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怀大志

大明不行,我行! 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怀大志

簡繁轉換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0 09:36: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黄昏时分,陶承学走出兵部衙门,沿着千步廊走了会儿,出了洪武门,犹豫了会儿调头向东走去。

南京的街道可比北京要宽阔的多,而且大部分都是用石板铺就,不像北京,马车驶过那就是黄土飞扬,用衣袖遮着还是灰头土脸。

走了会儿陶承学停下脚步,远远眺望不远处的盐店,外面排着十七八人……朝中向来没什么秘密,上头知道会有盐荒,下头也就知道了。

看了会儿,陶承学才继续向东,去便宜坊买了只烤鸭才脚步匆匆的向南。

刚进家门,就听见里面有着爽朗的笑声,陶承学脸上也浮现出笑容,高声道:“难道是知道今日有好酒好菜,与绳才不吝光临寒舍?”

“子述兄居然舍得买便宜坊的烤鸭!”一位肤白脸瘦的青年大笑着迎出来,“可见来的巧了!”

“可没你的份,要不是小女爱吃,我也舍不得买。”陶承学嘴里这么说,还是递给了一旁抿嘴笑着的妻子,“切一半下来吧。”

妇人笑着接过,“夫君与兄长且坐。”

陶承学去年一路逃亡,妻子、长子皆没于乱中,只有两个女儿幸存。

回到南京后,陶承学从都察院御史转为兵部主事,父母皆已不在世,无人照料女儿,考虑良久后还是选择续娶。

续弦陆氏出自嘉兴平湖陆家,其堂兄陆光祖与陶承学是同年,都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两人在书房坐定,陶承学亲自斟茶,问道:“今日怎的有空登门?”

“已经定了去处。”陆光祖解释道:“松江府上海知县。”

陆光祖嘉靖二十六年选太平府当涂知县,被弹劾后弃官归乡,直到今年三月才得以起复为工部主事。

平湖陆氏在东南名望不低,而如今的工部一团乱麻,尚书胡松与右侍郎严世蕃斗的天昏地暗,所以陆光祖才找了门路外放。

“还好不是华亭知县。”陶承学的话显得有些意味不明。

陆光祖笑了笑,华亭是徐阶的乡梓,据说徐家在华亭的名声不太好。

陶承学提点了几句,转而笑道:“前些日子听闻,不再研佛法?”

“如今国事艰难,谈佛于国有何益处?”陆光祖长叹一声,他十年前就志在佛法。

“徐文长亦如此。”陶承学饶有兴致的说:“年初文长兄立誓,不复失地,此生不再吟诗作赋,不再持笔书画。”

徐渭的名声早就传遍两浙,陆光祖自然是知道的,好奇问道:“如今文长兄……”

“在舟山。”陶承学轻声道:“去岁文长兄于县中高呼,八股无用,唯有军功可复,后奔淮东,不料……”

“如今文长兄在舟山定海中所,助陈锐编练新军。”

“噢噢。”陆光祖发了会儿呆,“舟山如今好大名声……噢噢,小弟倒是忘了,子述兄是随陈锐一同南归的。”

“幸而生返。”陶承学只说了四个字,不愿意多说什么,一想到南逃的日子,心里就堵的不行。

陆光祖也察觉到了,转而说:“舟山盐入京,盐荒看来能缓解。”

“舟山行晒盐法,接下来数月产量锐减。”陶承学摇头道:“还是要看两淮盐场那边。”

“先有皂块,后又晒盐。”陆光祖啧啧道:“据说陈锐其人,于战中勇烈无双,不料却是敛财好手。”

“非也非也。”陶承学摇头道:“此人心怀大志。”

“心怀大志?”

陶承学没有再解释什么,而是想到昨晚沈炼登门说的那些话。

每一文钱,陈锐都没有用在自己身上,这样的做派,如何能不称其心怀大志呢?

陶承学在想着沈炼,而此时此刻,沈炼却在说陶承学。

距离秦淮河不远的屋子内,沈炼与唐顺之相对而坐,桌上一盏油灯,两盘小菜。

“果真如此?”唐顺之看了眼对面沈炼的神色,叹道:“当日初见,便知陈锐其人心性,看似武夫,只善于用兵,实则腹有韬略,更兼心怀大志。”

“纯甫曾目睹鱼台一战,却被新兵震慑心神,可见陈锐精于练兵。”

沈炼只觉得口舌发干,端起茶盏一饮而尽,将茶叶也咽进肚中,才用沙哑的声音低声道:“风起雨落,直至倾盆大雨,千余新兵屹立如山,不动分毫,天下有二军吗?”

唐顺之嘴唇有些微抖,军略一道他比沈炼要懂得多太多了,新兵有这样的表现,代表太多太多的东西了。

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唐顺之低声问道:“若是兵部调其赴徐州、淮安……”

“决计不可能。”沈炼立即摇头道:“其一定海卫乃浙江御海三卫之一,观海卫、临山卫皆不足道,唯有定海卫方能捍卫海疆。

其二陈锐在舟山花了多少银钱,人口过万,他不可能离开舟山,将其拱手让人。”

唐顺之长叹一声,接口道:“其三,如今山东局势难明,若是济南府、青州府失守,唯有戚继光坚守登州、莱州。

但朝中难援,戚继光唯有指望舟山援手。”

“是啊。”沈炼苦笑了声,“不过如今……我沈纯甫自视甚高,如今却为小人,或有秦会之之像。”

所谓的秦会之,指的是秦桧。

国事艰难,北地沦陷,却在猜忌良将……沈炼的心中并不好受。

但当日目睹的一切,让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恐惧,这不应该是大明的军队,大明没有这样的军队。

“以国事为重。”唐顺之迅速摆正了心态,“既然他陈锐亲口言,自古得国之正,无过于明,那就意味着,以国事为重。”

沈炼心里略为好受了些,“适才提及,陈锐索要军械,补足一卫之数。”

“武库司郎中龚大稔能帮得上忙,明日我去寻他,但两个月前调拨过一批,需得官员请调。”唐顺之盘算道:“兵部主事……”

“陶承学,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去岁被困于曲阜,是陈锐携其南归。”沈炼迅速道:“我昨夜登门,陶承学已然应下,这两日就会请调。”

唐顺之笑了笑,“虽纯甫有所猜忌,但却未落于实处。”

沈炼的脸色并不太好看,沉默了会儿才低声道:“半个时辰前,锦衣卫接到密报,一股倭寇于扬州府、淮安府交界处登陆,攻破刘家庄。”

唐顺之脸色微变,“如今朝廷尚未定下通商之事,倭寇如此迫不及待吗?”

沈炼摇头道:“所谓通商,不过是海商需货源,如今东南各类货物源源不断往舟山汇集……应该不是汪直、毛海峰。”

唐顺之沉默下来,他想起两个月前陈锐说的那些……无论朝廷许不许通商,倭寇侵袭沿海,都是不可避免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