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四十二章 回洪武过年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四十二章 回洪武过年

簡繁轉換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0 13:30:4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二章回洪武过年(第1/2页)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初,流寇逃往河南。

小朱棣展开追击。

他只带了一千五百人,但辎重部队,民夫辅兵有一万多众。

这个计策成功让李自成上套。

在李自成发现对方人少,且有大量辎重,甚至还与辎重部队脱节后,就马上派刘宗敏率领骑兵绕后偷袭。

当初汝州之战,孙传庭其实就败在这一手,因为暴雨导致李自成劫粮成功。

然而小朱棣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

表面上他是追击主力军,实际上辎重部队就是个诱饵,就等着李自成来。

他自己带了一千人跑到了前面,五百人藏在后方辎重部队当中,在刘宗敏过来的时候,突袭一战击溃李自成骑兵。

刘宗敏当场就被AK给打死,李自成上万骑兵部队被打溃。

之后小朱棣率领一千骑兵追到商丘城外,由于火炮在后方辎重部队,就以迫击炮轰击城池,把城门给打破了。

接着AK和手榴弹压制,迅速冲入城内,将李自成的部队再次击溃,攻占了商丘城。

不过李自成人多马多,骑兵也多。

虽然被击溃了,但很多人都在小朱棣炮轰城池之前就逃走,他的部队都驻扎在城外,城池一破马上拔营跑路。

因此除了损失了万余兵马以外,主力部队还勉强保存。

但已经是十分狼狈了。

因为潼关之战,李自成的战兵数量就折损了近一半,如今又损失了万余,现在实力直接退步到了之前张献忠和左良玉的水平。

真正的战兵大概也就三四万人,还要带着几十万老弱妇孺累赘,情况很不乐观。

所以他没办法,只能继续往东南逃窜。

他往东南逃窜,显然引起了南京方面的恐慌,南京很多官员纷纷给崇祯上书,请求孙传庭吕大器和左良玉马上过来保卫南京。

这自然是正中老朱下怀。

因为他也要去南京,回到他忠诚的南京城。

因此这段时间大抵是群贤毕至,诸多豪杰云集南京城的情况。

十二月中旬,北京的崇祯也在给孙传庭下令,让他即刻火速出陕西追击李自成部。

同时又给左良玉和吕大器下令。

这个时候他根本不知道南方已经被老朱控制。

一是消息繁杂,大部分官员都选择给老朱保密,众口铄金,即便有少部分官员发密报也没用。

二来他根本不相信有什么明太祖下凡之事,还以为是某个不知死活的反贼,所以就觉得是南方在以讹传讹,于是根本不加理会。

在这种情况下,几方势力形成一个诡异的局势。

北方满清鞑子因为皇太极的死,内部陷入权力斗争之中,无暇南顾。

张献忠坟头草三尺高,李自成被追得狼狈不堪。

崇祯还以为吕大器和左良玉已经攻破了张献忠,孙传庭打败了李自成,国内形势在慢慢变好。

甚至前段时间还在夸赞孙传庭吕大器他们做得不错,却不知道有人在替他负重前行。

结果就是三方势力都一头雾水。

满清鞑子不知道死期将至,李自成不知道明军哪来的高手,崇祯也不知道他以后要被扇大耳刮子。

这第四方势力明明已经十分强大,却居然没有人知道,也算是一件奇事。

而对于老朱来说,这也算是一件好事。

如今南方湖广、四川都归附了他,就只有两广、云南、福建、贵州、浙江和江苏等地区还未归附。

等整个南方都归附了,就是向天下人宣布的时候。

不过这些地区收复起来倒不难,除了江苏以外,古时候基本上就属于传檄而定的区域。

真正兵家必争之地,主要以陕西、四川、湖北、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为主。

两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等地,基本上拿下四川湖广与江苏,就能轻松收服。

因此老朱并没有太大担心。

十二月中旬的时候,老朱也几乎同步坐船离开成都。

之所以之前不坐船,是要保证他的安全。

现在老朱可以说是大明的希望,洪武朝那边有朱标,他挂了倒无所谓。

但明末还需要老朱的个人威武。

小朱棣太年轻了,除非去永乐朝把大朱棣搞过来,不然还真不一定能服众。

所以安全起见,走陆路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开始坐船,是因为朱云峰之前去长沙带孙传庭去洪武朝的时候,考虑到老朱的安全,于是搞了一批气垫船和救生衣过来。

