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三七六章 用人的问题

诡三国 第三七六章 用人的问题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最先进来的是市场上的崔家掌柜,手里捧着好几卷的竹简,到了跟前了手脚都不知道要往哪里放合适,有心想要再施一个大礼参拜吧,但是手中又有东西,不拜吧,又怕斐潜怪罪,简直是尴尬无比……

“不必拘礼。有何事,可直言。”斐潜笑笑。

“啊……啊,是,斐……斐使君,这个……这个是昨日的账目……”崔家的掌柜刚开始有些紧张,但是说到了自己的本行的事情来,话就逐渐的流畅起来了,“……昨日计售茶砖一百七十三斤六两,粗麻四十一匹,细麻十七匹,绢四匹,粗盐二十八石六斗……”

“……进大羊两百二十二只,小羊一百五十九只,上等羊皮四百七十三张,普通羊皮三百八十张,母马两匹,公马七匹……”

崔家掌柜一边说着,一边将记录呈现给斐潜观看。

进出流水帐。

一个竹简进入进项,一个竹简记录出项。这是交易的账目。

然后是各个物品库存的账目,进出项合计,比如羊的,什么时候进了多少,然后什么时候被运走多少,吃了多少……

简单,原始。

斐潜扯过了一张纸,划分成为四个部分,分别在每个部分上写“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并向崔家掌柜稍微解释每个部分代表的含义,然后告诉崔家掌柜将流水帐中每一笔进出按照这四个部分计入,把原始的交易流水帐换成这个模式的“四柱”记账法。

当年为了解决张辽对于军需用品账目的困惑,斐潜拿出了这个“四柱”记账法,现在自己也有了贸易,所以也没有藏着不用的道理,而且相比较原始的记账模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提供给查账的人非常直观的数值体现,而不再需要在不同的账目当中进行相互的核算。

崔家掌柜拿着“四柱”记账法,仔细琢磨了一下,又惊又喜,不由得双手微微颤抖起来……

“你叫什么名字?”斐潜问道。

“小人贱名……有财,得崔老郎君之赐,得以崔姓。”

“嗯,崔有财,给你三天的时间,能不能将账目按照这种方式整理完毕?”目前斐潜这里在北屈的交易并不算太长的时间,积累下来的账目还不算是非常的多,所以现在改动记账的方式,工程量并不算是太大。

“可以的!小人可以的……斐使君,这记账之法……”崔有财发现自己的嗓子竟然有些干涸起来,他是个掌柜,在崔家做了十多年的掌柜,这种记账方式拿在手中,自然是立刻反应出来有多么的重要……

“嗯,授予你了,另外攥抄一份,报给你崔家郎君。”斐潜明白崔有财在想些什么,便说道,“……好好做事,要知道,这个北地市场将会变得很大……”

崔有财抑制着内心的狂喜,跪下给斐潜叩首行了大礼之后便抱着竹简出帐而去,浑身上下仿佛都充满了力量一样。

××××××××××××××

后营的事情主要就是军粮的消耗,需要文书,要经过杜远的审核批准……

运往安邑的车马队需要进行调配,需要文书,要经过杜远的审核批准……

炼铁的工房材料和产物需要入账,需要文书,要经过杜远的审核批准……

等等,诸如此类。

其实这些事情都不难,只不过杜远将决定的权限全部都握在了手中,才会如此的忙不过来,其实很多项目在斐潜看来完全没有必要管到如此的详细。

在斐潜看来,杜远的问题就是不懂的下放权限,或者是根本还没有形成这个概念,才会将自己搞得如此的疲惫。

当然也有可能是斐潜自己没有给杜远用人的权限。

后营的事情安排给了那个屯长,根据需要取用粮草物资,做好登记,每隔三日报一次帐;车马的货物安排调度让其去找市场掌柜崔有财,根据现存的货物数量短缺情况进行安排,每一趟来回再来核算一次;工房那边就更简单了,直接交代让黄斗负责记录一下,每隔五日核对一次账目……

后世的管理其实很简单,但是也很复杂,因为是通过管理人来进行管理事项,管好了人自然就管好了事,而不是像杜远这样只抓事情不管人。就像是新员工培训,永远都是理念课程需要占据大部分的,而那些所谓细节上的实务性操作,只有一小部分,很多时候都是让员工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慢慢的去掌握的。

这也是斐潜在到了杜远这里的时候发现的另外一个问题。

没有足够的士族子弟。

士族子弟是一个圈子,而像崔有财这样附属于士族的人又形成了一个圈子,然后才是一些普通的兵士和人员。

士族的子弟不够多,所以一些文书类的事项就必须要由杜远来进行操作,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至少在这个阶段来说是这样,但是斐潜却可以将第二个,也就是崔有财这样的人的圈子扩大……

不会写字没有关系,总会认得图案吧?

不会计数没有关系,总懂得按手印吧?

很多时候,不是这些人不够聪明,学不会文字和数学,而是他们之前根本就没有机会去学,也没有人愿意去教。

但是现在斐潜并不要求这些人懂得写出一篇花团锦绣的文章,也不需要这些人动辄把九章算术挂在嘴边,所以其实并不是太难的一件事情。

所以这对于斐潜来说,士族弟子的缺少,反倒是可以利用的一个契机。

士族对于知识的垄断性太过于强烈,至少是已经和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的主张完全相反了,整个圈子形成了封闭式的循环,最终这些士族到了东晋的时候封闭到了极致,也就走向了衰亡。

所以,斐潜就借着杜远这一次在用人上爆发出问题的机会,大量的任命了一些原本属于较低层面的人员,无形当中加大了中间层面人员的数量。

反正现在情况大家都是知道,没有什么士族子弟可用,正好是做这个事情最佳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