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12章 第一桶金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2章 第一桶金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六月初三日,

李逸起了个大早,入住新屋后比稻草棚舒服多了,没那么多蚊虫,屋里也凉快的多。

就是木板床榻有点硬。

伸个懒腰走出还没安门的上房,兰香已经在院里打扫,“阿兄,早。”

“你们起这么早呢?”

兰香笑着说他们早就起来了,她还跟石头、狗剩早早到稻地钓了兜新鲜的青蛙,摸了些田螺来喂鸭子,石头哥俩也已经又去放牛了。

“三叔呢?”

“我阿耶起来去挑了水回来后,便去田里了。”

李逸有些汗颜,“这里住的习惯不?”

“比稻草棚好多了。”罗三马上要去服丁役,这次可能要去五十天,李逸让兰香姐弟三人搬过来一起住,罗三最后答应了,搬到了西厢房。西厢三间屋,一间厅堂,一间厨房,罗三家四口住了一间。

李逸意思本来是让兰香独住一间,毕竟十一岁的姑娘了,可罗三却不愿意太麻烦李逸,在屋里挂了张稻草帘子,给兰香隔开半间。

刷牙、洗脸,

然后去东厢房南边角上的茅司蹲坑,

出来后院里转一圈,对这个新家很满意,不过也还缺很多东西,没有房门,也没有家具,连厨房都还只有个简易的火塘,一些简单的陶锅瓦罐。

肚子有点饿,

可唐人两餐制,离吃早饭还很早。

李逸出门溜达,

出门下坡就是罗家桥,滈河五里一小桥,十里一大桥,罗家桥是一座百多米长的土木桥,属于大桥了。

小桥一般只容一人通过,上次暴雨后发洪水,上下游的几座小桥都被冲毁了,罗家桥却安然无恙,

这段时间往来想过河的人,只能绕道罗家湾走罗家大桥。

罗家湾这里,其实也属交通要道,长安周边十一条官马大道,有两条经过此处,一条是从长安南,经韦曲、郭庄、王曲,抵南山,长五十里。

还有一条是从长安南门经杜城、温国堡,渡潏水过滈河,再经皇粮村、子午峪口入终南山,长四十五里。

罗家湾恰好就处在这两条官马大道上,

罗家堡隔壁郭庄又是王曲上下神禾塬的必经之路,

遇到发洪水滈河上便桥被冲毁,这里就成了十多里滈河上的必经之路了,而上下游的几座便桥往往一年要被冲好几回。

李逸敏锐的发现,其实他家门前的罗家湾桥,很有商业价值,毕竟这里有流量,流量就是价值。

他来了兴趣,于是就坐在家门前那颗大皂角树下,居高临下的看着罗家湾桥,计算着人流量。

此时是清晨,

今天又恰好是八里外王曲逢集日,十里八乡的附近百姓,不少人去赶集,同时两条官马大道上往返终南山和长安的人马也不少。

官马大道可不仅仅是从长安城到终南山就结束了,

去终南山,是要连接一条要道子午道。

而子午道又名子午栈道,是从关中长安通往汉中、巴蜀及其它南方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正因子午道,所以才会有经王曲、子午的两条官马大道。

这两条大道人流量很大,尤其是近来滈河上的便桥被水冲毁,许多商旅货物也都走罗家湾桥。

这人来人往的,既有附近百姓,也有长途的旅人客商货物。

络绎不绝。

在桥头支个摊,不管是卖茶水还是卖点干粮便饭,估计都是有利可图的。

“坐在这发什么呆呢?”

李逸正在盘算着,一个声音打断了他。

扭头,发现是大黄毛丫头罗三娘,她挑着个豆腐挑子,还有不少豆腐没卖完,瘦弱的丫头,汗湿布衫,脸也红扑扑的。

“赶集这么早就回来了?”

“不好卖,就想着到走村窜户卖下,可转了一圈也没卖完。”三娘有点无奈的放下挑子,坐在树荫下乘凉。

“豆腐不好卖吗?”

“现在粮价高,豆子价格也涨了许多,豆腐也只能涨价卖,可一涨价,就没多少人愿意买了,偏最近还多了不少卖豆腐的,大家斗价,更难卖了。”

“起早贪黑磨豆腐,天不亮就去赶集,可根本赚不到钱。我阿耶现在身体又不好,哎。”

李逸看着她剩下的豆腐,

“我给你出个主意怎么样?”

“什么主意?”

