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八十六章 把太子带到正道上去!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八十六章 把太子带到正道上去!

簡繁轉換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0 13:30:4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八十六章把太子带到正道上去!(第1/2页)

毫无疑问,崇祯的政策于国家无利。

他既不能解决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也无法从富人阶级手里拿到税收。

他被文官集团忽悠得找不着北,看不到事情的本质,也看不到军队**、底层水深火热,更看不到大明已经处于破灭边缘。

一系列的政策并没有给正在向着悬崖边猛冲的大明王朝踩一脚刹车,甚至还狠狠地加了一脚油门。

所以朱云峰才说他蠢。

事实上至少崇祯十年之前,朱由检还有机会进行大规模改制,缓解土地兼并的压力,改变大明灭亡的命运。

但早期崇祯一直忙着跟朝臣内斗,灭了阉党又灭东林党,扶持一些看似无党派人士上台,结果都是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对国家于事无补。

崇祯十年之后,大明的衰败已经成为定局。国内流寇四起,关外建奴屡次寇边,内忧外患严重,基本上已经再难以起死回生。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老朱重生,如果没有带AK速射炮这样的热武器,光靠他一个人,恐怕也拯救不了大明江山。

因而朱云峰自然要把他的过失说出来,以做反面教材。

听到是因为自己的父亲犯错,导致了大明灭亡,朱慈烺嘴巴蠕动了两句,最终默然。

其实太祖已经训斥过他父亲,但朱慈烺每天看他父亲那么勤劳,心里却始终不觉得这是他爹的错,都是下面那些官员们的错。

如今听到朱云峰的话,他才慢慢意识到。

他爹勤劳归勤劳,却属于瞎勤劳,做事努力错了方向,就等于白耽误工夫。

也难怪太祖太宗和监国吴王对他爹说话这么难听了。

一时间朱慈烺有些沮丧。

朱云峰坐在殿内,乾清宫巍峨高大,外面晚秋的阳光洒落进来,照得地面惨白,里面冷飕飕的,好似没有一点温度。

他看朱慈烺的表情垂头丧气,便还是忍不住宽慰了两句道:“你也不用这么心情低落,我跟太祖在这儿停留不了多久,估计明年就得走,到时候这皇帝的位置你来坐,虽然等你当了皇帝,想违背太祖的命令把你爹娘接回来不可能。但如果你做得好,有成绩,让大明强盛起来,开创一个盛世,太祖太宗未尝不能允许你与你爹娘团聚,你爹娘还年轻,等得起。”

古人早熟,朱慈烺虽然才十六岁,却经历了很多,还亲眼看到了甲申屠官,不知道多少官员死在他面前,因而心理承受能力倒还不错。

听到朱云峰的话,朱慈烺收拾了一下心情,点点头道:“我明白的。”

“那就行。”

朱云峰继续道:“说完了你爹做的蠢事,就继续说说国家应该怎么继续发展。”

他指了指旁边一份奏折道:“这是浙江巡抚左光先今天送到的折子,奏折里说,浙江地区已经恢复了安宁,各地官员补缺、治安梳理、田地发放以及今年春耕的事宜都已经做好。”

朱慈烺露出笑容道:“眼下大明到处都需要治理,能听到这样的好消息真是让人高兴。”

朱云峰道:“但我却让左光先在今年下半年第二季秋耕的时候改稻为桑,在江浙地区换大概百万亩地变成桑麻,你知道为什么吗?”

朱慈烺不解道:“为什么?现在国内缺粮,若是改稻为桑的话,会不会?”

