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045章 建长刀营

武帝寄奴 第045章 建长刀营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3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元兴二年(公元四零三年)。秋。

秋天的京口是橙色的。这种橙色并不是单一的颜色,而是由红色与黄色调和而成的。红色的是树叶,黄色的也是。

夏季的消退,使得人们终于可以出门。而门外的风景却似一夜间脱去了绿衫,换上的就是这红黄相间的长裙。

人们常说京口是没有秋季的,确实如此。因为冬季的性子非常急躁,并不容秋季驻足流连,粗暴地把它和夏季一同赶走了。失意的秋季,只在京口顾盼了半个月。

全城的人们便在这半个月里趁着北风未来之前走亲访友、赏月赏花。更多的人,便是携同亲友一起到山中赏叶。

我已经无心去欣赏这些景致,因为有些事情比我想象的来得迅猛,有些事情又比我想象的来得迟缓。

建立长刀营,是我一直都想做的一件事。这一年来,从我和蒯恩使刀的经历上,我认为可以把这个兵器的优点加以提炼与发挥,并把个人的勇猛推广至阵法中。我以在军中建先锋营为名,从驻京口的军营中选了士兵四百名,由我自己亲自训练。名曰“先锋营”,其实是希望培植一个专属我自己的部队。

因为人数并不多,桓修也并未阻止,相反他见我勤于军务而赞赏有加。我自己也感觉到自从那次到桓修府上赴宴、桓谦跟我谈了一席话之后,桓氏兄弟对我亲近有加,因而对我的所做所为也并不加干涉。

长刀营配备的主兵器自然是长刀。不过,这些长刀既不同于我的却月刀,也不同于寻常的长刀。刀的一面是刃,另一面是钩。有刃的一面适于攻击步兵,而有钩的一面则既适于攻击骑兵,也适于水战。

尽管我到目前还没有经历过骑战,不过将来未必碰不到。北人擅骑、南人擅步。步兵对抗骑兵,无论在机动性上、还是在攻击性上,始终处于弱势。

南人虽然将阵式的攻防力发挥到了极致,但是北人在与中原千余年的攻伐中,也学会了用骑兵组成阵形来破坏步阵。寻常的步阵,经过铁骑冲击,很难守得住。

以前任孙无终司马的时候,曾经和他及帐下的参军探讨过步兵对抗骑兵的方法。那时虽然每个人都提出了一些新方法,但是都不太稳妥。

等我随着刘牢之南下征讨孙恩有了实战经验之后,以步兵对骑兵的战法又进入了我的脑海。那时我就想,如果有一种以步兵对抗骑兵的有效方法,那将不仅仅会为大晋国北伐提供机会,同时也将是战争形式的重大突破。

虽然我的思绪很多,但是最基本的一点在于兵器的改良。短兵器对付骑兵显然是无力的。长兵器,或者长兵器加上弓弩等远程兵器才可以有效地打击骑兵。

枪、戟等突刺兵器虽然在防备骑兵第一次突击时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当骑兵突入阵中之后,步兵再想施展枪、戟的突刺效用来对付骑兵,则不是一件容易之事。长刀兼具砍杀与突刺的效用,而刀背上的钩可以把敌兵从马背上钩下来,使其丧失高度优势。

当然,用钩对敌这只是我的设想,是否有效还不得而知。尽管也找来一些马匹进行过演示,但是要找来大量的马结成阵式进行对抗冲锋的演练却是无法实现的。

如今的晋国最缺乏的是两样东西:一是马匹、二是忠臣。

尽管我回到京口以来看似闲暇,其实每天非常忙碌。闲暇是闲给别人看的,忙碌则是因为我内心燃烧着一团炙热之火。这团火催促着我去做一些明人不理解,也不能让人理解的事情。这些事情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即便是最细枝末节的小事,也常常需要我亲力亲为。

亲自训练长刀营的事情只不过进行了十余天,就不得不交给别人。这个被我选中的人叫魏咏之。

魏咏之就是我之前告诫刘道规时所提到的那个三个月不言不笑的人。这段故事几乎成了一段传奇。

魏咏之家贫,但自幼刻苦好学。他的相貌长得并不好,而天生的免唇尤其有碍观瞻。

魏咏之听说殷仲堪手下有个名医能治兔唇,于是就千里迢迢到荆州去求见殷仲堪。殷仲堪在跟魏咏之面谈之后,认为魏咏之是个人才,就有了相惜之意。于是让魏咏之住在他的府中,除了让名医免费治疗外,还提供衣食。

名医为魏咏之医好了兔唇后,配了一副药。告诫魏咏之这药必须每天服用,而且在之后的一百天内只能喝粥,不能言笑。

魏咏之当即说:“即便是半辈子不能说话,依然还有半辈子。更何况只有三个多月呢。”

魏咏之果然从此谨遵医嘱,每天闭口不言,只吃些流食渡日。

殷仲堪也为此所动,力邀魏咏之加入他的幕府。但魏咏之本是来投医的,并不想久居西方,于是辞别殷仲堪回到了京口。

魏咏之从荆州回到京口后,混迹了几个月,仍然没有任何起色。我跟魏咏之是同乡,自幼年开始就有些交往。于是我就向孙无终举荐魏咏之。孙无终认为魏咏之适合仕途,而不适合从军,对他并不看重。只不过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才给魏咏之任命了个闲职。魏咏之为此常常暗自嗟叹。

“我在故里似乎毫无作为。想出去游历一番。”魏咏之有一天到我的军帐中对我如是说。

我宽慰他说:“大丈夫当立志四方,这一点不错。不过,以你之才,即便是在京口,也有用武之地。”

他叹口气,说道:“的确如此。不过,也许等到我有机会建功立业时,我已近垂暮了。那时,恐怕也不再有现在的雄心了。”

对此,我也颇有同感。我在孙无终帐下,虽然职位历年在攀升,但谈到建功立业成大事,我也颇有些失落。我问魏咏之:“如果真打算出游,想去何方呢?”

“此前治病时曾在荆州小住。那时殷侯邀我入他的幕府。因为记挂京口家人,所以婉言谢绝了。现在我还是想去荆州,如果再得殷侯器重,我就效力于他的帐下。荆州虽遥,但大丈夫何惧四海之远。殷侯身为皇上宠臣、封疆大吏,跟随殷侯,定然有所作为。”

对此,我也深为赞同,就不再说什么。

几个月之后,当我得知魏咏之的消息时,才知道他虽然投了荆州,但是却阴差阳错地派到桓玄手下担任州主簿。桓玄与孙无终一样并不认同他。魏咏之处事虽然干练,但却因为为人较正直,得罪了不少桓氏族人。再加上桓玄也不喜欢魏咏之的相貌,于是桓玄与他处处制肘,令他苦不堪言。

虽然魏咏之也曾上书给殷仲堪希望调任别处,但是殷仲堪想把这个曾施过恩的魏咏之当作安插在桓玄处的亲信,并不想调走他。魏咏之进退不得,最后选择了挂印而去。

郁郁不得志的魏咏之因为辜负了殷仲堪的器重而深为愧疚,不好意思再去投殷仲堪,只得回到京口来。他本想投靠我,但我那时正在南方讨伐孙恩,并不在京口。于是魏咏之便胡混了一阵子,依然是落魄得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