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059章 京口密谋

武帝寄奴 第059章 京口密谋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3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我是和桓修一起被桓玄从京口召到建康来的,但当桓玄令桓修返回京口时,却把我留在了建康。

最初我有些担心桓玄的本意是想把我软禁在建康,后来王谧告诉我桓玄只是希望我能有更多的机会亲近那些荆州的文士与将士。将来一旦北方事起,我所率领的有可能不仅仅只是北府兵,而且还有部分荆州兵。但我对此事的看法并没有王谧那么乐观。

既然从王谧处确切地了解到桓玄并不是有意要把我软禁在建康,我就可以适时找理由要求返回京口。

我借口战争中遗下的疮伤转恶,需要回京口养病,也想和家人团聚。

桓玄本想让御医为我调养,但想想我由京口到建康的时日也久,而且桓修、桓弘两个资历较浅的将军也需要我协助镇守京口、广陵、管理北府军。所以,桓玄答应了我的请求,给了我许多赏赐,赐了艘楼船并派了一百护卫送我回京口。

我动身返回京口之前,桓玄还曾单独召见过我。

他私下里对我说:“德舆目前权且作为武将带兵,作为刺史治理州郡。将来一旦建立功勋,必然会让你开府治事。大楚国诸多武将之中,也只有你德舆具有高瞻远瞩之才能。倘若能在州刺史的任上多磨砺一番,前途将不可估量啊。好自为之,不要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陛下请放心,此番返回京口之后,必当谨记陛下教诲!”

桓玄的一番话看似对我颇有期望,但在我看来其实是他一直对北府军心存忌惮。

北府的实权人物一个个被他巧借名目治死。我之所以能成为北府目前的首领之一,只不过是因为我在北府军中并没有什么声望。如果将来我真是建立功勋,别说开府治事这样的厚望,性命之忧才是需要首要考虑的。

我临行前修书一封给在外地公差的刘道怜,说自己要回京口养病,请他有机会巡视京口时,帮我从建康带些药材来。

其实,我写信的本意是暗示刘道怜:我要回京口准备起义之事了,你尽快找机会到京口来。不要错过了我们的大事。

返程之日,许多官员到渡口送行。桓玄派了卞范之代表他来为我饯行。少不了又耽搁了大半天,才向众人拱拱手上船。

同行的,还有以迎接我的名义到建康来与童厚之、王元德等义士会面的何无忌。

桓玄所赐的美姬胡道安,则被我留在了前些天在建康买的一处私宅里。至于我回京口而把妾留在建康的理由,我对胡道安和外人的解释都是:需要先回京口与母亲、夫人协商,然后才能娶过门。而实际的原因是:胡道安是桓玄所赠的美姬,绝对不能在自己家里安插一个耳目。

此行心情十分轻松,有如被缚的苍鹰挣脱樊笼一般。

一回到京口,我就召刘道规到府里秘谈。

道规进府后,何无忌将在建康的时候给我看过的名单交给我刘道规看。这个名单上列了十几个起义人士的名字。除了我、何无忌和刘道规三人外,还包括:沛郡人刘毅、平昌人孟昶、任城人魏咏之、高平人檀凭之、琅邪人诸葛长民、太原人王元德兄弟、陇西人辛扈兴、东莞人童厚之等。

除了诸葛长民以外,其他的人我在这几个月内都会过面。我决定约在京口的义士再作一次面谈。

第二天,我在自己的将军府宴请桓修等京口地方官员与北府将领。之后,见机行事地把名单上的义士请入内宅,以最终确定各人志向。

几天之后又找了一个机会把所有的义士召集在一起议事。义士们的志向肯定之后,商议得最多的就是起义的时机、人数、进军路线等。

最困难的在于士兵,然后才是兵器、甲杖、舟船、粮饷等。各位将、吏、参、佐均是怀着赤诚之心而参与进来的,自然可以同甘共苦。然而,募兵却非一日之功。之前差何无忌、刘道规二人分头在京口、广陵接洽过军中的一些义士。但人数远远不够。

在这个时候,我建的长刀营将会成为士兵的主力,只是需要魏咏之、蒯恩跟我一起去营中申明大义,并说服士兵们参与起义。

兵饷、军械等,虽然由众人各自解囊资助,但毕竟所出有限。最终还是孟昶自己出资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孟昶就是我的司马孟怀玉和猛将孟龙符的堂兄。

有了足够的军饷,我的心情也好得多。当着众人的面,我称赞说:“孟昶不仅有钱、谷经营之才,也不乏鲁子敬之量。”

鲁子敬就是魏朝吴国的鲁肃。周瑜初次领兵时,因缺粮而向富裕的鲁肃求周济。鲁肃家里有两屯粮食,鲁肃便慷慨地把其中的一屯送给了周瑜。

孟昶听我如此表扬,脸突然红了。口里说着:“实在不敢当。不瞒诸位,这些资财并非我筹来的,而是家内所筹。”

“哦?是尊夫人筹来的。这话怎讲?”

