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外科教父 > 1165章 最专业的家属

外科教父 1165章 最专业的家属

簡繁轉換
作者:海与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01 03:05:35 来源:源1

这个手术的关键在于神经系统的分离,她们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共用区域和相关联系很难说,这是最大的风险。

而心肺以及其它脏器,分离起来难度没这么大,没有太大的不确定性。

在两姐妹的吵闹中,杨平已经完成了查体,收集了一些信息。

手术中需要的皮肤可能比较多,所以手术时间还不能在一周后安排,因为需要对她们的皮肤进行扩增,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获得足够面积的皮肤。

所以,一个强大的科研体系支撑下,这些高难度手术才能很好地开展,比如心脏手术,一个外科医生远远不够,还需要体外循环团队做支撑。

同样这种手术对团队的要求更加严格,没有干细胞实验室的皮肤扩增技术,分离之后造成大面积的皮肤缺损就没有足够的皮肤来覆盖。

如果没有基因检测技术,就不能对她们的基因进行了解。没有先进的神经系统检测技术,不能明确她们的神经系统是否真正独立,有没有交叉和共用区域,如果有,这些区域怎么处理,否则术后会造成严重的伤残,得不偿

失。

“尊敬的医生,什么时候可以给我们做手术?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今天,或者明天?”

她们几乎同时说,罕见的意见一致。

“宝贝们,你们不能催促医生,医生有自己的安排,我们不能打乱他的计划,这样是对医生的不尊重。”孩子爸爸终于松一口气,她们终于安静下来。

“医生会尽快给你安排手术的。”孩子的妈妈说。

从病房出来,宋子墨问道:“怎么样?”

杨平没有太多的表情:“完善术前检查和获得足够多的皮肤之后就可以安排手术,这台手术的关键在于神经系统的界限区分,要找到它们真正的分界线,而不是肉眼见到的所谓分界。”

“你的意思是这个病例做手术没问题?”宋子墨想再次确定。

杨平淡淡地说:“你怎么还在纠结这个问题,这个手术本身不难,难点在神经系统的分界精确的确定。”

当然,手术本身不难是相对于杨平,不是别人,否则患者也不会漂洋过海,跨越整个太平洋来到中国做手术。

走廊里,患者的父亲办公室的门口晃来晃去,时不时往医生办公室里探头探脑。

以前他是医生,现在他的身份是患者家属,而且在异国他乡作为患者家属,他想从杨平口里提前得到一些什么。

作为神经外科医生,这位父亲莫里斯现在有很多疑问,首先如此高难度的手术,难倒了世界上所有医生,这位中国医生却轻描淡写地说“择期手术”,这个决定是不是过于草率,是不是在赌博。

如果不是约翰内森医生的竭力推荐,莫里斯很难相信这个年轻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可是他就是,他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没人可以质疑这一切。

中国的医学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莫里斯觉得自己以前对中国的认知太落后了,落后于这个时代。

“你有什么事情吗?”一位研究生用英语问这个鬼鬼祟祟的老外。

莫里斯用生硬地中文回答:“我不知道杨医生是否有空,我想跟他谈谈。”

研究生望了一眼,另一个研究生眼睛一直盯着电脑屏幕,双手五指不停地敲打键盘:“杨教授去了实验室,不在这里。”

莫里斯失望地离开。

---

此时的实验室,杨平在办公室里打电话,实验室这边也给他设置一个办公室,现在他在这边办公室的时间其实更多。

他需要借助何教授的大模型来分析这一对连体人的神经系统真正的分界,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手术成功,这一对患者也会留下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何教授现在的大模型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小作坊,获得杨平科研基金拨款后,他放开手脚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他已经组建了世界上最强医学大模型团队,搭建了自己的云计算平台。

“将生化、生理、病理、解剖等等,尽量可能全的数据输入进去,它一定可以帮助你找到真实的分界线,虽然我们也不知道需要哪些数据,但是我知道,数据越多越好。”

何主任对自己的模型非常有信心。

现在他的团队里面有优秀的数学家、计算机天才、人工智能专家,这个大模型从搭建的第一天开始就注定是世界顶尖。

在理论上,大模型可以做到比人更容易发现神经系统的分界,因为这些神经系统的在功能上的分界一定会表现在解剖、生化、生理等外在的实体上,如果靠人去找,需要大量的工作,说白了就是人的算力远远比不上这些超级

计算机。

“那好,我们将所有的数据输入进去。”杨平决定用大模型来找分界线。

何主任叮嘱:“杨教授,你要将你的查体数据尽量写得详细,也当作数据输入进去,这是质量最高的数据。”

医生的查体虽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要算是判断依据之一,尤其是杨平的查体数据,非常有价值,这是任何仪器设备检查无法获取的优质数据。

杨平打电话给宋子墨,他已经上手术台,不过可以通过手术室的通话系统与杨平对话,杨平将自己想法告诉他,让他去准备尽可能多的数据。

连体人如果能够解决这个大问题,这台手术对杨平来说,也不是太难,其实,已经没有太难手术。

对这台手术做好部署之后,杨平来到干细胞实验室,李颖彤的孕妇肚子挺得已经很明显,但是她还在坚持工作,最近实验室的工作很忙。

唐顺这个大师级人物终于成家,这是杨平没有想到的,这样也好,时间管理大师可以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不是应付十几个女朋友。

另一层楼,肿瘤研究实验室。

新的K生物制剂正在完成迭代,它们每一代都会受到监控,一旦出现变异,就会拿去做基因分析,以寻找变异的规律,希望可以控制这种变异,让它们朝着有利的方向前进。

“杨教授!”

