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归义非唐 > 第459章 ?命在旦夕(万字大章)

归义非唐 第459章 ?命在旦夕(万字大章)

簡繁轉換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30 03:02:19 来源:源1

第459章?命在旦夕(万字大章)

「放!」

「嘭嘭嘭——

九月中旬,在关西百姓庆贺丰收,刘继隆忙于布局吐番的同时。

随着黄巢死磕高邮,压力骤减的康承训开始主动分兵进攻安丰,而王铎也并未让康承训失望,很快便拿下了只有五千人驻守的安丰城。

安丰被拿下后,康承训一边留兵三万继续围攻寿春城内的葛从周,一边派兵试图深入庐州,收复合肥。

后方的急报纷迭而至,使得原本还决心拿下朱温的黄巢,不得不在半个月的强攻后,回撤到了运河西岸。

好在朱温已经遭受重创,短时间无法威胁江都,所以他在留下黄邺和张归厚驻守江都后,当即率兵二万,回援庐州。

「直娘贼的,这黄二郎再不走,某便真的要山穷水尽了!」

战后的高邮城残破不堪,身为主帅的朱温都身上裹满了纱布,更别提其它人了。

他坐在衙门内,语气不忿的看向谢瞳:「朝廷说好调兵驰援,结果某坚守高邮大半个月,连援兵的影子都看不到。」

「直娘贼,这狗脚朝廷办事如此拖沓,也难怪能让黄二郎打入洛阳。」

面对朱温的这番话,谢瞳没有反驳,因为他知道朱温需要发泄,所以他顺着朱温道:

「眼下我军死伤大半,一万两千兵马中,除了海陵和宝应驻扎的四千新卒得以保全,老卒只剩不到三千二百人。」

「若是黄贼继续围攻下去,最多半个月,这高邮城便要陷落。」

「好在天命站在明公这边,如今我军虽然遭受重创,但这半个多月的坚守也不是全无收获。」

「明公以一己之力拖住黄巢数万大军,这份功劳,怎麽说也能换个不错的官职。」

谢瞳说罢,当即又继续说道:「此外,我军坚守城池期间,俘获贼军申胃四千四百馀套,算上我军阵殁将士留下的申胃,稍微修复过后,便有近八千套甲胃可供使用。」

「明公眼下可以部卒死伤过多为由,扩招兵马,编兵二万。」

「二万?」朱温脸上露出思索之色,接着说道:「某魔下只有七千馀兵马,

其中披甲不过八分。」

「按照先生的意思,某可以再招募一万二千多兵马,补足两万人,但这多馀的甲胄只有八千套,二万兵马披甲亦不过七分,倒不如编兵一万三,满甲十分。」

见朱温这麽说,谢瞳轻声笑道:「明公所说不假,但我军出了这麽多力,朝廷怎麽可能袖手旁观。」

「某明日亲自前往朝廷请表,届时必定能为明公讨得好处。」

「好!」听到谢瞳愿意亲自走一趟洛阳,朱温忙不迭应下,心里也不免升起了期待。

只是这份期待没有升起多久,朱温便想到了如今黄巢面临的困境,不由询问道:

