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1671章 薛兰的盐

诡三国 第1671章 薛兰的盐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前两日在庞统府衙后街之处引发的那场乱事,似乎就要渐渐平息了,对于吃瓜群众来说,不能连续吃瓜自然就没有了多少的关注度,况且在长安这一座硕大的城池当中,有太多的事情,有太多的兴起和衰亡,一个官员的罢免,也不过是在这个城池当中溅起的一朵水花,水花滴落之后,便渐渐淡出了视线。

然而在关中大小官吏的心中,却并非如此。

华夏官场,向来就是秋后算账,秋后问斩。

自以为没有事然后突然被清算的,梁冀如是,窦武也是如此,但是一时之间骠骑将军没有什么表态,庞统这个司直也似乎天天扑在青龙寺的建设工程上,狱中的薛兰也没有什么更坏的消息传出来,让人不由得心中提着,也不清楚究竟这个事情会朝哪一个方向上去发展……

京兆尹的职位暂时悬空,原本这样的大萝卜坑自然是引来不少人员的目光,但是现在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的控制着自己,毕竟在京兆尹之上,还有一个骠骑将军斐潜坐镇,也只有他开口,才能确定这个位置到底是属于谁的。

不过很明显的是,庞统依旧还是属于第一行列的,虽然说因为蔡氏旁支的事情导致现在职位变更,但是也就代表着庞统已经因为蔡氏旁支这个事情得到了惩罚,正所谓一罪不二罚,将来谁再拿这个事情来说事,恐怕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庞统一个人的不满了。

可是,骠骑将军斐潜在等什么呢?

如今不仅是关中三辅,还有很多的地方也是有官职空缺的,很多时候这些地方都是以最少的官员数量在进行运作,长时间下去自然也是不允许的,毕竟再怎样勤于政务,该有的沐休还是要有的,多少也要有一些贰官辅佐,否则就算是这些主要官职的人心甘情愿,甘之若饴,但是人总有三灾五病,一旦倒下没有了贰官岂不是立刻乱套了?

关中虽然不算是大汉朝堂,但是斐潜这里风吹草动依旧是牵动着无数人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身形,重新选择着自己立场,在这几天的时间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暗中沟通,奔走,串联,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改变门庭,更换队列,就连城中那些售卖名贵名刺的店铺,一时之间都断了货。

政坛这一条路,其实是一条不归路。

只要走上去,便是不能回头。历史上为什么对那些善始善终的人特别加注明,然后千古传唱?还不是因为这些人数量真的是太少了,物以稀为贵,绝大多数的人要么在这条路上被人踩踏成为垫脚石,要么将旁人砸得头破血流自己攀爬而上。

得到权力得时候固然风光无二,但是一旦是失去了权柄,就像是被剥光了外袍赤身一般,不仅是自身羞愧难当,还会招到旁人得指指点点,甚至是痛打落水狗。

薛兰原本也是东海望族,自己和以俭、檀彬、褚凤、张肃、冯禧、魏玄、徐乾也被称之为“八俊”,反正汉代这个八那个八的很多,有些是旁人封的,有些则是自己喂养出来的,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略有声名,但是当他落入狱中的时候,却一样凄惨。

监狱么,那个朝代都是差不多,因为空间密闭,后世都难免湿气盘旋不去,更不用说汉代了。监狱整体就像是一个半地下室,用石条堆砌而成,在与地面平齐的地方留着一些洞口,不大,差不多就只能是脑袋大小,透气还算是凑合,透光性和通风性么,就只能呵呵了。因为一半在地下,因此霉菌和湿气自然就是难免的,浓厚的土腥味和木头草垫发霉的味道,再加上人体本身散发出来的臭味混合在一处,让平日里面养尊处优的薛兰几乎都要窒息了。

平日里自家之中少不了宾客,高谈阔论者,相言甚欢者也是很多,但是现在一个都没有,一个,都没有……

在第一天之后,饿急了的薛兰也顾不得什么嫌弃,将微微有些发馊的野菜粥汤急切的倒进口中,甚至因此呛到了气管,咳得眼泪鼻涕全数出来了。一天就这么一顿,若是不食,便是什么都没有。

“可有何人见某?”

