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615 做梦

重生南非当警察 2615 做梦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哈尔西只是想为手下的美国大兵讨回公道,麦克阿瑟却是想利用这件事,最大程度博取政治资本。

有在华盛顿镇压老兵的珠玉在前,麦克阿瑟想挽回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很困难,他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树立一个对外同样强硬的形象,这样至少表里如一,毕竟在美国,诚实是政客很重要的一个品质。

这听起来似乎是个笑话,政客,尤其美国政客,出了名的撒谎成性,谎言重复的时间长了,自己都认为是真的。

之所以撒谎成性,是因为已经成为既得利益获得者,在那之前,却要打造一个诚实人设,否则就不会得到选民的信任。

蒙巴顿也是有脾气的,不会牺牲自己的荣誉成全麦克阿瑟。

但是他也不敢正面回击,毕竟想要恢复对狮城的控制权,蒙巴顿还需要美国人的帮助。

以及南部非洲的配合。

安琪是肯定不会配合蒙巴顿的。

他虽然表面上支持蒙巴顿担任海峡殖民地总督,实际上已经将狮城视为印度洋海军的自留地,绝不会允许英国恢复对狮城的统治。

对于蒙巴顿来说,盟军内部的冲突都是小事,打死一个美国人,也不至于让美国和英国翻脸,赔钱加严惩当事人就可以熄灭美国人的怒火,关键还是海峡殖民地的控制权。

大英帝国实力如日中天的时候,没有人敢挑战大英帝国的地位,马六甲海峡只有狮城一个港口供往来船只停靠补给,只靠收税,狮城每年就能为英国贡献数百万英镑的利润。

收税还是小头,更多利润来自转口贸易,狮城是东南亚货物集散中心,这一块贡献的利润更大。

一句话说到底,狮城之所以在过去的一百年内飞速发展,凭借的是无可替代的地理优势。

这里的“无可替代”,根源在于强大的英国海军。

远的不说,整个马六甲海峡,港口可不止狮城一个,海峡对面的东印度就有好几个,狮城之所以一家独大,离不开皇家海军的威慑。

皇家海军实力强横的时候,自然无人敢挑战狮城的地位。

现在皇家海军的实力早已被美国海军和南部非洲海军超出,狮城还能保持超然地位吗?

这才是蒙巴顿最担心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失去皇家海军的支持,蒙巴顿就算三头六臂,也无法恢复海峡殖民地的地位。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狮城的没落,而是英国的衰败,这个问题不解决,狮城的问题就无解。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先是失去了开普敦,放弃了哈利法克斯,卖掉了樟宜海军基地和查戈斯群岛,如果我们现在放弃狮城,那么我们接下来还可能失去对苏尹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的控制权,到那时,大英帝国还有什么可失去的呢?”蒙巴顿在盘点得失的时候,下意识回避了印度。

苏尹士运河开通后,开普敦的地位下降严重,逐渐被边缘化,任由南部非洲自治也无可厚非,毕竟当初谁都没想到,南部非洲会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

主动放弃哈利法克斯是因为华盛顿海军会议后,美国海军获得了和皇家海军同等的主力舰吨位,所以英国不得不将大西洋一半的控制权让给美国。

别听英国人嘴上说得多好听,本质上就是实力不济。

就连美国人都没想到英国实力衰弱的是如此之快,并没有做好接收势力范围的准备,这才被南部非洲乘虚而入。

印度对于英国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海外殖民地,蒙巴顿这两年大多数时间都在印度,对印度的情况很了解,跟狮城这些地方相比,印度才是英国的核心利益。

悲哀的是,现在连印度都开始不再接受英国统治,蒙巴顿满心仓皇,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命令部队接手狮城,无论如何,狮城不能从我手里丢失。”蒙巴顿铤而走险,赌的是安琪不舍得玉石俱焚。

安琪之所以力保狮城,根源在于狮城的华人,蒙巴顿现在至少占据着大义名分,安琪并没有充分的理由阻止英军接管狮城。

如果安琪不像英国人那么野蛮的话。

狮城这样的城市,对印度士兵天然排斥,八字不合那种,蒙巴顿手下的印度士兵早就对狮城的繁华垂涎三尺了。

印度是谁?

