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七十三章 朱棣到达他忠诚的北京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七十三章 朱棣到达他忠诚的北京

簡繁轉換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0 13:30:4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七十三章朱棣到达他忠诚的北京(第1/2页)

崇祯十七年五月中旬,朱棣大摇大摆地进入河北境内。

此时的河北其实不叫河北,而是叫北直隶。

包括整个河北,都归属于北京管。

除了北京以外,负责河北地方事务的官员是顺天巡抚宋权。

这是个贰臣,先归附李自成,又马上降清。

但因为老朱还没有公布北方哪些人投降,他是打算自己到北京开杀戒来着。

所以使得北京的官员们都不知道自己后来做了什么,自然也就不存在弃官逃跑,或者被崇祯杀死之类。

不过宋权却并没有在河北迎接朱棣。

他奉崇祯的命令驻扎在遵化,以防止建奴从燕山山脉寇略京师等地。

因此负责来迎接朱棣的是顺天巡按柳寅东。

这厮也是个贰臣。

小朱棣没有开枪毙了他,留着让老朱来杀就行。

还是那句话。

王永吉死是因为他开关放满清进来,后面这些投降的贰臣贼子罪过没王永吉那么大,就晚死几天也一样。

跟在山东的情况一模一样,柳寅东率领河北大小官员迎接,恭恭敬敬,丝毫不敢怠慢。

这一路上甚至连一点事情都没有发生。

仿佛朱棣不是来攻打北京的,而是来游山玩水的,弄得朱云峰都觉得有些无聊。

运河沿线从德州过去之后,就是河北东光。接着沧州、兴济、静海,到天津卫,此时距离北京也就一百来公里。

没有任何阻碍,畅通无阻。

到五月下旬,距离朱棣从凤阳出发已经过去二十多天的时候。

船队大摇大摆地进入天津卫码头,码头上早就得到消息的无数百姓蜂拥而至,希望瞻仰太宗风采。

说实话,这种事情沿途一路遇到的太多。

不过跟天津卫比起来,沿途其它地方的追星粉丝就算少的了。

毕竟经过大明二百余年发展,天津商业已经蓬勃壮大,城池宽阔,城内商铺林立,诸多长芦盐商汇聚,让这里人口很是稠密。

虽比不得苏州、杭州、南京、北京等超一线城市,却也算得上介于一线与二线之间,尤其是以漕运为主。

正是中夏时节,太阳高悬,北方温度却算不上炎热,反而清凉干爽,令人觉得心旷神怡。

船只徐徐入了天津港口。

两岸百姓夹道欢迎,甚至有不少人因为拥挤而掉进水里,场面一片混乱。

“成祖陛下,成祖陛下,看看我们吧,看看我们吧。”

“什么成祖,要叫太宗。”

“陛下,陛下!”

山呼海啸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运河两岸又是人山人海,估摸着沿途一路至少得有七八万人以上,茫茫一眼看不到边际。

“唉,哥这无处安放的魅力啊,搞得现在说是北伐,却跟回家了一样,不过北京好像就是我家哦。”

小朱棣站在船头眺望了一阵,内心不由得十分空虚。

自己太受欢迎了,以至于都没有人过来阻拦他。

一仗不打,这能叫北伐吗?能叫奉天靖难吗?跟传檄而定有什么区别?

朱云峰鄙夷道:“装什么,你来过北京吗?”

“那还不是被你坑了?你没来的话,我现在早在北京打蒙古人了。”

“我没来你有手机玩?有电脑玩?有吊带黑丝给你老婆买?”

“我草!”

朱棣一惊,忙不迭左右看看,见周围无人,这才气道:“这种话你怎么能说呢?”

朱云峰乐道:“旁边没人才无所谓嘛,何况他们听得懂吗?”

“.好吧。”

