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040章 兄弟同谋

武帝寄奴 第040章 兄弟同谋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3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卢循溃逃的战报传到建康后,京师一片欣然。

在京口,胜利之师受到了皇帝差来的数位朝廷重臣的迎接。皇恩浩荡,作为军队统帅的桓修及其麾下的副将、各参军、各将领以及所有参战的士兵们,包括一部分家属,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赏。

刘道怜此时在礼部当差。皇帝知道他是我的二弟后,特命他陪同几位大臣到京口来犒军。

据说,这其实是桓玄私下的安排。桓玄借这个机会让我们兄弟三人有机会相聚,这也算是他所表示的一种亲近、拉拢之意。

这次凯旋归来,与两位弟弟一同回到家里,母亲、妻儿、道怜的家人都非常高兴。这一天府中上下一片喜气。

连日来除了偶尔要应酬到访的达官政要外,其它时间都是与两位弟弟及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这一天,我和道怜、道规在园中品茶。

道怜等仆人们都离开而只剩我们三人时,小声对我说:“兄长可曾听闻京师的动静?”

“京师有何动静?”

“事关太尉。”

“他难道近期”我这话一说,就忙住了口。虽然我非常关注桓玄的动向,但是却不想在两个兄弟面前显得过于关心。

我与何无忌正在谋划的事情,我从来就没有跟两个弟弟谈过。对此,我想起不久前在荆州发生过的一件事。

这件事的主人叫罗企生。他想追随故主殷仲堪逃亡,而有意疏远弟弟罗遵生,其目的在于使弟弟能够保全性命以对父母尽孝。所以,即便我与何无忌还缺乏起义的足够人员与条件,我也并不想在两个弟弟面前流露我的真意,也不想让他们参与进来。

道怜并没有在意我只说了一半的话,接着说:“桓玄确实有不同之举。不过,兄长也太过谨慎了。您的想法,兄弟我大概能猜出几分来。”

“哦?你且说说看。”

道规不等道怜接着往下讲,就抢过话头说:“以大哥您的才能和志向,恐怕不会久居人之下吧?”

“居谁之下?”

“舍桓玄其谁?”

我说:“你大哥我可从未有如此志向。桓公何等人物,您大哥又是怎样的人物。两者相差得太远了。如果说那是你的志向倒是较为合适。你不是一向自比管、乐?又自比关、张么?”

“大哥怎么老提此事?我只是说要向管仲、乐毅学文,向关羽、张飞习武。我志向再大,也不能轻易与这些先贤、古将相比。不过,大丈夫倾心于治国安邦之学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我点点头说:“想不到吾弟道规也懂得谦逊。哈哈。”

道怜也附和着我大笑。把道规笑得不好意思地摸着头。

道规说:“事实而已且不说这些。大哥知道吗?桓玄要称帝!”

“这里哪里来的消息?道怜,你在朝中听到传闻了?”我转头向道怜。

道怜没有直接回答:“有些事情看似猜疑,但却是无风不起浪。眼下的建康,风雨之声骤起,路人皆知。只是瞒着边鄙州郡而已。”

“大凡这样的事都做得无比隐晦,怎么会路人皆知呢?”

“兄长在南方征讨卢循,大概对京里的事情并不清楚。刘敬宣、高雅之怂恿刘轨在山阳反桓玄的事,您不会不晓。孙无终兵败被杀之事,想您也知道。桓玄自击溃刘、高,杀了孙无终等人,本就志得意满。这次又一举平定卢循,更是心骄气傲。

之前刚刚入朝辅政时,尚且还自抑;现在猖狂得就像赵高指鹿为马一般,野心昭然得很。据说有一日在朝中,桓玄”

“且罢。休得说这些风言风语。”我打断了道怜的话,转过身,望着园中的池塘。

听到这样的传闻,我心里异常复杂。一则,我期盼桓玄早些称帝,这样我们便可举义旗明确倒桓;二则,回京口后我还没有见到何无忌,不知他在京口联络义士、准备义兵之事有没有进展,也不知会不会泄密。但是这些想法我还不能在弟弟面前表露出来。

道怜见我突然打断了他的话,觉得有些不解,也有些颓唐。

这时候夫人臧爱亲带女儿入园来奉茶。我们也就中止了谈话。道怜、道规与夫人互相见过礼,寒暄了几句。女儿兴弟在母亲的指点下向两位叔叔奉茶已毕,就由母亲领着离开了园中。夫人怕耽误了我们议事。

等她们走了,我对道怜说:“这些话切不可乱说。毕竟桓公是辅政大臣。他称帝如何,不称帝又如何?”

刘道规说:“如今这里只有我们三人。不妨说些心里话。我兄弟既是大晋之臣,亦是大晋之民。桓玄凭自己的武力要挟皇帝、大臣,从而置臣、民于不顾而欲叛逆。您作为晋臣,真的就于此不顾吗?”

