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1289章 汉学

诡三国 第1289章 汉学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斐潜站在桃林当中,看着眼前的桃树。

桃山之上的桃花,又快到了快要开花的时候了。

桃树是落叶乔木,每年冬天都是光秃秃的,就像是了无生机的枯木一般,等到春天转暖的时候,花骨朵和嫩叶牙儿一起从枝头尖上冒出来,然后等到花开的时候,桃花开得甚至比叶子还要茂盛,满树红艳而绿叶则是成为了点缀。

“师姐,你觉得师傅为何读书,又为何愿意授人经学?”斐潜看着桃花花苞,头也没有回的说道。

蔡琰愣了一下,她没想到斐潜来到这里,居然会问出这样的一句话。

“以前我曾经听过一句话,叫做授人……嗯,授人桃花,手留余香……”斐潜摘下了一支早开的桃花枝干,递到了蔡琰的面前说道,“我想,师傅也定然是如此。”

蔡琰下意识的接过了桃花树枝,似乎又想起了蔡邕生前的一些事情,双眼之中又重新蒙上了一层水汽,就像是桃花花瓣沾染上的细细露水。

“那么你呢?师姐,你为何读书?”斐潜并没有直接劝慰,而是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我?”蔡琰抬起头。

斐潜点点头:“嗯,师姐也是一个读书人……嗯,我想若是这学宫之中,包括我在内,若真的论读书二字,恐怕师姐无出其右。不过,我想知道师姐为什么要读书?”

“为什么?”蔡琰有些出神,愣了片刻之后摇了摇头说道,“我……我不知道……”

斐潜也沉默了一会儿。

“那这些人呢?”斐潜指了指在半山腰上的学宫,说道,“那么这些人又是为了什么来读书的?”

蔡琰也看向了学宫,欲言又止。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鹿山之下的时候,斐潜就曾经考虑过。

后世读书,基本上都是随大流。不是说后世的教育制度有什么弊端,而是在最初的时候,挂在墙上的那一句话,已经是让最开始的基础有些显得空洞了。

那个时候,老师指着墙壁敲着黑板说,看看,都看着,这就是你们读书的目标,然后坐在下面的孩童都是一脸的认真,配合的点着头。

回到家中之后,家长瞪着眼说,你他娘的熊娃又不是为了爹妈在读书!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你将来的饭碗,是为了你有好的未来!

虽然说得和老师讲的不一样,但是小孩多也半认真的点着头应付着家长,但实际上睁着一双更加迷茫的眼,内心之中多半都在渴望着不读书,不去做那些没忘没了的作业,不去听那些让人头疼不已的问题,只想着去沙地里挖洞,河边捉泥鳅,和小伙伴玩弹珠……

读书做什么?

对于后世多数刚刚接受教育的小孩子是没有任何概念的。

在他或她们的身边,虽然各人的相貌有些不同,但是大都穿着同样的校服,每天都在同样的时间,上着同样的课程,虽然他或她们的家长家庭条件不一样,但是也没有所谓的贵族学校的那么大的差距,所以作为小孩子基本上都感觉不太出来。

反正读不读书都升级,小学一路升,到了初中升高中的时候才见分别,但是在那个时候往往已经有些晚了,再加上恰逢叛逆期,嘿嘿……

而在汉代,读书人就是读书人,而且越往后的阶级差距越来越是明显,读书人可以见官不拜,升级之后成为了秀才便可以开始享受特权,然后再读书,再考试升级,然后就有更多的特权……

对于后世封建王朝的普通民众而言,读书便能改变阶级,这个就连小孩子都懂,读书能吃好的穿好的。不读书就是没有任何特权的泥腿子。

虽然可能纯粹为了个人的地位权势而读书的人,未必能像为了民族,为了国家所读书的人有那么远大的志向,做出那么杰出的贡献,但是在对待知识的渴求上,却也没有多少的差别,甚至历史上的一些贪官污吏,若是纯粹从文学角度来说,他们也是佼佼者。

一个人,当只有正视自身的**的时候,才不会被**所引诱,走歪了路。

蔡琰目光流动了过来。“那么将军……”

“不要叫我将军,叫我师弟。”蔡琰转过了目光刚说了一个开头,就被斐潜打断了。

蔡琰眼睛睁大了一些,闪动了两下,迟疑着,最终还是改了口:“……师弟,你又为何读书?”

