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1115章 实践出真知

诡三国 第1115章 实践出真知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战马确实是太稀缺了。

斐潜到现在,还不能完全一骑双马,顶多只能是勉勉强强只有最优秀的那些骑兵,也就是重甲骑兵,才配备了双马,而绝大多数的骑兵还是处于只是大概准备十分之一的备用马的状态。

按照斐潜的观念来看,战马和骑兵的比例最好是要三比一!

重甲骑兵甚至达到要一比四!

也就是说,如果斐潜要养出一万的骑兵,战马的数量至少要有三万……

这个数值是极为庞大的,但是也就基本上到了极限了,其余的兵卒,斐潜觉得只能基本上都是要依靠步卒来补足了。

原本中原也是有不少战马,但是很可惜的是中原一直在消耗,从秦朝开始直到现在的汉朝,都是在不断的消耗,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增加过。而且还有一点是因为汉武帝的马政,导致民间痛苦不堪,当然,痛苦的依旧是最为基层的百姓,所以在汉朝后期,马政就成为了弊政,遭到了众多人员的口诛笔伐,也就渐渐的消失了。

汉灵帝时期,西北羌人战乱,不断消耗战马,而中原的养马地就剩下冀州和幽州小部分,也就是现在袁绍和公孙瓒的区域,其余的地方么……

也就那样了。

所以一方面依靠并北的区域养马,一方面再通过羌人沟通西凉采购战马,就成为了斐潜要组建大规模骑兵的重要举措,而一个可控的关中,就有助于西凉这条线的稳定。

这自然就是最好的局面。

正当斐潜在琢磨着如何将手头上的骑兵战马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的时候,庞统和贾诩到了……

庞统有些气呼呼的走在前面,甩着袖子,呼呼生风,见到了斐潜就跳着脚,说道:“今日某受辱了!真真气煞某也!”

斐潜张大了嘴,有些惊讶,说道:“何人胆敢如此?”

庞统弯弯腰,拱拱手,算是和斐潜见过了礼,却气哼哼的不说话,只是走到了一旁的席子上坐下。

跟在后面的贾诩笑眯眯的说道:“启禀君侯,只不过方才交割粮草,短了数十石……故而被雕阴仓令,斥令士元写明经过原由,签字画押入册方得放行……”

庞统在一旁叫道:“短失粮草,说明缘由也是正理,某亦非不满此事,此人尽职亦无可厚非……只不过……”说了一半,却气哼哼的不说了。

贾诩嘿嘿笑了两声,说道:“关中之人,嗓门粗大,耿直性情……向来便是如此,士元也休要在意……”

斐潜越听越是糊涂,仔细问了贾诩,才算是搞明白前因后果。

运输总是有损耗,不管是动用兵卒,或是民夫,亦或是苦役来运输,这些都不是机器,都是需要吃饭的,所以自然就要有消耗的数量,而且这个消耗还不少,再加上转运的时候如果不小心遇到了些事情,比如侧翻,倾洒什么的,就可能会损失得更多……

从北屈营地之中将粮草兵械,中转而来也大都是山路,这段时间山间偶尔会飘些小雨,则是更加湿滑几分,辎重车为了运输更多的粮草器物,是比一般的马车来的更长更大一些,并且有挡板和支柱,因此在山间转弯的时候就比较困难,有些意外情况发生也就是正常不过了。

不过呢,庞统毕竟年轻,然后之前也没有从事过相关的事务,所以当运送到了雕阴之后便以为完事了,就甩手给雕阴仓令不管了,然后转身便要走,却就被管理雕阴仓禀的一把楸抓住,一顿嚷嚷……

其实也不算是嚷嚷……

主要是关中人讲话都是大嗓门,两个人站在一起聊天都能像是吵架一样,这让从荆襄过来的庞统如何能够习惯?

