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隋末之群英逐鹿 > 第一千三十三章 新的任命

隋末之群英逐鹿 第一千三十三章 新的任命

簡繁轉換
作者:铭启小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0:43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隋末之群英逐鹿 !

“你说,陛下召见你,询问裴氏子女当中是否有适龄未婚女子?”

数日后,杨杲风尘仆仆地返回了洛阳。

此时的洛阳,因为关中的大乱以及河北的大捷,原本在阌乡一带勐攻的李建成、忽必烈和吐蕃联军已经后撤,而杨杲迁都的旨意也已经下达,原本在江都的诸多文武大臣及其家卷早已北上,更有不少嗅到商机的商家进驻洛阳,洛阳城开始逐渐恢复了繁华。

杨杲回京之后,便召见了裴矩之子裴宣机,裴宣机仰仗父亲福荫,如今已经官拜内史舍人,通议大夫。

听皇帝主动询问裴氏女子的婚姻情况,裴宣机心下便有了个大概,出宫之后急忙回府向他的父亲将前事一五一十地全部禀报。

“你怎么看这件事?”

裴矩不动声色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澹澹开口问道。

“陛下不会无缘无故向儿子询问这件事?”

裴宣机当即答道:“想必陛下的意思,是有意从我裴氏之中择一女子入宫。”

“不错!”

裴矩点了点头,继续问道:“可为何陛下会突然想起这件事呢?”

“难不成是因为河北和辽东战事均以大捷告终,李唐又起民变,陛下认为大局已定,所以...”

“若是如此,陛下大可直接下旨选秀,何必独独单问裴氏女子?”

裴矩有些失望地摇了摇头:“陛下登基也有十年了,你看陛下像是那种贪恋女色的人吗?”

“孩儿愚笨。”

裴宣机有些愧疚地低下了头:“还请父亲责罚。”

裴矩叹了口气,他本人虽然精明强干,但是他的子侄确实平庸。而他如今已经年过七旬,又能庇佑子孙到什么时候,或许他真的只有接受皇帝的好意。

“这几天你都没注意到朝堂上的变动嘛?”

裴矩出言提醒儿子道:“苏威以年老多病辞去了左仆射,他的儿子苏瑰被提拔为尚书左丞。萧禹也辞去了内史令的职务,还有陈棱、卢越等十几位官员都以不同的理由辞官或是调任虚职。”

“父亲的意思是,陛下是希望父亲也辞官。”

裴宣机被裴矩提醒之后,顿时反应了过来:“陛下选裴氏女进宫,是想告诉父亲,裴家不会因为父亲的引退而在朝中失去地位。”

“想必陛下应该是这个意思。”

裴矩有些失望地看了裴宣机一眼,有些话他没有告诉儿子。杨杲为何宣召裴宣机而不是向裴矩自己询问,就是为了向他说明他后继无人,纵然他现在攥着权力不放,等他百年之后这权力依旧会被别人夺走,倒不如此刻和皇帝结个善缘,福荫后辈。

“父亲,既然陛下没有明说,那不如就当孩儿从未向父亲说过此事。”

裴宣机多年来都处于父亲的庇护下,他自然也不舍得父亲辞官,当即向裴矩提议道。

“不必了!”

裴矩摇了摇头:“这是陛下给我的台阶,若是我不下除了引起陛下不快又有何益处?为父如今已经是半截身子进土的人,朝堂之上早已是力不从心,不如就势而下,也当是为你们这些子孙的将来而打算。”

裴宣机咬紧了嘴唇,他明白裴矩的意思,良久才缓缓开口说道:“父亲,那入宫的事?”

裴矩摆了摆手,道:“陛下不近女色,若是入宫不能得宠也是无益。倒不如让陛下欠下为父这份人情,他日陛下也会多多照顾我裴家子弟。”

“孩儿明白了!”

次日,裴矩以年老体衰为由,在朝堂上提出了退仕,告老还乡。很快,还处于观望态度的诸多年老官员也纷纷向杨杲提交了辞呈。

在裴矩等众多官员离去之后,杨杲当即向朝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组。跟随杨杲最早最久的虞允文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变法能力更为出众的张居正为尚书右仆射。

常年跟随杨杲征战的房玄龄为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刘伯温为纳言,和张居正一道常年为变法呕心沥血的王安石升任尚书令。

而原有的六部则扩充为十部,原有的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再加上从原有六部之中分离出去的四部,其中有专门负责科举以及教育推广的学部,而原来负责此事的礼部则只负责全国的礼仪祭祀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其二是从吏部分离出去的司部,专门负责官员的考课等内容,另外两个就是从户部分离出去的商部和农部,商部负责全国的赋税财政收入,农部负责全国疆土田地,户部则负责全国的户籍。

这十部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其下两个副手为左右侍郎,每部根据职能或者郡县的划分设多个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

吏部尚书由杨士奇担任,杨士奇跟随王安石安定河北有功,又是宗室出身,虽说是连跳数级但也无人反对。

户部尚书由原来的洛州刺史、东都太守范仲淹接任,范仲淹坐镇洛阳后方多年,在安定民生的同时还给薛仁贵的十数万大军提供军需,从未有过短缺,过往数年考核也都是上上,此时提拔于他也在情理之中。而范仲淹留下的洛州刺史之职则由他的副手曾国藩接任。

司部尚书由原来的京兆尹、江都太守包拯担任,包拯铁面无私,在任职期间不畏权贵为百姓伸张正义,由他担任专门考核官员的司部主管也是再合适不过。

刑部尚书狄仁杰,礼部尚书岑文本二人的官职未进行调动,兵部尚书由王守仁担任,原本杨杲想让陈平担任尚书,可陈平的风评太差,还被御史多次弹劾,因为杨杲想到了同样文武双全的王守仁担任尚书,陈平则担任兵部左侍郎。

学部尚书由蜀州刺史颜真卿担任,颜真卿是书法大家,在学子间有很大的声望,又为官有声。

农部尚书一职由坐镇岭南多年的吕蒙正担任,又调任原幽州刺史于谦担任商部尚书,工部尚书一职为隋朝着名工艺家,建筑家何稠担任,不过何稠年事已高,但杨杲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因此依旧留任何稠,左侍郎为庞籍,右侍郎为同样能工巧匠的浦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