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14章 本小利薄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4章 本小利薄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做豆腐泡很费油吗,油这么贵,做豆腐泡能赚到钱吗?”

三娘看到李逸掏了二两黄金买下一百斤蔓菁子油,心里很是没底气。二两黄金啊,她家做豆腐这么多年,也没赚到这么多钱。

“现在的油价确实贵,这会让油豆腐泡的成本高些,但只要我们选对了客户,就不用担心赚不到钱。”

还是那句话,不能把油豆腐泡当成普通豆腐卖,不能跟以前一样在集市卖给普通平头百姓,大家肯定吃不起,卖便宜了也赚不到钱。

“你家一斤黄豆出多少豆腐?”

“一斤黄豆能出两斤半老豆腐,五斤嫩豆腐。”三娘如实道,“我们家做的豆腐,大半是跟人换豆子,一斤豆子换一斤半老豆腐,或是换三斤嫩豆腐。”

“卖多少钱一斤老豆腐?”

“二十个肉好。”

李逸心里粗略计算了一下,这一斤老豆腐卖二十钱,也就是现在集市上一个笼饼的价格。因为乡下百姓大多没钱,所以罗三家卖豆腐也可以换,主要是用黄豆换,他家收了黄豆正好做豆腐。

如今黄豆比小米价格还便宜点,每斤黄豆约二十六钱。

罗三家,一斤黄豆可以出两斤半老豆腐卖五十钱,毛利二十四钱,剩下的主要成本是盐卤、柴火和人工。

豆腐换豆子,换回一斤豆子要少赚四钱。

但罗三娘却说家里做豆腐现在赚不到什么钱。

“我家现在每天做两斗黄豆的豆腐,一斗做成老豆腐,一斗做成嫩豆腐。”

李逸想了想,“那如果你家每天这两斗黄豆做出来的豆腐卖掉,毛利得有十斤黄豆左右,还有豆腐渣没算上呢,”他感觉挺赚钱的,毛利百分之七十以上呢。

“不是这样算的,做这两斗豆腐,要挑豆子泡豆子,光是磨豆浆,得两个人磨半天,半夜又得煮浆点卤然后压豆腐,天不亮便要挑着豆腐去赶集,逢完早集又要走村窜户的把剩下的豆腐卖完,

就跟今天一样,经常会卖不完。

大多又都是换回豆子,利又少些。”

如今粮价高,一斗多黄豆听着能值三百钱,但通货膨胀下不值什么钱。

就算每天赚一斗半豆子,折下来一个月也就二石二斗半米,这还没算成本开支,一家人耗费两三个人力。

而一个长工,一年能有十二石粮左右收入,还是包吃住包两季衣裳的。

因此算来算去,做豆腐还赶不上给人做长工。

只是说这是门小生意,家里女人孩子能够帮着做做,不比给地主家当长工要求多。

限制罗三家豆腐生意的关键,还是销路,一天两斗豆子,往往也难以卖掉,卖不掉的就会降低利润,豆子换的多,利润也会降低。

“确实也不容易啊,半夜三更的磨豆腐做豆腐,还要起早赶集叫卖,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辛苦,也只是勉强糊个口罢了。”

“那我们的油豆腐泡得卖多少钱才有赚?”

“先做出来再说吧。”李逸道。

跟罗三娘聊了这么多,他算是明白了,要赚钱,关键不是单价,还是要取决于市场定位,目标客户,以及销量。

要是跟罗家以前那样一天就做两斗豆子,还经常卖不完砸手里,那根本赚不到钱。

无极东院的西厢厨房里,

李逸准备试炸油豆腐泡,其实如果以后要专门炸油豆腐泡,做的豆腐还得要调整卤水等配方,一斤干黄豆,最好是磨九斤浆,先把第二遍浆和第三遍浆混合一起煮,不能煮开,煮到**十度就出锅,跟第一遍的生浆混合,然后点卤。

压水也有讲究,豆腐坯的含水量最好是控制在老豆腐和豆腐干之间,差不多就是一斤豆子出两斤豆腐坯。

李逸知道这个,是因为以前小时候,他奶奶每到过年前,会自己炸油豆腐,年年看也就学会了。

今天卖剩下的老豆腐已经挺干了,

将就着用也可以,把大块的老豆腐切成较麻将块大小,

架起陶锅,生火,往锅中倒入油坊伙计送来的蔓菁子油。

“炸油豆腐泡的关键是先低温炸,温油时入锅,这样豆腐就能在锅里慢慢膨胀,油温不能高了,不容易起泡,还容易爆,也不能乱搅动,再就是不能炸太久,要不然豆腐泡会喝油。”

李逸一边动手炸,一边把各种细节要点全都告诉三娘,他可没打算以后自己天天炸油豆腐。

“等到这些豆腐泡都膨胀起来了,这时就要添火,提高油温,这一步是高温定型,不能炸太嫩,否则捞起来后会瘪掉,就不好看了。也不能炸太老,这样表皮太硬,还特费油,口感也不好。”

“你感觉差不多时,可以先捞几个出来看一下,如果会瘪,变再炸一会。”

“如果你坯子下锅,发现油温太高,结皮,不膨胀,就赶紧先把火抽了,将坯子再捞出锅,赶紧在豆腐泡上洒水,待发软后,重新烧火,控制好油温后再炸。”

