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 > 第三百九十九章 三辞三让,终是称帝!

第三百九十九章三辞三让,终是称帝!(第1/2页)

八月末,凉意渐深。

黄道吉日宜出行,又恰逢天高气爽,神京城外三十里人山人海,气氛热烈而喜庆。

天下名士、各业达者,世家望族相继聚集于京畿之地,一来恭贺摄政王率领雄师凯旋归京,二来也很期待“辞旧迎新”,天下开启崭新的篇章。

“谁会第一个劝进?”大儒博者私底下议论纷纷。

这个人肯定不能是摄政王的亲信部属,那样太刻意了。

这个人还得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最重要的是,头位劝进者,势必会留下滔天骂名。

阿谀媚上,只为求荣。

而且无情背弃前朝社稷之恩!

正当世家名儒议论激烈之时,遥远处传来百姓山呼海啸的声音,无数子民呐喊着“凯旋之师”,“摄政王威武”,人海看不到尽头,声音掀起层层巨浪。

万众瞩目中,金色王冠金色飞鱼服御马于官道,迎着天下人的顶礼膜拜。

行六里路,只有声震云霄的欢呼声。

欧阳秀才双鞭三人的笑容稍有凝滞,怎么还没大臣拦路?

七里路,顶礼膜拜声不止。

骤然。

数十人自人群疾奔出来,一起拦在官道。

为首者头戴梁冠,金色簪纽格外耀眼,红色袍服鲜艳而灼热。

周遭慢慢安静下来,人山人海的百姓看到有人阻止摄政王凯旋返京,很快就死寂无声。

无数人屏气凝神,目露震骇之色。

特别是天下名士和朝堂官员,更是瞳孔骤缩,难以置信至极。

他是谁?

今年科考的新科状元柳元嘉啊!!

论权力官职,状元入朝也只是进翰林院潜修,仕途生涯未必能登高,历来有七成的状元在权力场上落寞。

但一个状元在民间的崇高地位,内阁阁老和六部尚书都比不了!!

家家户户都渴望出一个状元郎,状元郎的一言一行,不止影响天下读书人,百姓都会奉为圭臬。

万万没想到,状元郎会做第一个劝进者!!

博取名望?

本是天下科举的榜首,何需再添声名,况且未必都是褒奖。

谋夺权势?

状元郎都是进翰林院潜修,只要自己有能力,前途无量,谁都挡不住!

况且殿试试卷,前首辅杨公亲自批阅,夸赞柳元嘉有宰辅之才且实干不虚浮,杨公一双火眼金睛,阿谀之人能逃过他的法眼?

究竟是为何?

得到大乾社稷钦点的状元郎头一回劝进,放在史书上都极具冲击力。

至于柳元嘉身后的士子都是新科进士,跟随状元郎的脚步。

迎着无数目光,贾环纵马而来,静静注视着新科状元郎。

他记忆深刻。

科考舞弊案,这位士子用平静又坚定的口吻说了一句话——

“再考一百次,我也能夺魁!”

对己身才学的自信,很有感染力。

他确实做到了,登顶科举之巅,成就状元荣耀!

天地俱寂,柳元嘉上前恭敬施礼,察觉到摄政王赞赏欣慰的目光,状元郎一时间眼眶泛红,他强行压住鼓荡的情绪,慷慨陈词道:

“景德十九年,家姐惨遭毒夫残害抛尸井底,伪造成投井自缢,整个县衙和毒夫官财勾结,沆瀣一气,视人命于草芥。”

“我柳元嘉悲痛绝望,求告无门,从县衙到府衙直到京师刑部,状纸石沉大海,走投无路,我只能去锦衣卫衙门苦苦哀求。”

“世人皆知,锦衣卫监察百官,维护社稷安靖,人命官司是县衙的职责。”

“但那天清晨,一位锦衣卫总旗站在我面前,他只有十七岁,比我年纪都小,却非常坚定地告诉我,人命关天,必须彻查清楚,无论牵扯多大,定斩不饶。”

“这位总旗大人用良知捍卫公义!最终家姐平冤昭雪,狼狈为奸的恶人们通通绳之以法!!”

