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 第551章 梨就是离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551章 梨就是离

簡繁轉換
作者:百里逍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22:09: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杨水文看不到青云公司的数据报告,却经常能听到各种讨论,尤其是前段时间红红火火的扶持食品评选,刘明现主管轰轰烈烈出去单干,就有好事之人闲扯,说总结过特征,那些敢带头向前冲的都是大户。

大户,不光是指家里有些底子经得起失败,更是有人脉资源,能镇得住场面,就像茶场果园,别人不敢种的时候你敢,别人看到是好营生红眼的时候,你能压得住,这其中明争暗斗都是需要能力魄力的。

种梨本是好事,可要只有一家两家,成本就太大,不光是地小棵数少,难成气候,更大问题是挡不住其他人眼红,拔你苗子,砍你枝子,摘你果子,讲究点趁你不在,不讲究当着你面。

你要是骂他,他笑你小气,背后给你安罪名,拿着你心爱的梨树,反复拿捏,要是大方给吃,多少算够,什么时候算头?

许多时候没人敢做新的,不光是缺少本钱,缺少思路,更是各种可知未知的风险太大,随随便便就血本无归。

罗家刘家黄岗张岗叶岗好些人,之所以心安理得享受青云带来的好处,确实是拼了命的,否则你刚种的苗,就被人拔了这种事,罗学云就是一千只手都忙不过来。

杨远本身有情怀,心里也明白情况,带着大家走是希望能成集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才不会有更多人变成藏在暗处的坏家伙,需要帮助的家庭也能真正有机会尝试变好。

“多少户?”

杨远一回来,俩儿子就追问。

“十户。”

“爹,你这队长当得稀烂。”杨水武口无遮拦,“就这几家相信你啊。”

“哥,话不能这么说,光是买苗和三五年占着地的成本,就很难消受,能有十家已经不容易。”杨水文道。

“那现在还能干嘛?”

“能,十户有十户的做法,一队有一队的做法,当然最好是每家都能参与进来。”

“说说看。”杨远问道。

“第一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跟我们厂说明情况,请他们帮忙出一个意向书,保证将来我村的出产能解决销路。”

“这好办吗?”

“我们厂很愿意帮助农户解决困难,应该不会拒绝,毕竟的确需要梨子,这个交给我,您别再找罗总,这么点事,小题大做。”

“你有这本事?”父兄俩都很惊奇。

“青云公司是家很不一样的单位,我说不清,但就是很特殊。”

杨水文道:“第二就是成本问题,我的想法是正经做一个种梨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名义向信用社申请低息甚至无息贷款,省里领导来玉阑考察专门说过这件事,加大对农村扶持力度,像我们这种创业脱贫的事只要干,就很容易批钱的。

如果这个合作社能涵盖全队最好,直接可以用大队名义,合作社把大家聚在一起,在种梨之外,可以一起搞点别的东西,砍竹子做大扫把,野象草做小扫把,从县里接一些毛衣围巾手套编织的订单等等。

这样一来,不光能给大家增加收入,减少对种梨的担忧,还能让大家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若是有什么手工活真做大做好,等同找到新的财路。”

杨远点燃香烟,老半天不说话,水武嘟囔道:“麻烦,事情越搞越多,这么揽活上身是嫌弃自家事还不够操心么。”

“若是嫌麻烦什么都别干,忘了三爷家的教训?好不容易大着胆子种了一亩地西瓜,多少到地里偷偷摘的,连吃带祸害,到了还要骂三爷没本事,西瓜种得不甜,活该卖不出去折本。”

杨水文道:“咱爹是队长,不能像彭帮益他们那样甩脸耍酒疯,动不动就跟人家斗架吵嘴,既然要顾忌名头,就只能让更多人和我们一起,有啥事给咱爹壮声势敲边鼓。”