李逸很有耐心的讲,三娘也听的极为认真。

为了能够教好,他特意每锅只炸一点,这样一遍遍的教导后,三娘也都搞明白了,最后李逸让她来亲自操作。

满屋子都是油香、豆腐香,

香味飘满无极院,

兰香和石头、狗剩姐弟三个也早闻到了,可兰香看到李逸在厨房教三娘炸油豆腐泡后,她主动的离厨房远远的,甚至不让好奇的石头哥俩靠近。

“无逸阿兄在教三娘姐姐秘方呢,不能偷听偷看。”

“这是啥啊,好香啊。”

······

忙碌了许久,终于把剩下的豆腐全炸完了。

色泽金黄的油豆腐堆在柳筐里,颜色金黄,膨松饱满,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柳三娘脸红通通的,汗水把头发都打发了,她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这些油豆腐,“真好看,真香。”

李逸则在统计数据。

一斤黄豆大概能出一斤半豆腐泡,

一斤豆泡(十六两)用油五两左右,大约做出一百个油豆腐泡。

核算下来,一斤油豆泡成品,豆子十七钱多,油钱五十,合六十七钱多,人工、柴火、盐卤这些还没算进去。

罗三娘不敢相信这个结果,不是觉得太贵,而是觉得比预料要少很多。

“三十个这样的油豆泡本钱才二十钱,一个笼饼钱?”

“不能这样算,人工钱、柴火钱,甚至这铁锅、石磨折旧钱,卤水钱都还没算呢,现在一个长工一天工钱和口粮,折算下来都要将近二百钱了。”

但罗三娘却没去算什么人工这些,小本买卖是不会算人工的,自己的人工不值钱,算的就是主要的材料本钱。

“三个豆泡本钱两文,那我么卖多少?一文一个?百钱一斤?”

李逸想了想,一斤本钱六十七,还不含人工等,而现在猪肉价一斤不过一百五,大米一斤也才五十钱左右。卖一百肯定有的赚,但利润不高。

“咱们这虽是豆腐炸的,但可是用油炸的,十个豆泡卖十五钱,比一个笼饼、一斤豆腐还便宜五钱,总不算多吧?”

罗三娘大为吃惊,“那岂不是一斤要卖一百五十钱,这跟猪肉一个价?”

“咱这可是油汪汪金灿灿的油豆腐泡,而且是独此一家,物以稀为贵,最重要的是别想着再卖给以前那些豆腐顾客。“

“那卖给谁?”

“寺庙里的胖和尚啊,一斗黄豆现在一百八十钱,辛苦能做出十八斤老豆腐,但这个不稀奇。

如今京畿多少佛寺啊,哪家不是遍地寺田,还放贷借粮,甚至经营邸店车店油坊的,净人佃户无数,他们是最富的一群人了,

多少寺庙,大的都得骑马关山门。

你看那香火旺盛的,比集市还热闹。”

如今大唐的京畿寺庙多,和尚多,田多钱多佃户奴仆多,善男信女也多。他们就是最有消费力的一个群体,但和尚们饮食这块有限制,不能吃荤,甚至那些去寺庙里上香布施的善男信女,就算是权贵高官,在寺里用餐也得吃素。

李逸打算向寺庙推销一下油豆腐泡、腐竹这些新产品,另外中国纳豆咸豆豉、素鸡、腐乳这些虽早就有了,但也可以试着做点推销看看,未必每个寺庙都会做这些,或是做的很好。

这些有钱的寺庙,若真能推销成功,李逸相信价格高点,豆腐泡卖出猪肉价,绝不是问题,一个笼饼(馒头)寻常可见也卖二十钱,而油豆腐泡这般独此一份,不值得贵些?

以此招待来布施的贵族名门,岂不是更显得寺院对他们的尊敬,哄高兴了,权贵名门随便布施一下,那不是百千倍的回来了。

三娘却有点没信心。

“咱们明天再做点腐竹、素鸡这些,到时我来想办法找路子。”

三娘一听,“不用等明天,我这就回去泡豆子磨浆,今天就做。”

“把这油豆腐拿回家去啊。”

“留着卖。”

“也不缺这点,你先把这拿回家去,咱合伙这事,你也还没跟你阿耶他们商量过呢。”

三娘停下脚步,在李逸厨房拿了个葫芦瓢,装了十个豆腐泡,“我拿这些给我阿耶他们瞧瞧,咱合伙的事我自己就能拿主意,用不着商量。”

她走到门口又停下,回头,“这个要怎么做菜好吃啊?”

“炒五花肉最好吃,或是油豆腐上挖个洞,把剁好的肉馅包里面然后上锅蒸熟吃,”

三娘嘟起嘴,“吃不起肉。”

“那直接水烧开,油豆腐撕开点口子下锅煮汤,放点葱,也好吃。或者少放水烧,收干汁,也很美味的,毕竟一斤豆腐泡里吸了五两菜籽油的。”

李逸记忆里可是有很多油豆腐泡的美味做法,油豆腐红烧肉、青椒油豆腐、什锦油豆腐、肉末泡豆泡、油豆泡塞肉、白菜焖油豆腐、酿豆泡、鸡架油豆腐汤······

想着想着,李逸都忍不住要流口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