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三一五章 辞行

诡三国 第三一五章 辞行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斐潜静静的端端正正的跪在堂下,而在堂上的珠帘之后,大汉王朝的天子——刘协也静静的坐着,看着他。

原本斐潜可以不用来的,因为虽然按照惯例,外派的大臣需要前来辞别皇帝,但是那是指比二千石以上的郡守级别,而斐潜的官职最高的也顶多就是比一千石……

奈何斐潜的官职实在是太特殊了,再加上蔡邕递送上来的奏章,让刘协有了见一见斐潜的想法,因此在获得了李儒的同意之后,才在德阳殿的东阁,召见了斐潜。

一个皇帝,想见一个臣子,需要经过另外一个臣子的同意,说起来十分的不可思议,也是很讽刺,但是这就是现在的情况。

就连现在,在堂外都还有侍卫矗立,虽然没有摆出一副侧耳倾听的样子,但是实际上,或许侍卫,或许宦官,也多半有人会负责将两个人谈话整理出来交给李儒去看……

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董太后其实并没有多少的文学素养,她甚至和乡间的那些不识诗书的妇人并没有差多少,小气,贪财,有时候讲话都不经过大脑,但是她对于刘协是真心的喜爱,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总是先想着刘协。

因此刘协也是在一个相对于宽松的环境下长大的,比较像一个正常的小孩,爱笑,爱闹,胆子也相对较大,当然,这也是他在董卓兵士威压之下,还能挺身而出的一方面的原因。

但是现在的刘协,已经完全变了。

能想象的到一个十岁的小孩已经开始完全像一个大人一样思想,一样的说话,甚至每说一句话都慢吞吞的么?

“……斐中郎,”斐潜现在的官职着实比较怪异,所以刘协考虑了几秒钟之后,觉得还是称呼这个比较习惯,“……并州同化之策,汝有几分把握?”

斐潜拱手答道:“不敢有瞒,小臣并无把握。”

不是斐潜忽悠或是其他,而是真的没有什么把握,后世虽然有些例子可以参考,但是一定能在汉代实行么?

斐潜也不想为了博取在皇帝面前的好印象,就胡乱的拍胸脯,有时候轻易的许诺,又或是夸大报喜不报忧都是一种自己给自己挖坑的行为。

刘协则有些奇怪,问道:“……何也?”

“无兵,无财,无粮,无人,固无把握……”斐潜回禀道。

斐潜说的很直白,也很实际,现在他掌握的资源都可以数的很清楚。

除了自己原本的那些私兵之外,斐家家主斐敏支援了他护卫三十人,马匹十五,普通兵甲五十具,全身铠甲五套,另外还有一些兵刃和粮草。

斐家本身就不是非常大的世家,而且斐家同样也面临着迁徙,也需要护卫来保护主家上下大大小小的人一路往西,所以若不是斐潜自请并州化解掉了袁家和杨家的对于斐家的矛盾,斐敏还真不一定拿出这些来……

朝廷这边则是算是比较多一些了,总共是调拨了五百的兵士,其中并州兵两百人,北军三百人,算是正式的划归到斐潜的指挥之下,并配备了长枪五百,环首刀五百,兵甲五百,衣、袍、袭、绔各一千,弓两百,弩一百,盾一百,马五十,箭矢若干,另外其他像什么斧、链、钩、爪、叉、角等等杂物两车,粮草二百石,还预支给斐潜三个月的五百人的兵饷……

也就是说,大汉替斐潜组建了一只五百人左右的军队,归属其管辖,并包了三个月的维护期,三个月之后,就不在报修范围之内了,需要斐潜自己去解决了。

以上就是斐潜全部的家当了。

若是比起一般人,那是相当的可观了,像之前斐潜去过的谷城,也就是两三百的守兵,所以说现在斐潜一个人掌控的兵力,就抵得上两个县城的总兵力了。

但是,这个并没有什么卵用。

并州那么大,五百的兵,哦,在加上斐潜自己的私兵,六七百人扔到并州里面,真的是一个浪花都溅不起来……

不过斐潜这样讲,未免就让刘协有些不解了,说道:“既如此,何去之?”

