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婚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婚

簡繁轉換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0 13:30:4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一十二章大婚(第1/2页)

洪武二十年五月十一日,南京城内各处工地就正式停止施工了。

听说朱云峰娶八个老婆,内网现在天天骂娘。

十多万现代人穿越到古代,不能逛青楼,不能出工地,不能撩古代妹子,那是怨气横生。

要是大家都这样也就算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你我都一样,心里也平衡些。

但现在冒出了朱云峰这个娶八位老婆的异端,自然要气死个人。

内网论坛里,仅仅十多万人,骂朱云峰的帖子就多达几十万条,最多的那条楼叠了上百万,可见大家的怨气之重。

对于这一点,上面自然也关注到了。

包括现代驻大明办公室,还有朱标他们,毕竟朱标其实也上网,没事就在内网上看大家的言论。

虽然政治话题被内网严格管控,然而骂朱云峰大家都毫无忌讳,因为包括内网的监察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自己也亲自下场骂。

只要不是“田文镜,我上早八”这种直抒胸臆的国骂,各类阴阳怪气,嘲讽小段子之类都没被禁止。

基本上朱云峰如今都快成为了怨气宣泄口,天天被网暴。

不过对于这些东西,朱云峰自己倒是看得开,钱被他赚了,老婆还娶了八个,总不能什么好事都让他全占,挨一挨骂也是应该的嘛。

明天就要正式婚礼,朱标和朱棣带亲自来到吴王府,并且带来了礼部官员,向朱云峰确定明日的婚礼流程。

婚礼举办地点在新修的大明门外广场举行。

那里位置相当于北京的**广场,从皇宫午门出去之后,左右两侧是绕着南京故宫的超大人工湖泊,如今的各部衙署就在这里。

而沿着大道继续往南走才是大明门,因此从大明门到午门这一段实际上是大明中央朝廷的官署运转机构所在地。

以前大明门外就是街道,如今早就被拆除,修建了一个巨大广场,用于升旗和举行盛大仪式。

将来这里会是阅兵和外交仪式现场。

朱云峰婚礼在这儿举行,已经相当于在**外办婚礼了,而且还是大明门第一次举办盛大活动。

当然,场地虽然大,但南京人口现在已经突破三百多万,加上现代来的十多万人,不可能全部邀请参加,因此人员数量暂时核定为二十万人。

除了现代的十多万人以外,还有南京所有文武官员及其家眷,另外就是大量被选中的百姓,五十岁以上的老者全部受邀参加,其余就是各街道推举一些有威望的人。

但为了照顾那些没有参加的百姓心情,朱云峰也会乘车前往城西北现在的百姓居住地游街,沿途扔撒大明铜钱,全城酒楼也会大搞流水席,摆上一整天。

可以说明天一天的时间南京百姓都不用买菜了,去街上酒楼随意找家饭店就行,全场的消费由朱公子买单,根本不用担心能不能吃饱的问题。

这么大的场面花的钱倒还是其次。

如今洪武大明物产丰富,又与现代合作,生产力不能说是举步维艰吧,那也能算得上一日千里。

光钢铁产量去年靠着电弧炉炼钢年产才一千多万吨呢,还不如后世我国唐山一个市一年钢铁产量的十分之一。

今年靠着闪速炼钢技术,产量直接翻了三倍,这还是由于时间太短,只合作了大概三四个月,没有把钢铁产量全面铺开。

如果全国各地的铁矿场都开始运作,大量矿场建立起来,无数挖矿机器轰隆隆驶向矿山,钢铁产量将实现飞跃式进步,达到去年的十倍乃至一百倍都轻轻松松。

铜钱和银钱更不用多说,现代铜和银不值钱,金价反而因这些年国际局势紧张而暴涨。

大明完全可以做到随意输出金矿,进口铜和银保持国内经济。甚至通过巨量的银元储备,老朱他们已经打算再次开启纸钞计划,以应对迅速发展的经济。

反倒是过量的粮食和钱币,导致很多人吃饱喝足,钱又多,没有太多的其余商品可以购买,又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