直到三十年后,家家户户早就不缺一两亩地的收成,可仍然有人要把田埂往人家方向做,把菜地盖住水泥路,多那一分两分发不了财,但就是要争要斗。

都窝在一个冲里,很难吃独食的,就像杨水文去食品厂上工,还没当班组长时候,就有无数人来打听求情,能不能带带俺家娃,带带你兄弟之类的。

可以说任何一个人想要发展起来,后面都有无穷多拖后腿的,不是没有通情达理的,只是现在这时候山村人通的情理就是互帮互助,一个祖宗下来,一口水井养大,你家少什么东西找我,我家少什么东西找你,基本上就是这么过来的。

杨远比儿子更清楚这个道理,所以他更加发愁,生产队挣工分时,有硬邦邦的收入吊着,到后面都很不好管,现在再搞这一套,不是穿新鞋走老路?

“文啊,你这个说法,我怎么看像是做生意呢,俺家起头把他们当伙计?”

“若是这么想也没错,就是没有固定工资固定项目固定场所共同投资的生意,对参加种梨合作社的人家,才有资格一起做副业贴补家用,从而紧紧跟我们站在一起。”

杨水文道:“厂里把这种方法叫做青云模式,通过一个核心业务和诸多好处,把合伙者凝聚在一起,利益相同才能行动一致。”

“这样搞彭家冲不是要散了吗?”

“一个大队数个小队不同的姓氏,本身就是散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带上真心想变好的,不愿意的人就随他去,即便五年后看到结果再种,他们也能等,但是我们不能。”杨水文道,“爹先你做好这十户的工作,其他人再等一等,不行就算了。”

杨远琢磨半天,发现真要做下去只能按照小儿子的想法,发挥队长的余温将种植户组织起来,没有相互打气,许多人都会打退堂鼓的,而合作社做些手工活确实是个办法,毕竟要贴补家用。

“俺家文出息了,将来老杨家的风光可都看你了。”

杨水文微微一笑。

“要是爹和哥能把梨树种起来,将来带动彭家冲甚至李坪搞个梨园梨乡什么的,风光还得看你们。”

杨水武不满道:“什么你们我们,都是一家人算得这么清楚干啥?你忙来忙去又是出主意又是找人,家里还有你一份地,不管是收益还是风光都有你的。”

看儿子光摇头不说话,杨远心里一沉。

“上次我去青农学习,听说青云公司在城里盖楼房,到一定资历和级别的职工都能分房买房,文,你变着法鼓动老子做产业,该不是打算陈清安家不回来了吧?”

杨水文愣了愣。

“两县离得这么近,咋可能不回来。”

“也就是说真打算当城里人?”

“爹,老话说成家立业成家立业,我这工作焊在食品厂,说难听点,将来厂子不倒闭,还要干个三十多年,家里地也没工夫种,这家只能安在厂子边。

虽说青云不是国营厂,对职工安排还是尽心尽力的,住房学校商店医院都在往东城盖,孩子将来上学生活总是比家里好点。”

轻声细语让父子三人都沉默,老半天不知说什么好,叭叭抽着香烟,顺着堂屋院门一直向外看,看到门口的草垛,看到门口的杨树。

这年头的农村人是被焊在家里的,除非死别,很少生离,若不上学当兵,也就没什么做工的机会,基本上一家人从小到大都是在一块,兄弟之间真是一块光着屁股长大,一块娶妻孩子,一块干活变老,再一块上山埋进邻近的坟里。

可惜,杨水文这一代绝大部分人,注定年轻时要离开老家离开父母,去外地去大城市混口饭吃,然后结婚生子再看着儿子女儿离开老家离开父母,去外地去大城市混口饭吃。

往后十年看,杨水文已经很幸运,起码他在家乡找到不错的工作,攒钱买个摩托,每到星期天还能带着小家大包小包回老家,那些找不到,只能在父母的期盼中,一年又一年回家离家,因为舍不得电话费,还要写出一摞一摞的书信。

此时,杨远还想不到那么远,但却已经很清晰感受到,小儿子离了家就是真离了家,以后再回来也就跟客人一样,住个两天就走,他早该想到的事,现在确定而已。

“是好事,多少年都盼着能吃一份公家粮,稳稳当当没忧愁,青云厂甭管是不是私人的合资的,能混口饭吃养活自己就很好,文啊,好好干,别给老杨家丢人,当好班组长,也别再惦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爹!”

