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八十八章 多尔衮放明军出关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八十八章 多尔衮放明军出关

簡繁轉換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0 13:30:4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八十八章多尔衮放明军出关(第1/2页)

九月份,辽东已经是大雪纷飞。

锦州城内,多尔衮拨弄着眼前的炭盆,弟弟多铎焦急地走来走去。

这是间四四方方的堂屋,有些像明清时期的四合院。

因为满清多次南下,俘虏了大量明朝的工匠,因此使得关外的建筑物逐渐向明朝靠拢。

包括沈阳故宫,就有大明紫禁城故宫的影子。

原来这里是大明锦州府衙,被满清攻占后,逐渐成为了满清驻扎锦州的最高指挥所。

堂屋摆着太师椅,正对着大门墙壁两侧挂了对联,中间则有山水壁画。

外面庭院被雪覆盖,屋子里的椅子、木塌用狐裘铺着,多尔衮就坐在一侧木塌上,眼前的炭盆滋滋冒着火光。

“别转了。”

多铎走来走去,身影让多尔衮有些烦。

他把手中的木棍扔进火盆里,抬起头瞪着多铎道:“你再怎么转也不会把明人转死。”

“阿哥!”

多铎一个健步走到多尔衮面前,身体前倾,双手拍了拍,脸上露出焦躁的表情道:“你就不想想吴三桂如果挡不住明人该怎么办吗?”

“他本来就挡不住,我也没指望他能挡住。”

多尔衮反倒平静下来,看着多铎说道:“明人有多厉害你是知道的,一百人,就只有一百人。”

他竖起一根手指头,用力晃了晃道:“我们十万大军,就差点被他们打得崩溃。你觉得吴三桂即便是守着宁远城,能够是明人的对手吗?”

“那怎么办?”

多铎脸色就更加焦虑了,双手背负在身后,看着外面的大雪,皱眉道:“现在雪那么大,明人会不会开春之后再来?”

“开春?”

多尔衮嗤笑道:“不出意外的话,宁远被攻破后,马上就轮到锦州了。”

宁远离锦州直线距离才四十公里,实际距离为五十多公里。

今天上午的时候,吴三桂派来的求救使者到了锦州,言明军前日夜抵达宁远,请求他们即刻派兵援救。

算算日子,昨天就应该已经在进攻宁远了。

多尔衮没有派兵救援,只是让使者回去,让他告诉吴三桂坚守城池数日,等他召集好大军就马上过来。

但其实满清的高层封锁了明军过来的消息,现在谁都不知道明军已经在宁远。

而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看看明军真正的实力。

因此援军肯定是不会派,吴三桂就是个送死鬼而已,他们只是派了一些斥候队伍,去看看明军到底有什么实力。

现在就是他们焦急地等待消息的时候。

听到多尔衮的话,多铎愕然道:“如此大雪纷飞,越往北越寒冷,道路崎岖难行,他们就不怕我们断了他们的粮道?”

“若明人个个都有那一百人的战力,又何惧我们断他们的粮道?”

多尔衮摇摇头:“何况纵使其余明人都是普通士卒,有那一百人,你去断他们的粮道,离着数百步就死了。”

多铎一时沮丧,叹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天命本该就是我大清的,为什么如此了?”

“谁知道呢?”

多尔衮亦是长叹了一口气。

正在此时,正白旗副都统,多尔衮的部将梅勒额真苏纳匆匆进来,单膝下跪道:“大王,有急报。”

“快说。”

多尔衮兄弟正在等消息,马上都看向他。

苏纳脸上还保持着惊魂未定,有些颤颤巍巍地说道:“刚才.刚才去查探消息的斥候回来了,他说.他说”

“说什么?他人呢?不能让那奴才自己过来?”

多铎有些恼怒。

唯有多尔衮注意到了苏纳的用词,他说的是他多尔衮记得,自己可是足足派了一个牛录的斥候去。

满清军制一个牛录其实并不算三百人,而是三百户,每户出一名壮丁,就有了三百人的说法。

但实际上平时打仗一个牛录并不是全额到齐,一般作战任务最多出几十人就行,只有遇到那种事关满清全族安危的战斗,才会召集全族作战。

所以各牛录的斥候其实只有五十人左右。

可即便如此,这五十人寻常野外作战,遇到数百明军骑兵,也是骁勇善战,足以将任何看到的小规模明军击败,甚至歼灭。

然而听苏纳的语气,好像这五十人,似乎就回来一个?

