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1218章 埋伏别吃太多饭

诡三国 第1218章 埋伏别吃太多饭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临晋城中,这些日子当中,城头战自然是残酷无比,就连城中的忙碌和悲惨,也不比血肉横飞好上多少。临战之前进了城市,附廓而居的难民,凡是有把子气力的,都被用一天一顿的热粥招募而来,组建成为搬运守城器械和弓箭弩矢的队伍,将一**的物资搬上城池,又将伤亡的兵卒一具具的搬下城墙,在城根上搭建的棚子里堆放着。

临近城墙的一些泥瓦房,已经被临时拆除了,拆除出来的木板、木梁和砖石,全数都成为了守城的物资,只剩下半截黄泥墙面孤零零的立在地面上。

这是这个时代的惯例,对于房屋的主人来说,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明晃晃的刀枪在前,胆敢多说半个不字,便直接当成通敌分子斩首了,连事后补偿都省了。

城中大街两侧,店铺都关了,就算是被勒令必须开门的,有专门兵卒把守的粮店,一天当中也就在正午的时候开半个时辰,然后时辰一到便立刻关门,粮价已经升到了要五张一贯面值的交子才一小斗,就算是如此,每天的限令之下必须销售的五石米,依旧是供不应求……

其他的柴酱油盐什么的,只能是城中之人自己想办法,反正城门不开,就连柴薪都用一点少一点,更不用说原本在城外的那些青菜什么了。

主要街道和无人值守的巷子里,城外躲避兵灾的关中难民或者蹲着,或者半躺,蜷缩在墙根屋角之下,去城池帮忙的多少还有一口吃的,没有被招募上的,便连一口吃的都没有,只能是将井水灌个饱腹,然后撕扯着树皮草根胡乱嚼吃,有的连树皮草根都搜罗不到的,便只能去寻找些白色的粘土,和着水搓成丸子状,囫囵吞下。

城中安平坊内,则是好了许多,至少没有被征西兵卒找上门来,在坊门之处,也有些各家的家丁在协助维护秩序,杜绝闲杂人入内。

这些都是左冯翊的一些没有住在乡下坞堡内的大户族人,并且高门大院当中多少也有一些储备,别说三两天,就算是是二三十天,这些人也未必饿得着,不过为了防止城中流民难民觊觎,日夜都有自发组织起来的巡逻队列在坊内不断巡查,见了陌生面孔在坊内游荡的,二话不说便是直接拿下,扭送府衙。

在府衙所在的街道上,总有沾染着血污的传令兵卒,时不时的从城墙之上奔来,然后又从府衙之内拿了行文批复,又急匆匆的奔出,肃杀之气,就连远远望一眼,都觉得胆寒。

徐庶武将出身,嗯,错了,是类似于武将,魁梧身材,年少时也学了些武艺,自然不害怕战阵,顶盔贯甲身穿戎装,亲临城池一线督战,而城中其他文官吏员,就没有徐庶的本事了,有的甚至见了血便腿肚子都抽筋,只能是留在府衙之内,多少眼不见为净。

此时在府衙之内,除了几名文官之外,还有一人,膀大腰圆,坐在堂前,面前立着一根寒光闪闪的月牙长戟,背后交叉插着两根短戟,彪悍异常,却有五缕髯须,浓眉大眼,相貌堂堂,这俊美和武勇相互糅合一处的,正是太史慈。

这两日,就算是城池之上战况再激烈,徐庶都没有下令让太史慈支援,而是一再强调必须留在城中。

原本太史慈可以坐在堂中的,但是太史慈却执意坐在堂前,坐在了所有人的目光之下。

太史慈毕竟是太史明的堂兄,而太史明又在鹿山之下和斐潜、庞统、徐庶等人情谊颇深,有了这样一层关系,自然比起一般人来说要亲近一些,徐庶亲临城墙督阵,而城中值守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太史慈身上,左冯翊郡军司马一职,便足够可以临时调动城中任何兵卒了。