这些物资由李乾德用大船走湘江再走长江水运送往成都。

老朱走陆路慢,逆水而上一样慢。

基本上是老朱进四川一个来月,在成都都待了七八天才送到地方。

有了这批气垫床和救生衣,安全也能得到保障。

毕竟自古以来,长江货运航线翻船的可不计其数,稍有不慎,就是船翻人亡。

坐船去成都慢吞吞,但坐船出四川那就不是一般的快。

逆水行舟每小时走四五公里。

顺江东去,每小时慢则二三十公里,快则四十多公里每小时,一日之间就能从白帝到江陵城。

仅仅数日功夫,大概一千多公里路,仅仅六天时间,老朱就从成都到了岳阳。

船只又调头南下,走湘江向长沙方向而去。

到了十二月下旬,在四川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老朱回到了长沙。

正是晚冬时节,恰巧临近年关,长沙城中热闹非凡。

今年腊月北方下起了鹅毛大雪,南方地区受到小冰河时期影响,也在下雪,不过雪倒没那么大。

湖南除了一些海拔比较高的山区以外,其它地方都是小雪,长沙则是中雪。

窸窸窣窣的雪花纷飞,湘江两岸银装素裹,积雪大概有那么两三厘米厚,跟北方,特别是东北那种动则两三分米,甚至半米厚的积雪肯定没可比性。

不过对于南方人来说,自然算是能瞧见个稀奇。

船队缓缓驶入长沙码头,通货门外车水马龙,大量码头工人正在搬运货物。

由于新的长沙知府还没来,长沙通判周二南肩负起治理任务,不过徐达坐镇,他内政能力也不错,把湖南治理得井井有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二章回洪武过年(第2/2页)

光长沙这几个月就有大量流民涌入,现在天下大乱,肯定支撑不起贸易,就利用现代资源开垦田地,修缮水利设施。

同时又雇佣百姓把从现代拉来的物资往湖北运输,为老朱打天下做准备,长沙渐渐的居然也恢复了一定繁荣。

河岸边泛黄的杨柳枝条飘荡,叶子都落光了,只剩下干枯枯的树枝在风中摇曳。

朱云峰和季赫跟俩小孩似的,手里拿着两根趁手的枝条,闲来无事,互相戳来戳去,比比划划,好似完全没有在意这隆冬大雪。

老朱从船头下来,以徐达等人为首的长沙官员迎了上去。

“陛下!”

徐达拱手行礼。

唯有朱云峰和季赫肘进人群,兴奋喊道:“老祖宗。”

老朱下了船,对这俩家伙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双手背负在身后,不悦道:“都30岁的人了,还这么没大没小,连老婆都不娶一个。”

他最不满意的是朱云峰和季赫还不结婚。

“嘻嘻嘻。”

朱云峰嬉皮笑脸地走过来,给老朱摁摁肩膀道:“这不是在陪着老祖宗您打天下嘛。”

老朱缓缓向前走,朱云峰和季赫就跟在身后,也就他俩能紧跟老朱,甚至几乎并排,其余人都是至少离了两三米开外,小心翼翼地走着。

季赫环视一圈说道:“今年雪挺大呀。”

“这雪真是灾年。”

老朱摇摇头。

“反正我们那边湖南冬天挺少下雪,大家都盼着下场雪,特别是广东那边,冬天都二十多度,热死个人。”

朱云峰忍不住在地上捞了一把积雪搓了搓。

南方人看到雪很容易大惊小怪,虽说他家尚峰山上即便镇子里不下雪,山里也会有雪,但一个人孤独地在山里玩雪,跟在外面随便玩是两个心态。

“怎么还有盼着下雪的呢。”