「某在这高邮,最少宰了黄二郎魔下近万兵马,不说使他实力大损,但起码也折损了不少。」

「这黄二郎死伤如此,朝廷又调兵继续南下,他会不会挡不住朝廷,败殁于淮南?」

朱温之所以这麽询问,倒不是关心黄巢生死,而是担心黄巢死了,朝廷不再倚重自己。

要知道他能得到这麽多钱粮,究其原因就是他掌握了扬州段的运河,能坐享其成的从江南物资中抽取钱粮。

若是黄巢败亡,那朝廷肯定不准许自己继续在扬州待着,那他肯定要被调换他处。

没了扬州,他可就享受不到这种钱粮不缺的待遇了。

对于朱温的担忧,谢瞳笑声爽朗:「明公放心,黄贼虽受创,然实力尚在。

「若只是康承训所率兵马,恐怕没有那麽容易讨灭黄贼。」

「某如今最为担心的,还是按兵不动的高。」

「高?」朱温沉吟,颌首道:「某虽不曾与他交手,然从黄丶尚让败退岭南丶湖南来看,高所部必然精锐。」

「这高都如此精锐,那屡次击败高的刘继隆,岂非难以阻挡?」

朱温的话,赢得了谢瞳的赞赏:「明公说的不错,当今局势,刘继隆确实强横。」

「不仅如此,最主要的还是刘继隆按得住性子,竟然藉助旱灾与朝廷和解,

洗脱其罪臣嫌疑。」

「不过争雄天下,不仅仅要看一点,而是要看明全部。」

「若是明公只有万馀兵马,一州之地,某自然会劝说明公归顺刘继隆丶高之流。」

「可如今明公屡建大功,只要某前往洛阳操作得当,兴许能为明公讨得好处「明公若有数州之地,数万兵马,那至少也能割据一方。」

「如今高老迈,刘继隆虽值壮年,却不如明公年轻。」

「只要明公耐得住性子,说不定也能成就大业—」

原本谢瞳是不看好朱温能成就大业的,但架不住朱温这几个月的表现着实抢眼。

尤其是这次依托高邮小城,竟然挡住了黄巢数万兵马轮番强攻,更是让谢瞳对朱温平添了几分信心。

一时间他突然觉得,这所谓大业似乎也不是触碰不得。

「有先生此言,某心里底气便更足了!」

朱温听着谢瞳竟然拿自己与高丶刘继隆相比,不免心花怒放。

谢瞳见他释怀,当即便作揖道:「明公,某明日前往洛阳,需要带足金银,

以此才能帮助明公。」

「先生若有所需,但且拿去!」朱温大手一挥,爽快的准许了。

他心里十分清楚,朝廷肯定不会让他长久占据扬州的,以扬州换一个位置不错的地方,这倒也不错。

「既然如此,那某先行告退————

谢瞳眼见朱温如此爽快,心里也不免感叹自己没有跟错人,作揖过后便退出了衙门。

翌日,谢瞳带着五百兵马和一千民夫,乘坐高邮城外的舟船北上。

他敢于如此大张旗鼓,主要还是因为黄巢在高邮耽搁了太久,康承训和曾元裕丶王铎三人齐头并进,如今除了江都丶扬子段的运河还掌握在黄巢手中,其馀河段的运河都在朝廷手中。

正因如此,谢瞳北上一路畅通无阻,而康承训和王铎丶曾元裕三人也在不断向南猛攻。

申州丶光州得以收复,黄巢只剩下庐州丶舒州丶滁州丶和州及半个扬州,以及孤悬唐军包围圈中的寿春城。

九月十八日,黄巢率军撤回庐州合肥,挫败王铎先锋,官军阵殁三千馀,王铎撤回安丰。

眼见黄巢不好对付,退回安丰的王铎便与康承训商量,调李克用南下安丰。

随着李克用率领三千代北精骑到来,王铎重拾信心,二次进攻合肥。

这次有着李克用的开道,王铎所率八千步卒和两万民夫没有遭遇任何问题,