见众人惊异地望着他,孟昶只得讲了他是如何让夫人筹款的。

孟昶的夫人周氏出自旺族,家道殷实。孟昶在建康的时候深受桓玄的器重。桓玄认为此人有尚书之才。但是桓玄的亲信刘迈却跟孟昶不和,在桓玄面前刻意诋毁。孟昶不得志,郁闷地回到了京口。

孟昶借这件事,对夫人周氏说:“那刘迈嫉妒我之才,时常在桓玄面前诋毁,令我一生未得施展才能之机会。不过,我自然也不会屈就于桓玄。桓玄此人居心险恶,我决心与一些义士一同反抗桓玄。此事凶险之至,万望与夫人早日分离,免受无妄之灾。假若将来一旦事成而求得富贵时,当再次奉迎夫人。成就百年之好!”

周氏见孟昶执意要起义反桓玄,也不加拦阻,而是说:“夫君父母均在,倘真要做一番事业,我这个妇人并无资格行劝谏之事。无论夫君将来如何,我都会尽我所能奉亲、持家、养子,绝不会坐视夫君陷于危难之中,而如路人一般。”

孟昶听了夫人的话,不语。怅然坐了良久,才起身出房。

周氏是个聪明人,见孟昶此举有些不寻常,寻思良久,才悟到孟昶的本意。于是他追出卧室对孟昶说:“夫君方才之言,恐非有他意?”

孟昶被这样一问,忙说:“刚才所述毕竟是大事,望夫人三思。”

“夫君所说之事,并不适于谋及我等妇道人家。我想问的是,起义所用之资财是否筹齐?”

孟昶见夫人问到起义的钱饷,说:“哦?仓促之间,哪能筹得万全。”

“夫君今日与我所谈,恐怕并非为了与我断绝关系,而是为起义而筹款。”周氏说着,从卧室的榻上抱起襁褓中的女儿,对孟昶说:“为协助夫君行大事,将女儿卖了都不足惜。何惜钱财?”

于是周氏马上回娘家去帮丈夫筹得了财物资助义军。

听孟昶叙述完毕,众人都是咨嗟而叹。孟夫人周氏实在非寻常女子。她虽非男儿身,但其豪情却丝毫不逊于我等须眉。

提到那个一直在桓玄面前掣肘孟昶的亲信刘迈,其实他就是担任殷仲堪参军时说桓玄舞的槊不佳而触怒桓玄,最后又投奔桓玄麾下的那个刘迈。这个刘迈,也是我们一同起义的义士之一,是刘毅的胞兄。

孟昶讲叙筹款的经过时,刘毅并不在场。作为谋主,义士中的孟、刘二人有隙,我不能置身事外,想找刘毅谈谈此事。否则万一哪一位在起义时掣肘,对所有人而言均非好事。

何无忌告诉我,他认为刘毅起义的决心是勿庸置疑的,因为何无忌最初找到刘毅时,曾试探过他。知道他早就有图谋桓玄之心。

那时何无忌故意对刘毅说:“桓氏如此之强,颠覆桓玄非人力所为。”

刘毅接口道:“何出此言?天下事自有强弱。强者亦弱、弱者亦强。只是缺一个振臂一挥之英雄罢了。”

何无忌道:“天下熙熙,草莽之中虽藏龙卧虎,但能做大事者定非寻常人物,只不知阁下所谓之英雄在何处。”

刘毅道:“时下所见,唯有刘下邳而已。”

刘毅说的那个人就是我,因为我那时担任的是下邳太守。

以我对刘毅之了解,这个人天性豪迈傲物,虽然是北府之将,但对寻常人等并不放在眼里。自恃读过些诗书,而对文才横溢者心向往之。竟然连这个自傲的人也期望我刘裕能振臂一挥而尾随之,倒令我感到意外。

我请何无忌把刘毅召到府里,问他关于刘迈的事:“听说伯群兄是足下胞兄?”

“正是。”

“在京城时,我曾与伯群兄见过数次。似乎桓玄对他颇为信任。”刘毅也是起事的谋主之一。他的胞兄与桓玄如此亲近,他自然明白我与他谈话的意思。

“此事请德舆兄放心。我兄长之所以辅佐桓玄,乃是因为未碰到明主。”刘毅于是向我讲了刘迈与桓玄之间的一些细微过节。

说刘迈早有异志,只是放不下已得到的重权与荣华而已。倘若让他明白桓玄跋扈之日不久,那依附桓玄的重权与荣华只不过是一个幻影,他必然会一心扶助义举。刘毅让我安心:“我即刻修书一封给我兄长,与他申明大义。坚定其起义之决心,并请他在我等起事时与王元德、童厚之等为京城的内应。”

“这样最好。不过,据说贵兄长与孟昶之间有一些个人恩怨。”

“哦。对此我也有所耳闻。这仅是他们之私怨。所谓私不废公,我自当劝诫我兄长以公事为重。在我本人与孟昶之间,相互并未有失礼之处。我想我兄长必然也明白孰轻孰重。值此非常之秋,些许私怨不当阻碍我等行大事。”刘毅如此解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