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1705章 计划和猜想

诡三国 第1705章 计划和猜想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赐支河。

这里是祁连山脉的南面,因为有这样一条河流,常年不冻,因此两岸水草丰美,姚柯回和一些其他的羌人部落就在这里游牧。

“什么?要我们先行出发,去引诱汉人的军队?”几名羌人头领接到了鹘提悉勃野的命令之后,急匆匆的赶到了姚柯回的大帐之内,进行商议。

“怎么办?”

“这明显就是报复……那个……”有人口快,直接就讲了出来,然后才反应了过来,连忙闭上了嘴。

“没错……”姚柯回点了点头,“这的确很有可能……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谁叫我距离汉人最近?”姚柯回摆摆手,表示不用在意这些。

“从这里往东,就是卡兹拉……呵呵……”姚柯回笑了笑,说道,“知道卡兹拉在汉人哪里叫什么名字么?按照汉人的话来说,叫做‘临羌’,就是靠近我们这些羌人的意思……”

“哦……”

“……然后从临羌再往东,就是西都,从西都再向东两三百里,就是安夷,从安夷向东不到两百里,就是破羌……至于这些汉人城池名字的意思么,你们知道不是什么好词就行了……”姚柯回显然对于这一带的地形了如指掌,随手就从帐内的篝火处,拿了一根半截烧焦的木材,吹熄了火苗然后画了出来,“破羌城再向东,就是金城……金城再往东,就算是大汉比较富裕的土地了……”

“要从这里向东而去,就这么一条路……鹘提悉勃野也害怕遭到汉人的伏击……”姚柯回将半截木材扔回了篝火,拍了怕手掌说道,“所以他要我们先去查看一下汉人的兵力情况……”

“伏击?”

其余几名羌人头领疑惑的相互对视着,然后问道:“难道……汉人已经知道我们要进军了?或者说,汉人设下了圈套?”

“汉人很狡猾……”姚柯回抱着双手,看着篝火的火苗跳跃,“所以也有这种可能……不过鹘提悉勃野说,汉人现在的兵力主要都在蒲昌海子一带,刚刚才和焉耆人打了一仗……所以这边有汉人大军的可能性么,也不是很大……”

“所以?”一名羌人头人说道,“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现在违背鹘提悉勃野的命令,鹘提悉勃野就有理由直接将我们都给杀了……”姚柯回声音低沉的说道,“然后将我们的牲畜和人口分给其他的人,其他的人也不会为我们说什么好话……所以,我们只能向东……不过,我们最多就到这里,日月山……”

“日月山?”

“对。日月山。”姚柯回笑着说道,“只要不出日月山,我们都还算是安全的……”

……╮(╯▽╰)╭……

“日月山……”

在另外一边,张辽也在念叨着一个同样的名词。

“蕃人集结和整备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也不可能太久,因为冬日一来,就算是他们习惯了严寒,也不便于行军作战……”张辽目光盯在了地图之上,“所以……如果……日月山……”

马恒在一旁说道:“文远将军……这是……欲断其归路?”

张辽点了点头说道:“蕃人不可能在大雪严寒的天气下近攻,我们也不可能冒这样的风险……所以如果可以将这些蕃人截断在日月山处,便可以断其归路,彻底击败这些人马……”

张辽说完,抬起了头,望向了西面。有些事情,张辽可以和马恒说明,但是有些事情,张辽却没有说。

不知道张济那边能不更赶得到……

也不知道温侯之处,现在究竟如何了……

……( ̄3 ̄)a……

并北。

平阳。

司马懿在大比之后,就和马钧贾洪三人,一同到了平阳将军府之中,做了一个撰笔曹。名字虽然拗口,但是基本上和后世翰林院修编差不多,也就是差不多等同于秘书处的小科员,一方面可以熟悉公务,另外一方面夜市可以接触到了高层,对于将来的发展颇有益处。

马钧和贾洪就不说了,司马懿也自然懂的这个道理,自然没有像是历史上那样的撂挑子,倒是也有几分的兢兢业业。

司马懿三人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将近些年的行政文档进行整编,入册,准备打包到长安去。

平阳虽然是斐潜的封地,但是不管从政治角度来说,还是从地理角度来说,长安都比平阳要来的更好,所以治理重心的转移,也就是一种必然。而要从平阳转移到长安,并不是说几个人过去就算是可以了,而是有相当多的繁琐事项,像是这些之前在平阳的行政文档,就必须进行整理装运。

在平阳出库多少,然后到了长安再入库多少,这个数量和批次,都必须有明确的清单,以便于核对。

所以当斐潜看着司马懿已经按照郡县,然后将所有行文分类规整好的库房,不由得点了点头,说实在的,这是一个相当繁琐的工作,在没有电子文档的汉代,要进行相关编号,并且等级入册,全部都是需要手工进行的,虽然说之前有库存清单,但是司马懿三人依旧还是要重新清点一边,进行核查勾选,看看有没有什么疏漏,甚至还需要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发霉啊等等的其他问题,因此整体上的工作量还是相当大的……

而司马懿三人竟然在不倒二十天的时间内,就大体上整理出来,并且还做得不错,这就让斐潜多少有些意外。

毕竟当年在历史上,可是明明白白写着司马懿这小子,消极怠工,甚至还装工伤蒙混国家工费医疗的……

但是现在看起来,司马徽这小子,似乎还算是可以?

那么为什么司马懿在历史上有这样的行为呢?