“那位总旗大人,便是现在的摄政王!”

说到最后,柳元嘉泪花点点,无论再过多久,想到晨雾弥漫中走出来的黑色飞鱼服,他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周遭的名士世族恍然,难怪新科状元会冒着污名的风险第一个劝进。

文武百官同样情绪复杂,整个朝堂都是从“抬棺死谏”知道锦衣卫衙门有贾环这号人物,原来摄政王很久之前就扶弱锄恶。

柳元嘉朝拜着金色身影,继续说道:

“景德二十年末,乡试科考舞弊案,涉案者有内廷权宦的侄子,有朝堂官员的子嗣,也有神京权贵的继承人,为了举人名额走邪门歪道。”

“有一个锦衣卫站出来了,他说科举是国策,是寒门庶民上升的通道,纵然是权势者胆敢破坏公正,他都要追查到底!!”

“其中一个舞弊者,是这位锦衣卫的亲兄长,他没有包庇,他照样将其拘进诏狱严刑拷打,为此背负不孝的骂名!”

“他只图两个字,公正!!”

“他就是摄政王!!”

高亢的声音传遍四方,经过无数人口口相传,百姓们发自内心地佩服。

亲兄长作弊,试图占据别人的举人名额,摄政王不允许!!

就算被痛骂不孝,他依旧坚持公正,这是何等崇高的品德?

文武百官恭敬垂头,在如此庄重神圣的场合,影响力极大的新科状元郎却在诉说两件很小的事情。

但恰恰是这两桩事,更凸显了摄政王的高尚品德,崛起之时有良知有公义,掌权之时依旧坚持公正。

人群中翰林院编修秉笔直书,记录着神圣一天的全过程,新科状元当然不可能说谎,三法司肯定有卷宗留存。

至于话外贬低景德年间,那也是前朝旧事了,景德年前藏污纳垢,现在才能更好地激浊扬清。

就在众人继续看向状元郎时。

突兀。

柳元嘉做了一个极其无礼的举动。

他抬手指着金色身影,痛骂道:

“摄政王,你神格加身,又得臣民拥戴,挽狂澜于既倒,解中原百姓于倒悬之苦,一举葬灭北莽帝国,你若不称帝,芸芸众生何所仰?天下万民何所从?”

“你再不称帝,就是寒了天下百姓的民心!!”

说罢扑通跪倒,掷地有声道:

“恭请摄政王顺合民意,登顶大宝!”

身后的新科进士们随之跪伏高呼:

“恭请摄政王顺合民意,登顶大宝!!”

渐渐的,百姓的声音从首到尾蔓延三十里,人人心甘情愿一脸崇拜,京畿之地响起震天动地的呼喊声。

不管是从前还是以后,摄政王都应该是皇帝!

今日之前,他功盖海内。

今日之后,他许诺免除田税,废除一切苛捐杂税,长达八年!

面对山呼海啸的请愿声,贾环跃身下马,来到状元郎面前,强行将他扶起,朗声怒斥道:

“本王受皇恩辅佐社稷,岂敢辜负,你如今劝本王称帝,是陷本王于不义!”

“此话休要再提!诸位速速起身!!”

说罢挨个将进士们搀扶起来,态度格外坚决。

柳元嘉神色焦急,又不敢再劝。

无数百姓鸦雀无声,当摄政王拒绝的话语传来,所有百姓都愁眉不展,心急如焚。

猛然。

“摄政王!!”一位紫袍玉带的老人疾步来到官道。

正是当朝首辅!

紧接着,内阁诸公和六部大员,及翰林院清贵官员,还有各部衙门的官员通通都跟在诸葛首辅后面。

一炷香内,各地封疆大吏包括五品以上的武官,陆陆续续走向金色身影。

如果是在兵谏政变那一夜不久,摄政王想要改朝换代,他们绝对绝对不可能出现,简直是荒谬绝伦,野心勃勃让前人在天之灵恶寒,让后人观史都觉得无耻。

但摄政王灭掉了几百年的北莽帝国,这是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战功,为中原开疆拓土,为后世铲除危机,使得中原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百九十九章三辞三让,终是称帝!(第2/2页)

鼎盛威望,深入神州各个角落,当世神明,护天下万民安宁!