老朱随口说了一句,但又很快反应过来,扫视着城内城外,虽已经有很大变化,却依旧有很多衣衫褴褛,穿着破烂棉袄的穷苦百姓在讨生活,一时感慨道:“是了,后世强盛,这雪就算再冷也不算什么。但在这大明王朝,一场大雪,一次暴雨,一场洪涝,一次旱灾,都是压倒王朝的催命符啊。南方都已经如此,真不知道北方会怎么样,今年又有多少人冻死。”

他这么说朱云峰和季赫就对视一眼,反倒沉默下来,表情也没有了刚才那么轻松。

在后世太久了,都忘记了古代的悲苦。

或者说很多时候他们都没什么太大责任感,觉得这些东西与自己无关,自己开开心心地过就是了。

倏地被人点醒,才明白这个世界的参差到底有多大。

过了片刻,朱云峰挠挠头道:“算了,今年加个班,我多搞点棉衣棉被粮食过来吧。这治理天下是政治上的事,我一键盘侠肯定不如老祖宗您,不过搞点东西来还是没问题。”

季赫也说道:“我记得仓库还有不少原材料,再运到长沙来,在长沙组织纺织厂,这样也能解决就业,还能促进商业,你们觉得怎么样?”

“哈哈哈哈。”

老朱笑了起来,说道:“你们有这个心就很好了,乱世本就人不如犬,要想过太平日子,光靠这几件棉被棉服是起不了作用的,还得天下太平。”

说着他又摇摇头,抬起头看着天上纷飞的雪花,喃喃自语道:“让明末的百姓再忍一忍,再等一等吧,很快了。”

今年这个年他肯定是要回去陪着马皇后他们过,年后就又得来明末继续征战了。

不过来年春天就能收服南京。

如此整个南方尽归他手,再出兵往北,平定中原,所到之处,望风而降,把北京拿下,去扇崇祯那小子几个耳光,杀一杀京城的蠹虫,便是关外的满清。

到时候天下太平,明末时期人口爆发性增长,给予优渥的种子和化肥,很快就会又一个新的盛世。

队伍进了长沙城,一路到了吉王府。

老朱看着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长沙的变化如此之大,还是非常满意。

九月刚来明末,长沙已经萧条到街上几乎看不到百姓。

如今至少能看到很多很多人,街面上甚至还开了不少店铺,林立的招牌在风中摇曳,街头巷尾的走货郎喊着清澈的声音。

吉王府还是老样子,也没有修缮,只剩下一个旧址。

到现在吉王朱由栋还没回来。

因为这家伙在张献忠攻打湖南之后,就跑路去了南京,随后再跑路去了北京。

历史上他刚跑到河北,李自成就攻破北京城,朱由栋就只能再次南下逃往南京,在崇祯十七年六月于淮安病逝。

所以此时朱由栋应该还在南京,或者已经出发往北京去了。

库房倒是有了大变化。

周围修了十多个大仓库,用的是还是铁皮棚子,占地估计得七八亩,一眼看过去,跟工厂厂房一样,里面的物资堆积如山。

“怎么样,老祖宗,没吃干饭吧。”

朱云峰指着远处库房得意道:“您不在的时候,我和赤赤加班加点,一刻都没敢耽误,具体多少吨没算,估计几十万吨肯定有,大部分都是食物,养活几百万人都不是问题。”

两个人,搬了几十万吨的货物,这就是朱云峰和季赫这几个月的成果。

也亏得是全机械化操作。

货车拉着百吨货物在外面仓库卸货,工人把东西放进仓库。

朱云峰和季赫就开着叉车,一次性能装二十吨放传送带上,一天就能给干出几千吨。

“很好。”

老朱满意地点点头,笑着拍了拍朱云峰的肩膀道:“这次做得不错,回洪武了,想要什么跟我说。”

“您这话说的,在洪武朝我要啥还用得着跟您说?跟太奶说声就行了。”

朱云峰撇撇嘴道:“您老就别催婚我就谢天谢地了。”

“这婚还是要结的,最多明年,明年就给你指定一门亲事。”

老朱斜眼看着他道:“跑不了,男子当成家立业,30多岁的人了还不娶老婆,真不知道羞。”

朱云峰一下子脸就苦起来。

跑明末了。

还逃脱不了被催婚的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