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10章 征丁派夫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0章 征丁派夫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李逸搬进了连门窗、家具都还没有的毛坯房。

新房都是用黄土、原木、黄草等材料建成,根本不需要担心甲醛等玩意,也没有什么异味。

比起渠边的稻草棚,这胡基砌墙、黄草苫顶的新房可是要舒服太多了,不仅凉爽,蚊子都少许多。

罗三他们帮着李逸一起搬家,说是搬家,其实也没啥东西可搬。

稻草棚里几块木板,拼起来就是床榻了,就一床旧蚊帐还是郭村正送的。还有一套做饭的沙锅瓦罐陶盆木桶这些,也是郭村正送的旧物。

家里真正值钱的是那头三岁口的母黄牛,以及吃剩下的一石半粮食。

“三叔,要不你们也还是先搬到我那去住,这渠边草棚,白天热死人晚上蚊子咬死人,我那现在反正屋子也多,”这段时间的相处,李逸还是挺喜欢罗三一家的。

“我还是先暂时在这住着,等再过段时间,我再回崖根挖口土窑洞,土窑洞冬暖夏凉住着舒服嘞,”

兰香和狗剩、石头三姐弟倒是想搬到李逸那去住,可罗三却不愿意去,那是李逸的家。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草窝嘛。

李逸见状,也不好多劝,但提出留下一石粮食给他。

罗三点了点头,“好,这粮算叔借的,到时还你两石。”

“三叔你这是戳我脊梁骨吗,我还是你从倒塌的窑洞里挖出来的呢,这段时间你又帮我这么多忙,咱还用这么见外吗?你屋里也断粮了,这石粮就先拿去吃,回头不够咱再想办法。”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既然是借,就得有利嘞,规矩不能坏。”罗三坚持。

李逸道,“离秋收也就三个来月,要不这样,借粗还细,你收稻子后还我一石稻谷就行了。”

罗三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那怎么能行,我现在借你一石小米,到时还你一石稻谷,那不是得让乡党们的口水淹死。”

一石未脱壳的稻谷也就折大米六斗,刚好折一石小米。

两人争来争去不肯让,三娘恰好过来,听到后提了个折衷点的方案,“无逸你就收点利息,要不二叔也不肯借你的粮。每月利息一斗,秋收后还你一石三斗小米本息便是。”

“我到时还一石大米吧。”罗三道,这等于是主动把利息提到了每月二斗小米了。“你要不答应,这粮我不借了。”

李逸很无奈,只好先应下。他知道罗三不借他的,明天就无米下锅,还得去找郭二借或是碾湾的王里正家借,但利息却要高的多,起码是借一还二。

那头牛,罗三让李逸就留在这边,让狗剩和石头兄弟俩帮忙放,反正两兄弟年纪小,又不读书又干不了什么活,如今也不是农忙时节。

兰香则主动提出帮李逸照看两只鸭子。

“无逸,我有事来问你。”三娘道。

罗三娘家本是个大家庭,她父亲做豆腐卖了半辈子,勤俭节约,娶妻成家,这辈子生了九个孩子,夭折了三个,还养活了六个,三儿三女。

三个儿子也都娶妻成家生儿育女,两个大的女儿也早出嫁了。

本来一家人佃租田地,平时又做豆腐卖,日子还算过的去,可隋乱以来,日子就艰难了,二儿子和三儿子一个月前都被征丁役走了,就留大儿子在家。

可前段时间垮崖,大儿子夫妻俩和三个儿女的窑洞垮了,五口人全死了。

罗二的妻子眼睛都差点哭瞎了,一病不起。

“我二哥和三哥朝廷征召去做役,说好是二十天役期,可现在都离家一个月了都没回来,到底是什么情况?”

父亲年迈,母亲病重,大哥一房又都没了,如今家里就她和两个嫂子在支撑着家里,为了料理大哥一家的后事,家里积蓄也花光了,

如今豆腐生意又不好做,几个女人又要养蚕纺织又要做豆腐,还要顾着田里,家里都盼着两个顶梁柱能早点回来。

这个事自然是要来问村长。

上次派役是前村长派的,可如今李逸是新村长了。

罗三在旁边道,“柱子他们是五月初一去的,这一晃都一个月了。官府征丁的时候说是二十天,你帮忙问问情况。”

朝廷的丁役,是每个满二十一岁,六十岁以下的男丁,一年要为朝廷免费服正役二十天,若是充地方杂役,则是四十天。

凡课户课丁,都要服役,只有年满五十,才可免役收庸,折每天纳绢三尺为庸。

李逸以前是个道士,当然不太懂这些赋役的东西,便答应去找郭村正询问。他把草棚里那点东西搬到无极院后,就去了隔壁郭庄。

郭二郎现在对李逸可是很亲近,听完他的来意后,不在意的道:“每丁正役虽是二十天,但朝廷有需,也是可以加役的。

若加役十五天,免其调,加役三十天,则租调全免。一般,正役不得超过五十天。”

一丁每年二十天这是免费的劳役,额外可以加役一个月。

加役,是有偿的,可以按日减免租调。

要是加役一个月,那今年的租、调就都不用缴了。

“他们这是加役了,最近肯定回不来,你来的正好,本来也是要找你的,朝廷要跟陇右薛举开战了,正在点选府兵,征发壮丁,县司已经下帖到我们乡,要派壮丁嘞,

咱们里,要派二十个壮丁,摊下来就是五户一丁,你罗家堡有四保,这次就要摊派四个壮丁去服役。另外还要征派四个中男到县里服二十天杂徭,”

“这次的壮丁,肯定要加役的,可能要加满一个月,得五十天才能回,你提前跟他们说明。”

“这事上面催的急,你三天内得把这四个壮丁四个中男送到王曲乡里。”

催租派役,这就是里正村长们的任务。

“又要打仗了?”