摄政王确实配得上登顶极巅!

诸葛首辅来到跟前,诚恳地躬身行礼,朗声道:

“摄政王从微末中崛起,铲奸除恶,为民谋福祉,朝中逆臣如江无渊、如崔向巍,如姜氏姜岐,如尹氏尹皇后,他们居于中枢,一令便可倾轧天下,若非摄政王扫过重重阻碍,将他们悉数铲除,朝野早就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白莲作乱几十载,江南富庶之地满目疮痍,白莲首恶大肆屠戮官民,致使江南人人自危,畏之如虎,若非摄政王勇盖山河、扶厦将倾,一全三十年未竟之功,江南早已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北莽狼子野心,威压神州数百载,百姓谈蛮色变,狼蛮掠我山河,杀我子民,若非摄政王神威无匹,横推万里,我神州子民仍日夜防患狼蛮,民心难安。”

不愧是朝堂宰相,不假思索,一口气说完,字字浑厚有力,接着铿锵有力道:

“请王爷早膺大位、统御万邦!”

身后文武百官整齐划一地躬身,异口同声道:

“请王爷早膺大位、统御万邦!!”

声音顺着初秋凉风,传遍方圆几里,无数百姓也发自内心地震吼:

“请王爷早膺大位、统御万邦!!!”

贾环目睹这一幕,幽幽长叹,接着快步来到诸葛首辅面前,将老人给扶起来,又一一安抚内阁诸公及社稷重臣,最后斩钉截铁道:

“尺寸之功,焉敢觍居帝位?此事休要再提!!”

说罢不顾众臣劝阻,执意折返回汗血宝马,准备回京拜见君上。

岂料,麾下悉数跪拜在地,声音饱含敬仰而又高亢:

“恳请王爷登顶大宝!!”

欧阳瑾秀才双鞭他们统一跪地呐喊,紧接着,天下各地锦衣卫都恭敬跪伏,在地不起。

其中有江南赶来的花痴陆百户,也有岭南严百户,更有致仕享副千户待遇的王正伦王副千户。

每个人都发出坚定不移的声音——

请摄政王登顶大宝!!

其中严百户眼眶湿润,激动得难以自持。

他和摄政王初识,只是巷尾擒拿秃驴,彼时摄政王只是籍籍无名的力士,却又雄心胆魄,遇敌不退,迎难而上。

原本以为贾环小兄弟终其一生,顶多是副千户,没想到短短几年,竟成就了无上辉煌!!

而王正伦跪在地上请愿,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昔日麾下的总旗之一,三人为了百户权势竞争,那时候他就看到了贾总旗眼中熊熊燃烧的野心火焰,他也知道这肯定是未来权力场上的人杰。

猜想过贾总旗会走得很高,但万万不敢想,贾总旗在几年间创造了那么多惊心动魄的大事,也缔造了旷古绝今的传奇经历。

“请摄政王登顶大宝!”

王正伦始终呐喊,眼前似乎回荡着英姿勃发的少年站在天枢房官署那意气风发的模样,再跟如今极尽风华的摄政王身影重重相叠。

金色身影屹立原地一动不动,放眼望去,官员部属百姓都在呼喊请愿。

而摄政王无动于衷。

热烈的气氛逐渐冷却,百姓们越加焦急。

虽说摄政王谦逊,或者真的不想要做皇帝,但这是大家共同的愿景,摄政王不能让天下人失望呐!!

忽然。

自神京城方向驶来銮驾凤辇,身后跟着浩浩荡荡的王公大臣,大乾大皇子三皇子及公主们都立在后面,队伍绵延数里。

赵姨娘贾母贾政贾探春也在其中,赵姨娘头戴美轮美奂到极致的超一品凤冠,紧张得呼吸紊乱,却又睁圆眼睛看着前方。

贾老太太满头银丝微颤,激动得心绪飘飞九霄,就在今天,就在今天,这已经不是荣耀层面,而是开国!开国啊!!