“我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读书。”斐潜淡淡的笑着,几乎没有任何的间隔,便直接说道,就像是这个问题已经是考虑了很久一般,“读书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但是一个人,一个华夏人,却不能不读书。从仓颉开始,书就是华夏的文明。不读书,又怎么能对得起千辛万苦将这些文明火种传承下来的先辈呢?”

“而且读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斐潜转身指了指蔡琰手中的桃花,说道,“世间绝大多数东西,都是越分越少的,比如这个桃花,我给了你,我手中便没有了,但是唯有读书不一样,世间任何人都不会因为多了一个人读懂了书,心中便少了那一部分书的内容,只要不断了传承,这便是唯一可以无穷无尽的增加下去的东西……”

一个字,一本书,并不因为读的人多了,便失去了原本的作用,依旧还可以被下一个人诵读理解,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知识累计的特性,才有后世的信息大爆炸。

蔡琰有些恍然。

“然而,读书人不能只有儒家……”斐潜继续说道,“虽然现在儒家经典居多,但是师姐也是知道,那其实有不少经典最开始的时候,并非是儒家的……”

怎么说呢?

儒家固然有这样那样优点,但是唯独这一点不怎么样,不肯正视自身的那些不足,只是一味的遮掩和修饰。要不怎么说后世棒子国传承了儒家的这个弊端呢,见什么都像拨弄到自家的名义下。

“先秦学问,道法墨儒,儒为末座。而如今道家避世,法家消亡,墨家隐退,唯存儒家一支独大……”斐潜说道,“而当下今文经学,篡改是非,编纂圣言,古文经学,断章取义,谶纬神学,各自攻伐不断……此非儒家之福,而为儒家之祸也……”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很多,但以道法墨儒为主。

法家所谓刑名之学只看对立面,对民众进行绝对的统治和剥削压迫,这种学说到了秦二世行的时候也累积民众的不满到了顶点,再加上春秋战国时期的旧贵族带头,于是秦朝很快被各地的起义所推翻。

而墨家,只看统一面,放弃斗争性,企图劝告两大天然敌对阶级在同一性上实行尚同兼爱,这样的学问自然不可能抵挡得住统治阶级的碾压,最终遁世几近灭亡。

儒家与道墨不同,最擅长粉墨是非,主张用礼来节制对普通民众的剥削,借以和缓阶级间的斗争性,同时主张仁民爱物、尚德缓刑,借以扩大阶级间的同一性,比较符合当下封建社会的实际需求,自然成为汉代首选的政治指导学说。

当然,儒家之中也有很多人,是忠实于儒家学说的真正儒者,常为人民发出诉疾苦、申冤抑的言论,也常为人民做出去祸害、救灾难的事迹,甚至不惜破家杀身对君主犯颜直谏,要求改善政治。

比如党锢之祸,最开始的时候也是一些人,比如李膺,有感于宦官祸国乱政,然后起来反抗,只不过后来扩大化,然后就带歪了……

“师姐,我想,这天下有一件事,恐怕没有比你来做更为合适了……”斐潜仰首望天,说道,“不知道师姐愿意不愿意听一听?”

蔡琰目光闪动了几下,长长的眼睫毛低垂下来,低声说道:“……何……何事?”

“正源存异,去伪存真。”斐潜缓缓的说道,“这天下经学,被篡改的,被遗忘的,被吞噬的,太多了……”

蔡琰愣了一下,然后心中不知道涌起是怎样的一种情绪,片刻之后才缓缓的说道:“师弟这是要重整儒学么?”

斐潜哈哈一笑,却摇了摇头,说道:“儒家视自家学问如命一般,抱残守旧,又难能容我责难是非?若是传出去,天下儒家之人还不口诛笔伐?”

在经过了儒家孜孜不倦的两三百年的灌输之下,孔子已经成功的进化成为了圣人,然后这些儒家子弟才可以抬起头颅骄傲的自称为圣人子弟,就像是当下汉代经常讲自己是那个地方的什么姓氏一样,属于最原始的宗族崇拜,而孔子这个圣人,则是好比是天下士族的大家长。

辱没一个家族的祖先,在汉代会发生什么?便是当场被这个家族之人砍杀了,官府也不会以杀人之罪判罚此人。

因此斐潜发表什么对孔子的诋毁或是不满,又或是表示要超越孔子的各种后世言论,其实在汉代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不仅仅是反对孔子一个人,等于是反对了整个天下经学世家潜藏在内的宗族崇拜的基础,所谓后世比较习惯的称之为儒“家”,就是这样的原因。

蔡琰皱起了两条秀气的眉头:“那……师弟究竟是什么意思?”