每次听到有人经过自家牢房的窗户和门口的时候,薛兰总是忍不住出声发问,但是得到了永远都是漠然,最多便是几声冷笑。

三天之后,总算是有人来了,是薛兰他的儿子,薛永。

“父亲大人……”

薛永见到了薛兰如此狼狈的模样,顿时泪崩,扑到在薛兰面前。

“为父,为父无碍……起来,家中……家中如何?”薛兰强忍着自己翻涌上来的情绪,扶着薛永问道。

“家中……家中尚安……”薛永一边抽泣着,一边回答。虽然家里面多少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比起薛兰当前的情况而言,那些事情其实都不算是什么。

薛兰下意思的左右看了看,然后低声说道,“可有……可有何人……或者,何事……”

问到了这个问题,薛永忽然想起,连忙说道:“倒是没人登门……不过昨日夜间,后门忽有动静,孩儿出门察看的之后却毫无人影,只有一篮桑葚放在门口之处……”

“桑葚?”薛兰皱眉道。

薛永点着头,说道:“一个小藤蓝装着的,也不多……孩儿以为是旁人遗落,但是又觉得不太像……”

薛兰思索了片刻,点了点头,然后低声说道:“某知矣……永儿,为父此处暂且安好,无需挂念……家中不可无人,汝便先回转就是……不过,切记先去东坊货肆之中,买一罐盐回家……”

“家中还有盐啊……”薛永有些不明所以。

薛兰皱起眉头,说道:“且为之!切记!速去!”

“……呃,唯……”薛永见薛兰如此说法,便也只好告退,“孩儿……告退,父亲大人保重……”

薛兰挥了挥手,看着自己孩子一步步的退下,然后消失在牢房的门口之处,不由得转头望着一侧的小窗,低低的叹息了一声……

在长安十字街拐角之处的一栋小楼之上,韦端一个人坐在窗前,已经喝了很长时间的闷酒了。临街的窗户已经推开,从窗户望下去,便可以看到整个十字路口的人员往来的情况,市井之声也传了进来,嘈杂且混乱,就像是韦端现在的心情一般。

桌案之上的酒水已经冰凉,菜肴也是散乱,然而韦端丝毫没有心思在酒菜之上,也没有让人更换,只是盯着楼下的十字街道,似乎在等待着一些什么……

谁能想到,这个骠骑将军斐潜竟然能够成了如此大的气候?

韦端有时候也不由得带着一些惋惜想着,若是早知道骠骑将军斐潜如此的厉害,那么当年若是早些见到了当时还是别部司马的斐潜,抑或是还是中郎将的时候,岂不是如今也是飞黄腾达,至少一个两千石少不了了,哪里还需要当下尽心竭力的进行谋划?

唉!

居长安,大不易。这句话不仅是对于京飘的人来说,对于当地的土著也同样如此。京兆韦氏早在西汉初年之时,就已经是兴起了,比如精通《礼》、《尚书》,并传习《鲁诗》,产生了韦氏《鲁诗》一派,奠定了家族的经学传统的韦贤,又比如先后任太常、少府、太子太傅、御史大夫,永光二年又任丞相的韦玄,还有任汉哀帝定陶王时期的太傅,被提拔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封关内侯的韦赏……

韦氏家族当中担任过两千石以及以上的官吏有近二十人,更有父子丞相,四世封侯的声誉,在关中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大族。

可是要维持大族地位,也并非容易之事……

虽然说现阶段骠骑将军斐潜没有提到关于薛兰的什么事情,骠骑府衙之内的近吏口风也是非常的紧,可是在长安士族圈子当中,却隐隐有些消息传了出来,就像是暴雨之前的风,吹拂着树梢。

接下来不仅是整个的三辅,还有其他的区域,都会有一次很大的变动,就连这种变动或许是汉承秦朝以后,郡县制的政权大变动,可是具体怎么变,又将如何改变,谁都不清楚……

这种变动,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好事情,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未必了。

因此自从知道了庞统一事以来,韦端忙得脚都不沾地,又要负责公务上面的事情,还要私底下进行奔走联络,什么地方都要去,什么人都要见,甚是因为见的人太多,说得话太多,导致嗓子都有些沙哑了,依旧强撑着,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这样的一个局面!

