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三国之无上至尊 > 第一百八十章 荀子传道!

三国之无上至尊 第一百八十章 荀子传道!

簡繁轉換
作者:绿茶包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4:47:0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三国之无上至尊 !

第一百八十章 荀子传道!

帝都上空突现异象,引得万人空巷,千万大汉子民,俱都抬头仰望的王朝学宫方向,心神震动不已,不知道这是哪一位文道大宗师要突破境界了。

刘昊心血浮动,拂动衣袖,唤出了真龙,立即乘龙直奔王朝学宫而去。

立天界以来,底蕴日益雄厚,方才有今日之瑞祥,自然是不可错过。

王朝学宫。

那一口古钟巍然长鸣,上古圣贤长吟诵经,从苍穹之上悠悠传来,传入众人耳中,振聋发聩。

“文字如武功,武功一招一式,皆有气势,文字亦然。”

“文章之德,融入精气神,还有道理,比之武功,亦丝毫不逊。若是圣贤文章,罡气沛然,充塞天地,我等读书人,摒除杂念之后,运神于双目,虽然目不能见,但却心有所感,今日以吾之声,为天下读书人开启天门......”

荀子峨冠缓带,双目湛然神光,缓声开口说话,垂垂老矣的背脊佝偻,声音却如龙吟,与圣贤长吟诵经声与古老的钟声产生了共鸣,令天地震荡,也令闻声者心里生起一种奇异的明悟。

上古时代动荡之后,圣人陨落,文道传承渐渐地衰落下来,千万人都没有文圣出世。

秩序的演化,冷酷的生存规则,天道之中,已经形成了无形的枷锁桎梏,禁锢人们的思想,导致寒门再难出贵子!

但从刘昊鼎立,再启文道修炼之后,渐渐地有中兴之象。

荀子在大秦世界率众儒投入大汉王朝之后,并未在朝中担任任何官职,而是进入了王朝学宫,成为千万典籍的管理者。

数载隐修,不问世事,这个洞悉世情的睿智老人,阅遍千万册古籍,终于融合了几个世界的智慧,成一家之言。

今天,可谓是厚积薄发,学宫传道,引来先圣共鸣。

“晋升文道圣人,就如同武人晋升陆地神仙,要遭天劫,荀子**凡躯垂垂老矣,撑不过去了......”

刘昊脸色几度变化,最终叹了口气,他知道这个被天下读书人称为“子”的儒家贤者,今日注定是要陨落了。

明知注定要陨落,荀子却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他这是要燃烧自身,成全大义,为天下读书人,打开闭塞的文道修炼道路。

这等于是逆天道而行,何其艰辛,无形之中那口天道所化的枷锁便禁锢住了荀子的精神,要将他的思想**完全磨灭。

“唉!就让朕来助你一臂之力吧。”

刘昊轻叹一声,从乾坤世界里取出了那一枚光辉神徽,轻轻震碎。

这是神圣教廷布局西方凝聚了苍生念力的神器,蕴藏了人世间最纯粹精神力量,可以让圣廷的教皇从凡人之躯,成为半人半神,也可以让荀子从年迈知天命的老朽,变成文道圣人。

千万道光点好似萤火虫,飞升空中,最后汇聚进入荀子穴窍当中。

吸纳了这一股纯粹的能量,荀子浑身喷薄神辉,密密麻麻光点散落空中,像是有无数的神明在吟唱诵经,发出万丈光芒,照耀青天。

这一刻,荀子佝偻的背脊,突然挺直了,原本瘦弱的身躯突然变得高大起来,朗声长吟:

“今日替先圣传五经之义,授帝王术,以教世人。”

“为士者,自当有气节,笔墨写春秋,挥毫退万敌!”

“修文入朝,承君恩宠,报效国家,人臣所为也!”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

......

......

“圣皇当位,武道昌,文道盛,人道乃兴。”

随着荀子的长吟,王朝学宫当中的那一口古钟长鸣不止。

在场的儒生们,被浩瀚的文道光芒照耀洗礼,心神皆醉,一时间竟然茅塞顿开,好似感应到了上古文道圣人的精神,感受到了那种浩然气势,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述的伟大!

“生死俱善,人道毕矣,老臣多谢陛下成全。”

圣人长吟戛然而止,荀子的身躯也渐渐地消失,化作了无数光影,消散于天地间,但是那一道浩然声音,却振聋发聩,始终在众人的耳畔激荡回响。

开启文道天门,此举造福后辈读书之人,却可谓是逆天而行,自然要遭到天道大劫。

今天引来百圣齐鸣,荀子已经消耗了所有的精气神。

神徽消耗当中的纯粹能量消耗殆尽,最终只护住了荀子的神魂,却没能护住荀子的身躯,那一股浩然文气,投入王朝学宫当中。

以他的修为,掌控种种不可思议的秘术,令刚死不久的人复生亦不是难事,但眼下想要再塑血肉之躯,却力有未逮。

“荀子的浩然文气,引动上古百圣齐鸣,打破天道桎梏,一念不灭,长存于世,以后接受亿万苍生的信仰念力,未必不能再塑人躯......”

沉默半响,刘昊轻叹一声,道:“传令工部,铸荀子象,立于学宫,以供后人瞻仰。”

当世读书人,能被称为“子”的,唯独荀子一人。

伏念、楚南公、颜路等人,泪满衣襟,伫立于王朝学宫当中,久久无言。

他们已经感受到了荀子的精神,看破生死,为了文道,为了苍生,就连生死之道也看破了。

自孔子一人一骑,周游列国,门下弟子三千人,天下人无不敬仰,荀子今日舍身为天下人开文道天门,这种精神,也值得敬佩。

最年青的七绝大军师之一张良,放下了手里的书卷,仰首望天,心神澎湃。

韩非、李斯都算是荀子的弟子,传承了荀子的精神,虽然此时不在帝都,却也心有所感,两人俱都放下了一切事物,走到窗口,朝着王朝学宫方向默然敬拜。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