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九十三章 该回家过年了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九十三章 该回家过年了

簡繁轉換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0 13:30:4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九十三章该回家过年了(第1/2页)

沈阳,满清时期改为盛京。

此刻付之一炬。

熊熊烈焰烧了三天。

第一天大火滔天,黑烟遮天蔽日。

从上午清晨一直燃烧到傍晚,依旧火焰不断。

第二天,入夜后还是能看到许多明火,夜半时分火光照亮天际。

到了第三天,大部分明火才逐渐熄灭,但拨开上面的灰烬,下面还有灼烧的木炭。

进城的许多明军士兵因此受伤。

不是在城里遭受了残余建奴的袭击,而是一处地方看着已经熄灭,稍不留神踩上去,鞋底都要烫出个洞。

一时间,洪武炮兵们在盛京城里到处都是熟人,堪比烧烤大师李梅在东京的熟人一样。

满城几十万人,九成以上都死于轰炸、火药库爆燃以及后面出现的烈火。

残余的人也被老朱杀掉。

不过从这些残余人的口中他还是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那就是建奴并未一战而全部消亡。

摄政王多尔衮屡次看到了明军的强大,心中产生了畏惧,选择带着两白旗往北方逃遁而去了。

得知这件事情,老朱自然非常不高兴,便想下令追击。

但多尔衮提前布局,把大量物资和奴隶早早地运走,只剩下一些轻骑兵跟在他身边,发现盛京不妙,立即就远遁北方。

老朱追过去的人只看到了一些马蹄印,顺着马蹄印追了两天,最终还是让他们消失在了地平线上。

因为最近几天雪停了,冬日的阳光出来,利用马蹄印和新鲜的马粪还能追一追。

可追到汎河所,也就是后世铁岭市一带的时候,雪又开始下了。

大雪将马蹄印与马粪盖住。

苍茫大地谁也不知道建奴往哪个方向去了。

正北,西北,亦或者东北?

负责带队追击的小朱棣颇有点历史上他后来五征蒙古,屡次追丢蒙古人主力的风范,最后也只能悻悻而归。

恰好朱云峰的建议也给了过来,考虑到崇祯时期,别说工业化,就连农业时代都未达到巅峰。

国家正处于衰弱阶段。

虽然可以从现代运物资,然而长沙离东北万里之遥,物资输送何其艰难,要追寻多尔衮的踪迹,怕是猴年马月。

所以老朱还是选择接受了朱云峰的建议,从沈阳退兵离开,班师回朝,返回北京。

沈阳距离北京六百多公里,回程倒是比去的时候快。

因为老朱还得重建沈阳,因此留下喻安性、朱国栋等人带着两万余部队以及大量物资驻守锦州。

待来年春夏季节天气回暖的时候,在如今沈阳的残垣断壁上重新把城池建起来。

虽说沈阳被夷为平地,又得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城。

但要想把沈阳完整地拿下,就不能动用火炮,光靠步枪夺取城池,不知道得死多少人。

因而用一座城池换大量崇祯朝士兵的性命,还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这年头不发响还能继续为老朱家卖命的明军士卒已经不多了,老朱自然还是得照顾照顾这些忠心耿耿的小卒们。

十天后,崇祯十七年十月十五日,历史上这个时候崇祯都自挂东南枝半年了。

如今却住在凤阳皇陵里,虽说名义上是被圈禁,但地方官员却不敢对他不敬,也有卢九德作为凤阳守备太监服侍,生活倒是无忧。

北京东城朝阳门外,在风雪之中,一支队伍徐徐而来,即将抵达城门。

朱云峰携太子朱慈烺及百官前去迎接。

最前头骑着高头大马的是小朱棣,远远的看到朱云峰很是高兴,轻夹马腹,战马在雪地里一路小跑地靠近。

雪地当然不好奔马,不过明朝的战马多是蒙古马,这种马史料记载“跨雪原如履平地”。

因此朱棣来得很快,当先靠近到迎接的队伍前,一个漂亮的翻身下马,乐呵呵地上去说道:“云峰。”

“啧啧啧。”

朱云峰啧啧道:“听说你把多尔衮追丢了?”

朱棣当时脸就垮下来了,翻着白眼道:“这么久不见还以为你很想我呢,结果一见面就损人。别哪壶不开提哪壶,不能说点高兴的事?”