为此大明还得从现代大量进口工业品。

这些都是不收进出口税的,完全能够实现国内快速通道运输,从而带动了我国目前相对低迷的制造业经济。

只是大明的基建还在建设,交通运输不发达,眼下也就江南地区受到现代工业品的实惠,包括各类家具、厨具、生活用品等等,还暂时不能向全国铺开。

以后大明自己也会建立起自己的机械制造业,可能大明的市场被现代占领,但全球的市场被大明占领,这样也就无需担心大明自己工业的问题。

因此为朱云峰办这场盛大婚礼,花个几千万银元真不算什么。

真正麻烦的是那么多人的现场调度问题。

这件事最后还是找到了王首长帮忙,由王首长与徐达共同制定了现场调度的工作计划。

包括无人机监控,各路口实行军队管制,严格防止人员踩踏的事情发生。

好在朱云峰要去的地方多,加上城内到处都拆光,只有西北建立的临时居民区有点麻烦,不过只要维持好秩序,解决问题并不算太难。

看完了整个婚礼流程,朱云峰都觉得眼前一黑。

古代婚礼可比现代婚礼麻烦得多。

三书六礼倒不用担心。

皇室结婚三书六礼由宗人府出面,皇后娘娘亲自下聘礼请期。

关键是过程。

古时候婚礼在黄昏举行,因此也被称为昏礼。

到明清时期变成早上举行,但形势繁琐程度依旧不变,早上出门迎亲,然后八抬大轿游街。

新娘子进门拜天地,之后就是宴会,一直持续到晚上,最后就是进洞房。

相比于民间婚礼,朱云峰作为皇室更麻烦,何况他还是一次性娶八个,得先去王妃家,再一一去七个侧妃家。

光去迎亲的路上就得花大把的时间,还得逛游整个南京以达到朱元璋与民同乐的效果。

基本上等迎亲结束,估摸着都已经是下午了。

此时大明门外都开席了,从中午一直吃到晚上,朱云峰这个时候游街回来,就得上台举行结婚仪式。

到时候老朱、马皇后、朱标、那位国家副级老者以及王首长徐达等很多人都要出席。

讲话流程应该不会太久,但架不住讲话的人多,再加上仪式的话,估摸着等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

“我真是太难了。”

看完了整个流程,签字确定,礼部官员离开后,朱云峰一屁股坐在了自家大厅沙发上,整个人双眼无神,宛如要死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一十二章大婚(第2/2页)

朱标和朱棣坐在他两侧的沙发上,朱棣笑道:“你这场婚礼牌面可大了啊,我当年结婚那是小场面。大哥那时候婚礼也就在皇宫请大家吃了顿饭,你可是请全城人吃饭。”

“离谱,我现在在网上被人骂死了,结个婚一天下来连吃点饭的时间都没有,这么搞下去怎么得了?”

朱云峰懒洋洋地说道。

“你被骂是活该,大家都打光棍呢,想去青楼都去不了。你却娶了八个老婆,谁看了不嫉妒?”

朱棣嘻嘻道。

朱云峰挠挠头道:“对了,青楼什么时候全面废除?老祖宗那边怎么说。”

朱标说道:“明年就会出台政策。”

“现在就废掉是不是太快了?”

朱棣说道:“之前内阁好像讨论过,肯定民间会引起轩然大波,循序渐进一点是不是更好?”

“那也没办法,现在已经是最好的时机,等以后会越来越麻烦。”

“这倒也是。”

“只能说也幸好老祖宗在,威武足够,这样的政策才能推行得下去,不然也难。”

朱云峰感叹了一句。

如果说他娶八个老婆,现代那边还能算是尊重古代习俗的话,那青楼这行业确实难以忍受。

倒不是现代干预大明,而是再这样下去,下面那些人就快压不住了。

土木工程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个枯燥又封闭的行业,工地上全是大老爷们,在那方面压抑得很厉害。

现在还行是因为选的人都是三四十岁以上的骨干,而且大多都是结了婚有家室的人,早就习惯了这些,倒还勉强没出什么问题。

可长此以往肯定不行。

历史教训摆在那里,很多风俗行业就是建筑业兴起所带来的壮大发展。

比如上世纪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下,老美出现了所谓的黄金十年,又在四十到六十年代,有了黄金年代。