朱棣一想也是。

周围将士们只知道自己来明末了,可不知道现代的情况。

别说他们,就连大朱棣,朱高炽他们也不清楚,甚至都以为现代是老朱的仙国呢。

说话间船队已经徐徐到了码头。

还是跟之前一样,当地官员前来迎接,恭恭敬敬地请他入城。

除了地方官员以外,还有原司礼监大太监曹化淳求见。

朱棣看天色尚早,决定不在天津留宿,继续出发,也拒绝了曹化淳的见面请求。

他猜到这是来给崇祯说情的。

但老朱已经盛怒,给了崇祯最后一次机会,崇祯自己不要,驳了老朱脸面,老朱那边肯定是不会轻饶了这个子孙。

自己虽然是太宗,却在太祖面前没有一点牌面,哪敢跟老朱顶牛,自然也只能叫人委婉告诉曹化淳。

到傍晚时分,队伍过杨村至武清。

随着小朱棣一路前行,消息也传到了京城。

此刻,远在北京的崇祯还完全不知道高起潜逃跑的事情,也不知道吴三桂已经投了满清,更不知道建奴打算入关。

事实上当他得知建奴是吴三桂王永吉等人放进来的时候,当时就恨不得把他们马上召来京城给凌迟处死。

但考虑到这件事情必须隐瞒下去,因此最终决定秘密行事。

没办法。

王永吉或许可以召去杀了,可吴三桂、童逵行等人却在山海关、宁远沿线带兵驻守。

他们手底下都有大军。

眼下虽然山西、河北的兵马没有被李自成击溃,导致大明无兵可用。

可大明也确实已经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崇祯抽调了山西与河北的驻防兵马,拢共也才让王家彦带了不到五万人去山海关,兵力可以说少得可怜。

在这种情况下,中原腹地,乃至于山西毗邻蒙古的边境地区,几乎可以说是彻底空虚。

没有多少兵力,守备力量屈指可数,蒙古人甚至可以随意南下劫掠。

由此可见崇祯已经到了极为窘迫的地步。

若是再想杀吴三桂、童逵行等人,弄得山海关兵马哗变的话,恐怕不用等老朱北上,光吴三桂就能灭了大明了。

因此他必须想点办法。

经过与内阁诸多学士的商议,他打算采取诱杀之计。

老朱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山海关外的宁远离京师不过八百里,吴三桂不可能不知道未来大明覆灭的事情。

但吴三桂是罪魁祸首之一的消息崇祯并没有传出去,使得其中就有操作空间。

崇祯的打算就是先秘密逮捕高起潜将他处决,随后自己发圣旨,褒奖吴三桂一番,说他未来死战山海关,是为国尽节的大忠臣之类。

吴三桂自己当然不知道自己未来干了什么,崇祯的圣旨就是定性,如此就能放松吴三桂的警惕。

到时候再让王家彦召吴三桂去山海关开会,席间安排刀斧手,轻松取他狗命。

只是崇祯自己也没有想到。

大明实在太**了。

不仅官场**,他的司礼监更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十三章朱棣到达他忠诚的北京(第2/2页)

派去捕杀高起潜的自然是他亲信宦官,结果却被高起潜收买暗通了消息。

但因为蓟辽离北京几百公里,事情倒还没有传到他耳朵中。

他现在只关心一件事——朱棣的行踪。

“陛下。”

大明北京紫禁城乾清宫书房内,王承恩小步走进来。

坐在书桌后的崇祯抬起头说道:“成祖到天津了?”

“是的,不过成祖并没有在天津停留,而是继续走,算算脚程,今天应该在武清过夜,明日到京师。”

王承恩回答道。

“曹化淳有没有替朕去看过成祖?”

崇祯又问。

“去了,但成祖不见任何人。”

王承恩回答道。

曹化淳这些年一直身体有病,就回了家乡养病,已经离开朝廷六年之久。

他就是天津人,这次朱棣到天津,崇祯也给他下了任务。

不过朱棣目标是北京,一路上除了在山东枪毙了王永吉以外,到其它地方都不见任何官员。

包括曹化淳这个崇祯的使者。

所以崇祯想跟朱棣接触的意图也彻底没了。

事实上就这点意图还是大家劝的。

崇祯这个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已经顶撞了老朱,当然不好意思拉下脸回头。

毕竟做了那么多年皇帝。

内阁诸多学士以及六部高官,乃至于王承恩、周皇后、田贵妃等人都劝,却还是没说得动他。

甚至还扬言太祖来就来,自己被废就被废,朕不会向任何人低头。

最后是懿安张皇后出马,才让崇祯给曹化淳下旨,让他去接触一下朱棣。

但显然朱棣严格执行老朱的命令,目标就是打下北京。

“算了,不见就不见吧。”

到了这个关口,崇祯反而已经平静下来。

“吴王殿下跟曹公公说,太祖盛怒,任何人为陛下求情都没用,臣觉得还得陛下亲自前去认错。”

王承恩苦笑道:“虽说这是陛下的家事,可臣以为,向自家老祖宗认错没什么不对的。那是太祖爷,大明开创者,又何必继续这样下去?”

