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二三九章 私货

诡三国 第二三九章 私货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不能说李儒愚笨,而是只能说思维定势这种东西,极少人可以灵活的突破。

斐潜也并不是比李儒聪明多少,但是毕竟是后世那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活干得多了,像这种临时抓人过来顶个工的事情没少做,并且也是一个旁观者,也没有那么多的繁杂事务不断骚扰,因此比较容易跳出来思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为奇。

李儒的之前的思路的确是走到了死路,听到了斐潜这样讲,真的就像是又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一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因此李儒才郑重其事的感谢,并明确表示不管斐潜是找自己什么事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会帮忙,以此来希望作为交换,让斐潜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迁都之策。

可以说若是之前李儒对斐潜还略略有些不怎么在意,现如今就是已经将斐潜视为平等之辈来进行对待了。

斐潜也是拱了拱手,谢过了李儒,说道:“确有一事欲烦扰李长史……”斐潜就将要“过所”之令的事情说了,当然,斐潜不会和李儒全盘托出,七分真话里面掺在三分的假话才不容易被人察觉。

像这个事情,肯定是要动用到车马,所以只要李儒交待一声,是运的什么东西,大概方向是走那边,都是瞒不住的,所以这些内容,斐潜都是实话告知,但是目的地,斐潜只说是送到河东。

因为蔡邕之前毕竟和河东卫家有过联姻,虽然现在两家交恶,但是一则卫家一直还扣着蔡琰的陪嫁,略有理亏;二则这种事情也不是什么可以光耀宣传的事情,所以大多数人也并不清楚蔡、卫两家到底目前处于什么状态。

因此说送书籍暂时到卫家存储,以避遗失,也不是说不过去。

况且斐潜的目的就是只要能出了司隶,脱离了董卓军的控制就好,在河东郡的地界,崔家的商路还是畅通的,转运到平阳郡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李儒当即点头同意,在他看来,既然是蔡邕的藏书,就是个人的财物,要怎样处置也是蔡邕自己决定,况且蔡邕又不是跟自己敌对,根本没必要拦阻,不过却像是非常随意的问了一句:“……汝视刘景升并非明主耶?”

斐潜沉默了一下,拱拱手,并不回答,其实也算是默认了。毕竟这个事情并不难推断,如果斐潜视刘表为明主,一个是不会轻易辞职,二则将是蔡府的这些书籍也不会运到河东去,而是或许会想办法运到荆襄去……

不过么,在李儒的观念里面,只要斐潜不是给关东士族在做事,略有一些私心,又或是有一些隐瞒什么的,只要是与董卓方面无碍,李儒就选择性的无视了,毕竟人都是有七情六欲。

所以李儒当即命人去办理了一个“过所”,将其交到了斐潜手中,并让人上了茶汤来招待斐潜。

李儒自己也端起茶碗,缓缓的喝了几口茶汤,觉得干枯的喉咙终于是得到一些滋润,舒适的露出一点笑意。

这几天,忙得几乎连饭都没有什么功夫吃,而且事务太多,千头万绪都加在他一个人身上,所以就算是山珍海味都食之无味,更不用说静下心来喝一碗茶了……

李儒等斐潜也放下了茶碗,才缓缓的说道:“子渊方才所言一日之粟,需如何解之?”

斐潜方才跟李儒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是基层官吏的问题,第二个就是一日之粟,还有异族而迁和同师进退的问题,见李儒如此痛快的就将“过所”交到了自己手中,便也不拿捏什么,干脆一起回答了。

“一斗之粟,以水徐徐煮之,所得糜粥可供一家三口一日所需,然若不得水火,囫囵而吞,一人虽食不得厌尔,故而迁徙必先设营地,日出而行,日落而息,东都西都相距不过六百余里,可沿水而设大营十余座,当可循而行之,如此方不为乱。”

为什么迁徙的时候人容易疲劳和死亡,而军队有时候也走同样的路程,甚至有时候还走更长的路,却没有像迁徙的时候那样容易产生疲惫感和骚乱,除了军队的纪律之外,没有目标参照物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如果每一天知道下一站在哪里,走到那边就有东西可以吃,那么多数人都会坚持下去,并且不会轻易在半路上放弃,而且分批结成队伍前行,不但便于管理,而且也不会因为恐惧下一顿没有吃的,就胡乱的过多的消耗粮草……

如此一来,既加快了整体的行进速度,也不至于半路上死亡过多。当然,一些体弱和伤病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却可以因此比乱哄哄的一窝蜂的迁移要少死很多很多人……

李儒思索了一下,说道:“善!”

原本就是要将粮草往西运输的,现如今不过是将原本间隔较长,数量较少的营盘,变成间隔较短,数量较多而已,虽然会花费多一些兵卒的气力来修建更多的营盘,但是算起来能够保障更多的迁移人口,这一笔还是非常划算的。

况且如果路上能够不浪费粮草,尽快完成迁徙,按照目前洛阳城中的储备来看,也还是可以支付的,所以有序的行进更有利于整体计划完成,李儒自然是没有反对的道理。

斐潜继续说道:“一族之人,同姓同宗,故而心齐,相互扶持,路虽远亦无碍也,若杂族而行,易生事端,故而可依同姓同宗分批而进,即可无碍也。”

李儒点点头,但是没有说什么。这一个说法虽然很美,但是可执行性么,还是有待商榷,因为同宗同姓在一起,就意味着所谓的乡间的那些乡老什么的也是在一起行动,若是遭到有心人鼓动,反倒是更容易引发问题。

不过李儒也没有当场提出反驳或是训斥,在他看起来,这只不过是斐潜并没有太多实际的经验,所以才会说出这种想法虽好,但是却有些小问题的建议,属于无心之失,没什么好指责的。

“围三阙一,乱其军心尔。如今归乡在即,若无约束,军心亦乱矣。当可令兵士随百姓徐徐而退,至京兆而计之,百姓存多者赏,亡众者罚,即可内安百姓之心,外攮外敌之患也。”

李儒听完,微微笑了笑,看着斐潜说道:“此法虽良,然不得行尔……”

斐潜的心不由得噗通漏跳了一拍,难道是掺杂其中的私货被李儒发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