“凉用兵,平叛羌,十有四,用二百四十亿。财政为之匮乏,府帑空虚,百官减奉,贷于王侯,仍不得解……”斐潜说了几个数字,也就是东汉在对付西凉羌胡叛军的时候的所花费的军费开销……

东汉因为采取的是募兵和征发相结合的兵士结构,所以在军费开支上比西汉要多很多,而且斐潜所说的例子仅仅是对羌胡作战其中的一次……

可以说东汉对于西凉的羌胡的政策出了问题,导致羌胡反复叛乱,进而影响到整个的国家财政,致使为了平叛,东汉王朝不得不多次举债,向各个郡县增加赋税,就进一步增加了对于普通百姓的压榨程度,最终百姓不堪重负,又遇上了灾年,活不下去了,就发生了黄巾之乱。

当然,在这其中,各地的士族也因为乱世的原因,结坞自保,吸纳黑户,导致汉王朝的赋税进一步减少,情况更加的恶化……

土地兼并,底层的自耕农越来越少,士族的实力进一步增强,皇室的力量进一步的衰败。

当然,这些斐潜是不会说出来的,他只是表示如果能够同化一个胡人,就可以直接给国家增加一个控弦的兵士,而且还省下了原本要针对这些胡人的军费开销,就可以缓和整个的大汉财政……

斐潜最后说道:“……夫天下之事,知易行难者有之,知难行易者亦有之,身为臣子,安能件件择易弃难?况且事在人为,小臣既食汉禄,自当忠汉事,竭尽全力,兢兢业业,为大汉守疆护土,不辜负陛下之恩。”

斐潜说得很平静,很直白,不浮夸,不遮掩,也没有什么抑扬顿挫,慷慨激昂,但是却让刘协觉得很真实,很陈恳,完全和太傅袁隗那种云山雾绕,又或是太仆王允那种拐弯抹角的言语完全不同。

刘协在珠帘之后默默的将“知易行难,知难行易”念叨了两边,不由得点了点头。眼前的斐潜似乎还是记忆当中的那样,温和平实……

刘协忽然想到了什么,微微的笑了一下,说道:“斐中郎有此志,吾心甚慰,今临行在即……来人!取糕点来!”

很快就有宦官取了一些糕点,用食盒盛了,端了过来。刘协示意将这些糕点赐给斐潜,说道:“此糕尚美,赐汝食之,以壮汝行。”

斐潜叩头谢恩之后,接过糕点,便向刘协告退,退了出来。

斐潜瞄了瞄自己手中的食盒,不由心中冒出一个诡异的想法,这里面该不会有什么纸条血诏之类的吧……

斐潜一边想着,一边捧着食盒再走,没想到刚转过一个弯,迎面就遇到了前来的德阳殿的董卓……

董卓原本他身体就极其壮硕,这段时间又在洛阳养尊处优,长了不少的肥肉,此时往前一站,真的给人一种一面墙挡到了面前一般。

原先在大殿上毕竟离的比较远,还没有多少的感觉,现在当董卓站在面前的时候,斐潜真心觉得一种很强烈的压迫感,就好象阳光和温暖都在这个瞬间被全数遮挡了,只留下了黑暗和寒意。

董卓走到了施礼的斐潜面前,半仰着头,眯着眼,盯着一旁的食盒,说道:“此为何物?”

斐潜心中腹诽道,感情曹操那套是从你这个董胖子这里学的啊?

不过么腹诽归腹诽,斐潜还是恭敬的回答道:“此乃陛下所赐。”

“哦?呈来!”董卓跟曹操不一样,根本就没什么客气,或许斐潜在董卓眼里也就是个小官,不值一提,就直接让人将食盒取到了面前,掀开一看,里面装了四色的糕点,总共八块糕点,分成了两层,每种两块,叠在一起。

董卓用手指头轻轻敲了一下食盒,然后瞄了瞄低着头的斐潜一眼,显然也是有些奇怪为何刘协会赐给他什么糕点。

“此糕甚美,送吾如何?”董卓咧了下嘴,问道。

别看现在斐潜面色平静,实际上心中也是不断的在盘旋,在糕点馒头中藏个什么纸条的,这种情节简直就是神创意,几乎每一部关于谍战片的都会看到,刘协虽然是没看到这些电影电视,但是万一无师自通了呢?

那么,是该答应董卓,还是不该答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