“那斥候死了.”

苏纳咬咬牙道:“他整条手臂都被打断,回来的时候血快流干了。”

两个人沉默了片刻,多铎问道:“他说了什么?”

“他说他看到了有神灵在天上低语,神灵的使者发出浩大的声音,劝宁远城中的人投降,声音能让整个宁远城都听得见。”

苏纳用一种不敢置信的语气说道:“没过多久,吴三桂的部下就叛乱,把吴三桂抓住了,之后他们没有在城中停留,很快出城,还不知道为什么轻易发现了躲在山林里的他们,离得很远就把他们杀死,只有隆阿跑了出来,但也死了。”

“神灵.低语?”

多尔衮和多铎对视一眼,眼中同样满是不敢置信。

不自觉。

二人脑子里想象出了一个画面。

有神仙盘旋在宁远城的上空,俯瞰着整座城池,声音宛如有某种魔力,令城中的人陷入癫狂。

或许对于他们来说,不管是多尔衮还是多铎,亦或者那些底层满族斥候士兵,在他们的认知当中,盘旋在天空的无人机,也确实跟神灵使者没什么区别。

“所以,仗还未打,吴三桂就已经投降了?”

多铎试探性问道。

“他没有投降,他的部下投降了。”

苏纳说道。

多尔衮摆摆手,语气低沉道:“你先出去吧。”

“是,那奴才告退。”

苏纳惴惴不安地离开,他心里也在恐惧。

去查探消息的五十个斥候才回来一个,甚至还直接被打断了右手肩膀,整条手臂都断了流血而死,带回来一个令人恐惧的消息,着实让每一个知道情况的人心中难安。

等他走后,多尔衮兄弟默然不语。

自动步枪的威力是他们亲眼见识过的,不用想都知道他们派出去的一个牛录的斥候全军覆没,就是死在对方的那喷着火焰的古怪武器之下。

想到当初那么多骑兵被人打得肢体破碎,就连许多高头大马都轰然倒下,这个结果对于他们来说,也不算意外。

但想不到的是,天上会有神灵的使者。

“那什么明太祖真的神仙下凡,带来了使者昭告四方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八十八章多尔衮放明军出关(第2/2页)

多铎喃喃自语,眼中露出惊恐。

“唉。”

多尔衮长叹了一口气,目光看向门外,忽然说道:“撤兵吧,撤回沈阳,得想想办法,跟他们商量着退出辽东,回哈喇温。”

“回哈喇温?”

多铎声音提高了二十度,尖声道:“怎么可能?诸王不会同意的。”

“那该怎么办?能说服他们退回哈喇温保存我大清的实力就是最好的办法,难道你真想让你阿哥的命交代在这儿吗?”

多尔衮陡然对着多铎怒吼道:“继续留在锦州?被人打败,战死在这儿是死,被打败了逃回沈阳去还是死!到那个时候不仅咱们兄弟死无葬身之地,多少儿郎也得赔上性命?”

这声怒吼让多铎愣住,失魂落魄地坐回了椅子上。

多尔衮也确实是如今满清唯一能够挑起大梁的中坚力量了。

他通过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了宁远,甚至一刻都没有停留地奔袭锦州,就知道明军势不可挡。

那么摆在他们眼前的就两条路——死战,或者撤退。

死战的话,他们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即便在发现敌人强大,马上撤兵回沈阳,对于多尔衮的打击也会非常大,最差都是个诸王议政,废掉他摄政王的权力。

但撤兵的话,放弃好不容易打下来的锦州撤回沈阳也肯定要遭到非议。

何况多尔衮明白,撤回沈阳也阻止不了明军。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只能立即逃回沈阳,收拾好细软,把这些年来劫掠的物资搬走,甚至老家建州都不能待了,要往北逃到哈喇温(大兴安岭)。

也只有那边更冷更远,明军才可能不会继续追击。

然而满族其实并非铁板一块。

他能够当权也是诸王会议互相妥协的结果。

如果一仗未打灰溜溜地跑回去,丢了宁远又丢锦州,诸王内部不知道这边情况,恐怕必然会怀疑他的能力。

到时候更加麻烦。

两兄弟坐在屋子里,目光都有些茫然。

过了好一会儿多尔衮才又说道:“不能等下去了,明人已经在路上,他们昨日就出发,即便风雪太大,辎重繁多,最迟后天就能到,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多铎沉默片刻,说道:“那就先撤回沈阳吧。”

“嗯,也只能如此了。”

多尔衮点点头。

“阿哥。”

“嗯?”

