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四九一章 今古经学的问题

诡三国 第四九一章 今古经学的问题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天色已经有些昏暗了,万物不再是分明的,清晰的,各个的轮廓都因为光线的原因显得有些模糊起来,色彩也逐渐的在向灰黑靠拢……

很像现在斐潜所处的情形。

平心而论,贾衢认为斐潜方才对待卫望的做法已经是做的很好了,但是……

有可能卫望本身就奔着退而求其次的目标来的,当然若是斐潜傻乎乎的将庄园接手过去,那么对于卫望来说就更好了。

虽然不确定卫氏会不会像后世的那些赞助商们在各个角落拼死命的打上各种LOGO,但是如此一来,卫氏至少就会在学子面前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也就是等于收获了名望。

让侍女们将桌碗撤下之后,点起了蜡烛,又上了些茶汤,斐潜看了看贾衢,问道:“关于此事,梁道你怎么看?”

没想到贾衢并没有过多的讲关于卫望的事情,或许是觉得斐潜应该心里有数,所以说道:“这个……就要看主公主要欲授今经还是古经了……”

嗯?

此言何解?

难道说……

“梁道此言,莫非卫氏以今经为主?不是以《归藏》相传么?”斐潜有些疑惑,卫氏不是以易经传家么,家中不是藏有三卷的残章?

贾衢点了点头,说道:“虽然是有《归藏》,但是卫家却是以《京氏易》为主……”

这就难怪了。

斐潜点了点头,大体上明白了一些。

易经可以说是谈到古代人思考哲学的宇宙万物的源头,发展的过程当中易经也几度变化,最早是《连山》至夏而亡,然后是《归藏》至商而佚,只有周文王存下的比较完整的《周易》,此时称《易》,但并不是经。

因为上古文字隐晦难懂,所以在春秋时期,孔子和其弟子创作了《十翼》,即《易传》,来解读《易》,至此将《易》和《易传》合二为一,才被称之为《易经》,正式的成为儒家必须学习的一部经典。

后来秦火过后,田氏成为了汉初传易第一人,后来又有了焦氏与费氏两家,并在其后延伸出十三家,其中施、孟、梁丘三家《易》学在十三家中是最具影响力的,除此之外还有京氏易学……

而京氏易学源于焦氏,属于侧重于卜筮。

但是有意思的是,为了标新立异,这些研究易经的人,不约而同的对于《易》的理解掺杂进去了自己的看法,开始进行各种……

注解,嗯,甚至是……

曲解。

简单来说,就比如像斐潜当时去荆襄游学的时候,在大易学家荀爽的荀家别馆之内听闻了荀彧的一场“四德之说”,便也可以视之为对于易的一种注解。

然荀彧多少还算是正面的解释,但是京氏易则是多是以卜筮来测卦象,并以此来进行解释,嗯,这样导致……

嗯,大家都懂……

“梁道,你认为是今经好,还是古经好?”斐潜问道。

“这个……”贾衢略有些犹豫,毕竟他自己又不是什么经学大师,怎么好擅自评论?

斐潜笑笑,说道:“嗯,我们就当作闲聊,随便说说,梁道无需顾虑。”

贾衢点点头,然后斟酌了一下,说道:“秦火之过,法家之罪也。古经残缺,今经缝补,此乃善举……”

斐潜点点头,没有打断,也没有说什么,因为知道这只是贾衢的一个开头,后面肯定还有他自己的一些看法。

“……然当下众人,挟破之私意,无善服公心,或怀妒忌,或党同门,不考情实,不具道真,唉……”贾衢摇摇头,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斐潜下意识的轻轻敲击着桌案,思索着,其实这个也是他一直以来都有在思索的问题,这个三国,远远没有自己原来想象的那么的简单……

在后世,自己也在不少的论坛上看到有人讲焚书坑儒这个那个的,现在看来,坑的未必只有儒家,而是除了法家之外的所有学派!

但是结果却并没有像法家所愿……

其他的学派挣扎着活下来了,然后法家自己却被一脚踹出了朝堂……

或者说是被儒家一口吞了,剩下点渣又给吐得远远的……

于此同时,儒家似乎也吞下了许多其他的经历了秦火而凋零的学派……

一方面为了完善自己的理论和经典,另外一方面为了在政治上捞取更多的资本,许多汉代的大儒,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条路……

编书立著。

然后开始灌水。

斐潜忽然想到了一句话,深深的叹了口气,很有感触的说道:“梁道,其实你说的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问题啊!”

贾衢一愣,然后皱着眉,略略有些不解。

斐潜便随意的将这句经典名言,断了两、三个不同的句读,向贾衢稍微说明了一下。

贾衢高兴的一抚掌,大声的说道:“正是如此!主公此句正是当下之弊!”贾衢佩服不已,此句真为大妙,以此来形容当下真是最恰当不过。

看着贾衢崇拜的目光,斐潜不由得觉得嗓子有些发痒,干咳了两声,这句话实在是太出名,导致自己过于熟悉而已。

不过,这样说来……

儒家的现状,在加上现在自己手头上的资源,是不是,嗯,这个好像……

可以搞点事情出来?

而且这样一来,就算卫氏有些动作,似乎也可以……

不过这个事情,还是等师傅蔡邕过来扛大旗的时候再干吧,自己现在这个小身板,要做这么大的一个命题实在有些遭不住啊!

因此斐潜便说道:“此事关系甚多,便暂且先不论。借卫氏的材资,先把桃山之上的学宫建起来再说罢。”

“卫氏此举的后续动作,也是要等到我们将学门开办起来才有用,因此倒也不急……”

贾衢点点头,然后说道:“主公,可否将泰伯此句篆刻于门碑之上?”

斐潜呵呵笑道:“这倒是也可以,不过先记下便是,暂时不便多说……”

“这是自然,衢理会得。”贾衢看着斐潜,心情有些激荡。原本贾家先祖贾逵,就是一个大文学家,也是古文经学的坚定拥护者,曾经和当时治今文经学的大儒李育相辩难,名闻一时。但是后来家族日渐衰败,到了他这一代,看见了今文经学横流,心中未免耿耿于怀,但是今天发现作为主公的斐潜,似乎也对古文经多有认同,不禁有一种吾道不孤的感觉,当即深感振奋,便斗志十足的告辞而去,精神抖擞的恨不得立刻就将学门建设完毕……

斐潜将贾衢送出厅堂,然后立在天井当中,仰头看着在后世从未看到过的繁繁星辰,一时间竟然有些沉醉之感。

三国,就像这个绚丽无比的夜幕一般,其实潜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只有当静下心,慢慢的看的时候,似乎才能察觉出这其中的惊心动魄的美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