“这就要说到第二点了。”

朱云峰竖起两根手指头道:“国家要想强盛,不仅仅是税务必须收齐,同时也要扩大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力呢?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多增加粮食、布匹、盐、油、茶、酒等生活需要的东西。市面上产出的东西多了,那么我们就有多余的东西可以卖到国外去,从国外买入我们需要的东西,这样就能形成商业互补,国家通过收税来保证经济,民间也能够富裕起来。”

“那些种桑麻的农民、织布的织工、酿酒的匠人、种茶的茶农,都能够从中获利,大家手头上有钱,生活就会变得更好,如此才能国家兴盛。”

“但现在的客观条件不允许你可能不知道什么叫客观条件,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现在气候不太好。”

朱云峰指了指外面,九月份北京还在下雪,雪已经停了,虽然开了太阳,但太阳却给不了人多少温暖,屋中二人都穿了棉衣棉鞋,放着炭盆,依旧能感受到寒意。

“最近这些年气候异常,天气越来越冷。平常时候南方九月份还很热,现在不仅很冷,甚至有的时候会下雪下冰雹。”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北方很多产粮的田地因此而冻死旱死,南方也如此,江南水乡春秋时节冷到结冰,冬季就更甚,即便种粮也会造成大面积减产。”

“因而可以因地制宜,现在天气冷那就种一些耐旱的作物。桑麻耐寒、耐旱,需要的水不多,就可以种好以来年春天用于织布。”

小冰河时期天气太恶劣了,去年江南地区秋冬季节大范围下雪结冰,导致第二季粮食减产,引发叛乱四起。

今年的天气同样恶劣,除了寒灾以外,旱灾、蝗灾也是非常频繁。

不要以为天气冷就不会有旱灾。

事实上雨水是靠太阳蒸发地球水汽形成,如果天气过于寒冷,水蒸气不够,就不会下雨。

并且很多河流都是靠上游雪山融化来增大水流量,比如黄河。

天气冷即便是夏天的时候雪水不融化,就会导致下游水流量不足,从而引发干旱。

所以明末这场小冰河造成的杀伤力非常恐怖,甚至从客观角度来说,可以算是大明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天气不异常的话,崇祯再昏庸无能,折腾个几十年应该还是可以。

朱慈烺听到朱云峰的话,质疑道:“那明年的粮食该怎么办?”

“这就是我说的因地制宜了。”

朱云峰笑了笑道:“海外有几种作物,红薯、土豆很耐寒,现在北方小麦、南方水稻在冬天很难撑过去,而这种红薯土豆则不仅可以抵御严寒,还不挑地,随便哪里都能种,浇点水施点肥就能活。我已经弄来了大量的红薯土豆,今年会在北方大肆种植推广,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就会收获很多粮食。如此桑麻也种了,粮食也有了,市面上的产品就会更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八十六章把太子带到正道上去!(第2/2页)

朱慈烺睁大了眼睛道:“还有这种神奇的东西?”

“是啊,天底下神奇的东西多的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不就带回来很多作物吗?”

朱云峰敲了敲桌案道:“而这种土豆、红薯其实已经在南方出现,被西番洋人从西方大陆带到了东方。但朝廷却不重视,也不在意,看不到它的价值,虽然不能怪他们。可我要说的是,做皇帝就不能封闭,只想着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安稳就行,还得开眼看世界,看看全世界其它国家的发展,学学更好的知识,即便比自己落后的国家也要多交流啊,刚好也能获利不是?”

“获利?”

朱慈烺挠挠头道:“如何获利?”

“听说过一句话吗?”

朱云峰笑道。

“什么话?”

“君子不重则不威!”

“这我知道。”

朱慈烺忙道:“这是孔子说的,说君子应当庄重,如此才有威严。”

“错误的。”

朱云峰摇摇头:“再庄重碰到刀剑,一刀剁了你的头,你还有什么威严?”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下手如果不重就树立不了威信。威严是打出来的,是手里有剑才有威信。手中无剑,和手中有剑而不用是两码事。”

“一个弱小的国家君主,即便他再威严庄重,若是他对你发出威胁,你都会觉得他弱小的可爱。”

“但若是个强大的国家君王,你的国家国力比他弱小,哪怕他只是跟你笑嘻嘻地说了一句戏言,你都得诚惶诚恐,战战兢兢。”