兵锋直抵合肥城下。

留守合肥的孟楷,早已趁着葛从周拖住康承训得同时,将庐州境内的秋粮抢收一空。

不仅如此,他还在合肥城内备足了足够的柴火和草垛。

合肥城经过黄巢下旨扩建,此时城墙周长足有八里,城高二丈,墙基垒砌石块,组组高六尺有馀。

六尺墙基之上,虽然依旧是夯土城墙,但城墙厚足四丈,高三丈,能够同时行驶五辆马车,更别说让兵马疾驰了。

「这合肥不好打,黄贼收割了秋粮,城内大部分都是兵卒家属,兵卒必然心生死守之志。」

「贸然攻打合肥,必然损兵折将,唯有包围才能降低死伤。」

合肥城外,王铎在马背上与李克用商量着如何攻打合肥城,但他也知道李克用魔下都是骑兵,攻城根本不可能让他们主动。

他与李克用商量,主要还是想让李克用防范黄贼突袭,毕竟塘骑放哨的范围比步塘要多,传递消息的速度也更快。

「使君放心,有某魔下精骑在此,贼军必不敢野战!」李克用自信说着。

他摩下三千代北精骑在这淮南之地,不敢说绝对无敌,但起码不会犯些低级错误。

只是为王铎本部兵马放哨,等待康承训南下,这点问题还是没有什麽难度的。

「好!」王铎锋见他如此自信,不由抚须看向四周,目光也投向了距离此处数里外的一座小山,接着身后左右兵马使:「那座山叫什麽,可有水源?」

「回禀使君,此山为大蜀山,山上有水源,山脚已不缺水。」

左右兵马使的回答让王铎十分满意,于是他指着大蜀山道:「既然如此,便依托此山扎营。」

「是!」左右兵马使尽皆作揖,随后开始安排民夫为三军扎营。

与此同时,他们的行动也被驻守合肥的孟楷看在眼底,而孟楷见他们从容扎营,当即冷笑:

「直娘贼,还真以为陛下惧怕你们这三千胡杂?」

孟楷看向身旁,对其中一名都将示意道:「派人走地道送出消息,」

「末将领命!」都将应下,随后派人前往合肥城内地道,走地道走向东出城二里后,在一荒败村落中牵马疾驰向东而去。

快马疾驰不过两个时辰,东南方向很快就出现了一座座山峰。

浮槎山,这是大别山余脉之一,呈东北向西南走向,长五十馀里,距离合肥也不过五十里。

随着快马进入浮槎山范围,他很快便穿梭向南行走,并见到了许许多多塘骑和塘兵。

在塘骑和塘兵的检查下,他被带往南边的丘陵,并在此处看到了延绵数里的齐军营盘。

不多时,他便被带到了牙帐,而帐内坐着黄巢丶赵璋丶李罕之等人。

「唐军来了多少兵马?」

黄巢直奔主题,前来禀报的快马闻言呈出孟楷手书,由李罕之转呈到了黄巢手中。

得知王铎带着三万多人南下,并且还以李克用开道,他立马就猜出了王铎的兵马不多。

「三万多人,恐怕其中两万多人都是民夫吧?』

黄巢笃定说着,毕竟他在康承训进攻寿州的时候,就令孟楷抢收粮食,并将寿州丶庐州百姓驱赶到南边的巢县丶庐江一带。

如今合肥以北的百馀里大地上,绝无太多壮丁来供唐军抓捕,充作民夫。

所以唐军只能从颖州丶光州强征民夫,而军队南下愈发深入,需要的民夫也就越多,因此这所谓的三万唐军,恐怕只有不到一万可战之兵。

关于这点,赵璋和李罕之也都在黄巢提醒中想到了,故此赵璋先行开口道:

「陛下,我军在合肥城内有一万兵马,此地又有一万五千兵马,何不趁此机会突袭唐军,将其大败?」

「不!」黄巢不假思索的否决了这个提议,并解释道:

