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八十五章 朱云峰教太子怎么治国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八十五章 朱云峰教太子怎么治国

簡繁轉換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0 13:30:4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八十五章朱云峰教太子怎么治国(第1/2页)

“你爹平时都教你些什么?”

“父皇.父亲平日教我做人要刚直勇敢。”

“没了?”

“没了。”

“学业呢,治国啊什么的没教吗?”

“没,都是诸位先生在教。”

“也对,就你爹那治国水平,教了也是白给。”

大明紫禁城乾清宫内。

朱云峰坐在书桌后龙椅上,旁边坐着太子朱慈烺。

此刻朱慈烺正在向朱云峰学习政治。

老朱令吴王监国,太子观政,内阁诸多学士辅佐,治理崇祯十七年的大明天下。

跟嘉靖、万历之类修仙流挂机流不同,朱云峰属于干事流。

他不会像老朱那样事事亲力亲为,地方上的小事可以由内阁自己处理,但会死抓农业、税务、人事以及经济。

经济方面他在江南开办织造厂,鼓励农桑、养蚕,加大对日本朝鲜等地的出口。

并且收回盐引,查抄那些私人盐商,兴办官盐、官茶榷场。

粮食也握在官府手里,由官府按市价售卖。

税务不必多说。

大明亡国的根源之一,就是收不上税。

很多人都以为大明读书人是不收税的,实际上收税,只是减免赋税。

根据洪武年间的规定,考中秀才之后,自己本人免除赋税和徭役,还能优免二丁,也就是免掉另外两个男丁的徭役。

一家几口人,一个儿子考中秀才,就可以帮助自己和父亲兄弟免徭役,不需要再去被官府征走干活。

举人和进士的优待就更甚。

如洪武年规定举人名下可以减免80亩田地赋税,免除两名丁役,直系亲属赋税减半。

进士则是200亩,超出的部分正常收。

到了万历年间,这个数字直线飙升,举人可以减免200-400亩,进士则在800亩以上。

而江南作为大明的粮食产区,又是科举摇篮,大量的举人进士瓜分南方田产。

一旦有人考中举人,马上就有无数自耕农前来投献,把自己的土地纳入到这个进士名下,以此规避税收。

在这种情况下,大半江南土地不纳赋税、百姓不用服徭役,并且这些举人进士又以各种手段逃避税收,转嫁税务。

比如明明规定进士最多800亩,可江南豪绅名下数千乃至数万亩的比比皆是。

他们超出的部分被他们隐匿下来,然后买通官府,把本该要收到他们头上的税转移给自耕农百姓。

结果就是朝廷越来越穷,自耕农百姓要承担的税务越来越重,纷纷破产倒闭。中间的这些举人进士全变成了硕鼠,一个个富得流油。

尤其是以朝中那些大员最甚,什么严嵩、徐阶之流,在老家都有大量的田亩地产。

因而朱云峰掌权后,马上废除了万历年间文官集团给自己搞的特权,规定正式开始清查大明所有田亩,登记造册,不许再有任何税务减免。

同时把税务从户部分割出来,单独组建税务部,税务部可以组建税军,商税、关税、贸易税、矿税、盐税、茶税全都要缴。

先让税能收上来,才能谈其它。

否则什么乱七八糟的改革都是假的。

没钱治理什么国家?

要是以往崇祯这么干,估计会被满朝文武唾沫星子给淹死。

但现在嘛。

没事。

你有你的唾沫星子。

咱老朱也有咱老朱的杀人刀子。

满朝文武都不怕死,那咱老朱也不怕把你们杀光。

崇祯最多杀几个人。

老朱父子那是真敢全杀咯。

何况朱元璋在地方上都有大将镇守。

徐达、汤和、冯胜、傅友德、李文忠等人各辐射数省之地。

朝廷的命令传达给他们,他们在地方上行动就方便许多。

因此各项政策推行得相当顺利。

特别是江南地区,老朱已经杀过一批的情况下,政策迅速推行下去。

在一系列政策实施下,今年九月各地夏粮就应该收上来了,到时候就可以看到成效。

而朱云峰在治理国家的同时,自然也就负担起了教育太子的责任。

说实话,干教育这事他以前没做过。

但他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

反正带不歪就是了。

“来,说说平日里先生们教你什么?”