陆小路看到进来的杨平,杨平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示意不要打扰大家的工作。

“自然融入遗传物质封闭技术后,这些K生物制剂从种子开始到现在,已经十几天,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异,它的针对肿瘤的功能模块一直保存完好,看来我们又成功了。”陆小路小声地汇报。

这个课题越来越完善,很快可以大规模应用于临床,当然,临床试验的必须程序还是要走。

最近实验室怀孕生孩子的人挺多,陆小路的太太丁心语听说也怀孕了,在三博医院开始做产检,但是陆小路一直扑在工作上,几乎没时间去照顾太太。

“听说你最近总是加班,不能这样,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两者不能耽误。”杨平没有跟他讨论课题的事情。

目前可以进展已经非常顺利,杨平没有太多的担心,自从有了何主任的大模型之后,很多东西的进度快了很多。

陆小路知道杨平的意思,于是说:“放心吧,家里有保姆照顾,她也经常过来看我,你看,早上还送早餐来。”

“让一个孕妇送早餐,也只有你陪小路能干出这事,课题进展慢一点就慢一点,不要紧,不要搞得这么辛苦,这周开始,周末不允许加班。”杨平叮嘱他。

陆小路点点头,其实他这么拼是有原因的,以前他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现在要争分夺秒地补回来。

虽然K生物制剂对少数肿瘤现在效果很好,但是也只是仅仅针对少数肿瘤,陆小路现在还在研究K生物制剂新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以定位和消灭新的肿瘤,其实K生物制剂的原型腺病毒只是一个载体工具而已,真正发挥重要作

用的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加进去的模块,那些模块才是这种新技术的核心。

以后有一天可以实现:实验室设计出无数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以针对不同的肿瘤细胞进行识别和杀死,以后针对不同的肿瘤,将这些配套的模块挂载在K生物制剂上。

“大的小孩怎么样,跟你关系还好吧?”杨平坐下来,跟陆小路拉拉家常。

陆小路坐在他的对面:“刚开始关系很僵,毕竟那么大了,但是现在我们相处很好,他现在学习不错,在年级稳定前三。’

“我跟你说真的,周末再不休息,我就换人了,不换思想就换人,你听清楚了吧。”杨平再次重申。

陆小路笑嘻嘻的,抓抓自己的后脑勺:“听到了,这个周末开始不加班,一定,有关汝言的消息了。”陆小路岔路话题。

“他打过电话给我,向我打听他儿子的近况,我告诉他丁校长已经走了,我已经和丁心语结婚,他儿子很好,长高了很多,学习成绩很好,他在电话那头泣不成声,最后说谢谢我,一定照顾好他儿子,哎,早知如此,何必当

初呢。”陆小路叹气。

“我托美国的同学已经找到他,他在美国那边流浪,我托同学送钱给他,帮助他重新找工作,但是他拒绝了,他说已经没有脸再重新生活,这辈子就这样吧,只是希望我一定照顾好他的儿子和心语,他说带给心语的伤害太大

了,这辈子无法弥补。”

“人啦,有时候怎么说呢,总是到一无所有的时候才懂得珍惜。”

陆小路定了定神,收回话题。

“现在我和张志伟教授分工很明确,他负责筛选更加优质的载体工具,我负责研究针对肿瘤的模块,杨教授,这条路线选择得非常对,要不是你提出这条路线,恐怕我们还在原来的狭小的空间里打圈圈。”陆小路惊叹杨平对科

研路线的掌控,其实这是科研能力里最重要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当科研团队里的将军。

陆小路还是重感情的人,到现在这个时候,他还在托同学寻找关汝言,并且给他提供帮助。可惜了,关汝言没有珍惜一个这么好的兄弟。

不说这个鸟人了,杨平想了想说:“唐顺已经在香港组建微型生物机器人实验室,我们将继续扩大这次实验的研究范围,利用一些无害的微生物作为模板,将它们改造成微型生物机器人。而且,我们还打算朝纳米医疗机器人

进军,微型机器人,不管是生物机器人还是非生物机器人,未来这种微型机器人在医疗领域一定会大放异彩,一定会成为十分重要的治疗手段,行医疗那边现在已经组建纳米医疗机器人实验室,我们两条路线齐头并进。”

想想都带劲,陆小路杨平对未来的规划和局部,十分兴奋,简直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如果这样,我们实验室将有干不完的活,不管是纳米机器人还是微型生物机器人,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有关肿瘤细胞的信息,给他们提供识别靶点、穿透通道还有适合它们猎杀的命门?”陆小路很清楚自己实验室的位置

在哪里。

杨平点点头:“今天我就是来跟你说这个,所以你们要提前行动。”

“明白!”

“人手不够可以招,不要在乎钱,千万不要一个人干两个人的事情,等我们的超级实验基地建立起来,我们有的是地盘,所以千万不要怕人多。”

“我知道,在美国那边,有几个我认识的朋友有回国的意向,他们是肿瘤学的顶尖科学家,我抽空去美国跟他们谈谈,希望可以引进回来。

“非常好,要到全世界搜罗人才,能够引进回来更好,不愿意来我们这里的,可以在美国,在欧洲,在世界任何地方建立科研所,不要拘泥于形式。”

其实杨平现在在科研上也不再做具体的工作,他的主要工作是制定科研路线,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其它工作都是交给这些卓越的团队去做。

从实验室转悠一圈,杨平回到病区的办公室,连体姐妹的父亲站在门口。

“找我有事吗?”

杨平问道。

这位父亲想用汉语来回答,但是想了半天没有挤出半个字。

“你还是说英语吧?”杨平说,他这点汉语水平去楼下买两个包子都不够。

“杨医生,你有空吗?我很想跟你谈谈孩子们的手术细节,我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孩子父亲说。

算起来,他也是最专业的患者家属了,因为他真身是一名北美很有名气的神经外科医生,而他的女儿的手术难点正是神经外科领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