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五四六章 物理之上的推动

诡三国 第五四六章 物理之上的推动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煤这种东西,是现代工业的助推剂。

并不是煤都优于木炭,而是煤具备了木炭所不具备的便利性。

木炭要砍伐,然后封窑闷烧,最后才能将木材碳化成为木炭,但是煤挖出来即可使用,并且也不受木材生长的限制。

在需要大量能源的时候,煤的优势就比较的明显了。

但是煤也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杂质比较多,尤其是硫。脱硫,斐潜确实懂得不多,只是还记得在中学化学课的时候有一个硫钙化的反应,因此便只是粗略的水洗粉碎晒干之后,掺杂进去了少量的石灰,发现居然还是有那么一点效果,至少燃烧的时候,没有再闻到二氧化硫的臭味了……

当然,这样的脱硫还是远远达不到炼钢的要求的,因此要炼好钢,现阶段还是要用木炭。

不过在其他的方面,作为燃料的煤就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了。

斐潜现在有很多的东西,只能和黄斗去说,然后黄斗为了保密,便只能是自己亲自去捣鼓,连轴转的结果导致原本黄斗像是一颗大号黄豆的身材,现在都瘦了好多。

黄承彦拿着火钳,将火盆之中的燃烧完毕的蜂窝煤的残骸捣得稀烂,然后说道:“就仅凭此物,黄斗可再记一功!但是……”

黄承彦没有说完,但是方才的举动的已经完全表达出他的担忧。

这玩意虽然不错,但是并不适合大量的进行成品销售。任何人只要能拿到原物,那么多少都会模仿出一个七七八八出来,虽然在其中的一些细微的添加物有可能察觉不出来,但是如果只是用来普通的取暖做饭等等燃烧之用,那么就算是没有这些添加物的话也是差别并不大……

技术含量太低,不足以形成门槛。

这点斐潜也是同意,除非他能够将整个并州包括上党、太原全部拿下,封闭太行八径,将整个的山西煤矿产地全部控制住,否则这种没有什么难度的技术,会很快的蔓延而开。

不过斐潜注重的是,因为这个小小的在工业物理上加热的替代物出现,对于整个的工程科技的推进作用……

斐潜说道:“这个我并没有打算进行销售,而是我们自己进行使用。在永安至北屈,有一条完整的河流,在这条河流的两岸,有不少的合适的地点可以建设大型的工房,而大部分的工房的燃料……”

斐潜指了指蜂窝煤。

钢铁工艺除非将煤炭再往前推一步,变成焦煤,然后再研发出脱硫技术,否则还是比不上优质木炭。

但是其他的并不担心硫磷等杂质的项目,比如初步的粗胚水泥,含硫高但是更加绚丽的玻璃,红砖或是煤渣砖,青瓦或是彩瓦等等消耗能量的大户,煤却能成为这些产品的一个有力的基础……

别的不多说,如果将原本用于烧窑造砖的这些木材木炭全部节省下来用去炼铁,就会产生出多少的钢铁量?

还有,直接取暖。

人类,畜牧在冬天的供暖,而植物,甚至配合出琉璃产业,开发出温室蔬菜……

小冰河时期即将来临,煤炭将给斐潜在整个的北方部队和牲畜都提供绝佳的保护!

这种物理上的小小变化,带来的却往往是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发展空间!

其他的不用多说,单单如果在冬日之时,能够有一点点的青菜绿叶,这对于治下来说,其实也就跟祥瑞的意义相差不多了!

在汉代,琉璃还是非常名贵的,而用琉璃房种出来的蔬菜,那简直是无价之宝……

而这些的一切,源头都在于这个,小小的,黑黑的煤炭身上。

有了煤炭,斐潜至少可以保证在接下来小冰河时期的时候,至少在城镇之内,不会因为气候的原因,导致各种人员牲畜的损失,同样,因为煤炭的大量运用,也不会导致区域性的大规模树木的砍伐。

其实还有另外的一个方面的考虑,斐潜并没有和黄承彦说。

历史上为了取暖,在没有大规模运用煤炭的时代,所有人的目光便直勾勾的盯上了树木,而树木的砍伐过度,不仅仅是带来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更重要的是直接改变了整个的生态环境,黄沙侵蚀,到了最后,后世当中西北的许多古城的残骸不就是这样产生的么?

煤炭越早进行大规模的运用,实际上也就是对于植被的保护。

斐潜说道:“茫茫吕梁山,荡荡烟霞光。层层黑煤浆,处处青矿藏。石炭、石灰、铁矿、粘土等一应俱全,俯首可得也。小婿欲于此地,沿河修建大型工房,一方面可用水力,另一方面可用石炭,打造各类的军械,民具,并且对琉璃,瓦当,耕具等等再行研究和开发,同时对于黄氏传承自墨家的工程工艺等等进行再次规范和确立,立书著作,让工匠亦可如孔孟一般,传于后人……”

不过单单斐潜对于在并州将来的整体规划上的描述,已经是足够吸引黄承彦的了。黄承彦听着听着,眼睛越来越亮,但是表情却越来越纠结,沉吟良久之后,艰难的只说了一句还要好好想想,便将斐潜赶走了。

这个……

到底是几个意思啊?

斐潜虽然觉得画风转变的太过突然,但是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是长辈,只得起身先行告退。

黄承彦一个人独坐在书房之内,脸上的表情变幻不定。

黄氏已经在荆襄立足了百年,大部分的工匠和产业都是在荆襄附近,一时半或要抽调人手去并州,的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斐潜所描述出来的情形,又是包括黄承彦在内的所有工匠极其向往的地方,有水利,有矿产,有燃料,有场所,还有斐潜这样绝对支持工匠研究的官场人员……

如果能年轻二十岁,不,或许只需要年轻十岁,黄承彦便怎么也会跟着斐潜一起去并州当期亲眼看看,若是真的如此,说不定还会毅然的搬迁而去,但是现在,黄承彦却很难抉择。

真的好难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