朱云峰饶有兴趣地看着小太子。

按照辈分来说,朱云峰是老朱家第二十七代。

朱慈烺是第十一代,朱云峰高低得喊他一声太叔爷。

但自己可是监国,加上年龄都31岁了,自然要把他当子侄看。

朱慈烺想了想道:“姜师、姚师教我《千字文》认字,王师教我《三字经》明理,屈师教我《论语》晓仁义,方师.”

太子朱慈烺的老师多达十余个,一连串的教学听得朱云峰头疼,然而核心思想其实就一个——儒家文化。

“就这些啊?”

朱云峰皱眉。

“是的。”

朱慈烺点点头。

“教的不太行呀。”

朱云峰说道:“儒家文化可以教出正常人,但教不出一个合格的皇帝,当皇帝还是得有自己的想法。”

说着他问朱慈烺道:“你知道为什么太祖陛下要大肆杀商人,我为什么要把茶、盐、粮收为国营榷场,交由官府买卖吗?”

朱慈烺苦思冥想,摇摇头道:“我不知道,我只听他们说,商人是国家基石,应当鼓励商贸,减免商人赋税。”

“这帮文官,早就已经开始对下一代动手了呀。”

朱云峰感慨道:“但我想告诉你的是,他们都是错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欺骗你。”

朱慈烺想了想道:“监国殿下,能告诉我是为什么吗?”

“很简单。”

朱云峰毫不犹豫地道:“商业的本质是物资流通,某地产粮多产盐少,某地产盐多产粮少,商人通过互相买卖,可以弥补两地需要,让两地可以不缺粮,不缺盐,这对于国家是有利的事情。”

“然而商人在其中一定是牟利的,这中间产生的利润国家必然要收税。就像农民种了粮食,除了满足自己生活保障以外,还要纳一部分税来交给国家,以做国家治理之用。”

“而且监管纳税还能有利于物价稳定,商人逐利是天性,能够多赚一个铜板绝对不会少拿。监管纳税就可以知道他的定价,并且也可以通过加税和减税来控制定价,以此保证物价不高不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八十五章朱云峰教太子怎么治国(第2/2页)

“但对于商人来说,他们可不希望被监管被纳税,因为这样做他们就不方便哄抬物价,赚取高额利润。所以他们买通朝廷大员,拼命鼓吹不能对商人征税。如此放纵商人哄抬各种物资,苦的便是百姓。”

“那么你来说说,文官们告诉你的是正确的吗?”

朱云峰最后反问。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朱慈烺很聪明,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其中奥秘,皱眉道:“原来如此。”

朱云峰说道:“所以太祖才要大肆杀商人,但商人死多了物资又不能流通,因而我才会设立官场榷卖,以此维持物价的稳定,保护物资的流通。”

朱慈烺说道:“但我听说如果官营榷卖的话,必然会导致**横生。”

“这确实是,所以这并非长久之计,还是得开放私营商人,如此也能促进官营与私营的竞争。只是目前私营力量被杀了大半,自然就只能用官营,这是权宜之计。”

“我明白了。”

“你爹就是太蠢,也没有人教,不知道里面的玄机,被文官们骗得团团转。”

朱云峰叮嘱道:“你以后要当皇帝,就得学会怎么察觉出文官每个建议真的在忧国忧民,还是在为他自己利益做考量。”

朱慈烺委婉地说道:“监国殿下,那毕竟是我父亲.何况太祖他老人家说,你是后世朱家子孙,按辈分来说,他也是你太爷。”

“就因为是你父亲我太爷,才要不断地拿出来当反面教材举例,以此来鞭策你别学你父亲那样。”

朱云峰竖起食指点了点朱慈烺的头道:“就你爹那猪头样,知道在我们后世有个笑话是怎么说你爹的吗?”

朱慈烺面露难色。

朱云峰才不管他脸色好不好看,说道:“崇祯在地府遇到了吴三桂,忙问:“长伯,闯贼如何了?”“臣已平定了!”“太好了,那西贼如何了?”“臣也戡平了!”“那鞑虏又如何了?”“臣正是病逝在征剿鞑虏的军中!”崇祯再也抑制不住满眼热泪:“吴长伯真不愧是我朝第一忠臣呐!”,怎么样,吴三桂亲手覆灭大明,他连是忠是奸都分辨不出,他蠢不蠢?”