“我忽然觉得,我们为什么要为朝中那些老东西拼命?”

“你什么意思?”

多尔衮皱起眉头。

多铎如实说道:“现在明人强盛,不管如何,他们必然会攻打我们。照目前来看,明人已经跟我们势同水火,我们恐怕有灭族之祸。如果朝廷的那群老东西还死抱着以为可以凭借地利击退明人的想法,舍不得沈阳这繁华之地,那就让他们都去死吧。我们带着两白旗的族人离开沈阳,继续往北,以我们的实力,足以北方统一野女真各部,将来再学父汗,积蓄力量,等明人衰落就是,至少现在我们不应该陪着朝廷那群人送死。”

“你!”

多尔衮大怒,举起手要给多铎一个巴掌。

但手抬起来,慢慢又停下。

他脸上一时露出挣扎的神色,面容也愈发扭曲。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多铎说的没错。

他们愿意投降大明,再当大明的狗,可今时不同往日,人家大明已经不要他们了。

而且照目前这架势,人家摆明了要杀奔沈阳,把他们满人赶尽杀绝。

如果他们现在选择与满清朝廷分割,带着自己的部落族人往北方逃遁,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留在沈阳,劝说那些已经享受了多年荣华富贵的诸王离开那繁华之地,恐怕难如登天,更何况上面还有顺治。

想到这里,多尔衮迟疑起来,喃喃自语道:“可他们都是我们的族人,是我们的亲人。”

“他们自己不听劝,能怪得了谁?阿哥,我觉得现在就撤兵回沈阳,收拾好我们的东西,然后带着我们自己的人马走。他们愿意走就走,不愿意就留在沈阳等死。”

多铎当初是亲眼看到周安怎么屠杀他派出去的两千精锐骑士,听到比那更恐怖的天神使者,已经吓破了胆,劝多尔衮道:“至少我们不能为他们陪葬啊。”

“.”

多尔衮沉默许久,才长叹道:“你说的对,走,撤兵!”

说罢也不再迟疑,甩袖迅速离开屋子,前往营中下令,多铎跟在身后,准备带着锦州部署的十万满清大军,先逃回沈阳再说。

很快。

两日后,明军就顶着风雪艰难地抵达了锦州城。

这小冰河时期天气太夸张了。

才九月份北方就是大雪纷飞,冷得浑身让人打哆嗦。

洪武士兵都穿着现代冬装,里面有保暖衣,外面套着军用棉衣,脚下是棉鞋,甚至还戴了护目镜,浑身密不透风,倒是无恙。

惨了那些崇祯朝的士兵,他们虽然也有保暖措施,朱元璋在明初就大力推广棉花,棉衣棉被在明朝中后期早就在民间普及,让冬天御寒能力大大增加。

但毕竟是古代的御寒方式,跟洪武士兵清一色现代御寒方式比起来差很多。

哪怕老朱已经打击了军中**,给他们提供了足额的棉衣棉服,依旧导致军队将士们艰难抵御严寒,加上风雪太大,积雪深厚,使得行军缓慢。

不过这也在老朱预料之内,他打算先在锦州休养几天,等后续物资送到,让将士们在外面再套一件棉衣就往沈阳进发。

虽然那样会让士兵们过于臃肿而无法作战,可崇祯朝的士兵本身就是用来当辅兵民夫。

送送物资,推一推大炮就行了,根本不指望他们打仗。

结果五十多公里路,走了三天才到。

只是让老朱没想到的是,他到了锦州城外,才知道这里已经是一座空城,城中被搬空了,什么都没有留下。

“建奴真是属兔子的,跑得还真快。”

老朱骑在马背上,风雪染白了他厚实的毡帽,他笑了笑对朱棣说道。

朱棣也笑道:“父亲亲自过来,他们自然望风而逃。”

“那就再让他们多活几天,先进城。”

老朱大手一挥道:“这几日风雪太大,先让云峰送批棉衣过来,等过两天风雪小些,直扑沈阳,朕要沈阳鸡犬不留,满族丁口尽数屠尽!”

“是!”

朱棣领命,随即指挥将士进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