“高兴的事?”

朱云峰想了想,说道:“听说你一仗没打,然后就打完了?”

“焯!你还好意思,你一天天在宫里享乐,现在听说你都快当皇帝了,我看你就算当皇帝也是昏君。”

朱棣那个气啊。

他一直想打仗来着,结果一路真就一仗没打到。

到山海关的时候周安一百人就把多尔衮十多万大军给打得抱头鼠窜。

跑到宁远,都还没攻城里面就投降了。

沈阳就更不用多说。

直接速射炮轰城,几百吨炮弹加上城里大量堆积的火药把整座城都夷为平地,根本没他什么事。

到现在朱棣手里还没沾过建奴的血呢。

本来听到多尔衮跑了,他心想机会来了,于是主动请缨去追。

出发前他还在想着拿AK突突了多尔衮。

结果居然追丢了。

更难受。

反正就是很烦。

有点损了他永乐大帝的名声啊。

“那也比你嚷嚷着要给朕当大将军,结果毛都没捞着强。”

“这么快就自称朕了?”

“那是。”

“可我听说你每天晚上都在打游戏,你治国就很行?”

“你懂个锤子,这叫宏观调控,改革有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多么精细,一张有形的大手总会让事情出现在正确的道路上。”

“但我去打建奴也不能怪我没杀到人啊,谁让建奴在城里准备那么多火药哦,大炮一发射就全炸了。”

朱棣无奈。

其实打沈阳的时候他还是很憧憬火炮只是把沈阳一面城墙打塌,这样他就能带队杀进城里屠戮满清建奴。

但没想到建奴在城里弄了太多火药,导致火炮洗地之后,造成了天启大爆炸的效果。

搞得他进城的时候城里都快死绝了,几乎没有人头可以捡。

这就很难受。

“在聊什么呢?”

就在二人互损的时候。

马车也徐徐到了近前,老朱撩开车帘下车。

文武百官及朱慈烺慌忙下跪道:“参见太祖(太祖爷爷)。”

朱云峰没见礼,笑嘻嘻地上去说道:“和老四开个玩笑呢,怎么样老祖宗,杀得爽吗?”

“爽什么?”

朱元璋没好气道:“没屠了建奴全族,难消我心头之恨啊。”

“其实这也不算坏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九十三章该回家过年了(第2/2页)

朱云峰让开道路,和老朱并排一起走着。

文武百官以及随从侍卫连忙清出一条通道,三个穿着龙袍的人走在最前面。

接着是太子朱慈烺和文武百官,都老老实实自觉地离得稍微远点。

三个人都双手背负身后,迈着步子颇有点雷厉风行。

朱云峰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人喜欢负手而立了,因为衣袍比较宽松,袖子宽大。

这样走不仅走着很舒服,同时也颇具美感。

“怎么不算坏事?”

老朱有些不悦地说道:“建奴终究是个心腹大患,一日不除,一日令人如鲠在喉。”

朱云峰就说道:“老祖宗,您现在也知道了老美和毛熊争霸的事情吧。”

“哦?”

朱元璋倏地站住,扭过头意外地看了朱云峰一眼,然后笑道:“小小建奴,也配与我大明争锋?”

“但我说的不是两极,而是毛熊解体之后,大毛全面倒向西方,对西方近乎谄媚。”

朱云峰继续道:“可换来的是什么呢?是西方屡次把矛头对准了大毛,把大毛当狗一样耍,不断地将军事往大毛家门口推,还全方面打压,各种制裁源源不断。”

“你的意思是?”

老朱又开始向前走,但却放慢了步伐。

朱云峰跟在旁边,几乎与他并排在一起,说道:“毛熊解体之后,西方世界就已经没有了敌人。如果欧洲与毛熊关系亲密起来,以欧洲的技术加上毛熊的廉价能源,会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所以老美必须要继续把毛熊打造成军事上的敌人,以此分裂欧洲,达成他们孤悬海外,远程遥控大陆的目的。建奴当然不配当毛熊,但大明需要一个敌人加紧努力发展。”

“我明白了。”

旁边朱棣倒是听懂了,说道:“如果没有对手,朝廷难免懈怠。但只要大力宣传将来建奴奴役我汉家儿郎,屠戮汉人数百万的事情,我大明誓要报仇雪恨,如此就有了动力,积极发展。”