朱慈烺有点生气道:“监国殿下,此话言重了。”

“唉。”

朱云峰叹气道:“我知道当着孩子面骂父母不好,但说句难听点的,大明被建奴杀那么多人,你爹是要负责任的,该挨骂必须要挨骂,是咱们老朱家对不起百姓,你知道不?”

朱慈烺愣了愣,默然不语。

“好了,这些还只是比较基础的治国理论,我再来给你讲讲比较高深的治国理论。”

朱云峰见他不语,就继续道:“你们的先生有说过哪些话,举过什么例子吗?”

“吴编修曾说过,一言可兴邦。孔子说:“君主爱护臣子,关心他们,上下一心,国家可以兴旺。”,因而君主应当善待大臣。”

朱慈烺答道。

朱云峰道:“这句话对也不对。”

“请殿下解惑。”

朱慈烺瞪着大眼睛看着他。

朱云峰笑道:“君主善待大臣是对的,但要看善待的是什么大臣。如果是贪官污吏,是奸臣,为什么要善待呢?”

“嗯。”

朱慈烺赞同的点点头:“是,可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贪官污吏,是不是奸臣。”

“那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能不能察觉出来。”

朱云峰笑道:“做昏君容易,做明君难。孔子还说如果君王一意孤行,臣子没有一个人反对,久而久之会亡国。这句话确实如此,君王不可能永远都是对的,明君也有犯错的时候。可如果一个皇帝一直都是明明白白,知道自己未来应该怎么走,知道规划国家以后的发展方向,那么孔子的话反而会出现偏差。当然,这样的皇帝很难出现,我现在就来教教你。”

朱慈烺这次睁大了眼睛,是一种惊讶、愕然的表情看向朱云峰道:“殿下能教我成为一个做任何事情都是对的明君?”

“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很容易。”

“很容易?”

“是的,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抓好军队,另外一种是抓好钱袋子。”

朱云峰解释道:“你知道什么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吗?”

“知道。”

朱慈烺毫不犹豫地说道:“方詹事曾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君子来说如此,对于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江南之地茶、蚕、粮、盐都是重中之重,百姓所依赖,若是收重税,则不知道多少家庭破产,国家应当轻徭役减赋税,与民休息,不可与民争利。”

“???”

朱云峰一头雾水道:“这方詹事是何方神圣?”

“是少詹事方拱乾”

朱慈烺默然道:“已经被太宗陛下以后来投建奴为名杀了。”

“既然是个贰臣,你听他胡说八道做什么?”

朱云峰无语道:“那人八成是江南人士吧。”

“是安庆府桐城人。”

“难怪,他这么说就是骗你以后给减免赋税,让他自己在老家的财产少纳税明白了吗?”

“额”

朱慈烺挠挠头,看着朱云峰问道:“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真正何解?”

朱云峰笑嘻嘻地说道:“意思就是我喜欢你的钱,所以抢走它是有道理的。”

“???”

朱慈烺一头雾水,说道:“这不是强盗行径吗?”

朱云峰却道:“当君王治理国家,有的时候就得做强盗。那些贪官污吏的钱是怎么来的?是从百姓和国家手里抢来的。那些大商人贿赂官府,欺压百姓,强取豪夺,你不杀了他,抢走他的财产,怎么把钱真正用到百姓头上去?”

“不与民争利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国家就得争利,处处都得争。不是说对百姓刮地三尺,而是从除了百姓以及本本分分做生意的商人、老老实实当官的官员以外的所有人手里把钱抢来。这样国家才有钱用于民生,帮助百姓过更好的生活。”

“国家越有钱,就能建立起越强大的军队,给官员更高的俸禄,给百姓铺桥修路,帮助百姓发家致富。哪里有灾荒也可以很快治理,哪里有叛乱也能很快平定。”

“如果国家没有钱,钱都被那些贪官污吏和奸商劣绅搞走,却欺骗朝廷说这是藏富于民,这才是错误的。因为朝廷没钱,百姓也没钱,钱都在那些不劳而获的人手中,这么下去国家就会灭亡。”

“而现在。”

朱云峰看着朱慈烺一字一顿认真地说道:“就因为你爹是个蠢货,造成了国家没钱,百姓贫困,国家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