“所以当年成化犁庭之后,就没有继续再针对女真进行大规模清除的军事行动是错误的,结果造成了女真做大,大明江山最后再一次沦落到了异族的手里。”

“成化犁庭这样的行动应该一直保持,每年都要深入敌人国境,抢夺他们的财物,镇压他们的反抗。”

“并且不止是女真,蒙古、朝鲜、日本、安南、吐蕃、西域,这些年年都要打,年年都要揍。更远的还要出海,学学太宗下西洋,多捞点金银财宝回来也是好事。”

“可是先生们说这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

一番话语让朱慈烺有点怀疑人生,说道:“他们说当年暴秦就是如此穷兵黩武,以至于二世而亡。汉武当年亦是如此,以至于国家濒临崩溃。”

后世秦始皇汉武帝风评都高,但在古代,李世民说他俩“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绝”。

朱熹说他俩“末年海内虚耗,去秦始皇无几。若不得霍光收拾,成甚么”。

基本上风评不太好。

朱云峰笑道:“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是因为打仗没赚到钱,赚到钱了那就不是穷兵黩武了。现在如果沈阳有座金矿银矿,你把沈阳打下来,抓了女真人当奴隶采矿,得到的金银用于军费开支,不动用国库,甚至还有多的金银送入国库以用来发展国内,这还能算是穷兵黩武吗?”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那一瞬间,朱慈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连连点头道:“原来是这样,那先生们为何又希望止戈修好,不愿意动刀兵呢?”

“因为打仗多了,武将们的地位就上来了,自古以来文武均衡,但从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时期,武将掀起多大风浪,攻城略地、虐民屠城,甚至把人当两脚羊一样吃。”

朱云峰毫不犹豫地道:“所以自宋朝以后,汲取唐末至宋初的教训,包括皇帝在内,文官与皇帝联合起来打压武将,便有了所谓与士大夫治天下之说。到了咱们大明,明初的时候武将有抬头之势,但太祖他老人家把武将们屠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基本都是死得算早的。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勋贵死伤不少,文官自此掌握大权,那自然要时时刻刻压制武将,防止惨剧发生。”

说着朱云峰也叹道:“其实也不能怪文官们如此,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国武将们造的杀孽实在是太重了,我是皇帝我也得联合文官打压。只是从宋到现在,有些矫枉过正。以至于宋朝丢了燕云十六州后,一直到咱们大明才把燕云拿回来,所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做皇帝就得平衡好其中,做得好了是李世民,做得差了那就是晚期的李隆基,这很考验皇帝的能力啊。”

朱慈烺叹道:“我明白了。”

“嗯,明白这些就好,你爹最糊涂的地方就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以至于变成这样。”

朱云峰说道:“治理一个国家没你想的那么容易,但也没有太难。只要紧抓基础道理就行,最基础的道理是什么?是百姓过得好,百姓能吃上饭,穿上衣服,生活过得去,那么即便国家不富裕,百姓也不会推翻你。但若是民生凋敝,还要穷奢极侈,那么国家就会灭亡。所以当皇帝就只要会办一件事情就行。”

“什么事?”

“绞尽脑汁让百姓活下去。”

“我明白了,这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你可以这么理解,但你觉得实际操作应该怎么操作?”

“额”

朱慈烺一时犹豫道:“我不太明白监国的意思。”

朱云峰白了他一眼道:“就是如果百姓没有田地,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没有钱用,你该怎么办?想想我之前怎么教你的?”

“我懂了!”

朱慈烺毫不犹豫地说道:“百姓无地,就杀地主劣绅分他们的田地。百姓无衣,就杀贪官污吏夺了他们的衣。百姓无钱,就出兵抢夺,哪怕是从别的国家手里抢,也得让百姓有钱!”

那一瞬间。

正道的光。

撒在了大地上啊!

朱云峰的眼睛亮了,忍不住感叹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话糙理不糙。

大明的太子,总算是被自己教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