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外科教父 > 1173章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外科教父 1173章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簡繁轉換
作者:海与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01 03:05:35 来源:源1

仅仅参观完实验室之后,前后也不过一个小时,莫里斯现在已经被杨平具象化的科研实力震撼,此时,杨平在他的眼里就像神一般的存在。

“杨教授!莫里斯先生想跟你谈谈。”

约翰内森着急地说道,他害怕等下杨平又去忙其他的事情。

对于患者家属的请求,杨平还是尽量坐下来给一点时间,但是也不会没有底线地满足家属的要求,一直无限制地谈下去,这样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说吧,看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杨平坐下来。

这份淡定全世界也唯有杨平可以做到,他是有底气的,在系统空间,进行无数次手术训练,各种现实中遇不到的病例在系统空间是海量出现。在现实中,医生只有一次机会,但是在系统空间,杨平有无数次机会,所以,他能

够将接触到的病例都能够研究透彻。

所以,在其他医生看起来束手无策的手术,在杨平看来都是非常轻松。

各种尝试积累的经验让他对所有手术几乎都是俯瞰全局的上帝视角,巨大的信息差和熟练程度的差异足以应付现实中任何手术。

无他,唯手熟尔。

不仅手熟,更重要的是脑子也很熟。

“我想知道脊柱矫形也是一起做吗?不需要二期?”莫里斯问道,其实这已经不算是问题,因为宋子墨跟他谈手术细节的时候已经谈过,对杨平来说,这也不是手术的难题,当时的难题只有一个---连在一起的脑干的真正的界限

在哪里?这个问题现在也已经解决。

但是莫里斯暂时问不出其它问题,只能慌乱中捡起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算是拖延时间,让自己能够提出真正的问题。

“一次手术完成所有的步骤,没有计划二期手术,我们计算过,脊柱矫形花不了多少时间,在我们的时间预算之内。”杨平的语气总是这么简洁。

现在莫里斯竟然提出不出问题,他支支吾吾的。

有时候同一个人,心态不一样,可以说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

“我明白了,没有其他问题了,安排手术吧。”

莫里斯果断地说。

回到病房,莫里斯告诉女儿们,他已经同意手术,问问她们的意见。

两个女儿出奇地动作一致,抱着爸爸亲一口:“你真是一个好爸爸,我就知道你会同意手术,你真是一个开明的爸爸,你是美国最棒的神经外科医生。”

然后两个女儿相互击掌以示庆贺,她们终于可以分开做一个独立的正常人,这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情,妻子在旁边也是跟着高兴。

莫里斯看着女儿们高兴的样子,此时才真正体会,她们是多么渴望像一个正常人那么生活,而他差点因为自己的偏见断送了她们的希望,好在约翰内森带他去参观实验室,让他近距离见识什么是真正的天才。

“我带你出去走走,去这里的招牌面包店坐坐,品尝这里的面包,那个面包店的老板娘就是杨教授的患者,她曾经因为车祸剩余半截身体,但是被杨教授从死神手里拉过来,现在戴着电动假肢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个案例是

世界上最经典的创伤急救手术案例,已经载入很多教科书,是创伤外科医生必学案例,我们是神经外科医生,一般没有接触这个病例。”

约翰内森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告诉当时从哪里被截断,情形是多么危险,杨教授的手术是多么惊为天人,当然,那时约翰内森没有亲临手术现场,只是后来在微信群里看到手术视频。

被约翰内森这么一说,这些经典案例就像一个又一个魔盒被打开,莫里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快快快,带我去看看,我请你吃面包。”莫里斯迫不及待的样子。

两人来到三博酒店一楼的水莲面包店,这里的生意非常好,不过这个时候大多都是买完面包离开的,堂食的很少,约翰内森和莫里斯坐下来。

余水莲轻快地走过来,她带着一副可以用意识控制的电动假肢行非常方便。

莫里斯想一直盯着看,但是又怕让人感觉不礼貌,很难想象,这个患者可以活下来,而且还能够像正常人生活着,从她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出,她的生活质量不错。

“两位想吃点什么?”余水莲用英语问道,现在来她店里打卡的外国人挺多,尤其是杨平婚礼的时候,几乎天天排队,全是外国人,所以余水莲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英语。

“你还认识我吗?老板娘!”约翰内森用很熟练的中文说。

余水莲看了看他,确实一时想不起来,来过店里的外国人实在太多了,如果是奥古斯特、罗伯特、高桥、曼因斯坦那些人,她都认识,可是这位?

“约医生,我是约医生,美国梅奥医院来的约医生。”约翰内森提示。

余水莲想起来了,他确实来过几次,但是次数不多,不像罗伯特他们经常来,混得很熟。

“约医生,是你?”余水莲终于认出来。

这些老外的姓氏很长,所以三博医院的人喜欢用他们姓氏音译的第一个字来称呼他们,这样强行将他们按照中国人习惯称呼为某医生。

比如罗伯特就是罗医生,奥古斯特是奥医生,而这位约翰内森直接被简称为约医生,乍一听很奇怪也很难听,但是听多了就自然而然习惯。

“对,记起来了吧?”

