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628 蹭热度

重生南非当警察 2628 蹭热度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第2684章蹭热度

私生子这种事,所有国家的海外殖民地都广泛存在,并不仅仅是菲律宾独有。

只不过在菲律宾,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美军的纪律散漫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在朝不保夕的战场上,谁都不知道下一刻的命运是什么,及时行乐思想泛滥严重。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这种行为则是不可接受的。

美国是个清教徒建立的国家,最初抵达美国的清教徒,试图在美国建立一个基于神学法则的社会,强调信仰、道德、教育,对美国文化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些在菲律宾私生活混乱,到处留情的美国大兵,在美国本土的时候可能是个好父亲、好儿子、模范公民,可到了海外就堕落为感情骗子和播种机,这到底是美国人的问题,还是美国政府的问题?

美国人在道德方面其实是很魔幻的,他们一边感谢印第安人的收留,一边向印第安人举起屠刀。

虽然废除了奴隶制,却对广泛存在的种族歧视熟视无睹。

美国政府打着公平正义的旗号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目的却是为了掠夺更多利益,赚取最后一颗铜板。

这里就能看出美国社会的撕裂有多严重的。

而且这种撕裂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美国政府刻意引导的。

《狮城日报》的报道,在美国引发强烈关注,尤其在野的共和党,对《狮城日报》的报道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

这也是民主的通病,执政党为了现实利益,不得不忽视长远规划。

在野党则是各种使绊子拖后腿,竭尽所能为执政党找麻烦。

从罗斯福1932年当选总统开始,美国民主党已经连续执政15年,这期间共和党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没能把罗斯福赶出白厅。

上一章已经介绍过,正是在罗斯福开始执政的1932年,美国政府通过了“海尔?哈维斯?加亭独立法案”,要求菲律宾独立。

基于执政党赞成,在野党必须反对的原则,菲律宾问题就成为共和党最好的机会。

和日俄战争对于日本的意义类似,美国正是通过“美西战争”,打响了针对传统列强的第一枪,从此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正式参与全球殖民角逐。

菲律宾作为美国对外扩张的第一个战利品,对于美国的意义不同寻常,要不然美国也不会在菲律宾花费这么大的心血。

如果菲律宾独立,那么美国政府以往的付出将全部付诸东流。

这是谁的责任?

毫无疑问,这是执政党的责任。

对于美军的丑闻,美国政府肯定是要竭力掩盖的。

可因为有共和党的推波助澜,在《战地快讯》转载了《狮城日报》的报道之后,越来越多的美国媒体都开始对《狮城日报》的连续报道进行转载,多家和共和党关系密切的报社,甚至向菲律宾派出专门的报道小组。

美国政府参与二战的口号是拯救和平,不是拯救无知少女,在美国国内遵纪守法的好孩子,加入军队之后却变成道德败坏的下流胚,这同样是执政党的责任,执政党不仅应该对马尼拉的女孩,和那些无辜的孩子负责,更应该对美国大兵的道德标准负责。

说句不好听的,谁能保证上千万美国大兵,在回到美国之后马上就会变回那个遵纪守法的模范公民?

如果不能,等上千万美国大兵回国,那么美国将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道德大滑坡。

“菲律宾并不像我们的政府宣传的那样毫无价值,我们每年在菲律宾投入上千万美元,又有多少是真正用于菲律宾的建设上?如果菲律宾的官员都能尽职尽责,那么在日军入侵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菲律宾人选择加入日本仆从军――”纽约州州长托马斯?杜威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时候直言不讳,他被认为是杜鲁门在两年后最重要的对手。

托马斯?杜威1902年生人,今年刚刚43岁,他并不是一位政治素人,去年的总统大选,杜威作为共和党的候选人,惜败于罗斯福。

和草根出身的杜鲁门不同,杜威出身名门,在第一批移民美国的清教徒中,就有杜威的祖先。

杜威一路接受精英教育,先后从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法学院毕业,著名律师、地方检察官、特别公诉人,在杜威或其办公室所起诉的有组织犯罪者中,有94%的被告被判决有罪,这个成绩在美国出类拔萃。

美国是个有钱人可以为所欲为的国家,有钱人犯罪不仅可以游说陪审团,甚至可以买通法官,所以让有钱人认罪,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正是凭借出类拔萃的成绩,杜威被认为是20世纪最卓越的公诉人,去年他虽然输给罗斯福,却成功当选纽约州长,这让杜威的声望更上一层楼。

纽约州长明显不能满足杜威的野心,输给罗斯福,杜威勉强可以接受,因为罗斯福在美国的声望无人能及。

罗斯福活着的时候,谁都干不过。

现在罗斯福去世,杜威根本没把杜鲁门放在眼里,提前进入状态,对执政党指指点点。

杜威在采访中之所以重点强调菲律宾的官员,也是一石二鸟,拉扯执政党的同时,也顺便诋毁下菲律宾总督麦克阿瑟,毕竟在去年的总统大选中,麦克阿瑟就有意代表共和党参选,勉强算是杜威的潜在竞争对手。

虽然麦克阿瑟对于杜威的威胁聊胜于无,杜威依然不想给麦克阿瑟任何机会。

“我们在东亚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失败,在欧洲也遭到重创,已经有很多企业家向我抱怨,订单消失,利润滑坡,出口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我们的政府再不想办法,那么经济危机看上去也不可避免。”杜威不是危言耸听,经济危机已经有了爆发的征兆。

“如果你成为总统的话,你会怎么应对现在的局面?看上去你已经做好了准备――”《纽约时报》著名记者莫里?刘易斯很配合,他是杜威的老朋友,去年总统大选中,就多次为杜威摇旗呐喊。

