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隋末之群英逐鹿 > 第八百五十四章 李世民的反击

隋末之群英逐鹿 第八百五十四章 李世民的反击

簡繁轉換
作者:铭启小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0:43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隋末之群英逐鹿 !

李继隆这一落马,几十名隋军骑士上前,将李继隆团团包围,几十杆长矛顶住了他的胸膛。

“李继隆,投降不杀!”

李愬纵马上前,冷冷喝道。

李继隆冷笑一声,将李愬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我是大唐宗室,岂能落到你们这些隋贼手里令大唐蒙羞!”

说着猛地拔出佩剑,逼退几个上前的隋兵,将剑架在脖颈上,遥望北方高喊道:“秦王殿下,请恕末将以后不能再跟随你了!”说罢,横剑自刎。

“叮咚,检测到李继隆被围自尽,宿主获得灵魂点数10个,当前灵魂点数总额上升至474个。”

李继隆身死,唐军更是没了抵抗之心,副将李存审、李光颜更是止不住溃退的兵马,无奈之下也只能跟着溃卒一路向北逃去。

李愬挥军一路追杀,唐军损兵折将,溃不成军,杀至天明方才收军。这一战下来,唐军战死被俘者便愈万人,粮草辎重盔甲器械更是损失无数。

李存审、李光颜仓皇奔逃了一夜,这才止住战马,收拢溃卒,暗想凭这点残兵败将如何还能再攻巴西,当下便缓缓撤兵退往汉中,又飞骑通报李继隆战死一事。

适逢大雪,巴蜀一带道路崎岖,等李世民收到李继隆战死的消息时,已然是十日之后。

听得李继隆战死,李世民只觉眼前一黑,险些便晕了过去。

“殿下!”

两个谋士杜如晦和诸葛亮连忙上前扶住李世民。

李世民虎目含泪,仰天悲呼道:“继隆随孤征战多年,为我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他这一去,孤痛失一臂,痛失一臂,大唐少一栋梁!”

李继隆担任李世民的副手多年,又是宗室,在军中威望极高。他这一死,不少唐将纷纷请战为李继隆报仇雪恨。

李继隆不仅是李世民的得力助手,更是少有的支持李世民的宗室成员,他这一战死,李世民心中也是恨恨不已。

但李世民心中清楚,剑门何等险要,关中更有数万精锐,统兵大将李靖更是天下名将,怒而兴师除了损兵折将别无其他结果。

“吐蕃军现在如何了?”

李世民沙哑的声音响起,堂下的两个谋士杜如晦和诸葛亮闻言心下大定,暗道李世民总算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

诸葛亮上前说道:“殿下,而今大雪封山,不利行军。朗日松赞来信要等到来年春天吐蕃方能出兵攻蜀。”

“本来今夏吐蕃人便可出兵攻蜀!”

大将高仙芝恨恨说道:“太子殿下却极力主张和亲,力邀朗日松赞前来长安,又将九江公主下嫁,这一来一回还有筹办婚庆,才耽搁了吐蕃出兵。”

诸葛亮冷笑一声:“太子殿下怎么会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他无非是不希望秦王殿下得了吐蕃外援罢了。我可听说,朗日松赞在长安与东宫来往密切,朗日松赞几岁大的儿子已经和东宫定了婚约。”

“难怪近来齐王殿下也频繁和吐蕃使者接触,看来太子殿下是想将这泼天大功送到齐王手里。”

杜如晦无奈地摇了摇头,兄弟相争最终误的却是国家大事。

“真是岂有此理!当初若不是殿下,他朗日松赞哪来的资格和我大唐建交?如今东宫一招手,他便想过河拆桥背弃殿下,当真是无耻之尤!”

李世民麾下一杆将校纷纷怒不可遏,大骂朗日松赞背信弃义过河拆桥。

李世民淡淡开口说道:“大哥毕竟是东宫太子,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之常情,此事也怪不得赞普。诸位若是觉得大哥。。。”

不等李世民说完,尉迟恭第一个跳了出来,大声说道:“殿下,俺尉迟恭这条命是秦王给的,这辈子就跟着秦王了!”

其余堂下众将纷纷拱手说道:“末将誓死跟随秦王,如有二心,管教天诛地灭!”

“我李世民何德何能,能有诸位将军跟随!”

李世民伸手抹去了眼前的泪渍,话锋一转沉声说道:“事到如今,看来吐蕃的援军一时半会是指望不上了。而今继隆战死,军中上下士气大为受挫,应当想个办法扭转颓势。”

诸葛亮当即出列,沉声说道:“殿下,微臣这几日也是苦思冥想,如今思得一计,定能杀隋军一个出其不意!”

“先生有何妙计?”

李世民闻言顿时大喜,当即起身问道。

诸葛亮环顾四周,朝着众人拱了拱手,沉声说道:“殿下,请恕微臣直言,我大唐几次出征隋军都是早早做好了准备,由此可见隋军探子是无孔不入。而微臣此计首要就是保密,一旦让隋军探晓则一切苦心付之东流。”

李世民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于是诸葛亮缓步上前,走到李世民跟前压低了声音将自己的计策缓缓道来。

李世民听完之后抚掌大笑,道:“先生果然高才,孤这就修书一封上呈父皇,这一次,定要给隋军吃点苦头,告慰继隆的在天之灵。”

暴雪过后,又开始下起了绵绵细雨,寒风瑟瑟。

江陵,地处长江中游,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

自从大业十三年萧铣起兵叛乱又很快被杨杲镇压,江陵城已经数年没有经历过战火,民生富足,百姓安康。

绵绵细雨带着丝丝寒意,但是江陵城内却已经热闹起来,酒楼饭馆早早开业,小贩们走街串巷地叫卖,一派繁华景象。

江陵北门,一支有十余辆马车组成的商队在经过城门的士卒检查之后,缓缓进了城池,也不寻找一个客栈下榻,而是一路径直赶往了刺史府。

荆州刺史杨恭仁,观德王杨雄之子。自杨杲平定荆州以来,杨恭仁便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因为荆州多年无战事,杨恭仁也便多年没有升迁。

“什么人?竟敢擅闯刺史府!”

几个刺史府的卫兵大声呵斥停在府衙门前的车队,车队中却走出一人,三十岁上下,满面春风一脸和煦地走到卫兵面前,道:“烦请通报刺史一声,杨师道前来拜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