“记起来了。”

余水莲立即与约翰内森握手。

“这是我的朋友,莫里斯医生。”约翰内森介绍。

“他也来这里进修吗?”余水莲热情地问道。

约翰内森摇摇头:“不,他的女儿来这里找杨教授做手术。”

听到做手术,余水莲来兴趣,她立即说:“你真是来对地方了,杨教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医生。”

约翰内森翻译给莫里斯听。

两人点了面包和奶茶,边吃边聊,在店里坐了一会。

从店里出来,约翰内森带莫里斯来研究所病区的教学室,这里有很多手术视频,在管理员的同意下,他们观看杨平当时给余水莲做手术的视频,让他一睹天才外科医生是如何做手术。

看完之后,莫里斯一度怀疑视频是不是存在快进,当确认视频是正常播放的时候,他再一次被震撼,这一次比参观实验室的震撼更大,因为那只是基础医学,现在莫里斯最熟悉的外科领域。

视频中的主刀医生出神入化的外科操作技术,莫里斯自认自己永远达不到这种高超的外科水平。

经过慎重的考虑后,莫里斯终于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他女儿的手术正式参加排期。

锐行那边也开始生产定制的脊柱内固定器械,以及“可生长的“钛板,这些都是手术必需的内植物。干细胞实验室培养的皮肤和肌肉数量也达到了手术的要求,万事俱备,手术进入安排日程。

---

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消息被美国的某家媒体透露出去,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位美国著名医生的女儿还需要去中国做手术,这说明中国医生的技术水平比美国高,这让很多美国医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们认为这件事背后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很多莫里斯的朋友,尤其曾经参与莫里斯女儿治疗方案讨论的医生打电话给莫里斯求证,莫里斯证实这一点,而且告诉他们具体的手术方案是怎么样。

他们惊呼起来:这怎么可能,这一定是一次没有任何把握的试验,一次疯狂的手术秀。

“莫里斯,这是不可能的,请用你的常识判断,头部分离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这根本不可能手术。”

“你的女儿会成为试验的牺牲品,他们在夸大其词。”

“在美国都不能做的手术,中国可以做?”

“这真是荒唐,我们现在做不到分离混合在一起的脑干,他凭什么可以做到?”

“你要小心点,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这是大多数人反应,即使杨平获得诺奖,他们依然认为杨平获得诺奖的科研成果是基础医学领域,一个基础医学领域的学者居然可以做手术,还是这种不可能完成的手术。

可是当他们查找杨平的论文的时候,发现他不仅有基础医学的论文,也有骨科临床医学的论文,说明他真是一个可以做手术的医生,可是他是骨科医生,怎么可能做这种手术呢?就算做,他也只能分离脊柱吧。

但是也有少数熟悉杨平的医生十分激动,杨教授这是又要创造奇迹,尤其是当时参与美国NASA太空急救的医生,他们深知杨平的天才般的外科手术能力。

比如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的介入大师马西莫,他至今脑海里还时时回忆杨平使用远程手术设备给NASA的航天员做手术的画面。

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这是一次内部全院会诊会议。

大家还没来齐,有人开始拿出现在的医学界的热点新闻来聊天。

“真是笑话,这个中国医生居然敢做这种手术,这是他能做的吗?听说这位医生还因为遗传学的科研成果获得过诺贝尔奖。”

“他究竟是外科医生还是遗传学家?或者干细胞科学家,我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

“他们总喜欢搞这种超级工程来彰显他们的实力,有意思吗?我参与过这对姐妹的手术评估,客观地说,手术是不可能的,目前的外科手术技术达不到这种高度,比如连在一起的脑干和颈髓怎么分开?目前的解剖知识没办法

认识这些混在一起的神经核团究竟怎么分配,只要错一个,术中两个人都会停止呼吸心跳,我怎么觉得这件事很荒谬,更像一次学术作秀。

“是纽约那个医生的女儿吗?他本人就是神经外科医生,怎么会轻信别人,拿自己的女儿去做试验。”

“主刀的杨教授可是获得过诺奖的,他一定有自己的办法。”

“他获得诺奖的是遗传学或干细胞领域,根本不是临床医学,外科手术不是他擅长的领域,这与获得什么奖无关。”

“很难说呢,德国的曼因斯坦不是横跨多个专业,每一个专业都做成了世界顶尖。”

“曼因斯坦?这样的人有几个?至今整个世界也只有一个而已。”

“听说很多医生已经致电那位纽约的医生,要求手术公开,到时我们可以看看究竟是一场怎么样的秀。

会议室里议论纷纷,这件事实在影响太大了,所以大家忍不住议论起来。

“诸位!好像对这次的连体姐妹的手术有很多意见?”马西莫敲打桌面。

马西莫是介入医学的大师级人物,在医院里的地位很高,所以大家听到他发言,都停下议论,把目光投过来,想听听他是什么意见。

“如果手术会公开直播,我建议大家一定抽空看看,这样对你们将终生有益。”马西莫不想做过多的评论,这一帮人不过是在自己狭隘的圈子里发表无知的言论罢了。

“请问,马西莫医生,你的意思是?”有人不明白马西莫的话的意思。

马西莫淡淡地说:“这位主刀医生是中国的杨平教授,我比大家要熟悉他,他是一个临床医生,据说我所知,他的主业是骨外科,这次获得诺奖的科研成果只是他利用业余时间随便弄出的成果,不是他的主业。”

大家立刻惊呼:“你的意思是---他获得诺奖的成果只是他用业余时间做出的成果?”

“是的,没错,他是一个比曼因斯坦更加全能的选手,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科他都涉猎,只是他不喜欢用英语发表论文而已,当然,不喜欢归不喜欢,他还是勉为其难的用英语在《自然》《科学》和《细胞》期刊上发

表了十几篇文章。”马西莫语气平淡,但是吐词清晰。

“十几篇?”大家再一次惊呼。

“他偶尔也做一做介入手术,只是偶尔做做而已,但是他的介入手术水平比我高出一截,我亲眼看过他做手术。”马西莫终于说出这一句话。

比马西莫的水平还高?那是什么水平,马西莫不是世界最顶尖的水平吗?

而且他还只是偶尔做做介入手术就比马西莫的水平还高,业余时间做出的副业成果获得诺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时间到了,开始我们的全院会诊吧。”

马西莫看了看时间,终止了大家的讨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