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七二八章 传天下之书

诡三国 第七二八章 传天下之书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汉代的时候只有雕版的雏形,也就是拓印。

之所以有了拓印,还离不开蔡邕。

因为蔡邕当时的熹平石经轰动全国,许多人不远千里敢来,就是为了获取熹平石经上的经过校正的经书,因此也就出现了摹拓之法,后来就变成了拓印书。

但是雕版这个玩意,一个是因为汉末到五胡乱华,再到隋朝这段时间都比较乱,另外一个是因为纸张未能够大批量的普及,因此一直到了唐朝,才算是正式的出现。

至于活字印刷,那就是更晚的宋朝的那些事了……

本来活字印刷的这个技术要经过木活字和泥活字,才进入金属活字的行列,但是既然斐潜知道这个东西,就直接让黄月英用铜铸字了。

并且刚好现在的斐潜,具备了所有应该具有的条件。

泥活字和木活字,当然比不上金属活字,但是金属活字当中,又是以铜为最佳也是最便利的材料,而不管是在之前还是之后,铜还是一种货币,而刚好这一段时间因为市面上因为通货膨胀,铜钱形同废物,大量的恶钱毫无去处,所以斐潜便直接拿了一部分融化做成了字模……

至于铸造的工匠,这个就更加简单了,汉隶本身就是具备很强的美感的字体,用来铸造雕刻再合适不过了。

活字印刷说白了其实并没有多少的高精尖的技术含量,因此黄月英没过多久也就研究出来了,只不过因为是实验品,所以也没有选字数多的,便只印了这个《连山残章》出来。

书自然是蔡家的藏书,而蔡家的藏书其中有有很多都是蔡琰默写出来的,因此虽然铸模的时候略有走样,但是书法笔迹却依稀可辨,蔡邕自然是认得出来。

有了竹纸,便有了相对比较廉价,也比较优质的纸张,再加上有了活字印刷,书籍的大量生产才成为了可能,这样斐潜之前想的那些事情,才有了实行的基础。

虽然现在到学宫来的人都还是世家士族子弟居多,但是随着这一批人的不断扩展,也会将书籍这个东西不断的辐射开,最终也会流向更多的人,更广泛的层面……

斐潜朝着蔡邕讨好的笑着,然后说道:“鼯鼠五技之章正在印刷之中,不日可得,当为学宫初学之书……”

蔡邕慢慢从方才斐潜的言语当中反应过来,旋即露出了一些笑容,虽然没有说些什么,但是显得心情十分的愉快,读书人最希望的就是著书立作,传承千古,原来以为除了雒阳城中的熹平石经之外,蔡邕以为自己恐怕就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像熹平石经一样传承后世了,没想到到现在又有了新的机会。

更何况劝学篇完全是由蔡邕一人所著,和熹平石经那种集合众人之言又自然是有很大的不同。

蔡邕又摸了摸在书卷扉页上标明了是蔡氏藏书,虽然并没有直接写上是蔡琰抄撰的,但是有心人稍微了解一下恐怕也能得知,如此一来只要这一册册的书卷刊印天下,也就等于是斐潜替蔡邕和蔡琰父女两人扬名了……

况且斐潜方才言及蔡氏藏书传于天下,还诸子之书的本源,对于求一书而不得的人来说,恩同再造也不是过分的话语。

“此事……谢过子渊了……”蔡邕略显得苍老的面容又焕发出了一种难言的光泽,看着斐潜,一时之间竟不知要说些什么好。

斐潜做这个事情,完全可以不用蔡氏的名义,或者根本不用蔡琰写下来的字体,那么自然名声什么的会落到斐潜的头上。

要知道纵然是孔子,当初也不过是收了千百人作为弟子,而现在学宫一开,这些蔡氏的藏书一推广,那么受到蔡氏恩惠的人将何止千人?!

这样一来,等于就是给蔡邕和蔡琰加上了一层无形的保护层,甚至只要不是陈留蔡氏家族的人自己作死,走到哪里都会被人敬仰三分!

当然,斐潜在面对这样的一个事情的时候,也有心动,但是思前想后,还是觉得将蔡邕捧上去更好。

一个是因为蔡邕是自己的师傅,也是北方公认的经学大师,而自己在经学学术这一块土地上还没有任何的建树,就算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是冒充大瓣蒜,估计也没有多少人会知道,也不会有多少公信力……

第二,虽然蔡邕说过要留于平阳守山学宫,但是如果说陈留蔡氏有了一些什么变故,然后需要蔡邕的时候,蔡邕会选择家族还是学宫?而这样一来,基本上就等于是将蔡邕和学宫捆绑到了一起,也同样将陈留蔡氏捆绑到了学宫的战车之上,学宫的事情自然也就成为了陈留蔡氏的事情……

第三,这些书当然不可能完全无偿送出去,一些粗浅的认知认字的书籍,比如像蔡邕的识字篇是近乎于免费的,但是其他的书卷就可能会要达成什么样的标准,才能借阅,这样一来也就可以不知不觉当中,利用一些条件,将这些学宫学子们拉上自己的战车……

而斐潜手头上是没有多少书籍的,唯独只有全大汉私人藏书可以媲美国家藏书的蔡邕才能做到,更何况现在雒阳的东观遭到焚毁之后,虽然当时李儒派人送了一部分书籍过来当成是斐潜平定白波的奖励,但是和蔡邕藏书数量上依旧不能相比较,所以不管怎样,这个名头让给蔡邕也算是名至实归。

再加上蔡家的人形图书馆,嗯嗯,这个……

饭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点点做,斐潜现在等于就是布下了一个极大的局,就等着天下的学子们入坑了,当然,这些后面的事情,是不能让蔡邕知道的。

见蔡邕没有反对的意思,斐潜自然也就向蔡邕告辞。

蔡邕看着斐潜离去的背影,面带笑意,满意的微微点头,感觉自己当初收斐潜当弟子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主意了,然后甩这袖子准备到学宫议事堂再去看看其他的人怎么样了,走了两步,忽然停顿了一下,一个古怪的念头冒了上来:“这个子渊……莫非于雒阳之时,极力劝阻吾离都,莫非当时就计算着这藏书?”

蔡邕左右晃了晃脑袋,皱眉想了想,随后又哑然一笑,摇了摇头,在内心当中排除了这个想法,毕竟这两年世事变幻莫测,就连他都有些应接不暇,斐潜又怎么可能会有如此长远的谋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