印度可是大英帝国的头号忠犬,在英国的殖民体系里,除了英国是主人,印度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四舍五入,印度也是狮城的主人。

和非暴力不合作的印度不同,狮城人爱憎分明,对印度人的讨厌和排斥不加掩饰,很多狮城餐馆,甚至直接贴上“印度人禁止入内”的告示,这让很多印度人非常生气。

美国大兵们倒是很高兴。

因为全世界终于有一个地方,对某一个群体的反感程度,超过了美国人。

这也不能怪狮城的餐厅势利眼,跟印度人有没有钱没关系,纯粹是因为如果餐厅内有印度客人用餐,就会影响到其他客人的心情。

白人的体味大是公认的,印度人的体味跟白人差不多。

白人知道自己体味大,所以就用香水掩饰,勉强可以让人接受。

英印部队里的绝大部分印度士兵都买不起香水,所以餐厅不为印度人提供服务,真不是歧视。

印度人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也根本意识不到体味这个问题,或者是意识到了也不在乎。

老子就这样,不管你们看不看得惯,都得接受。

所以印度士兵在狮城这个繁华的城市里,感受不到任何来自狮城人的温暖。

蒙巴顿这时候下令英印部队强制接手狮城,正中印度士兵们的下怀。

高傲无礼的狮城人,早就该教训一下了。

于是就在蒙巴顿下令部队接管狮城的当天,就有数十家狮城人经营的餐厅和商店,遭到印度士兵的打砸和抢劫。

这个事情也马上引起了樟宜海军基地的关注。

樟宜海军基地自成体系,东亚盟军跟狮城的联系却很紧密,将狮城当做东亚盟军的后勤基地。

安琪是东亚盟军的最高指挥官,狮城如果陷入混乱,那么就会对东亚盟军的后勤供应造成影响。

出面交涉的还是雷克斯,这一次他就不绕圈子了,直接要求海峡殖民地保证狮城的稳定,绝对不能影响到东亚盟军的后勤供应。

“我们接手狮城的管理,目的就是为了保障盟军的后勤稳定,英军也是盟军的一部分。”肯尼·威尔逊满脸真诚,只要南部非洲远征军还在规则的范围内办事,英国就赢定了。

蒙巴顿派部队接管的是狮城,又不是樟宜海军基地,理论上安琪没有反对的理由。

“可是因为你们的贸然行为,已经对狮城造成影响,这会严重影响到盟军对日本的作战,你们必须立即停止行动,恢复狮城的稳定。”雷克斯态度强硬,在盟军的整体利益上,英国也要暂时让步。

这也是夸大言辞。

两颗原子弹下去,日本政府现在要考虑的问题不是继续作战,而是以哪种姿势躺平,任由盟军发落。

狮城的稳定固然重要,并没有重要到影响前线作战的程度,否则安琪早就派出部队驱逐英印部队了,根本不会给蒙巴顿接管狮城的机会。

“只是一点小意外,最多一个星期,狮城就可以恢复稳定,并且更胜往昔。”肯尼·威尔逊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是蒙巴顿唯一的机会。

一个星期安琪还是可以等的。

不过事态并没有按照蒙巴顿希望的那样发展。

英印部队接手狮城的当天晚上,一支印度士兵组成的巡逻部队,遭到路边炸弹的袭击,24名印度士兵当场死亡,四十多人受伤。

一名美国大兵被打死,就招致哈尔西和麦克阿瑟的同时发声。

数十名印度士兵伤亡,马上就引发蒙巴顿的暴怒。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蒙巴顿的第一反应是遵循惯例,对袭击点周边的居民进行报复。

这种情况在布尔战争中很常见,当时如果英军遭到袭击,那么就会以袭击发生地为中心点,对周围十英里以内的居民进行报复。

南部非洲地广人稀,大点的农场,一个都不止十英里。

狮城整个城市的面积才多大点?

