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585 新思路

重生南非当警察 2585 新思路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这也就太平洋司令部封锁了野村吉三郎抵达夏威夷的消息,要不然,想干掉野村吉三郎的,可就不止海军陆战队员们了。

如果说对南部非洲,美国人是若有若无的嫉妒。

那么对日本,美国人就只有红果果的仇恨。

站在日本人的立场上,美国是第一个用舰炮逼迫日本政府打开国门的西方国家。

美国人可不是这么认为的。

“黑船事件”对于日本人来说是痛苦回忆,对于美国人来说却是将日本带入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

至于后来的一系列战争,日本一次次冒险胜利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全力支持,国际联盟的贸易禁运,则是开启了美国和日本的蜜月期。

在美国人看来,我都对你这么好了,你居然偷袭珍珠港,还在巴丹虐杀美军战俘,这种心理上的巨大落差,才是美国人仇恨日本的最大动力。

麦克阿瑟知道海军陆战队员们对野村吉三郎的仇恨,所以尽可能不让海军陆战队员和野村吉三郎接触。

弗雷德里克对于情况的严重性估计不足,所以杰克·伍德才有开枪的机会。

现在野村吉三郎的死因已经不重要了,杰克·伍德才是真正的麻烦。

开枪杀人,而且还是连杀好几个,有没有罪?

肯定有。

可如果被杀的日本人呢?

在绝大部分美国人看来,杰克·伍德不仅无罪,而且是伸张正义的英雄。

于是问题就来了,该如何处理杰克·伍德,是送他上绞刑架,还是给他颁发一枚一吨重的勋章?

弗雷德里克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这个问题,美国的新闻媒体已经开始了激烈讨论。

《罪犯还是英雄?杰克·伍德用枪火为两个弟弟,以及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美国大兵报仇雪恨!》

《波士顿晚报》的新闻标题极具扇动性。

《这不是谈判,这是对全体美国人和盟友的背叛!》

《纽约时报》一贯的犀利。

《一位不愿具名的白厅工作人员透露:总统会为杰克·伍德下达特赦令!》

《华盛顿邮报》的消息最灵通,白厅被渗透到千疮百孔。

杜鲁门没时间回应,他现在最关心的是,这件事为什么闹到天下皆知的程度,说好的严格保密呢。

美国政府对这件事的态度是非常慎重的,所以野村吉三郎只能在夏威夷等待美国政府的回复,而不是直接飞抵华盛顿。

现在正使和副使先后死亡,美国政府还没有把死因调查清楚呢,报社记者倒是大显神通,就像身处现场一样,将桉件细节还原的有板有眼,连白厅的应对方案都说的清清楚楚。

《华盛顿邮报》没说谎,杜鲁门不关心日本人的死活,日本政府如果铁了心想谈判,后续还会派人继续谈。

如何最大程度利用日本人的死,在美国人心目中刷一波好感度,才是杜鲁门最关心的事。

杜鲁门也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甘心以这种方式成为美国总统,对于两年后的大选,杜鲁门也有愿景。

杜鲁门可不想以后有人提起他,会以“哦,就是那个罗斯福总统病逝后,才成为美国总统的人——”为注解。

这个介绍太屈辱了,连名字都没有。

罗斯福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法动摇的,杜鲁门想成为罗斯福身后第一位真正的美国总统,一定要有所动作。

最起码得赢过那位虎视眈眈的欧洲战区司令。

埃森豪威尔对政治的野心不加掩饰,军而优则政,行业跨度挺大的,杜鲁门这位资深政客,总不能连半路出家的野和尚都不如。

这里就不说亚洲那位同样上蹿下跳的前总督了,杜鲁门根本没把麦克阿瑟当成自己的对手。

跟杜鲁门一样,麦克阿瑟也很生气。

麦克阿瑟把美国和日本的谈判,当做自己的政治资本。

现在谈判还没有开始,日方两位负责人先后死亡,麦克阿瑟没捞到晋身之资不说,反而弄的里外不是人,声名更不堪。

身为太平洋战区总司令,不好好干你的本职工作,往死里打日本人,反而跑去跟日本人谈判,这是你一个军人应该做的事吗?