崇祯摇摇头道:“朕当然知道太祖给过朕机会,但朕也确实丢了大明江山。朕无颜面见祖宗,太祖爷即便是饶了朕,朕何安心?”

王承恩脸上的苦涩就更明显了。

他陪在崇祯身边二十多年,太清楚陛下的性格。

说好听点是刚烈。

就像太祖爷说的那样,闯贼破京师,陛下宁愿杀妻自缢,也绝不向敌人投降。

但说难听点就是蠢,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到了黄河也不死心,死钻牛角尖的性子,实在是令人想不通。

你不向李自成投降,保存大明最后一丝体面可以理解。可不归顺太祖,跟大明的开创者顶牛,那就让人无法理解了。

只是王承恩自然不敢说崇祯不是个正常人类,便也只好说道:“明日成祖就到京师了,陛下是不是当亲自迎接?”

“不去,朕就在这宫里等。”

崇祯脸色的表情也愈发平静,轻声说道:“你让蒋德璟率满朝文武去吧。”

崇祯十七年内阁诸多大学士,分别为陈演、蒋德璟、魏藻德、李建泰、方岳贡、范景文、邱瑜。

自从得知陈演等人是祸害后,崇祯下旨把陈演、魏藻德、李建泰三人下狱。

其余蒋德璟、方岳贡、范景文、邱瑜都是殉国忠臣,便留了下来,目前由蒋德璟担任内阁首辅。

“是。”

王承恩应了一句,本想继续劝说崇祯,但看到崇祯缓缓闭上了眼睛,整个人居然极为放松了下来,好像有什么东西从他身上搬走了一样,不由得怔了怔。

片刻后,王承恩跪在地上给崇祯磕了一个头,低声说道:“陛下这十七年来,辛苦了,太祖成祖来了,陛下也该休息休息。”

崇祯睁开眼,低头打量着他。

忽然觉得王承恩这个以前自己不是特别喜欢,只是因为信王府的老人越来越少,最终走到今天的太监如此的顺眼,比得知王承恩陪自己上吊的时候还要顺眼。

“是啊,朕该休息休息了。也许被圈禁在凤阳,比被圈禁在这紫禁城里会舒坦些。希望到了凤阳,朕能出去走一走也好。”

崇祯笑了起来。

他听太祖说,大明的灭亡自己要负一半的责任。

可太祖有没有想过,自己接手的是什么烂摊子?

到自己当皇帝的时候,满朝有几个清廉的官?

外面的卫所糜烂成什么模样?

天下流寇四起,灾祸不断,百官争斗不止,百姓妻离子散。

是。

自己的确无能。

没有能力挽救这大明江山。

但也兢兢业业做了十多年皇帝,努力在维持着这破败的局面。

要说自己负一半的责任,把所有的罪名全推在他身上,崇祯决不能忍受这样的指责。

所以他顶嘴太祖,死不认错,就是不想背上这口黑锅。

不过也好。

这皇帝当了十多年,自己却好像老了三十岁。

太祖成祖来了。

那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卸下这担子便是。

一夜过去。

昨夜崇祯没有回寝宫,就这样在书房里待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朱棣过武清,到北京郊外,距离京师不足二十里的消息就传遍了满朝。

内阁首辅蒋德璟率领内阁、六部以及京师大小官员近千人,加上来看热闹的百姓,南城崇文门通惠河运河两岸,已是人山人海。

最近这段时间,运河甚至都停了。

或者说也不是停了,而是没有船只敢超了朱棣的船,只能远远跟在身后,以至于近几天都没有漕运船进入京师。

到上午巳时末,也就是11点左右,远处一艘艘高大的船只就出现在了运河上,向着京城飘摇而来。

大量纤夫拉拽着船队,两侧还有许多士兵骑马随行,声势浩大,犹如千军万马般汹涌。

“成祖来了,成祖来了。”

“咱们大明有救了,百姓有救了。”

“快叩见成祖,叩见成祖。”

两岸百姓依旧是山呼海啸,若非被孙传庭的士兵堵在外面,恐怕早就冲了过来。

很多人甚至直接原地下跪,带起一阵浪潮,无数百姓跪倒磕头。

船队所过之处,两侧的人海更甚。

没过多久,队伍就到了崇文门外,朱棣在船上先看了眼门口处等待的大量官员,以及周围运河边,城墙下,城内城外不知道多少百姓。

接着他抬起头看着那宏伟的北京城墙,忽然乐了起来:“这城我修的,嘿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