半刻钟后,銮驾凤辇已至近前。

天地死寂无声,氛围格外僵硬。

贾环毫无迟疑,躬身施礼,毕恭毕敬道:

“微臣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太后娘娘千岁!”

闻此,百官齐齐施礼参见圣上,无数百姓也只能跪拜帝王。

陈太后一头凤冠,身穿曳地凤裙锦绣纹章,当她走出凤辇,便慢慢扶着龙辇里的幼帝,她牵着帝王来到摄政王面前。

姜氏族人心如刀割,低着头害怕注视,可浑身血液一片冰凉。

天地见证,史笔直书,万民目睹,帝王和陈太后离摄政王咫尺之距。

陈太后深呼吸一口气,雷霆震喝道:

“摄政王乃当世神明,神光映照华夏大地,功盖海内,上通天穹,下慰万民,璀璨光芒非姜氏萤烛之微所能媲及!!”

“姜氏再试图掩盖摄政王光芒,那便有罪于神州,有罪于万世!”

“请摄政王顺合民意,登顶大宝!!”

身边的幼帝吐字不清,因练习了月余,此刻也跟着娘亲喊道:

“摄.......摄政王登.....登顶大宝。”

幼孩用很长的时间艰难说完这句话。

“陛下.......”贾环语塞。

这时,陈太后接过贴身宫婢递来的传国玉玺,双手捧起,毫无征兆地拉着幼帝跪在地上:

“摄政王再拒绝,我跪地不起。”

刹那间,内阁诸公齐齐跪地,短短几息时间,方圆十里人山人海再无一人站着。

包括赵姨娘贾母贾政,此刻也膝盖着地,低着头等待。

“你们!”贾环立刻搀扶太后娘娘和幼帝,沉默许久后接过传国玉玺,肃声道:

“既如此,朕愿承天地之重,造福万民!”

话音落罢,天地凝滞,画面戛然而止。

陈太后牵着幼儿,字字珠玑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长松一口气,清了清嗓子,山呼海啸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欧阳瑾秀才双鞭带着天下锦衣卫竭力高呼,几乎是从肺腑里吼出“万岁”,内心的激昂涌上天际。

百姓喜笑颜开,终于得偿所愿,这下高兴地顶礼膜拜: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姨娘贾母贾政贾探春也在跟着人潮呼喊,声音如海啸席卷,层层叠叠冲击天际,久久没有停息。

这一刻开始,环儿就是皇帝了!

皇帝啊!!!

赵姨娘眼眶里的泪水直打转,谁家的儿子再争气,封侯拜相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可自己肚子里出来的竟然成了开国皇帝。

回想着过往年月,回想着环儿坚定的眼神说要闯荡事业,一次次身陷绝境,一次次重重围剿都没有击倒环儿,自家儿子更强大地站立,直至今日无上荣光!!

贾政趴在地上跪拜新帝,早就老泪纵横了,自己这辈子平庸,没想到能落得太上皇的尊称,跟汉高祖刘邦之父刘太公一样,纵然现在死了也是笑着死啊,还得举办国葬!!

四面八方的朝拜声震荡天穹,贾环朗声道:

“诸位请起。”

人山人海叩谢皇恩,场面壮阔恢宏。

龙辇凤辇搬离,万众瞩目中,内廷二十四监掌印联合推来一辆崭新精制的龙辇,外雕金龙,内部刻着日月山河,底下还有山河疆域图,每一寸都象征着尊贵皇权。

金色身影手托传国玉玺,一步步走向龙辇,在无尽欢呼声中,辇车缓缓驶向神京城,沿途礼乐声高奏。

文武百官紧随其后,这一刻启,要翻开崭新的篇章了。

这场劝进称帝堪称完美,希望新朝能走向盛世。

接下来便是择日登基大典,听皇帝之父说起,陛下要举行大婚。

辇车里,贾环闭目养神,神色格外宁静,许久后却又露出灿烂的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