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34章 无极校会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34章 无极校会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堂课,可以说很成功。

六十个孩童们听课津津有味,来旁听的宾客、乡亲们也觉得年轻的李逸很有学问课上的好。

李逸空间有时钟,所以能掐着时间安排课时,一堂课四十五分钟,中间休息十五分钟,下午上了四节课。

这时外面其实太阳还高,也就下午四点半左右。

考虑到夏日百姓干活的时间,是要避开午间太阳大的时候,早上和午后干活,李逸也就灵活的调整了学生上课时间,以后夏天就中午来上课,这样孩子们早上和午后还能帮家里干活。

照旧是管一顿午饭,孩子们来了后先吃午饭,吃完休息会再上课,为了这顿饭,也会很准时。

今天第一天课结束,李逸特意让秀芝兰香帮忙做了顿晚饭。

仍是小米饭,配上炒茄子,猪油渣蕹菜汤。

董秀才跟孙伏伽坚持要跟学生娃吃一样的,王乡长、冯乡佐他们自然也就说跟娃一起吃。

来上学的娃,管一顿饭,但碗筷要从家里自己带,学校里可以吃饱,但不能剩饭,也不能往家带。

董秀才跟孙伏伽他们也在后面排着队,

看着热闹的场面,感慨的道:“无极小学勃勃生机啊,无逸讲课教学让我这个老朽都十分佩服,”

“是啊,孟母三迁的故事,我虽早知晓,可听他讲时却也听的很入神。”孙伏伽道。

“这个三字经真不错,我敢说不输千字文,必能流传百世。”

董秀才和孙伏伽都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三字经的好坏他们非常清楚。

王乡长这时也道:“无逸啊,这么多学生每天免费一顿饭,这么多嘴张可得不少粮食啊,我回头让家丁送两石粮来。”

冯六郎则道:“我家有油坊,我让人先送二十升油来。”

王里正当然也不甘落后,拍着胸脯表示,家里有磨坊,一会就让人也送两石粮来。

“乡里给你的十亩学田,马上给你划好,以后可以让这些娃们帮着种点稻种点菜嘛,也算帮你分点担子。”

郭二郎在众人里地位最低,这时为了表现一把,也表示愿意拿出五亩地捐给学堂做学田。

“无逸在这谢过各位了,回头我就会立一本公账,把这些捐赠全都入账,以后支出都会记账,并定期公示,我一定保证把这些善款都用于学生们身上。”

孙伏伽笑道:“先请木匠打制门窗桌椅吧,就算是坐地上,也应当铺上木地板,铺上芦席,过两月天冷了,坐泥地上可不行。”

“我马上安排。”李逸痛快道,这本来也在计划之中。

李逸也提了个请求,

“我希望组建一个无极小学堂的校会,大家捐赠的钱粮,以及田地等,都由校会统一管理、监督,用于学生日常的饭菜、纸笔,以及校舍桌椅维护等开支,如有剩余,可拿出一部份做为对优秀学生的奖学金,

剩余部份,则可用于购买田地做为学田,或是借贷,可优先借贷给有需要的困难学生家庭,其次是乡里孤寡贫困家庭。

所得租子、利息,除做学校日常费用外,若有节余,可继续买田或借贷收租收息。”

李逸提出的这个校会,就是为学校以后长期经营办学考虑的,他当然也可以自己一人掏钱,但现在既然大家都愿意掏钱捐助,总得让大家也都有参与感,甚至得分享这办学的声望。

因此搞一个校会,其实就跟古人搞桥会、庙会、路会等一样,一起掏钱做某样公益的事,为了长期维持,所以可以买田放贷,这样就有租、息收益,可持续发展。

因为大家出了钱,所以李逸提出大家有监督权。

李逸建议是邀请董秀才、王乡长、冯六郎、郭二郎等几个本乡的人,成为名誉校长,兼校会理事,负责管理校会的田产、钱粮的开支等,而孙伏伽、杜如晦等人,可以请他们做名誉校长,兼校会监事,可以监督审核校会的账目等。