斐潜笑笑,巡查了一番之后,便表扬了一下,让司马懿三人再接再厉,然后准备回议政厅。

在路上,斐潜一边走着,心中也不由得考虑起这个问题来。

或许是嫌弃之前的举荐档次不够?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

这算是第一次司马懿被举荐。

然后司马懿甩脸不去……

等等,如果历史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司马懿那个时候应该是在河内吧?而那个时候的河内太守似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家伙,叫什么名字来着?好像还算是曹操的门生,因为曹操当年还没有迎刘协的时候,担任兖州刺史的时候似乎举荐了几个人作为孝廉,然后这其中有一个,就成为了后来河内的太守。

在汉代,举荐制度之中出了很多搞笑的事情。就像是庞统让荆襄蔡氏那个家伙当了官,然后庞统就要背负一定的责任一样,反过来如果是举荐人出了问题,那么被举荐者也同样常常会被牵连背锅,这或许就是司马懿当时不愿意出仕的原因?

现在一方面自然没有这方面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也是司马懿自己考出来的成绩,有辛勤的付出自然多少有些感情,不会轻易的放弃,所以么,勤勤恳恳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不管怎样,斐潜现在的关注点并不是在司马懿身上,而是即将要展开的陇右到西域,还有在冀州等等的一系列的战斗上面。

相比较起来,去巡查司马懿马钧贾洪三人,不过就是件小事罢了,仅仅是对于新入职员工的习惯性鼓励而已。毕竟不管是什么企业,对待新员工都是比较宽容的,等到了半年之后才渐渐的增加工作量啊什么的,至于那些已经在企业当中待的时间长了,每个月都紧巴巴要还车贷房贷的,自然是呵呵,呵呵……

大家都懂的。

司马懿这小子还算是安分,但是斐潜没有想到,李儒和贾诩居然将事情搞的这么大!

果然这两个家伙凑到了一起,就唯恐天下不乱么?

不过李儒写来的书信之中么,也说得有几分道理……

李儒说明如果要在西域立足,就不能不面对已经在西域经营了多年的贵霜,然而贵霜和大汉一样,都不可能将所有的兵卒投入在西域之中,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西域的这些零散小国的威压与制衡,就成为了其中的关键。

打击所有和贵霜关系密切的,拉拢左右摇摆者,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而像是会威胁到了河西走廊的蕃人,自然是越早进行打击和清除,就是越好,要不然真的等到和贵霜人爆发了冲突,进行正面抗衡的时候被这些蕃人从侧翼偷袭,就难免落的一个全局败坏的下场。

因此李儒制定了这样的一个计划,明面上是在西域进行举动,实际上是针对侧翼的蕃人,将侧翼威胁解除之后,才掉过头来对于在西域的贵霜人进行围剿。

这种策略,这些理由,自然看起来都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斐潜老觉得,在这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什么原因,就像是当年历史上司马懿死活不肯出仕一样,有一些书面之上根本不会说,也不会讲的原因……

倒不是斐潜怀疑李儒和贾诩,甚至是吕布有什么二心,而是觉得像是李儒还有贾诩这样的家伙,做事情或者是谋划什么的,不太可能只是仅仅关注一个方面,而是会一石二鸟,或者说,一石二鸟才会让他们觉得可以做,一举多得的局面,才是他们的真正的目标,而其他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上司聪明了,下属不好做。

下属太聪明了,上司同样也不好做。

斐潜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当然,这个事情么,自然也可以让荀谌,或者是让庞统来参详一下,不过么,如果这样做省事倒也是省事了,但是同样也会暴露出上位者自己的一些问题,就像是企业之中上司一碰到问题就开会,然后不是听这个人的说词,就是听那个人的说词,有了功劳自然是领导自己有决断力,敢拍板,有了错误么,当然就是下属建议的什么鬼玩意……

所以,斐潜必须先经过自己的思考合推测,然后才听别的人意见,再反过来和自己的思考和推断来进行印证,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抑或是有什么不足,这样才能得到自身能力的成长。

别人说的东西始终是别人说的,只有经过自己思考得来的,才能算是自己的。

而且除了这个问题之外,斐潜现在还有另外的一个问题也没有得到答案。

袁绍死了,袁谭和袁尚两个败家子都相互肛起来了,曹老板居然没有什么动静?这是在干什么呢?是在憋大招蓄气呢?

难道说曹老板真的就像是历史上所说的那样,准备等这袁绍三个败家子自己内讧一场,然后再来坐收渔利?也不对啊,历史上其实曹老板在坐等之前是出过手。

曹操当时猛攻黎阳,大败袁尚和袁谭联军,导致二人退守邺城,然后曹操追击到邺城之下,偷了二袁的菜,还割了麦,后来围攻不下,其他曹军诸将都希望坚持一下,一鼓作气的消灭袁氏残余势力,但曹操觉得兵粮吃紧,最终还是依从郭嘉之计,撤军任由袁尚与袁谭自相残杀。

难道是担心我从河洛偷袭?

也不对啊,一方面已经将西域这些事情放出了风声去,另外一方面从河洛出去就是许县虽然是曹操的大本营,但是也是汉帝所在……

别人觉得汉帝这个山芋不错,但是我觉得烫手啊!

或者是曹老板觉得我对于刘协还有想法?

曹操不动,导致在阴山集结待发的赵云一部,自然也不能动,甚至汉中到武关,也要注重防备。这就像是箭在弦上的威胁才是最大,等射出来了,自然也就是知道其兵马的方向,也就有了应对的策略。

所以斐潜回到了议政厅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问有没有东面来的消息。

荀谌默默的摇了摇头。

为了打探曹操具体的消息,斐潜甚至下令动用了信鸽……

“报!”就在此时,一名护卫急急奔至,呈上了一个非常小的竹筒。

“是东面来的么?”斐潜一边开拆,一边问道。

护卫连连点头。

竹筒非常的细小,其中的绢布自然也不可能长篇累牍写一大堆的字,而且为了避免字数太多相互晕染,所以只是在一指宽半指长的绢布上写了两个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