“嗯,不过不用担心,去年就已经打过一回了,咱们赢了。”郭二郎跟他说起陇右薛举来,去年四月,原是隋朝金城鹰扬校尉的薛举与他儿子薛仁杲杀了金城令造反,自称西秦霸王。

随后,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攻占枹罕、陇西等地,拥兵十三万,接着又攻占天水,自称秦帝,迁都天水。到十一月时,又击败了自称楚帝的李弘芝和自称唐王的唐弼,吞并了他们的部众,一时威名大震,号称三十万众。

他们成了关中李渊最大的威胁,去年十二月薛举命其子薛仁杲率军十万进攻扶风,李渊立即也派出儿子李世民迎击薛仁杲,同时又派出一路兵马自散关出发,进攻薛举的根据地陇右,还命令李孝恭率一支军队越过秦岭,前去抢占巴蜀地区。

在十二月底,

号称万人敌的薛仁杲,不敌天纵英才李世民,在扶风被歼灭了一万多人,一路败退到陇山。

但是李渊派出的另一路进攻陇右的军队,却在长道遭遇薛举的埋伏,窦轨和姜谟大败而归。

各有胜负的双方就此暂时休兵,薛举据陇右,李渊据关中。

可薛举并不甘心,一直在谋划着进攻关中,他派使者去联合突厥,幸有刘文静奉李渊之命出使突厥,偶然得知了这一密谋。他急忙求见突厥可汗,痛陈利害,从而使薛举北联突厥进攻长安的阴谋化为泡影。

薛举西有李轨,东有李渊,南面的巴蜀还让李渊先一步抢占,他再不反抗,也只能等死,于是才有了薛举的再次卷土重来。

这次,薛举亲率大军进攻泾州,

面对来势汹汹的薛举父子,李渊决定仍派出上次打赢的李世民挂帅,率八大总管,发兵十万迎战。

这一战,双方都出动十万以上的兵力,此战胜败决定了关陇归属。

大唐出动十万兵马,这负责粮草器械转运的民夫,自然也就需要非常多。

御宿乡五百户,这次就要征发一百个壮丁,整个长安万年两县,要征发一万多壮丁。

大量壮丁被抽调,地方上也只能征发十六以上、二十一岁以下的中男来承担一些差役。

李逸有些无奈的道:“我们罗家堡原本总共二十四户人家,成丁一共三十个,先前已经征走了十个壮丁,上次垮塬,绝了六户,没了八个壮丁。

如今整个村里,就剩下十二丁,其中五十岁以上的还有五个,五十岁以下的壮丁才七个。

这次又要征走四个,那整个村子里的壮丁就剩下三个了,还要再征四个中男,那村子里就只剩下妇孺老弱了。”

郭二郎道:“现在也不是农忙时节,不耽误农时。再说,这打仗也是没办法的,要是这次不能击败薛举,让他们打过来了,那到时可就更生灵涂炭了。

你知道泾州在哪吗?就在长安西北五百里,若是一战失利,西秦军就能沿着泾河河谷长驱直入,一旦过了豳州,到了平原,可就无险可依了。

西秦军未必能攻的下长安城,但我们周边乡野可就要遭灭顶之灾了。”

郭二郎留李逸吃了顿饭,做的仍是馎饦,李逸却吃的有点不是滋味,

“我妻子有个堂兄在赵国公幕府做兵曹参军,上次给你落户请田和安排村长之事,也多亏他帮忙跟万年县打了招呼,他生辰要到了,我想寻件礼物,总没合适的,不知道你那还有没有像上次秘银锅那样的好东西?

只要你有,价钱好说。”郭二郎一脸心切的道。

李逸听他说过几次这位杜兵曹了,上次好像听说叫杜克明。赵国公李世民,幕府兵曹参军杜克明,李逸觉得这名字似乎有点印象。

“不知道二叔可曾听说过杜如晦?”李逸问。

郭二郎哈哈大笑,“杜如晦正是我妻子堂兄杜克明,他名如晦字克明,真正有学问才华的人,当年连隋吏部侍郎高孝基都说他有栋梁之才,特举荐他任县尉。当今天子刚入长安,赵国公便亲自到杜曲来请他出山,任自己幕府兵曹参军。”

李逸没想到原来那位杜克明,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杜如晦。

“贤侄啊,你可一定得帮叔这个忙,不瞒你说,叔想跟他拉近点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