「虽说唐军数量不多,但他们军中的精骑可不好对付,这点你们应该都清楚。」

「眼下我军粮草充足,没有必要着急去进攻唐军。」

「且让他们继续包围合肥,等到他们松懈,再吸引唐军之中精骑前往他处,

继而再出兵突袭这支唐军。」

虽说兵力是敌军两倍,但黄巢毕竟尝过骑兵突击的滋味。

当初曾元裕仅率数百精骑便从容掩护着康承训数万大军撤退,而如今王铎有数千精骑,且这支精骑还是当初击败王仙芝的那支,并不好对付。

「可是要如何吸引这支精骑?」

李罕之提出问题,黄巢却直接只看向他:「李郎,给你五千兵马,敢不敢绕道去进攻康承训?」

闻言,李罕之却直接愣住了,毕竟康承训那边最少还有三万兵马,而寿春城内的葛从周也最多不过只有七八千人。

这种局面,让自己带兵五千去进攻康承训,他自然有些怯战。

黄巢见状也不觉得奇怪,而是继续说道:「朕会从滁州丶和州再抽调五千兵马,只要你带着这一万人,打着朕的旗号去进攻康承训,便能给康承训造成骚乱,王铎魔下精骑便会被吸引过去。」

「只要王铎魔下的这支精骑被吸引过去,你立即绕道撤往滁州,不论死伤多少,都算你大功一件!」

原本还有些怯战的李罕之,听到黄巢竟然只要求这点,他立马变燃起了勇气。

「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辱命!」

他作揖行礼,黄巢见状发下鱼符,并看向赵璋:「从滁州丶和州抽调五千兵马前往定远,听从李郎节制!」

「臣领旨.」

赵璋不假思索应下,黄巢见状也收敛了心神,挥手示意二人退下。

二人退下后不久,李罕之便点齐五千步卒,准备绕道前往定远,节制定远的五千兵马后,沿黄河突袭康承训所部。

与此同时,在大蜀山扎营的王铎所部,也渐渐从最开始的方分警惕,变得有些松懈了起来。

合肥城内打着黄巢的旌旗,但却根本不敢出城野战。

他们的表现,使得站在大蜀山顶观望的王锋忍不住轻笑道:「黄贼如此胆怯,看来此前能有所作为,也不过是趁着中原空虚罢了。」

李克用站在他身后,听着他这麽说,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王铎转身时,见他露出沉思之色,不免安抚道:「李郎君不必如此担心,老夫已经得到消息,高千里已经率军出蕲州往舒州攻去。」

「以高千里魔下精锐,最迟一个月就能兵临合肥。」

「届时我两军汇合,可轻松拿下这合肥城。」

王铎爽朗笑着,这时一名四旬左右的官员走来,朝着王铎恭敬作揖道:

「使君,太原传来消息,夫人听闻您进攻合肥不利,已经南下来寻您了」

王铎原本的笑容戛然而止,尴尬笑道:「前番失利,乃是因为李郎不在,如今李郎就在老夫身边,便是黄巢举众来攻,老夫又有何可惧?」

「你派快马前往太原,告诉夫人无需南下。」

官员闻言无奈摇头,苦笑道:「夫人已经到了郑州,距此地不过七百馀里,

最多半月便会抵达。」

听到自家夫人南下速度竟然如此之快,王铎也知道无法劝她回去,只能自我打趣道:「巢贼在南,夫人又自北方赶来,旦夕之间便要抵达,不知该如何是好.—.」

李克用见王铎自嘲,性子倒也跳脱,乾脆开玩笑道:「不如投降黄巢。」

「哈哈哈哈.」

王铎与官员听闻不由大笑,李克用也爽朗笑着,显然都觉得这个笑话不错。

只是二人笑声没有持续多久,这时突然有快马自北方疾驰而来,往大蜀山顶的牙帐冲来。

不多时快马来到牙帐前,马背上塘骑翻身下马作揖:「使君,黄贼有兵马自滁州往合肥攻去,康使君请调代北骑兵,击退这支贼寇援军!」

「贼寇竟还有援兵?」王铎不免异,但他没有多想,而是看向李克用:

「李郎接令,着汝率本部精骑前往滁州官道,若是贼众过多,汝可暂且退避,若是贼寡不精,汝亦要小心防范。」

「末将领命!」李克用不假思索接令,但他长了个心眼,不免询问道:

「使君,某若是率军前往滁州方向,而黄贼出城来攻,又该如何?」

「哈哈」王铎抚须轻笑,十分自信:「若是黄贼举众来攻,老夫自然据山死守,料想黄贼也无法攻破老夫营垒。」

「如此甚好—...」

李克用缓了口气,他这个人虽然不遵循儒家的君臣父子关系,但他有自己的准则。

谁对他好,他心里有数。

王铎此前在河东扶持他父子,这才让他父子渐渐强盛起来,这份恩情,自然得报。

如果不是这份恩情,李克用也不会始终要求跟随王铎,为其先锋开路。

眼见王铎有自己的主意,李克用也就不便再说什麽,乾脆从王铎手中接过鱼符,接着前往本部营地,开始调兵往滁州赶去。

只是李克用刚刚率领骑兵出营不久,合肥城内的孟楷便将消息传往了搓山得到消息的黄巢开始点齐兵马,趁着天色尚早,当即往合肥城赶去。

天色渐渐西斜,直到太阳彻底落下,合肥城内苦等许久的孟楷才见到了黄巢所派将校。

「如何?!」

看到脸生的列校走入衙门,孟楷坐不住的站起,质问他军令。

列校见状呈出军碟,同时口头传令:「陛下旨意,请军使于寅时开始准备,

如若见到大蜀山方向亮起火光,立即率军出城,与陛下夹击大蜀山唐军!」

「好!」孟楷闻言连忙应下,接着对左右安排:「送这位弟兄去寅宾馆休息,女子和酒肉都安排好!」

「是——」

左右纷纷应下,随后便将这名列校安排了下去。

与此同时,黄巢率军西进,沿着巢湖绕道三十里后,在大蜀山南部二十馀里外开始休整。

他下令三军不可点火造饭,只能食胡饼与冷水。

由于李克用离开,此刻的王铎仅有步卒七千,民夫二万,根本没有能力放哨二十馀里,所以并未发现他们。

黄巢下令三军休整,直到丑时(1点)才将三军唤醒,迅速向北赶路,

大军北上十馀里都不曾被唐军的塘兵发现,直到远方出现火光,

天色黑暗,纵使天平忠孝军平日里不缺米肉,但还是有不少人因此掉队。

一个时辰的急行军后,仅有八千馀人跟随黄巢出现在了大蜀山的南边,而此时隐藏在官道两侧的唐军塘兵也发现了他们。

「哗哗一一」

要时间,漆黑夜空下骤然出现响箭的声音,传递里许。

「直娘贼的王铎,传令三军,见人就杀!」

黄巢听到响箭声,便知道己方已经暴露,当即传令三军开始进攻大蜀山。

此时他们距离大蜀山还有数里路程,而大蜀山的唐军营盘也开始响起钟声。

「敌袭!!」

「起床穿甲!敌军突袭!!」

钟声作响,守夜的兵卒将所有试图冲出帐篷的兵卒都赶回了帐篷,让他们穿甲准备作战,这才防止了营啸的发生。

「使君,黄贼自南突袭而来!」

两名幕僚掀开王铎的帐帘,却见王铎正在穿靴。

「黄贼有多少兵马?」

他边穿靴,边询问起了二人,二人则是说不清楚。

「天色太黑,我军兵卒看不清。」

「混帐·—」

王铎手忙脚乱穿上靴子,随后带人走出牙帐。

此时的帐内,守夜的千馀兵卒正在维持秩序,避免民夫和兵卒营啸。

眼见己方没有动乱,王铎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忙不迭下令道:

「关闭营门,穿好甲胃的兵卒到营门集结!」

「是—」

二人应下,连忙派遣旗兵传递消息,但兵卒穿甲的速度太慢,而黄巢已经率军出现在了营盘外。

「准备火把放箭!」

黄巢率军将平原凸起的大蜀山包围,并下令三军点燃火把,准备用火箭来火攻大蜀山。

大蜀山位于合肥西面十里外,属于平原凸起的一座小山。

黄巢之所以没有在此设立营栅兵马,形成椅角之势,为的就是让王铎在此扎营,随后藉助秋意来火攻大蜀山。

夜幕下,火把一支支燃起,将大蜀山的唐军营地彻底包围。

两千馀步卒取出弓箭,点燃火箭后骤然射出。

要时间,无数火箭如火雨落下,射穿无数帐篷,火棉上燃烧的石脂将帐篷点燃,整个营盘四处起火。

「快!让民夫速速灭火,令兵卒放箭!」

土锋眼见山下起火,当即催促兵马还击。

已经穿好甲胃的七千多唐军连忙以弓箭还击,而此时看清营外有多少齐军的河东都将支谟也连忙策马往山上赶去。

当他看见正在俯视战场的王铎后,连忙作揖催促道:

「使君,营外贼军不过七八千人,与我军数量相当,眼下理应杀出重围,向北突围而去。」

「若是等合肥城内的贼军反应过来,我军必然身陷重围!」

支谟本以为自己的建议会得到启用,不曾想王铎摇头否决道:「不可!」

「我军依靠大蜀山,又有水源,即便起火,无非灭火罢了。」

「北营的塘兵并未回来,想必是往北边突围传信去了。」

「只要李郎君与康使君得知我军被围,必然会南下救援我军,我军只需坚守便可!」

王铎的想法很好,但问题在于他得守住营盘。

支谟身为河东牙将,自然知道河东军内部的情况。

可以说,河东兵马十馀年未经战事,根本就不堪重用,不然当初也不会被张淮鼎丶李克用所率的数千人给嘘住,使得太原牙将被尽数诛杀。

让他们打打顺风仗还行,现在这种局面,他们根本打不了。

「杀!!」

忽的,夜幕下的合肥方向出现一条火龙,那是无数齐军举着火把来攻而形成的火龙。

瞧见合肥城内的齐军加入占据,支谟脸色骤变,无奈闭上了眼。

「撞!!」

不出支谟的预料,当携带攻城器械的孟楷加入占据,合肥城内的齐军很快便铺设壕桥,推动冲车,越过了唐军辛苦挖掘的堑壕。

沉重的冲车撞向了营栅,营栅一角顿时松动。

砰一只是几次撞击,没入土中尺许的营栅便被撞倒,大批齐军开始踩着营栅冲入营盘内。

「哗哗!!」

木哨声吹响,营内的河东都将丶列校们努力指挥兵马守住营栅豁口,可齐军却如潮水般不断涌入。

相比较十几年不经战事的河东军,黄巢魔下的天平忠孝军和忠义军表现可圈可点。

他们高高跃下,接着三五成群的结阵开始自守,接应营盘外的同袍进入营内。

双方长枪碰撞,河东军的将士耐力很差,不过拼刺几下,顿时便气喘吁吁的被换了下去。

齐军抓住他们调换的机会,不断猛冲阵脚,导致河东军不断收缩。

王铎他们站在大蜀山顶,将脚下情况看得一清二楚。

此时的唐军营盘,可谓是多面开花,无数营栅被撞倒,继而涌入无数齐军。

河东军根本守不住营栅,只能一退再退,从山脚的营栅,带着民夫们退向大蜀山。

王铎脸色惨白,他没想到河东军竟然如此不堪用。

原本设想的坚守数日,此时完完全全成了笑话。

「使君!趁我军还有馀力,向北突围吧!!「

支谟催促着王铎,王铎闻言身体发颤:「老夫若是下令突围,这数千大军,

又有几人能够存活—.」

「顾不得这些了!使君!」

支谟气得快发疯,他可不想把命丢在这里。

「老夫—」

王铎还想询问,支谟见状乾脆抓住他手腕,拽着他往旁边马既走去。

「传令,三军向北突围!!」

支谟强行将王铎推上了马背,随后率领左右兵马开始向北突围。

与此同时,得到军令的河东军也开始向北发起猛攻,然而他们始终无法突破齐军包围。

「陛下高明,好个瓮中捉鳖!」

孟楷策马来到黄巢身旁,适时奉上马屁,而黄巢也受用道:

「七千兵马遭受折损,朕倒要看看唐主会不会心疼!」

「杀一一在黄巢从容看着河东军被己方绞杀的时候,支谟也在掩护王铎突围。

齐军的数量太多,好似无边无际,不论他们怎麽突围,都会被齐军长枪顶回来。

半个时辰很快过去,河东军的数量越来越少,齐军也遭受了不少伤亡,但总体还是河东军死伤较多。

支谟已经生出绝望,王铎更是已经将手放在了腰间佩剑上,准备随时自苑国。

当天色渐渐变亮,河东军也被齐军彻底推到了大蜀山的山顶。

两万多民夫被屠丶俘虏,唯有四千多河东军守在山顶,而山下则是将他们重重包围的齐军。

当齐军不断涌上大蜀山,死伤过半的河东军便开始出现了降卒。

「某投降!」

「不能投降,投降者死!!」

河东兵卒开始投降,督战的队副见状,当即便要执陌刀斩杀这些投降的降卒,结果这些降卒面对齐军软弱,面对队副却勇猛了起来。

七八人围攻队副,很快将这名队副锤杀当场。

四周各队见状,纷纷放下兵器开始投降,而魔下兵卒投降的消息传来后,支谟更是绝望的看向了王铎。

王铎见他看向自己,鼻头发酸,不免想到了自己那正在南下的夫人。

「悔不听汝所言.」

王锋心知自己是走不出去了,当即拔剑看向支谟说道:

「某王氏世代簪缨,怎能受贼军折辱?」

「斗大头颅,便交给将军保全三军吧!」

不等支谟反应,王铎将长剑对准自己,狠狠插入胸膛。

支谟看得双眼瞪大,他不敢相信王铎这样的文人,竟然有自杀的勇气。

长剑刺穿心脏,王铎疼痛的不断抽搐,双腿一软的坐在地上,伸出手抓向支谟,但在半空中便因为无力而垂下。

支谟看着王铎没了生气的尸体,张了张嘴,也不知道该说什麽。

半响过后,他这才看向左右:「传令三军—投降!」

支谟下令过后,四千多早就动摇的河东军,顿时便放下了兵器,尽皆投降了黄巢。

黄巢派孟楷将他们控制住,最后才策马来到大蜀山上,看到了自杀的王铎。

面对旁边低头站着的支谟,黄巢颌首道:「这个王铎某知道,是个不错的官员,只是有些迁腐。」

「他为了尔等自杀,尔等便自己在这大蜀山寻木材,为他厚葬吧!」

「谢陛下———.」支谟羞愧作揖,随后便见黄巢摇头离开了牙帐。

与此同时,在外围一直蛰伏的唐军塘兵眼见齐军攻下大蜀山,当即便开始向北撤退。

三日后,当李克用率军击退李罕之所率万馀齐军,追杀十馀后撤回寿春,他这才得知了王铎兵败的消息。

「狗鼠的黄贼」

寿春城外的牙帐内,听康承训亲口承认了王铎兵败,生死不知的消息后,李克用顿时想起了王铎对他们父子的支持。

想到这里,他不假思索的作揖,愤恨抬头看向康承训。

「康使君,某愿为先锋,直捣合肥!」

康承训看着李克用愤怒的模样,连忙起身走到李克用身前,将他扶起后说道:

「李郎心切,老夫能够理解,然黄贼两次击败我军,我军仅存三万馀兵马,

加之寿春尚未攻下,绝不可再继续冒进了。」

「此间情况,老夫会奏表天听,等待朝廷旨意。」

「李郎放心,不论王使君生死如何,老夫都不会让贼寇折辱他的!」

康承训说了一堆,但根本没说出李克用想听的东西。

他不顾康承训脸色,愤然起身向外走去。

站在他身后的康君立与盖寓见状,心底暗道糟糕,连忙上前对康承训作揖,

为李克用找补。

「使君莫怪,郎君也是报仇心切。」

「使君放心,只要您下达军令,郎君必然为先锋开道!」

二人的反应不慢,这让原本脸色难看的康承训平复了心情,毕竟他也知道自已需要倚重李克用,所以并未撕破脸,反而挤出笑容。

「二位放心,老夫能理解李郎君心情,还请二位好好安抚于他。」

「某二人领命—

二人见康承训没有动怒,这才缓了口气,接着与康承训客套几句后才匆匆离去。

在他们离去的同时,康承训派出的快马也向着洛阳疾驰而去。

不过三日时间,快马便带着奏表与军碟出现在了南衙,而南衙的刘瞻三人得到消息后也不敢耽误,急忙前往了贞观殿。

李灌还是坐在榻上,与三人隔着屏风。

「发生何事—」

见三人脸色不定,李灌便猜到了是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刘瞻见状便想要奏表,但却被路岩先一步奏表:「陛下,淮南战事不利,请陛下保重龙体。」

路岩知道李灌身体不好,已经病了大半年,因此他担心李灌会因为情绪激动而晕蕨,提前提醒了起来。

他这一提醒,李灌立马感受到了不妙,扶榻起身,将位置调整好后,端坐在榻上询问:「朕龙体尚好,淮南发生了何事?」

李灌做出了保证,但路岩却还是有些举棋不定。

刘瞻见状,不免有些着急,故此上前道:「陛下,王铎兵败合肥,生死不知,我军阵殁被俘七千将士—

要时间,屏风背后的李灌身形一顿,下意识问道:「什麽?」

「陛下.」刘瞻再度重复了一遍,而路岩与萧沟则是紧张的看向屏风后那模糊的身影。

「此前便阵殁数千,如今又阵殁七千——」

李灌尽量压着脾气,深吸口气道:「朝廷还有多少兵马在淮南。」

「陛下。」路岩眼见李灌激动,连忙安抚道:

「康使君所部还有三万馀兵马,另外代北三千馀精骑无碍。」

「曾元裕处有兵马万馀,楚州朱全忠尚有数千兵马。」

「此外,蕲州的高千里已经调遣兵马进攻舒州,尚有兵二万馀。」

「河阳诸镇兵马已经集结宋州,虽说没有朝廷期望的那麽多兵马,却也有二万之数。」

「眼下朝廷在淮南,尚有近六万兵马,算上宋州的兵马,便是八万兵马.—.」

路岩的话,让人听上去觉得形势大好,原本气血上涌的李灌也平息了怒气,

压着脾气道:「既然如此,朕希望能在岁末听到黄贼讨平的捷报。」

「陛下放心,黄贼定过不了今岁——·

路岩连忙回应,萧沟与刘瞻则是皱眉,他们觉得黄巢没有那麽容易被讨平。

「若无事,那便退下吧。」

李灌开口送客,田允见状走出屏风,对三人作揖道:「三位相公政务繁杂,

早些回去处理政务吧。」

「臣告退—」

三人异口同声告退,期间不断用目光看向李灌,生怕他出现什麽事。

好在直到他们三人退出,李灌也没有出现什麽事情,这让他们松了口气。

不过他们三人刚走不久,李灌的呼吸声便变得粗重起来。

「田允!朕的头——」

「陛下?!」

田允五步并三步,连忙冲到李灌面前,而李灌也伸出手抓住了他的手,同时另一只手抓住了自己的头。

汗水不断顺着毛孔涌出,只是几个呼吸间,李灌便大汗淋漓。

田允瞪大眼睛,连忙向外催促:「传御医!快传御医!!」

李灌试图起身,结果却跟跪倒下,被田允抱在怀中。

田允被吓得不知所措,殿内宫女太监也是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麽。

李灌倒下后,双手狠狠抱住自己的额头,五官,表情痛苦。

「朕的头丶朕的头好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