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064章 失误泄谋

武帝寄奴 第064章 失误泄谋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3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诚然,这仅是我等闭门造车之谋划。是否妥当,还需请龄石、超石两位指出。”

朱龄石低头觉思了良久,笑道:“将军所谋之深,非龄石所料。”

众人听朱龄石这样说,表情就轻松多了。

这时刘简之说:“兵力不足之事,请德舆兄莫忧。我今日所带者,乃数百人而已。我已令几个族中的兄弟、子侄赴乡间募兵。在我看来,只需几天募到一、二千兵当是无虞的。今明两日内,我会派人前往吴郡等地多募些兵来。”

刘简之在扬州、徐州多个郡县都有极高的声誉。我之所以一再想拉他加入义军,就是看中此点。我军中别人不缺,缺的正是萧何那样的人。而刘简之,较之萧何之才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这时,才从城门处带着信使来到将军府的蒯恩听到刘简之提募兵之事,粗着嗓子道:“几天便募到一、二千兵?您募兵之能比那孙恩高明多了。”

何无忌拉了蒯恩坐下说:“你怎将我等义军比那孙恩?”

蒯恩挠挠头道:“呵呵。他祖宗,孙恩哪能跟我们比?多了几千兵,一定将那桓玄杀得屁滚尿流。”

“道恩,信使是打瓜洲来的,还是打西面来的?”

“瓜洲。广陵已经得手了!”

“是么。太好了!快令信使进来!”

信使进来后告知了我们广陵的消息。

我广陵所采用的手段与我们在京口用的手段是完全相同的。之所以如此,一是为求稳妥。京口的桓修、广陵的桓弘一旦有哪一个识破了我们的筹划,至少还有另一个机会。

头一天孟昶就劝桓弘出城游猎,与桓修相比,桓弘倒是个酒肉之辈。犬马营生,是其所好。听到孟昶要邀一帮将士出城打猎,自然是欣然答应。

于是今天清晨,刘毅、孟昶、刘道规一大早就把义士们召集在桓弘的府前。厉兵秣马全副武装的义军在府前鼓噪都没有引起桓弘府的疑心。府内上下都在忙着侍候着桓弘洗漱、更衣,准备猎装出府与游猎的将士们会合。

孟昶叩开府门后,堂而皇之地进了内室。正在喝粥的桓弘见到孟昶早早地就进来,以为他心急,正想招呼时,却见孟昶身后闪出十数个执长戟的士兵来。桓弘一惊,正要起身喝问时,一只戟骤然挺来,扎透了他的身体。接着,他的人头就连同粥碗一同落地。

杀掉了桓弘之后,刘毅率义军很快就攻占了军营。广陵的军营是刘牢之、刘敬宣父子经营的。刘毅曾担任刘敬宣的参军时,就驻扎在广陵。所以他出面之后,军营里的兵力也瓦解掉了。

虽然在广陵碰到了少许桓氏亲兵的抵抗,但最终还是控制了全城。

信使传达的广陵的消息令人兴奋非常,众人一天来的疲倦一扫而空。

我们在这一天里所做的事情仿似比一年做的还多,这一天里所过的时间也仿似比一年还长久。然而这一天里所获得的兴奋与成就感,却是很多人一生中都未曾遭逢的。

虽然宵禁令是夜间才开始生效,但自军营解散、义军把守各条街道之后,百姓们也不大敢外出了。诺大一个京口城,由往日的喧嚣变为寂静,而这样的寂静也很难让我们不紧张。我们一整天就是这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渡过的。

一直到黄昏,每个人都忙得接近虚脱。尽管为迎来这一天已经经过了几个月的精心谋划,然而这一天真的到来时,却还是发现我们的准备有那么多不足。很有些像突然间四处起火,救了这处漏了那处。虽然多管齐下,但又每一处都让人不放心。

好在各位齐心协力,完完全全听从我们几个主要首领的调遣,再加上孟昶、刘穆之、徐羡之等几位精于内政之人的调度,终于把潜在的主要威胁都平息了。

京口,是许多人的安家之处,也是义军安身立命之所。在这里的任何失误,不仅对义军、对义兵、甚至对与之相关的千千万万的人都是极大的威胁。不可不慎!