正是这个时期老美的风俗产业繁荣昌盛,娱乐业兴旺发达。

还有小日子当年搞慰问美军只是起了个头,真正蓬勃兴旺就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日子基建飞速扩张,带动了这个行业迅猛壮大。

这并非个例,原因还是在于大规模基建必然带动经济发展,工人手里有了钱,自然就有这方面的需求。

而眼下现代还只是选取部分高级技术人才过来。

等以后全面开放,人数大规模增加,没结婚或者结了婚想去偷吃的大有人在,瞄准了古代青楼或者古代女子的必然不在少数。

因此纵观历史的话,大明这边必然也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就得防范于未然。

虽说堵不如疏。

可在生产力爆表,粮食充足又讲究礼义廉耻的年代,肯定会有许多女子不愿意参与这个行业,那么犯罪强迫的事情也会层出不穷。

关键在于现代人过来有大量这方面需求,如果很多女子被强迫从事这个行业,那么跟小日子慰问美军有什么区别?

大明的道德滑坡可能就在这一瞬间,礼仪文化也会遭到严重冲击,从而造成思想与道德的败坏。

所以着眼于大局,全面禁止青楼势在必行。

至于如何解决需求也简单。

元末明初之时,因为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呈现出战后特有的女多男少局面。

大明朝廷鼓励婚配,百姓自己解决自己需求。

现代人这边则给予定期放假就行,都签署了保密协议,行程全方面报备,回家几天就马上回来。

反正又不是去国外。

放假后从南京穿过石碑直接到蓝沙镇。

此时蓝沙镇已经在规划高铁站和飞机场,即便现在还没修好,但坐车一个小时就能到县里高铁站,几个小时回家。

因而有些决策,该做还是得做。

“最近这段时间,那边上面感觉更加急迫地要合作了。”

朱标继续说道:“恐怕你大婚之后,又得谈更多的项目,最主要的就是农业项目。”

“我们国家粮食自主率还不能达到百分之百,这平白多出那么多国土面积,大明又没有那么多人口消耗那么多粮食,能不高兴吗?”

朱云峰笑了笑道:“再过两年我们那边的猪肉牛肉还有各类食物开支估计又得大幅度下降,对于民生来说是天大好事啊。”

“确实,对了。”

朱标又说道:“我看那边建议我们修三峡大坝,但内网上却有人说三峡没有用,应该直接修墨脱水电站,这是怎么回事?”

“那都是目光短浅的人胡说八道呢。”

“怎么说?”

“事实上都要修,甚至三峡重要性更高一点。”

“为什么?”

“你知道我们那个时代98年经历过特大洪水吧。”

“知道。”

“但自从06年三峡建成之后,就已经再也没有那么夸张的特大洪水了。”

朱云峰想了想道:“三峡发电是其次,最主要的就是调节水利,本质上它是个水利工程,为的是缓解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当年那次特大洪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但在三峡修好后,2010、2012、2016年这三年都出现了比98年那次还要恐怖的洪水量,可造成的损失远小于98年那次,三峡在其中承担起了巨大的作用。”

三峡大坝当然不是万能的,它无法完全阻止洪水的侵袭。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其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是三峡大坝的存在,10年、12年、16年这三次洪涝造成的杀伤力比98年那次还大。

所以如果单纯只以为它的存在是为了发电,那就纯粹是目光短浅了。

“原来如此,那看来还是得修,我们要走了。”

“行了,你早点准备准备吧。”

朱棣站起身说道:“明天就是你大好日子,我们还得回去跟父皇母后复命呢。”

说着他又挤眉弄眼道:“明天晚上你悠着点,腰可别断了。”

“去你大爷的。”

朱云峰踹了朱棣的屁股一下。

“嘿嘿嘿。”

朱棣嘿嘿一笑,跟着朱标出了门。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朱云峰躺在沙发上,对未来还蛮有憧憬。

翌日。

朱云峰大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