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060章 起义决定

武帝寄奴 第060章 起义决定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3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刘毅随即写了一封给他兄长的家书。虽然为家书,但是书信中所谈的都是国事。倘有差错,既贻误大机,也贻害众人,非同小可。于是,我派周安穆亲自携书到建康走一遭。周安穆平素与刘迈有旧,而且颇具辩才。相信他能够说服刘迈。

几天后,周安穆就从建康返回了京口。他给我们报告的情况喜忧参半。喜的是刘迈答应起义时为建康内应,同时王元德、童厚之等其他的京城内应也已经准备就绪,只等我们发难;忧的是刘迈似乎颇有些惴惴不安的神情。

“惴惴不安?”刘毅问。

“是的。希乐兄。我从未见伯群兄有过那番神情。与其说是惴惴不安,倒不如说有些手足无措。”周安穆描述着。

我和何无忌等人望着刘毅。刘毅眉头皱得很紧。

“希乐兄,你有何见解?”我见刘毅不说话,只得问他。

“这个我亦不知。”刘毅一向做事斩钉截铁的。今天倒是有些不安之色。“也许我应当亲自赴建康一趟。”

听刘毅这么一说,大家心头一紧。刘迈即便不愿当我们的内应也不打紧。要紧的是他的立场如何。假如稍有不慎,则可能会令我们暴露于被桓玄猜疑的危险中。我们的所做所为,可能会前功尽弃。

我见刘毅真打算要去建康,制止他说:“这倒不必。贵兄长能为义举相助固然好,但如无此意也不妨事,只是期望他不要泄密才好。不论如何,我等当抓紧准备,随时起事,以防万一。”

当天我们修改了日程,准备提前起义。

近来一直在筹划如何煽动军队哗变,长刀营还好说,但其它各营是否会参与进来却是无法估料的事情,而且耗时太久。

我们不能因为要做一件没有把握的事反而制肘自己。准备不足而贸然行事的话,风险太高。现在日程修改之后,煽动军队哗变的事只得从我们的日程中取消,转而寄希望于擒贼擒王。起义人数不够虽然风险也不小,但是相比事情拖延而败露总要好得多。

众人一致推举我为起义的主事。此当临大事之际,成则功成名就、败则累及三族,其险非同小可。再加上许多人都是因为有我主谋才参加起义的。我也就不再推让,就任义军的主将。

桓修自打从建康返回京口,就把北府的军事全权委托兄弟桓弘和我。他自己则潜心研究建康朝政与官场。

桓玄召桓修到建康的本意是想授以重任的,但最终被他左右的幕僚制止了。桓玄只把桓修任命为太子少保,职位虽然高但却没有什么实权。这与卞范之、殷仲文等人不同,他们的职位虽然不高,但却是建康的实际掌权人。

自桓修反回京口之后,他颇有些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一心只在建康,对京口的事务基本上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现在想想,桓玄召我和桓修一起进京的目的虽然不同,但我和桓修在建康的所做所为却是完全相同的。

我们都在闲暇之时,游走于府第或市井。他在各个府第结识权贵,我在各个府第结识义士;他在市井收纳民情,我在市井体察民情。桓修结识权贵在于向桓玄表忠,体察民情在于为自己入镇建康作准备;我结识义士在于谋划反桓异动,体察民情在于了解桓玄之地位何时能动。

正因为回到京口的桓修每时每刻关注的是建康的动向,而无心留意京口,所以我们的一些部署并没有引起桓修的注意。

这些部署包括:改变檀凭之、徐羡之等人的日常任务;变动魏咏之所带的长刀营的驻地;派刘毅赴广陵郡去联系刘道规与孟昶,并担当广陵起事的主将。

三弟刘道规受到桓弘的重用,以中兵参军的身份,分管了一部分军权;孟昶担任的是广陵郡的主簿,掌管民事。希望刘道规和孟昶能协助刘毅完成广陵起义的事。

正在进行起义准备的,并不止建康、京口、广陵三处。另一位义士诸葛长民也在建康以西进行备战。

他时任豫州刺史的左军府参军。这豫州刺史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曾经因为社钱而拘押过我的恶官刁逵。

我与诸葛长民约好日期,我们在建康以东数百里外的京口,诸葛长民在建康以西百里外的历阳,一同发难进攻建康。

一切部署虽然几近完备,然而临近举事时,众人行事都不免紧张。军中一旦稍有异动都会令所有人绷紧神经。我担心大家经常聚在我府上议事会受到桓修的怀疑,于是将会议改到檀凭之的家中。

一天正午,我与何无忌在城中的酒楼里跟檀凭之、魏咏之会合后,一起去檀府。我们四人刚刚走到一个桥头,忽然有一只手伸出来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何无忌警觉地想从腰中抽刀,被我暗暗拦住了。

只见挡我们去路的只是一个老者。他面带微笑地轻声对我们说:“各位想是要做一番惊天动地之事吧?”