“那么你觉得以我个人之力,能奈桓玄何?司马元显、刘牢之之流持将士之重、倚朝廷之威,尚且身首异处。我这个受制于人的普通将军,又能如何?如果只是倾谈及宣泄,不如不说的好。”

“不尽然。”道规接下我的话头。我一听他这个开口辞,就知道必然有一番恢弘高论。我忙摆摆手。

道规见我摆手不听他说,心里有些急。站起来大声说:“大哥请听我说。倘若是旁人,我绝不会说今日的这番话,但正因为是您,我不得不说。”

我忙打手势,示意他放低声音。

道规又坐下来,轻声说:“二哥、何无忌、刘敬宣等人虽为官、为将,但是毕竟并未建立大功。大哥您却不一样。我刘道规素怀大志,只是在口头上;大哥您素怀大志,却是在心里、在行动上。倘若您未能建击孙恩、败卢循之功,也许我会以为您的确缺乏实力对抗桓玄。但是您在丹徒率数百人击退孙恩数万人之战,我却是亲眼目睹的。大哥您如此神威,怎惧桓玄?”

“此一时,彼一时而已。况且,在丹徒时并不是只有数百人,而是有千余人。敌人的总数虽有数万,但是我们同时对敌的只有数千。你不懂战事,以为你大哥神通广大。其实不尽然。”

“大哥,我没有上过战场,并非不懂战事。即便如此,桓玄倾荆州之兵也不过数万。照此来看,大哥您只要有数千兵力在手,也有对抗桓玄的实力。此事事关重大,您可要好好权衡。北府将士如今人心惶惶。大家与其引颈以待,不如趁机起义。与其苟活于世,莫若”

“好了,我知道了。我们聊些别的吧。”我摆出一幅不耐烦之态,又冲他摆了摆手。

道规见说服无效,拿眼望着道怜,希望道怜能帮自己说几句。道怜看了看道规,又看我,摇了摇头,垂下头叹息一声,却并没有再说什么。

道规见连道怜也无可奈何,颇有些悻悻之意。稍坐了片刻,他就找个借口出园去了。

我却暗暗有些欣喜。二弟道怜有拳拳报国之心,我是知道的,但是他做事过于中规中矩,不知变通。幼弟虽然名叫“道规”,可是行事却是既离经叛道,也不守常规。这样的大事,我还真不敢让道规参与。天知道他哪天兴致一起,就在跟人清谈之时把事情全抖了出去。

如果是别人怂恿他做的事,那么依他的性格如若不是捅出漏子来,也会导致最终无法收场。毕竟,他是一位“做大事的人”,不屑于那些细节以及细微的收尾之劳。但假若某件事是他自身情愿做的,那倒能把这件事做得非常之好,并且也能够有始亦有终。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是不能点破此事的。两个兄弟对于时局的看法,以及对于我的期待,我深感欣慰,但是否要截然把两个兄弟摒弃在我们的事业之外,则开始有些犹豫了。不过,当下只是希望道规不要因为无法说服我而做出什么不同寻常的举动来。

道怜见道规走了,小声问我:“兄长,恐怕您也不是完全没有反桓玄之意吧?”

我沉默了半晌,说:“你认为如何反法?”我不再隐晦,但也没有明确地承认。

道怜见我此时的说辞有松口之意,脸上呈现出一丝欣慰的神情:“桓玄虽然派了荆州兵与北府军交杂驻扎在京口,并且有桓修、桓弘等亲信坐镇于此,但是京口毕竟是北府将士们多年经营之地。人也许散了,但是心没有散。

时下,只要有人振臂一挥,天下必然纷纷响应。刘牢之、孙无终等北府宿将已然不存,高雅之、刘敬宣等宿将也被击溃,正是北府军心不稳而桓玄自以为得意之时。”

“哦。”

“军心不稳只是暂时的。有稳定军心之人在,军心自然可控。桓玄虽是得意之时,但恰恰是他最为薄弱之机。得意则必然大意,自负则必然矜高。趁其大意之时而攻其不备,兴许能成大事。”

“兴许?”

“不。是必然。”

“如此剖析倒确实是一番高论。哈哈。不愧是我刘裕的二弟。”

“这些其实是道规的判断。我认为他讲得有理,我也非常赞成。只是不知兄长如何看待此事?”

道怜转述的道规的剖析令我做了一个现在还不知道后果的决定:不再隐瞒我的动机。我站起来对道怜郑重其事地说:“反桓玄,需时机。”

道怜的脸上呈现出笑容,他拉了下我的袖子,说:“兄长果然有起事之心。幸甚!幸甚!!”

我望了望四周,有几个侍茶的丫头远远的站着。我吩咐过她们不用侍候,她得也乐得清闲。见我们兄弟聊得尽兴,索性也不理会我们,自顾自地在那里说话。

我对道怜说:“切莫与外人道。”

“是!”道怜只应承了一句,却并没有问我到底要做些什么、怎么做。如果是道规的话,他一定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的。

我这两兄弟虽然出自同一个娘胎,性格却截然不同。道怜自小就养成了优柔寡断的性子。也许是因为他的年纪和我接近,所以凡事有我出头,他照做就可以了。不像道规年纪最小,又得继母宠爱,凡事反倒喜欢自己出头。只有惹出了事情才想到要母亲或大哥出头收拾残局。

我留道怜在府中用膳。晚上在书房里和他详谈了一番。我告诉他已让何无忌去上下打点、接洽同心同德的义士。让道怜只需心中有数即可,并且要暂时瞒过幼弟道规。道怜听到我们早就开始密谋,并且已经有所行动,十分高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