“我确实有一些办法,但是我现在不能说,因为适合我的办法,未必适合现在的白厅――不过我有自信,就算四年后,我依然有办法带领美国走出经济泥潭,就像富兰克林曾经做过的那样。”杜威话里话外将自己和罗斯福并列,表现出巨大的自信。

这其实就是画饼了。

美国选民要是信了杜威这番话,三年后把票投给杜威,将杜威选为美国总统,那么到时候杜威能不能做到,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无论如何杜威都能找到合适的理由。

美国人的有些习惯真的很可怕,有些人作恶一辈子,只要在生命最后时刻向上帝忏悔,那就可以得到上帝的原谅,死后上天堂。

美国政府更可怕,奴隶制和对印第安人的屠杀曾经是美国最大的道德污点,于是美国在废除奴隶制,不再从制度上对幸存印第安人进行屠杀之后,就好像这些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从上到下都心安理得。

美国对待战争的态度同样随意的令人可怕,华人谚语是“国虽大好战必亡”,美国却将战争当成转移国内矛盾的利器,从最早的英国到后来的西班牙,再到德国和日本,以及一段时间内的南部非洲,美国总是需要一个“敌人”,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你有什么话,想对马尼拉的女孩和孩子说吗?”莫里?刘易斯主动给杜威创造发挥空间。

“那是现任总统的工作,我想提醒诸位参议员和众议员的是,美国要成为未来世界的领导者,就要有领导者的高度和心胸,我们当初花费巨大代价从西班牙人手中将菲律宾抢过来,数万美国人为此牺牲,花费数十亿美元,那么现在我们就不能轻易抛弃菲律宾,这不仅是对菲律宾的不负责,更是对全世界的不负责。”杜威上价值,不跟杜鲁门在泥潭里纠缠。

《纽约时报》作为杜威的忠实拥趸,转天就将杜威的采访内容全文刊发,美国社会对菲律宾的关注又上一个台阶。

罗斯福意外去世后,在大部分美国人心中,杜威是最适合的美国总统。

至于杜鲁门――

杜鲁门是谁?跟杜威相比,杜鲁门连提鞋都不配。

虽然下一届总统选举虽然要等三年后才举行,现在其实已经有报社认为,杜威已经预定总统宝座,将在下一次总统大选中轻易击败杜鲁门,或者其他任何民主党候选人。

这还真不是吹捧,另一个时空,因为杜威和杜鲁门的选举还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笑话是关于常凯申。

另一个时空的1948年,美国第41届总统大选,民主共和双方的候选人分别是杜鲁门和杜威,所有人都坚信杜威会赢得竞选,常凯申也深信不疑。

于是常凯申就拿着杜鲁门援助的钱,赞助杜威跟杜鲁门竞争,一度把杜鲁门逼到绝境。

杜鲁门胜选之后常凯申彻底傻眼,他知道杜鲁门上任之后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常凯申在杜鲁门第二个任期开始的当天通电下野。

现在还没到1948年,杜威已经开始为自己造势,对美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就连人在欧洲的埃森豪威尔,也不免受到这件事的影响。

跟麦克阿瑟一样,埃森豪威尔对白厅也很有兴趣。

不同之处在于埃森豪威尔比较内敛,不像麦克阿瑟那样张扬,到目前为止,埃森豪威尔还没有表现出任何政治倾向。

在美国,军人是不能有政治倾向的,不过这个约束只能对一部分人起作用,对于麦克阿瑟这样的人来说,这个规则形同虚设。

身为欧洲美军总司令,埃森豪威尔并不方便在媒体面前表态。

埃森豪威尔很善于和媒体打交道,每当他有话要说,他的新闻官就会把记者带到埃森豪威尔的办公室,围在他的办公桌旁,埃森豪威尔说,记者们一边听一边做笔记,就像朋友聊天一样,很少召开正规的新闻发布会。

“我知道你们想问什么,我希望你们在写稿子之前,能听听一个老兵的心声――”埃森豪威尔一直都在努力学习如何和新闻媒体打交道,尤其中立媒体。

按说,记者也是不能有立场的,报道必须遵循中立客观的原则。

这其实也是废话,是人就会有感情,记者可以没立场,报社老板却是有立场的,报刊杂志对于民众来说是了解世界的窗口,对于老板来说是生意,所以谁给的钱多,原则上就帮谁。

注意只是原则,具体到记者这里,在写稿子的时候却可以对读者进行适当引导,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真正的战场血肉横飞,上一刻可能正在看心上人的来信,下一刻就会被炮弹击中,尸骨无存,连抚恤金都不会有,uu看书家人和朋友只能活在无尽的等待和绝望中――”埃森豪威尔表情凝重,眼神悲伤,记者们奋笔疾书,办公室里除了埃森豪威尔低沉的声音,只有刷刷刷的书写声:“――大兵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感情,面对敌人会奋勇作战,夜深人静时也会恐惧悲伤,所以我能理解大兵们在刚刚经历一场血肉横飞的战斗后,对自己的感情进行适当发泄,我们把它称为ptsd,战后创伤应激综合征。”

埃森豪威尔没有对菲律宾美军的暴行进行谴责,而是把菲律宾美军的行为,解释为疾病。

这就很合理了,有病他得治啊,要不然万一等回到美国之后再发作,那到时候受到伤害的可就是美国人了。

跟美国人的潜在危险相比,菲律宾明显不够分量,埃森豪威尔虽然没有明说,态度却很鲜明。

这就对了,美国优先么。

“我相信我们的士兵们,初衷并不是要伤害其他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感情需求,这就是正常的战地恋情,我也不认为会有士兵抛弃自己的恋人,不过我们都知道,在这场战争中,有太多人牺牲――”埃森豪威尔无懈可击,消失的父亲是战死,并不是故意玩失踪。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