李逸指着下面的罗家湾桥,“你看这里是不是人来人往人流很大,你可以在这搭个草棚,支个摊,”

“在这卖豆腐?”三娘摇头,“每天去各处赶集,人比这多的多,可照样不好卖,在这只怕更难卖出去。”

李逸笑了笑,“你得转换下思路,不能光想着卖豆腐,既然现在卖豆腐的人多,竞争大,那就改换产品,比如说你在这里可以卖豆腐脑也可以卖豆浆,甚至可以卖豆渣饼,还可以卖豆花饭······”

三娘愣住,

“还可以再扩展一下,你不仅可以卖这些,还可以把豆腐做成腐竹、做成千张、素鸡、做成豆泡,你还可以做香干、腐乳、咸豆豉甚至是豆芽这些嘛。”

“人无我有,差异化经营,这才能突破重围,杀出一条血路来。”

“等等,你慢点说,一样样说,怎么这些我都没听说过,腐竹是啥,豆泡又是啥,千张、腐乳又是啥。”

李逸也有点意外,“腐乳早在北魏时就有记载,干豆腐加盐后为腐乳,而咸豆豉则是秦朝时就开始制作了,把黄豆蒸好,用蒸好的稻草包裹发酵,几天后就成了拉黏丝闻着有点臭,吃着有点甜的咸豆豉了。”

“没听过,”三娘老实道,她虽生在长安郊外,但长到十六岁,连长安城都没去过。

“那你豆浆、豆花这些总知道吧。”

“知道,可在这里卖这些真会有生意吗?”

李逸自信道,“我早上在这里观察了许久,人流很多,附近百姓过河下地的只是少数,大多是过桥赶集的,有半数以上是从长安往终南山去巴蜀,或是从终南山子午道来长安的,

大家一路辛苦,这里离长安还有四十里,不管是从长安来的,还是去长安的,这里都可以歇一脚再赶路。

喝点水吃点东西,不是挺好?”

李逸甚至发散思维,想到了服务区的概念,可以在这里修个茅厕,提供厕筹,定时打扫,给过往行人一个干净卫生且免费的方便之地。

搞个茅厕根本要不了什么钱,就算定时打扫,再提供点厕筹也不费什么,重要的是绝不会亏,因为他想到唐人种地缺少肥料,刚才他坐在这数人头的时候,还发现有村民在路上拾牲畜粪。

搞个公厕,那就不用去路上拾,自有人源源不断产生,沤一沤,就成了水稻的肥料,增产增收,多好。

就算是卖给别人,也是赚钱的。

所以在桥头一边卖茶水、豆浆这些饮食,一边还提供免费干净的公厕,同时再提供点饮喂马骡,或是帮忙简单修理下车辆啥的服务,这不就是个简易的服务区吗?

出门在外,谁不需要吃喝拉撒?

只有服务好,价格便宜,肯定是会有生意的。

甚至是万一有人赶路到这天很晚了,提供点住宿服务都行,李逸这刚修的房子还空了好几间呢。

三娘倒没想那么多,

她现在想的只是这里卖豆浆豆腐脑豆花饭这些,

“真能做吗,我心里没啥底,”她望着李逸,“要不咱合伙怎样,我可以磨豆腐做豆浆豆腐乳,你只要帮我一起在这揽客售卖就好。”

“这只是小本买卖,要不了那么多人,人多了就不赚钱了。”李逸道。

“只要这买卖真能做,赚多赚少都行,你要肯一起做,我心里才有底。”

李逸见这丫头那期盼的眼神,不忍拒绝,“其实光靠在这卖豆浆豆腐乳肯定赚不了多少,但要是能够把腐竹、豆泡、咸豆豉这些豆制品做出来并打开市场的话,肯定能赚钱的。”

“那更需要你,那些我听都没听过,我们合伙七三开,你七我三。”三娘道。

李逸摇了摇头,他刚才也是无意中发现这个地方人流不小,却也没想过要跟三娘一起合伙做豆腐生意。

可三娘却热切的希望他加入,

“那八二,你八我二。”

“我不是嫌少,是觉得这买卖你自己就能做成。”

“你是不愿意抛头露面,嫌弃做买卖吗,那就由我抛头露面,你在背后教我就行,”

李逸不想掺这一脚,可三娘却十分诚恳的请求。

“你要真要合伙,那就二一添作五,咱们一人一半份子。”

“你六我四。”

“你再说下去,我就不入伙了。”

“行,一人一半,我都听你的。”

三娘是个痛快的姑娘,并没有拖泥带水。

“接下来怎么干?”

李逸看着罗家湾桥,“咱就在北岸桥头这树荫下搭一排稻草棚,再下风口远点搭个大点的茅厕,还有,在咱们摊子旁边,再搭几个牲口棚,方便顾客系马骡,我们还可以给有需要的顾客帮着饮喂、洗涮马骡······”

不能只是简单的支个摊卖豆浆豆脑,得卖服务。

既提供吃喝,也提供方便。

“咱们还得选个拳头产品,打开我们豆腐作坊的名头来,我看可以选腐竹,做好后易保存,还可以主攻寺院,卖给和尚们,长安的和尚可都不缺钱,只要能打开这个市场,咱这豆腐府就得要招人手了,以后肯定财源广进。”

“我都听你的。”三娘对李逸无比的相信,全力劫持。“一会我给你炖豆腐吃。”

李逸看着剩下的豆腐,“别啊,剩下这么多呢。”

“反正也卖不出去,天这么热,一会就要酸了。”

“炸油豆腐泡吧,你这豆腐已经挺干了,正好试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