都是细声细气,慢条斯理讲话的南方人,却猛然间遇到关中这样的讲话模式,庞统就自然以为是仓令有意如此。

再加上庞统的自尊心么,比起一般人要强得很多,所以便多少有些不爽。

而作为贾诩的个性么,自然在这个时候袖着手,在一旁看热闹的心情居多,当戏看够了才会出场伸伸手……

庞统说被欺负了,其实也多少有这个意思在内。

斐潜听完,哈哈大笑,然后唤来了黄旭,说道:“给士元拿军例过来!”

黄旭也是笑,然后取了军例的竹简递给了庞统。

“士元莫要气恼,”斐潜说道,“军中均无小事,刑罚最重,动辄便是鞭、斩,更何况律法之事,便是为了律法森严,治军理民,扬善去恶,并非针对士元一人……此军例,士元可是要好好看看……这也怪某,没有早些将这些交代清楚……”

庞统伸手接过,不过嘴上还是说道:“不过六韬旧事尔,亦有何难……”

斐潜笑道:“六韬乃春秋之时所制,虽说军制详细,不过至今也有些不合时宜,因此某也有些变动……士元不妨详细看看,若有不妥亦可指正一二……”

庞统听了,才闭口不言。

这个心高气傲的庞统啊……

斐潜笑笑。

历史上庞统是先到了东吴?

然后被碧眼给看轻了,所以最后才找得刘备?

大概吧。不过现在的庞统应该比历史上去东吴的时候还更为年轻,所以有些年轻气盛也是正常。

庞统重要的职能还是在大战略上面,整体的谋划和布局倒是很强,但是细节上面就难免有些需要低下执行的人员进行补足。并且庞统年轻,一直以来都是在鹿山之下修学,并没有一些相关军旅当中的生活经历,因此在具体事务上面的经验略有些欠缺,也就自然是在所难免了。

不过么,有利有弊,在庞统的优势的方面,也是很强的。

像这一次的取左冯翊的建议,也是庞统强调提出来的,并且还制定出了相关的计划方案,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同。

或许是知道自己有些不对,亦或是就那一会儿的气消了,庞统拿到了军例之后,也没当即展开就看,而是问道:“不知粟邑动向如何?”

斐潜说道:“昨日张校尉派人传报,说粟邑亦被占据……如今张校尉正在粟邑左近游弋,截杀斥候……”

庞统听了,哈哈笑了两声,说道:“如此说来,真如某所料,已入瓮中矣!”

斐潜点点头说道:“正是,等二日后,某便领军南下扎营,逼迫粟邑……不过元直那面么,暂且没有什么消息……”

庞统说道:“某深知元直,此刻若无消息,便是无甚变故!”

“啊哈!如此左冯翊已初定矣……”庞统呼了一口气,说道,“某也可休息两日了……”庞统嘴上强硬,其实心中也是多少有些忧虑,害怕计划出现什么变故,不过当得知事态完全按照计划在进行的时候,也就放下心来,显得轻松了不少。

斐潜笑道:“一路劳顿,也是辛劳,今日此间也没有什么大事,士元、文和不妨先去休息,明日卯时再来即可……”

庞统拱手一拜,道了谢,然后便起身往外走了。

贾诩落在了后面,但是并没有离开,而是等庞统先走了之后,又转了一圈,重新回来,拱拱手,坐了下来,说道:“君侯方才所说律法森严,治军理民,扬善去恶,某亦深以为然……不过……”

“君侯,”贾诩略显得有些迟疑的问道,“某有件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斐潜略微翻了翻眼皮,心中想着,怎么这些人都喜欢来这套?

要不干脆给他堵回去?

还是算了。

“文和有事请讲。”斐潜最后还是这样说道。

“君侯,”贾诩拱了拱手,却忽然转了一个话题,说道,“不知认为李通古此人,是有功亦或是有过?”