参与议事的众人就在将军府中简单地用了晚餐。餐后正准备分头去巡城,刘毅便从广陵赶来了。他不仅带来了孟昶起草的战檄,也带来了他的兄长刘迈被杀的噩耗。

众人听到刘迈牺牲的消息,不禁惊愕得无经复加。自王元德出事之后,建康并没有怀疑到京口来,不知道为什么刘迈又出了事。

我亲自沏了一碗茶,捧到刘毅手中,安慰他道:“希乐,请节哀。伯群兄之死,实在令人心痛。只怪我将心思放在京口、广陵两处,而没有对建康有过多安置,令伯群兄遭蒙此难。”

刘毅收泪说:“德舆兄,请不要这样说。我等均是为了国家,一人赴难并不足惜。只是我和兄长自小就相依为命,饥寒相守之日不可胜数。如今他刚刚得志,正要施展平生所学而效力于国家时,却屈死他乡。实在是可悲。”

说完又放声大哭。众人莫不抹泪相劝。

等到众人心情稍稍平复之后,我问刘毅:“伯群兄究竟是怎样出事的?”

刘毅一面啜泣一面说:“前次周安穆回来说他察觉我兄长有些惴惴而犹豫不决之情。那时候,我只是以为做这等非凡的事情,是人都会心怯。惴惴之情,我也有,以兄长之量,应该不会有大碍。哪知兄长疑心有变,不敢久留京城”

原来事情完全出自刘迈的误会。

刘迈虽然应承与义士们一同起事,在建康为内应,但是内心依然很犹豫,也有些恐惧:毕竟京口离建康遥远,如果有所不慎,京口的义士还有缓冲之机;而一旦桓玄生疑,建康的义士就会首当其冲被害。

倘若别的义士还有从容的余地,刘迈却是每天都要面见桓玄。桓玄本就是一个多智且多疑的人,整天在他眼皮子底下做事情,自然会承受着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巨大压力,更何况心中还存着反抗之心。

刘迈怕自己因一招不慎泄露机密反而坏事,就向桓玄请命要回郡上任职。他毕竟是竟陵太守,久在京城也不是道理。桓玄刚刚篡权,平定首都的局势之后,也亟需刘迈这样的朝中重臣任封疆大吏,以镇一方,于是就同意了刘迈的请求,让他择日动身。

刘迈起程返回竟陵的当晚,刚刚上船就接到桓玄命人送来的书信。信写得非常简略,除了寻常的道别之语外,信末几句话令刘迈读后冷汗如雨:“北府人情云何?卿近见刘裕何所道?”

问刘迈京口北府军的近况如何?刘裕和手下的将士们都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这本是一封寻常的书信,通常由宫中的太监送到府上。但因为刘迈已经出了城,太监只得送出城外。为着路上的安全,所以带了十几个禁卫兵护卫。

刘迈见送信的太监身后还跟着禁卫兵,内心先是一惊,再加上信末又提及京口的内容,就以为桓玄对京口的事情有了疑心,而对他自己的身份也有了疑心。

既然已经上了船,只要这些禁卫兵不加阻拦,还是可以随时起锚的。不过,假若桓玄真地疑心于他,此时趁夜起程却正是表明心虚。只要船一开动,就有了畏罪潜逃之实。所以,刘迈送走信使太监与禁卫兵之后,在船里思前想后,惴惴不安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刘迈安顿好船上的家人后,备马到了宫里向桓玄面奏,说打听到北府军准备起义,义军首领就是我刘裕,前些天还曾派周安穆怂恿他为建康的内应。

桓玄得知此消息大惊,马上下诏差人飞书传报各地,并将在建康周边驻防的军队调遣到东南,沿城沿江部署。这一切安顿好之后,桓玄又下诏封刘迈为重安侯,予以重赏,同时令他担当防守后勤之职。

从这天刘迈面见桓玄的情形看来,其实桓玄对于京口的动向本不知情,完全是刘迈自己估量错了才把这样隐秘的情报告知了桓玄。因一人的失误而坏了起义大事。自己没有帮兄弟刘毅的忙,反而因出卖了他们而封侯受赏。此事该当如何?

刘迈因为对事情的判断失误,自己一人不能作主,于是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担任建康义士联络人的童厚之。到此,在这件事上,刘迈竟然在一天之内变成了两边的细作。

与童厚之谈过之后,刘迈一整天浑浑噩噩的,先是取消到竟陵上任的行程,到城外把家人接回府里,而后又随同王谧等人一同上朝议事。夜深了他才返回府中,长吁短叹的连寻常的夜宵也没有用。

这一夜在府里与前一夜在船上一样,刘迈依然是思前想后,惴惴不安。

第二天凌晨,就有信使太监来传旨让桓玄进宫议事。桓玄连早膳也不及用,整好衣冠就赶紧跟着信使太监去了。

没想到刘迈刚迈入宫门,十数个禁卫兵一拥而上就将他绑了,送入大殿。桓玄高坐于龙椅之上,厉声问:“刘迈,你既知刘裕谋逆,为何知情不报,贻误战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