李逸是校长,也是老师,也是校会的实际掌管人。

这么一来,大家捐助的积极性会更高,其次大家也能一起获得很多声望,再有一个就是能够让校会更透明。

学校到时还要立个碑亭,每年捐赠者的名字和钱财还要刻在碑上。

校会、学田、会费,以后说不定可能还要立校仓呢,这套东西很新,董秀才搞了很多年私塾,也会接受些士族豪强的捐赠,但真没有想到弄这些东西。

杜三郎郭二郎等觉得这东西很好,挺有参与感的,能让他们这些人增加不少名望。

孙伏伽很忙,他现在是万年县法曹,如今改朝换代他还想再进步一下,可想了想后,也笑着应下了。

名誉校长兼监事,也不需要他怎么参与,每年抽点时间帮忙监查审计一下校会账目就好,他其实越想越觉得李逸这年轻人不简单。

这个小小的学堂初办,却已经考虑的这么久远了。

照他这章程,这无极小学将来说不定还能办的很好,甚至有可能将来成为无极书院都有可能。

无极小学堂校会,就在蝉鸣声中,正式成立。

总共是邀请了董秀才、杜如晦、孙伏伽、王乡长、冯六郎五位名誉校长,理事会有九名理事,监事会有八人。

这些人不是朝廷官员,就是地方豪强,起码也是个乡佐。

杜三郎和郭二郎最后都没好意思进,九个理事都是乡长乡佐,八个监事都是流内品官。

约定每年十二月算数,敬孔子,也就是做校会,这也是算账、审计的日子,当然也是这些校会理事监事,还有一众捐赠的地主豪强们相聚的日子,

算算账,吃个饭,然后给优秀学生发奖学金,给大家再发点纪念品,甚至分点猪肉啥的,

大家不拿工资,但年底了发点节礼也是应该的,最重要的是,这么多人借这机会聚在一起,也是交流感情,拉拢关系,扩展人脉的好时机。

就算大家都只是小官小吏、地主豪强啥的,也一样需要人脉关系的。

对于李逸来说,不仅成功办起了无极小学堂,无极校会的成立,更是意外收获了。

这九个理事八个监事,放在乡里那都已经是人物了。

最后李逸看杜三郎和郭二郎、王里正他们有点失落的样子,就又提议给他们授予了名誉理事,

最后是把十三个出资捐赠较多的地主豪强,都授予了校会名誉理会。

以后,捐赠上了一定数量,也可以授予名誉理事或监事,甚至是名誉校长。

五点多,

学校的晚饭吃完,

可孩童们却还都在学校的大树下、廊下玩耍着,并不愿意回家。

李逸也是让三娘带着一众官吏豪强们又顺便参观了下自家的豆腐作坊,油豆泡、腐竹、纳豆,还有在后面窑洞里制作的霉豆腐等,

李逸给一众宾客每人送了一份作坊礼包,

结果不少人大方的又买了不少,倒又是个意外收获了。

孙伏伽对李逸送的腐竹豆泡纳豆这些挺喜欢的,不过他更看中的是李逸的三字经,

“今日李郎上课时贴板上的那十二张大字,能否割爱赠我?”

“只要孙公不嫌弃,无逸高兴还来不及呢。”

孙伏伽有点遗憾只有十二句,若是有瘦筋三字经全篇就好了。

“以后来长安,记得来万年县衙找我,”孙伏伽今日也是旬休抽空来的,此时也终究是要告辞回城。

李逸对这位挺有好感的,人家进士出身,现在还是七品法曹,在长安城也是小有权势的人物,还能在这呆这么久挺好的。

“孙公慢走,下次若去长安,定去拜见。”

“咱们以后师兄弟相称便是,不必那么见外,有时间了定要给师兄写一副三字经全篇。”

“好。”李逸笑着答应,将他一路送到门口。

董秀才也跟这位师侄告别,

“伏伽虽在公门,但人很正直,是个值得深交的人,你以后可以多走动走动。”

“嗯。今天谢谢老师这么帮我,把这拜师礼和开学式搞的这么隆重热闹,还获得这么多的捐赠。”

“是我要谢你,没想到你还能给我这么多惊喜,今晚我就住你这了,你诵我抄,我已经等不及要把这三字经抄下来了。”

老董站在无极院里,居高临下望着远处的蛤蟆滩,

“当年李老道关了无极观云游天下,一走就是多年,这道观因此荒废,没想到如今这里又兴盛起来了,只是不再是香火兴盛,而是有这么多孩童在此听课读书,”

“无极观成了无极小学堂,你让这座有八百多年历史的道观,重获新生矣。”

傍晚,

孩童们也渐渐离去,不少是被父母过来揪着耳朵去干活的,用孩子父母的话说,你在学校里吃香喝辣又快活半天,还不得赶紧下地干活,还想一直偷懒?

李逸提醒学生们明天记得准时来吃午饭,然后下午上课。

“来晚了,可就没饭吃了。”

学生们都是大声说肯定早早来,今天这第一天开学的经历,可以说没有哪个学生娃失望了的,吃的饱,教室里上课又不晒太阳,听课又有趣,课间人多又好玩,巴不得天天能来上一整天课,最好是晚上也不用回家才好。

董秀才望着那些稚气未脱的孩童,“说不定这群人里将来也会走出一个孙伏伽来。”

“那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我也只是给他们指一条路,但路漫漫而修远兮,能走多远就全看他们自己的努力。”李逸道。

虽说办学是为刷声望,但他也确确实实是在做一件实事、好事,李逸还是挺自豪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