军人的职责是打仗,谈判那是政客的工作内容,看不出来你这位前西点军校校长还是双职业。

不对,西点军校是搞教育的。

这么算的话,双职业之外,还有隐藏职业呢。

在华盛顿对美国老兵残酷镇压,已经让麦克阿瑟毁誉参半。

菲律宾抛弃部下孤身逃亡,更让麦克阿瑟在美国大兵心目中的地位急剧下降。

好不容易凭借沙滩作秀,在美国大兵心目中恢复了一些好感度,随着美日谈判的曝光,麦克阿瑟在美国大兵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到了声名狼藉的程度。

在这样一位总司令手下作战,还真是让人不安心呢。

“日本政府已经用九州岛的鼠疫证明,在日本本土登陆作战,会给东亚盟军造成上百万人的伤亡,我之所以推动和日本政府的谈判,是不想看到更多美国家庭支离破碎——”面对《时代周刊》的记者,麦克阿瑟努力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欧洲那位司令,都能把无法插手柏林战役,描述成为挽救十万美国大兵生命的悲天悯人。

他麦克阿瑟也一样。

所以推动和日本的谈判,不是投降主义,也不是捞取政治资本,而是为了挽救更多美国大兵的生命。

美国战争部的推演表明,在日本本土登陆,会导致100万盟军阵亡。

这100里面就算只有三分之一是美军,那麦克阿瑟少说也拯救了30个美国家庭。

所以从这个角度,麦克阿瑟的贡献,至少是埃森豪威尔的三倍。就离谱,这话要让埃森豪威尔听到,埃森豪威尔估计会骂娘。

“东亚盟军已经在日本本土登陆,到目前为止,东亚盟军似乎并没有遭遇到强力抵抗。”《时代周刊》委婉,情况真有那么严重吗?

这也不能怪《时代周刊》的记者不给面子,东亚盟军司令部每天都有战报,截止到麦克阿瑟接受《时代周刊》采访,东亚盟军在登陆日本本土后,伤亡总数加起来尚且不到十万人。

这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战斗减员,发生在九州战役期间,真正在战斗中阵亡的,总数不到一万。

九州战役期间,日本将鼠疫病毒洒满全岛,给盟军确实制造了一些麻烦。

在盟军紧急采购疫苗和药品后,鼠疫对盟军造成的影响快速减少,以至于盟军在本州登陆的时候,日本政府已经不再将鼠疫作为狙击盟军的武器。

日本政府在九州撒播的鼠疫病毒,给九州平民造成的伤亡,比盟军大多了。

九州战役结束后,九州岛的日本平民十不存一,绝大部分都是鼠疫病毒造成的。

日本政府当然不承认。

在日本政府的声明中,东亚盟军在九州岛对平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然后将遇难的平民,全部归咎为鼠疫病毒。

东亚盟军肯定不会承认,正义的盟军怎么会对无辜的平民下手呢,全都是日本政府和军方的错。

先不说双方怎么打嘴仗,九州平民的损失是实实在在的。

“这正是日本政府愿意谈判的表现,否则盟军遭遇的损失,会比现在大很多。”麦克阿瑟强行挽尊,盟军势如破竹,那都是因为咱家沟通有方。

记者的表情就很困惑了。

你这么善于沟通,那为什么太平洋战争还会爆发呢?

你嘴皮子那么利索,日军进攻菲律宾的时候,你怎么不把日本人骂死啊!