“宛如熹平石经啊!”斐潜笑着说道,“再做一个平阳石经就是!只不过师姐可以在其中注明,某经见于某书,是某人所言……”

蔡琰眼中亮了一下,旋即摇了摇头说道:“这……师弟之意是要重修各家之学?再兴墨法?这样恐怕争议更多……”

斐潜微微笑着说道:“为何要用‘家’这一个字呢?天下皆为汉人,那么天下学问便是‘汉学’!”想要在原有的框架之内改良,需要修改和触动的地方太多了,那么就干脆放大了去做,只不过这一次,斐潜不想要再有“家”这个概念,而是一开始就放到全华夏的地位上。

就像是分蛋糕,一开始只有这么一小块,大家自然纷争不断,这个人多了那个人就少了,而现在将蛋糕做大了,就算是维持原本来的比例,也比原来的来得要更大!

“汉学?”蔡琰喃喃的重复道,“可……可我只是个女子……”

“女子又怎样?”斐潜认真的看着蔡琰,说道:“师姐,有人看你,只看见了你的相貌,当你容颜不在的时候便鄙夷而弃,又或是只想着借你的躯体产子传承血脉,若你生女又或是不孕不育便百般辱骂……”

“而在我眼中,看见的是漫天的文华……”斐潜缓缓的说道,言语之中似乎有一种潜藏的魔力浇灌着,让蔡琰的脸上都浮现出淡淡的红晕出来,“师姐你自幼便读经书,不说师傅府中书卷,就连辟雍、东观、兰台藏书,也多读通透!更何况师姐有过目不忘之能,全大汉至少近半书卷都存于师姐一身!有何人胆敢小觑师姐!让他放马过来!”

“噗嗤!”蔡琰终究忍不住,笑了出来,一时间真比桃花更娇艳三分。

斐潜说得大都是真话。

斐潜也喜欢蔡琰,但是不代表斐潜就一定要将蔡琰收入后宫。

喜欢一个美丽而具有魅力的女性,是每一个成年男性的天性本能,但是并不意味着见到了一个这样的女性,就非要用下半身来代替大脑进行思考。

若是这样,岂不是像后世很多人明知道可能是假的,但是也情愿多花钱要个所谓的女大学生女明星头衔来进行服务一样,就好像这样就可以代表着他玩弄过所有的女大学生和女明星……

蔡琰在汉代,其价值真的只能用来发泄**,然后生个子嗣么?

在历史上,蔡琰被劫掠到了匈奴十二年,被当成女奴一般,自然不可能再接触到任何的书籍,也不可能继续给她书读,每日跟普通匈奴女性一样,要挤羊奶剪羊毛割牧草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用金赎回之后,依旧还能记得曾经读过的书籍四百余篇,默写出来依旧无一错漏!

十二年!

后世多数人都经过长达十二年的教育,而且依旧是有机会持续不断的接触到书籍,还有具体使用知识,重复记忆的机会,但是有谁还能记得十二年前背诵的那些课文?更不用说默写下来还能一字不差了。

不说别人,斐潜小学时候背诵的那些课文,如今已经大多数还给老师了。

这样的一个蔡琰,就活生生的站在这里,这可是在汉代,是在文盲率几乎是99%的汉代,而许多人竟然只想着拿她作为……

“用钱,我给,用人,我调,若是觉得男的文吏多有不便,我就调女子来!”斐潜说道,“昔日有女尚书,有女史,女骑,今日多一女博士又有何不可?若是蔡门父女两石经,也必然是千古传芳!”

在原始社会,女性往往从事采集、养殖等工作,而男性往往从事田猎等工作。之后男耕女织、男外女内的分工逐渐形成。秦汉时期,男外女内的两性分工不是很明晰,并没有将女性地位下降的太多,甚至在历史书籍当中也见到不少留下名字的女性,倒是越往后,因为某些原因,越是稀少,也渐渐的从“男女之别”逐渐演变成“男女地位尊卑之别”。女性在儒家的压迫之下,逐渐丧失自我而成为从人者,继而形成“三从之义”。甚至被白字黑字的写入了《礼记》之中,“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蔡琰愣愣的看着斐潜,脸上原本淡淡的哀伤渐渐的消失,红润的颜色重新浮现了上来,身形也渐渐的挺直,半响之后似乎下了决心,昂然而道:“好!既然师弟这么说,我就试试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