难道说骠骑将军就这么不待见关中一派?

薛兰被捕入狱,短时间内竟然没有人敢议论薛兰,甚至是见到了韦端也纷纷当作看不见一样,绕着道就走……

薛兰多半是保不住,若是念着些功劳苦劳,将其调往边缘任职,便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就算是关押经年,现在这个朝堂之中,以荆襄派的这些人,又有谁会为了薛兰说什么话,求什么情?

韦端也害怕风险,可是他也知道,这件事情,他必须站出来,给薛兰一个交代,至少要保证薛兰一些基础的待遇,如此这般才能在将来有人会愿意听从他的调派,否则人心一散,就更加不成气候了……

“杜畿杜伯侯……”韦端喃喃的念叨着,有些咬牙,“还有李园那个竖子……”

杜家也是关中名望甚高的姓氏,如果说杜畿能够明确表示支持韦端……

李园虽然说现在官职不大,但却是唯一一个手中可以调动一些兵卒的职位……

唉,世事唯艰啊!

正自我感叹的时候,忽然有人低声禀报道:“韦公,薛家小子回来了……”

韦端一下子便扒着窗户朝外望去,只见街道尽头那边,一个半大的小子有些神情落魄的走了过来,正是薛兰之子薛永。

虽然说韦端并没有出现在薛家,这个时间节点也不能出现在薛家,但是也一直关注着,帮助薛兰是要帮助的,但是前提是薛兰懂的规矩,之前送去的一篮桑葚就是隐晦的提醒,但是不知道薛兰懂不懂,或者说薛永有没有讲话带到?

“韦公,要不要将其唤来?”

门外有人低声问道。

韦端沉思了片刻,决定暂时不做什么动作,鬼知道现在有没有什么其他的人跟在薛永之后,自己贸然出去岂不是暴露出来了关系?

薛家、沈氏都不是关中姓氏,只要自己不暴露,便扯不到关中派系上。

“暂且不必!”韦端沉声道,“再看看,不得妄动!”

门外应答了一声,然后沉寂了下来。

薛永没有发现有人盯着自己,他一路上都在想着父亲在狱中的凄惨模样,心酸不已,几乎都要哭出来,只是强忍着不落泪,摇摇晃晃习惯性的都踏上了转向自家的道路的时候,才猛然间想起父亲交代的事情,连忙又拐了出来,向着东坊而去……

“这是去干什么?”韦端愣了一下,心中也不由得一跳,东面有京兆尹的府衙,也是薛兰之前办公的公署,难道说薛兰在府衙之内留下了一些什么,让薛永去取?“来人,跟上!小心别露了行踪!”

在韦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作等待了一个时辰之后,派去跟踪薛兰之子的手下回来禀报说,薛兰之子并没有去公署,只是去了东坊买了一罐粗盐,现在又往回走了,从东坊便直接回家了……

“买了一罐盐?”韦端追问道,“在哪里买的?可有什么异常?”

“在杂肆之中……”手下回答道,“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异常……”

韦端轻轻的念叨着,忽然脸上透出了几分喜色来,轻轻一拍掌,轻声念叨道:“妙啊,妙也!某知矣……哈哈,薛公果然乃信人也……来人,回府!”

现在,薛兰这边最大的问题算是解决了一部分,剩下的便是沈仪了,此人么,年轻气盛,过于轻浮,恐怕是……

韦端在马背上摇摇晃晃,脸色重新变得阴沉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