不过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麦克阿瑟的嘴炮功力还是无人能及的,要不然怎么会有“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这样的金句呢。

麦克阿瑟接受《时代周刊》采访的时候,安琪也在接受《泰晤士报》的采访。

“我确实听说了一些消息,不过我认为那都是谣言,东亚盟军不可能和日方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只接受日方的无条件投降!”安琪态度强硬,他才是东亚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只是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

更具体的说,麦克阿瑟是美国陆军在太平洋战区的司令官,美国海军的太平洋战区司令官是哈尔西。

联系到美军传承自英国,一直以来的重海轻陆,麦克阿瑟这个司令官的成色就可想而知了。

德国战败投降的消息,给安琪造成的压力也有点大,这几天安琪忙得很,没时间关注麦克阿瑟的小动作。

麦克阿瑟的那点小心思,安琪一直都知道,如果对手不是日本人的话,安琪倒也不介意顺手帮个忙,帮麦克阿瑟刷个声望

什么的。

这要是两年后,麦克阿瑟成为美国总统,那乐子可就大了。

“德国已经战败投降,东亚盟军准备在什么时候,对日本发起最终一战呢?”《泰晤士报》派来采访安琪的,是安琪的老朋友李顿·莫尔。

既然是老朋友,那交流就顺畅得多,不像麦克阿瑟和《时代周刊》那样夹枪带棒。

“对日本不存在最终一战,我们的目的是彻底铲除日本的战争能力,将日本变成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让大和成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安琪还没玩够,猫总要过足了瘾,才会将老鼠吃掉。

“有这种可能吗?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德国的改造是不成功的。”李顿担心接下来,又是一段仅仅只有20年的和平。

20年,也就是一代人成长的时间,各国什么时候恢复战争能力,三战就会爆发。

不能说这是人类的劣根性,毕竟蛋糕就那么大,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

将蛋糕做大这种事不用想,因为就算蛋糕做的再大,也不够分。

“日本不是德国,现在的世界,也不是二十年前的世界。”安琪胸有成竹。

分蛋糕这种事安琪不擅长。

安琪擅长的是吃蛋糕,只有吃饱了才有劲打架,打赢了才能分的多。

与其说是分,不如说是抢。

有人抢到的是奶油和水果,有人抢到的是底座,有人只能眼巴巴看着闻味道。

安琪在等罗克的命令。

只要罗克一声令下,安琪就会往日本扔炸弹,装载超级炸弹的空中堡垒,已经在樟宜海军基地等候多时了。

超级炸弹之所以现在还没有扔出去,是因为南部非洲国防部又有了新思路。

火箭出现之前,扔炸弹只有从飞机上扔下去这一种方式。

南部非洲的科研人员,以前也一直是这么理解的,从来没有人设想过,以另一种方式将炸弹扔到敌人头上。

俄罗斯军队围攻柏林的时候,一位南部非洲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设想,既然南部非洲火箭,已经有能力将重达一吨的战斗部送到千里之外,那能不能把超级炸弹和火箭结合起来,这样更具威胁。

这个提议马上就引起了南部非洲国防部的重视。

超级堡垒虽然强大,受到的限制同样很大,需要很长的跑道,至今连航空母舰都上不去,攻击范围有限。

如果能把火箭和超级炸弹结合起来,那么超级炸弹的威慑力就会无限放大,不仅可以搭载在海面战斗舰艇上,同样可以装在潜艇上,无声游弋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南部非洲人对于武器研发一向是想到就做,别管设想多么的天马行空,行不行的先试试再说。

于是刚刚来到南部非洲的冯·布劳恩,终于知道他引以为傲的V2火箭,跟南部非洲火箭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V2火箭还停留在能打出去的程度,精度完全没保证,只能大概控制方向,能不能打准全看运气。

南部非洲在精确制导上很有心得,其精确制导炸弹,早就已经运用到战场上,成效不菲。

南部非洲精确制导炸弹的射程,比冯·布劳恩领导研发的V2火箭更远,威力更大,精度更高,全方位超越。

现在精确制导加上远程火箭,再加上超级炸弹,到底能取得多大效果,别说冯·布劳恩,罗克也很期待。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