“是的。”

朱云峰点点头道:“这也算是某种政治正确。”

“后世人为什么不恨蒙古人,恨满清建奴?除了满清建奴前期屠戮数百万汉人,后期丧权辱国以外,最主要的是缺乏一次对满清的清算。”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屠戮过汉人,但大明清算过他们了。多次北伐,打得蒙古人死伤惨重。虽然也有土木堡之变的惨败,但大明与蒙古人之间胜多败少。”

“反观满清。”

“国家建立之后闭关锁国,康熙还吃过巧克力,也知道西方的发展,却就是不接纳先进生产力。”

“后期被世界各国瓜分,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溥仪这个末代皇帝甚至还投靠了屠戮中华儿郎的日本刽子手,甘当傀儡,可以说满清整个政权从建立到结束,都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

“但新时代并没有对这些封建遗老清算,导致满清成为我中华文明最耻辱的朝代,比晋朝和宋朝还不如。”

“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后世我们国家的满族人还是没有什么问题,是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人。但满族皇室以及那些支持他们的遗老遗少,就必须铲除干净。”

“因为这些人不仅对汉人压迫,对其它民族也压迫。甚至满族人都有很多被剥削而造反的,就可以知道满清皇帝有多招人恨。”

“在我们那边这些东西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可能网上还有些遗老遗少偶尔出来恶心人。”

“但在这边必须好好清算一次。”

“多尔衮是逃了,可蒙古人和满清还在,大明就得树立敌人,要时刻开展军事行动,与关外的满清和蒙古人打仗。”

“这样长久下去,大明的军队也可以得到锻炼,还能源源不断地攫取关外利益。”

“国内只要指导他们正确的方向,把蒸汽机技术和先进的炼钢技术带过来,那么蒙古人和满人就会成为大明前进的动力,不断逼着大明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朱慈烺和将来的皇帝抱着这样的想法,老祖宗您再留下祖训,逼着大明把蒙古人和满人消灭,那么这边大明的发展速度,应该会远远超出您的预期。”

一番话语结束,让老朱陷入沉思。

其实朱云峰说的很有道理。

他当然可以一次性把明末的敌人全都消灭干净,留一个舒适区给未来的大明好好发展。

但这不是好事。

一是容易搞出路径依赖,每到大明生死存亡的边缘,就想着有太祖过来救,于是干脆就摆烂了,继续接着奏乐接着舞。

哪怕给他们留下正确的道路,想着反正咱天上有人,等不行了再求求太祖爷下凡。

或许朱慈烺不会这样。

可谁能保证下一代,下下一代,下下下一代的皇帝不会这样呢?

嘉靖,万历的例子可不远。

二来留一个敌人,或者一个目标给大明,大明也能更有动力强盛。

就像刘邦经历过白登之围,大汉几代人便有了奋斗的目标。

之后励精图治,最终经过文景之治,积攒了几十年的家底,终于可以与匈奴决一死战。

这才有了汉武帝横扫漠北。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多尔衮逃了也的确不是坏事。

鲶鱼效应这个故事虽然是假的,但效应的确存在,不管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企业,有竞争有目标,才是发展前进的根本。

“嗯。”

老朱想明白之后,点点头道:“你说得对,确实如此,本来有些意犹未尽,还想去打打蒙古人,但现在想来没这个必要了。”

朱云峰笑道:“确实没这个必要,因为蒙古人已经被打败了。满清那边派投靠他们的蒙古人袭扰山西,傅友德亲自领兵,杀了一万多蒙古人,打得蒙古人胆寒。”

“好吧。”

老朱无语,随后抬起头,看向天空,有点喃喃自语道:“那之后该干点什么呢?总觉得要为这大明江山做点什么。”

“之后啊?”

朱云峰无聊地打了个哈欠道:“之后回家过年吧,都年底了,该回去了。”

“是了。”

老朱被这一提醒才想起来。

今年是崇祯十七年十月,眼看快年底了,他那边也即将洪武二十年。

从朱云峰到大明来也马上就要到第八个年头。

他已经十个月没回去了。

也不知道标儿现在治理得怎么样。

“一打仗就打得老糊涂了,快忘了马上就年底,该回去过年了。”

老朱笑了起来,悠扬的目光看向了南方。

确实该回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