值此城外风雨飘摇,城中人心惶惶之际,太史慈他便是临晋城中的定海针,就连府衙明堂之侧在忙碌的文官,看见了全副戎装的太史慈,心中也就自然安定了些许,处理事务也少了几分慌乱。

“司马,近日征民逾千,饷可以省,可这粮草消耗,却是惊人!公库存粮,每日只见其少,不见其多,而附廓麦田,就算秋后可以收割,但这城池被围,也不知何时能解,这样下去,恐怕支持不了多久了!”仓曹出了侧房,到了太史慈近前,低声禀报道。

“还能支持多久?”太史慈问道。

仓曹说道:“若是按照当下消耗推算,多则二十日,少则十日,公库便尽矣。若用小斗,还可多支撑几日。”

“某知矣。”太史慈点点头,说道,“军中向来都是用大斗,不可擅自更改,否则易生变故……粮草之事,某自会与使君商议。”

仓曹点点头,然后退下了。

仓曹走了,城中大匠却皱着眉头来了。“司马,使君点发器械,欲补城头……兵甲仓中存有,调取就是了,但这箭矢数目……城中铁匠已经是彻夜未眠,修补敲打,依旧不足,尚有三万差额……”

“有多少,便先送多少!”太史慈也明白箭矢这个东西并不是随随便便削根木头便可以用的,工序也是繁杂,因此就算是强求也强求不来,所以说道,“令工匠加紧赶工,战事一毕,定有厚赏!”

城中大匠拱手应下,走了两步,旋即又转了回来,说道:“……另有一事,颇为蹊跷……之前使君也有交代……这城头血战,兵刃自然损毁颇多,但是这两日来,丁壮送来修补的却比前两日少了一些……”

本来太史慈是四平八稳的坐着,但是听到了大匠的话语,略微思索一下,立刻神情肃穆的低声对大匠说道:“莫大声张扬,且细细说来!”

太史慈虽然是武将,但是心思也并不粗糙,要不然也不会因为公车奏章一事逃亡辽东了,徐庶留他在城中的真正用意,并不是让其来批复审核各个从曹之事的,而是要借太史慈之手,来消除城中的隐患。

多少坚城,并不是城郭损坏,也是不兵卒短缺而陷落,而是里应外合被破城的。临晋原本就是左冯翊的治所,这城中繁杂人等,那有可能一时半会之间全数排查清楚?

再加上呼厨泉兵锋来临的时候,城中又进了不少避难的民众,其中有没有些心怀叵测之辈也不好说。

因此就算是城头上的战斗再激烈,徐庶都没有动用太史慈,因为不管是徐庶,还是太史慈,都知道,只有让城中的隐患暴露出来,并且彻底消除之后,才能真正让人安心。

这几天,太史慈坐镇府衙之内,头疼烦躁的,并非接连不断的琐碎事务,而是这城中的隐患,没有任何的苗头,一时之间让太史慈颇为纠结。

接连几天,城中虽然有些脏乱,但是多少还是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并未有什么的不良的苗头,也未见到有什么搅乱的企图,就算是偶尔争斗,也不过是难民之间的个别人在斗殴而已,连兵卒都不用出动,几个巡查衙役便都制止了。

会不会是徐庶和自己多虑了?

会不会城中原本就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在血肉沙场之上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太史慈,心中总是觉得有些不安稳,要说关中郑氏反叛,都能联合了呼厨泉南下,却不再临晋城中做些布置,这如何能让人相信?

因此当城中大匠禀报说兵刃减少之后,太史慈心中立刻一动,意识到这是混进了城中的奸细所为,立刻重视起来。原因很简单,在汉代,城中居民都是有户籍登记的,可能会有些兵刃的更是平日里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安平坊。

安平坊不仅在内有其家丁巡逻,就连外面都有徐庶和太史慈的人在日夜盯着,安平坊之内的十余名大户人家也有些在徐庶手下出仕的,未必全数都会被郑氏收买,因此更是清楚这些要害关系,但凡有些风吹草动,见到了闲杂人等,都是第一时间联系府衙,将自己摘除出来。

所以安平坊之内虽然有家丁有兵刃,但是反而被监视的最严,稍有些动静,城中留下的一队兵马立刻赶到,根本动弹不得。

反倒是呼厨泉来临之前,涌进了临晋城中的这一波难民,因为一来没有时间排查身份,二来这些民众逃难,也未必各个都能将证明自己的过所带在身边,难道将这些少了身份的都抓起来不成?