斐潜略微直了直腰,看了看贾诩。

斐潜思索了一下,说道:“李通古之功过么,可待后人分说……或许其在某些事情是做对了,不过么,最后的结果错了……”

贾诩沉默了很久,然后才看了看斐潜,试探的说道:“……某至并北以来,亦多次和君侯长谈……观君侯不论是治理地方,又或是推行新政,皆有另辟蹊径别开生面之感……昔日某也曾自诩不弱于天下人,如今才知道天外有天……”

斐潜巴咂了一下嘴,说道:“文和请直言。”

“……君侯,既然深得法家之意,又为何……”贾诩被噎了一下,说道,“……请恕某无礼……为何君侯如今大用道家,亦重儒家,却轻了法家?可是因为前秦之故?”

斐潜看着贾诩,问道:“文和,汝为法家之人?”

没想到贾诩却摇了摇头,说道:“非也。若说起来,某只不过得了些杂家的传承而已……”

“杂家啊……”斐潜点点头。

杂家也其实也是有重刑法的一部分,当然也有包括很多其他的东西,甚至包括墨家,纵横,方士,道家的内容,所以才称之为杂家。不过在春秋之后,秦朝末期,杂家就渐渐的淡化了,因为杂家太杂了。

说起来,后世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也是杂家……

或者说杂家才是最好的基层劳动力?

嗯……

这个……

“君侯……君侯?”贾诩看斐潜有些走神,忍不住出声询问道。我这一说杂家,你这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是几个意思啊?

“啊哈,想到些旁的事情,抱歉,抱歉……”斐潜笑了笑,微微拱拱手,表示歉意,然后说道,“其实不管是道,是儒,亦或是法,甚至文和的杂家,皆为春秋战国所创,至今亦有数百年……所谓时过境迁,皆需变化……呵呵,或许文和尚未注意,某亦也用法家……”

“君侯也有用法家之人?”贾诩瞪圆了眼睛,“法家传人,世间仅存无几!君侯之下,又是何人?士元?不对,不对……友若?嗯,亦不是啊……”

斐潜制止了贾诩的掰手指头,笑着说道:“其实这些时日文和都见过的……今日,方才,文和也见过的……”

“……某今日……见过?”斐潜越说,贾诩便越是迷糊。

斐潜点点头,说道:“……哈哈,方才士元不是说,押运送辎重而来,于关内交割之事……”

贾诩皱起了眉头,说道:“君侯莫非是说管雕阴仓禀的庞仓令?”

庞仓令姓庞,但是具体名字叫什么,却没有人知道,或者所根本就没有人回去特别注意到他。原先只是军中的一个队率,因为在和鲜卑的战斗当中,失去了右手的半截手臂,又侥幸活了下来,所以便调配到斐潜军中的后勤部门,管理粮草器械等等的事务。

文字和数学么,兵卒出身的庞仓令多少懂得一些,这也是得益于斐潜之前做得兵卒士官的培训制度,才让这些兵卒在退役之后可以充当一些小官吏。

“正是。”斐潜呵呵一笑。

贾诩连连摇头,说道:“此人怎会是法家之人?知律否?明名否?用势否?不过一粗浅小吏尔,绝非法家之人……”

斐潜哈哈大笑,然后才说道:“文和,虽然其不通刑名,亦不明势术,然法家之神韵,却不曾少了半点!因为辎重粮草数量不符,短了数十石,还让士元和汝诉说详细,记档入册了?”

“……这个……”说到这个事情,贾诩略有所思的说道,“……此乃其职也……嗯,君侯的意思是……”

斐潜点点头说道:“正是,某的意思并非说粮草数目,而是此人行事的态度……法家,并非懂得刑名势术方称之为法……此也是法之传承,不知道文和以为然否?”

贾诩低下头,沉默了,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许久许久之后,贾诩才看着斐潜,缓缓的说道:“君侯之意,莫非各家之后,均无其文,仅剩其用?”

斐潜点点头,说道:“某从一古籍之中得了五字真言,不知文和想不想听?”

贾诩拱拱手说道:“请君侯赐教。”

“……此五字便是……”斐潜忽然笑了笑,然后才说道“……实践出真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