檀凭之走在最前头,那老者一伸手时把他吓了一跳。所以他有些恼火,没好气地说:“我等乃军人,每日做的虽不能说是惊天动地,倒是也出生入死,能吓死你这老儿!”

“嘿嘿”那老者并没有生气,阴阴一笑说:“你等无须瞒我。我掐指算来,这大事可与建康不无关系。”

我们听了一惊。看这老者其貌不扬,不知道是真晓得我们的举动,还是碰巧。不过,檀凭之府中还有其他人正等着我们开会,不想在此多事。于是我说:“老先生。眼下我等有紧急要务,不便在此耽搁,见谅了。”说完就要走。

其他人跟着我绕开老者继续走。可那老者又快走几步追上来,一把拉住檀凭之的袖子说:“刘将军、何将军等几位,我且不说了。可对檀将军,老朽不得不提醒几句。”

在京口虽然认识我们的人不少,可是能把我们这几个人认全的人却并不多,更何况是这个素昧平生的老者。大家听他这样一说,就住了脚。

魏咏之向老者拱拱手,说:“此话怎讲?”

那老者没有理会魏咏之,只拉着檀凭之,说:“请借一步说话”。他把檀凭之和我们一行人引到了桥下的一处偏僻处,然后放开檀凭之,说:

“某姓韦,晋陵人。祖上曾传过相命之术。相命者,有违孔孟之道,而乡邻生涯,无甚大事,相命之术也毫无用处,老身便从来不用。今日路上见各位气貌不凡,又算出各位将行大事。”老者提到这里时声音突然又小了一些。大家只得聚拢了听。

我推推何无忌,他会意,把手摁在了刀把上。他在东、我在西,耳朵听着姓韦的老人说话,眼睛却环顾着四周,以防不测。

老者接着说:“各位所从事之大事,与我老朽无关,不便细问。可是从各位面相来看。刘德舆将军,此后必然春风得意,出将入相也并非难事;何无忌将军,将来也必会取得高位;魏咏之将军,当年曾得殷仲堪殷侯赏识,并非常人,必然也能得富贵。

你三人面相贵不可言,均不用担忧。堪忧的只有这位檀凭之将军。檀将军近日切不可参与兵事,否则会有大厄。您当规避于深宅,无事不可轻出。切记!切记!”

说完这番话,老者拍了拍檀凭之的肩,叹口气就准备走。

何无忌忙从怀中摸了几枚钱出来。老者见了摆摆手说:“人各有天运。方才已对各位说了,我不是相面之人。只是时逢于此,将我所知之情转达各位一声。也算是天意吧。”说完老人便上桥走了。

众人面面相觑了半晌,摇摇头也上了桥。尽管路上大家都在猜测老者的来历与他所说的话,但等到檀凭之家中和众义士商议正事时,相面的事就都忘了。

正当我们热烈地商议起事的细节时,迟到的周安穆一头撞了进来,吓了众人一跳。

“大事不好!”周安穆压低了声音说。

“何事?”我心里一惊,莫非我们的计划败露。

“建康的王元德率先起事,想偷袭桓玄。结果事未发就败露,王元德被杀,王仲德出逃。”

“啊?”

我听后顿然跌坐在椅中。不禁想起了在建康和王氏兄弟谈论起义时机时,我拿历史上的著名兄弟人物伍氏、霍氏、曹氏来比喻王元德兄弟,这三例中的兄长都是英年早逝。没想一语成谶,无意中说的话竟然成真。作为兄长的王元德被杀,而弟弟王仲德出逃留得性命。

众人唏嘘长叹之余,我问由广陵赶来与会的刘毅:“希乐,伯群兄处有何消息?”

“兄长目前虽然与桓玄过从甚密,但是与我音讯通得不多。”

我问:“此事看来极其凶险。王元德落难,不知童厚之等其他内应如何?”

“不妨派人到建康去探探风。我这里先写一封信给我兄长。如果他愿为内应,则我们成事就有充分把握了。”

“好的。你写好信,我派周安穆再去探探。宗文认为如何?”

徐羡之摸摸胡子说:“这事我们须得做两方准备。王元德虽然失手,但桓玄未必知道其谋主在京口。建康对京口是否有戒心,我等不知。假如桓玄暗中调兵防备,同时命桓修、桓弘等暗中赚我们落网,则周安穆赴建康之日,我等也是被诛之时。”

我点点头:“宗文说得有道理。我等的确是需要做最坏之打算。”

“虽然说建康与京口之间的大部分消息都不会逃出我等之手,但是桓玄、桓谦、桓修毕竟是兄弟,他们有何待信息往来,我们是不知的。”

大家都认为王氏兄弟事情败露后,桓玄未必会怀疑他们是受到了京口的主使,但是都认为不能把起义的日程基于任何自以为是的假定。于是我们做出了即刻起义的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