如果按照十英里画圈的话,那么所有狮城人都得给那二十几个印度人陪葬,樟宜海军基地都得划进去一小半。

既然十英里不现实,那还有第二种方案。

第二种方案就是按照一比十的比例处决狮城人,以报复狮城人的反抗。

至于那些被处决的人是否和袭击有关系,蒙巴顿并不在乎。

“这也不可能,狮城人不是布尔人,樟宜海军基地那位,肯定不会同意的。”肯尼·威尔逊同样不赞成,狮城可是繁华文明的现代城市,用这些早期殖民流传下来的方式处理,真的合适吗?

“狮城监狱里有罪犯吧?你得学会变通。”蒙巴顿也不傻,不敢再继续激怒安琪。

这件事都不用调查,背后的支持者要么是南部非洲,要么是美国,再没有第三种可能。

南部非洲出手的可能性很大,袭击巡逻队既能威慑英印部队,对狮城人也是鼓励。

都已经到互相报复的程度了,还有可能关系恢复如初吗?

美国人出手的可能性也很大,反正换成蒙巴顿是麦克阿瑟,蒙巴顿巴不得把水搅浑,看看有没有浑水摸鱼的机会。

这种伤人不利己的方法很美国。

按照这个思路排查下去,东印度和澳大利亚同样有嫌疑,这俩国家巴不得南部非洲和英国闹翻呢,方便他们以更好地姿势,抱紧南部非洲大腿。

“狮城监狱里,关押的囚犯大部分都是英国人。”肯尼·威尔逊提供了一个让蒙巴顿目瞪口呆的信息。

狮城可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在殖民地那都是人上人,土皇帝那种,说好的高人一等呢?

在蒙巴顿的认识中,狮城监狱里关押的应该大部分都是华人或者马来人,即便偶尔有白人犯罪,也能通过保释等方式逃脱牢狱之灾,不至于真的关进去。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日军逼近狮城时逃离狮城,日军被南部非洲远征军击败之后,他们试图返回狮城,却遭到战争委员会的拒绝,于是他们就选择以各种方式偷渡回狮城,再然后他们就被关进监狱。”肯尼·威尔逊也很无奈,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固然是正确的,但是既然选择当逃兵,那就要承担当逃兵的后果。

战争状态下当逃兵,是要被执行军法的。

英治时期,白人就算犯罪也会被从轻发落。

日军逼近狮城的时候,海峡殖民地总督都仓皇出逃了,整个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也不能怪那些英国人逃走,他们可没有和狮城共存亡的自觉。

只有真正的狮城人,才会选择在那种时候战斗到底。

“战争委员会必须解散,鼹鼠、叛徒、蛀虫——”蒙巴顿对战争委员会的厌恶,上升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可是这又能怪谁呢。

几乎所有战争委员会成员,都是英治时期的殖民地官员,是英国人一手培养一手提拔的栋梁之材。

英国的殖民地实在是太大了,跟海外殖民地相比,英国人的数量太少,根本无法对殖民地进行充分管理,只能以夷制夷。

英治时期,对狮城实行“分而治之”的种族隔离政策,各族群团体之间有很明显的经济、劳工分界线,各自居住在彼此独立的空间区域,泾渭分明。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是单一殖民地经济的补充,对各族群团体进行分化和拉拢,并且制造矛盾,英国人就可以处于超然地位居中调解,坐收渔翁之利。

弊端同样也很明显。

狮城主要由英国人、华人、和马来人组成,其中华人占绝大多数。

没有外来势力干涉的情况下,华人处于劣势地位,只能接受英国的殖民。

现在有了南部非洲远征军的帮助,华人还会接受英国的统治吗?

做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