在法国退伍老兵这个群体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时候如果法国政府限制菲丽丝基金在法国的活动。

那根本不需要菲丽丝基金会发力,法国退伍老兵闹事的能力,跟美国退伍老兵一点也不差。

上一次世界大战后,菲丽丝基金关注的退伍老兵。

现在换成了工人。

这也是与时俱进。

戴高乐在北非招募自由法军的时候,承诺战争结束后,给与自由法军成员正常法国人的权利。

这个承诺超出了菲丽丝基金会的能力范围,既然诉求发生了改变,那么菲丽丝基金会服务的群体也就发生了变化。

工人在法国沦陷期间,起到的作用还是挺大的,经常组织罢工,努力争取权利。

有意思的是,德国人接管法国后,法国工人罢工的次数明显减少。

这不是因为德国人的管理方式更严苛,而是因为德国人更能满足法国工人的诉求。

神奇吧,德国人居然比法国政府,对待法国工人的态度更好,这也不知道是打了谁的脸。

这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德国接管法国之后,很多法国的私人企业被直接征用,瞬间私企变公立,少了工厂主这一层的盘剥,德国人得到了更多利润,工人也分配到更多利益,皆大欢喜。

法国光复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德国人退走,以前的工厂管理层跟现在的法国临时政府还在扯皮,于是工人就倒霉了。

法国临时政府的态度很明确。

被德国征用的工厂,既然战争期间为德国人服务,那么现在情况就有点复杂,是要还给之前的工厂主,还是维持德据时期的模式,继续由国家管理?

这几乎不用考虑,但凡有资格参与这件事的人,全都倾向于继续维持,法国三级议会的立场从来没这么一致过,就连资产规模最大的雷纳德,都没有明确表示反对。

雷纳德也没资格反对。

法德战役还没有爆发,雷纳德就开始着手把工厂从法国国内迁到北非,所以在法德战役中,雷纳德的资产不仅没有损失,反而进一步增加,现在法国首富实至名归。

都首富了,资产价值对于雷纳德来说也就是一个数字而已,现在雷纳德追求的财富以外的东西。

虽然临时政府决定维持现状,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并不是所有工厂主都采取和德国人合作的态度,也有人因为反对被逮捕,甚至远走他国。

现在主要争议就集中在这部分。

工厂的归属没解决,自然也就没办法开工。

工人家无余财,一天不工作就没收入,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人国际,理应出面解决这件事。

工人国际想解决来说,但是却没有能力,关键是没钱没资源。

菲丽丝基金会再次主动出击,积极为失业工人解决工作问题,同时为所有法国贫困群体送温暖,这大大影响到工人国际,在法国底层民众中间的影响力。

前面说过,法国人很现实的,谁给他们好处他们就帮谁。

工人国际每天说得很好听,饼画得又大又圆,前途无限光明,可是现实的好处一点都没有,画的饼可不能填饱肚子。

菲丽丝基金会给的工作是实实在在的,按天干活拿钱,虽然钱不多,但用来养家湖口还是可以的。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菲丽丝基金的服务重点不仅仅是工人,还包括法国的所有弱势群体。

工人国际顾名思义,是代表工人利益的组织,跟其他弱势群体没关系。

比如法国农民,他们就在工人国际的服务目标范围内。

菲丽丝基金会不仅服务工人,而且将法国的农民群体也纳入服务范围。

别觉得法国是工业国,境内就没有农民了,在所有国家,农业都是稳定的基础,不可忽视。

法国的农业规模也很庞大,香槟是代表,最起码在这个领域里,工人国际的影响力,连菲丽丝基金会的零头都不如。

基金会别管目的是否单纯,背后的支持者肯定都是有钱人,穷人也没能力拿出金钱帮助他人。

所以基金会背后代表的群体,和有能力消费香槟的群体是高度重合的。

别看在南部非洲,报刊杂志都宣称,开普葡萄酒无论是品质,还是价值,都跟法国香槟不相上下。

现实中南部非洲的有钱人,在消费的时候还是更喜欢香槟,葡萄酒是用来赚钱的,不是用来消费的。

战争期间,法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香槟的销售也出现了问题。

不是卖不出去,而是根本就没有香槟可以卖,因为所有香槟都被德国人以极低的价格买走了。

说是“买”,对于香槟区的葡萄园主来说,跟抢差不多。

关键还没人敢反抗,工厂主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工厂一扔逃往国外,什么时候等战争结束,什么时候再回来。

葡萄园主的所有资产都在地上,搬不动也迁不走,根本无路可逃,只能束手待毙。

所以说底层民众,跟国家的利益才是最一致的,只有国家强大了,底层民众才能生活的更好,有钱人遇到战争能跑路,穷人想跑路都没有经费。

应该说临时政府也想帮香槟区的葡萄园主们解决香槟的销路问题。

可是世界大战打了六年,全世界有钱人的资产都大幅缩水——

不对,南部非洲的有钱人资产不仅没缩水,反而进一步增加。

临时政府没能力把香槟卖到南部非洲,因为南部非洲联邦政府为了保护南部非洲葡萄酒行业的利益,对香槟的进口有限制。

菲丽丝基金会有能力,人家不是进口,而是以捐赠名义送给菲丽丝基金会,联邦政府虽然知道是套路,但是合情合法,没理由阻止,也不想阻止。

至于不想的原因——

联邦政府限制香槟进口,是南部非洲葡萄酒行业的要求,联邦政府顺应民意,皆大欢喜。

葡萄酒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要求,联邦议会通过表决,程序合法。

问题是在联邦各级议会里举手表决的那些人,跟有能力消费香槟的那帮人同样是高度重合的。

所以法国酒商捐赠给菲丽丝基金会的香槟,在南部非洲大受欢迎。

喝了人家的免费香槟,反手给基金会捐点钱也合情合理吧,毕竟都是慈善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至于捐多少,那就看心情了。

这里的心情,跟法国香槟的产量高度一致。

搞定了工人,又搞定了农民,这还没完,菲丽丝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再接再厉,将服务对象扩大到法国的所有弱势群体。

都是普通人,谁还没灾没病的呢,法国就算再老牌殖民主义,国内还是有穷人,有流浪汉,有鳏寡孤独,这部分都属于日常不被法国政府关注的弱势群体。

你也不能怪法国政客势利眼,政客是为选票服务的,没有资格提供选票的群体,自然不是政客的服务对象,被漠视很正常。

菲丽丝基金会不为选票,做的事其实花费也不多,每天为没钱吃饭的人提供一顿晚餐,没必要多丰盛,饿不死就行。

冬天下雪的时候,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一张床,实在没有打个地铺,就足以让很多深陷困境的人充满感激了。

如果再给一件哪怕不是新的,只要能遮风挡雨的棉衣,那感激的程度马上就会提高到再生父母的高度,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困境中的那道光有多宝贵。

菲丽丝基金会就是这样做的,这事的成本其实非常低,很多工作人员甚至连薪水都不要,完全就是义务工作。

可是对于受帮助者来说,他们收获的温暖是实实在在的,这跟工人国际画得大饼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巴黎刚光复的时候,菲利克斯·古安还信心十足,有绝对把握夺取法国领导权。

现在这份信心已经越来越动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