杨水文眼眶湿润,忍不住哭出声来。

“这叫啥事,啥事啊。”

杨水武把头埋低,呜咽起来。

“娃,都别哭,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离了父母兄弟也要更好,要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常回家跟爹说,茅屋再破都是你家。”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家庭结构生活方式以及人的情感,都是在挤压中被迫改变,杨远父子三人都很清楚,有些东西变了就是变了,就像木头做成家具,鸡蛋做成蛋羹,永远变不回来,种梨一事因而势在必得,三个人都有不得不做成的理由。

杨水文的申请报告一路传到袁晓成手里,让后者敏锐意识到有些潜移默化的效果,真的被青云公司做到,食品厂对职工业余生活的丰富,寓教于乐的培养,令他们逐渐有别于当初土头土脑,只知道埋头苦干的农家小伙。

比如这份申请。

袁晓成猜不出杨水文究竟出于什么样的念头,促使他鼓舞家里人种植梨树,搞互作社,或许是出于亏欠,将来不能守在父母面前,跟他一起栽秧挑捆,或许是自己生活好些,就是简简单单想把这份好处传递给家里。

总之,罗学云希望的青云公司像棵大树惠及更多家庭和个人确实做到了,的确给许多人推开一扇看向崭新世界的窗子,给他们种下生长改变迎接美好未来的种子。

诚然,千家万户终究不能顾全,但只要有一个就不算白费。

袁晓成欣然签字盖章,给杨水文推荐买梨树苗的门路,嘱咐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开口。

春秋都可以种果树,杨远得知青云食品给予保障之后,决定兵贵神速,不等明年。

他愈发热情积极,挨家挨户动员,五到十年的市价收购意向书确实让许多人萌生信心,有保底跟没保底还是不一样的。

等杨远自己担保,以合作社名义贷来助农款后,彭家冲犹豫的乡亲们再没法无动于衷,杨队长都把饭喂到嘴边,还担住最大的风险,这还不敢跟着搏一搏,对不起杨远,也对不起自己。

人这一生能有多少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就是一两亩地,贴三五年嘛,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

十户暴涨到一百五十户,每家要种一到两亩不等,瞬间从几百棵苗,变成近两万棵的大果园,如此庞大的数量,差点击垮杨远,把他这个带头人吓得退缩。

还好两个儿子,一个不断支援工资,背后打气,一个跟在身边,摇旗干活,给杨远撑下来的信心,咬着牙干下去,请农技员过来勘探指导,一起挑选果苗,组织学习班,培训养护知识,风风火火做起来。

蒲集。

王鹏叉着腰,派头十足。

“杨队长不是我吹,俺们乡专做苗木,跟青云农业有合作的,果苗绝对适合玉阑的土壤气候,好种活结的多,来尝尝俺们梨树结的果子。”

“都有哪些说头?”

“开华、磙子、苍溪雪、慈梨、明月、长十朗、晚三季、太白、江岛、金水、湘南、小黄梨……全国各地优良品种都试过培育改造,在跟青农合作之前,我们都干了几百年。”

王鹏吹牛皮不打草稿。

“我推荐你们种明月梨,这种梨果肉细脆味道甜,汁多品好耐贮藏,适合做罐头饮料,最关键是极易成花,早果早丰高产优质,效益会很好。唉,别!”

“怎么呢?”杨远问道。

“梨就是离,不要分着吃。”王鹏笑道,“不管买不买,老王我管够,大家可劲拿。”

“还信这个?”有人道。

“图个吉利。”王鹏道,“惠而不费。”

杨远望着手上的梨子,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连着薄皮一口咬下去,灿烂大笑。

“王老板有本事,这梨子,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