但是有一点,徐庶和太史慈都知道,就是这些难民虽然可以混进城,但是肯定不可能随身携带兵刃的,所以要么就是去藏匿兵刃的地点去取,要么就是偷守城兵卒的兵器,反正战端一开,自然会有些混乱,尤其是有那些伤亡的兵卒,当然就有掉落的兵刃……

眼下看来,这些人便选了偷取的方式。

当然,也有可能是安平坊周边巡查得太严,使得无法从安平坊当中取得之前藏匿起来的兵刃……

虽然送来修理的兵刃,一般都是些有些损坏的,但是有点豁口的战刀,又或是木柄折断的长枪,只要稍微整理一下,便可以重新投入使用了,谁能说有豁口的战刀就砍不死人了?

送走大匠之后,太史慈立刻叫来了城中的负责巡检的铁钩子。

铁钩子姓铁,具体原本叫什么,就连他自己都忘了,至于叫钩子,因为他右前臂上装了个铁钩子,又姓铁,因此就干脆叫铁钩子了。他原本是骑兵斥候,后来在征西对鲜卑战役当中,被鲜卑人砍去了右手小前臂,仗着身体强健,侥幸挺过了感染期存活下来,便退役了当了地方的巡检,然后随着征西的步伐,也从并北到了关中,从一个巡检的小队长变成了一个城池的治安负责人。

包括铁钩子在内的大部分城中巡检,都是一路跟着斐潜从并北打过来的,自然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最起码铁钩子还记得征西将军斐潜当年还亲手给铁钩子帮过绷带……

或许是铁钩子吹嘘的,但是至少说明一点,铁钩子等人的忠诚度,比起一般的兵卒来说,要好上不少。

铁钩子做过斥候,而斥候的要求便是,胆大心细,目光敏锐,要从蛛丝马迹当中判断出兵卒的走向和数目等等,粗心大意的家伙是干不了斥候的,因此从斥候转职成为巡检,除了在文化课上有些难度之外,其他的问题都不大。

铁钩子一来,听闻此事,立刻皱起了眉头,琢磨片刻说道:“城中流民极多,巷子街道上都是,而且这几日募集丁壮也是不少,这排查起来……要不在城门处暗中安排人手,反正这些毛贼定然是打着城门的主意……”

“话是如此没错,但是城门有八个,大小不一,更何况我等城中人手也不多,故而还是先行抓捕为宜……”太史慈思索了一下,说道,“更何况早些去了内患,也好全力支援城墙抵御外敌。”

“如此一来,就要在这些流民当中巡查了!”铁钩子挥舞了一下右手的铁钩说道,“我看可以先从安平坊周边先开始!”

“可以。不过现在不急,先想想这两天巡查的兵卒有没有上报些蹊跷的事情?”太史慈问道。

“蹊跷之事?”铁钩子将铁钩在左手心拍击了几下,忽然想到了些什么,眼珠子一亮,说道,“还真有!司马你是知道的,征西将军在并北有些条例,比如屙溺之事亦有细则……”

太史慈点点头,这个事情他的确知道,随意大小便,在平阳街头上,说不得就立刻罚钱了,没钱的便要服役。

“……因此城中也是沿用并北之例……”铁钩子沉声说道,“昨日日暮时分,某巡查里坊之时便抓住了几名当街遗矢的流民,原来想着不过是补上些城中匠人劳役,现在想起来,这城中已经限粮多日了,一般的流民更是衣食无着,更有吞土者腹胀如鼓,哪里还有什么能拉得出来!有拉的必然有吃的,而这吃食从何而来?定然是城内暗中有人给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