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141章一山可隔日月

诡三国 第2141章一山可隔日月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斐潜坐在高台之上,看着台下的众商户。

芸芸众生,各有不同,有的人喜欢宅在家中,有吃有喝蹲一百年都没有问题,但也有的人就是坐不住,怎样都要往外跑,要不然就浑身难受。

在硕大的校场之中,以士林寒门为主的商人,占据了主要的多数,只有一小部分的商户,是从农户那边转变过来的,这和大汉的具体国情有关,也符合当下的社会情况。

一般的农夫农妇的目光,都比较的……也不能说是鼠目寸光,只不过是因为生活条件所限,导致对于身边更远一些的东西视而不见,难以有什么比较长远的计划和全盘的认知。

就像是即便是到了后世信息爆炸的年代,依旧很多人会觉得在封建社会之中,士族代表的大地主阶级算得了什么东西,只要一口气杀过去,难道士族子弟都能抵挡得住刀枪剑戟,千军万马么?

其实多想想,也就能明白了,只是这些人懒得想而已。

算你狠,逗你玩,一波接着一波的各种物资的涨价,是郭奉孝推动的么?还有非常多其他被囤积居奇,疯狂涨价的各类商品,又是谁在其中兴风作雨,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么?普通人可以控制加密货币的狂欢么?

当面对着这些囤积的手段,这些做妖的人员,为什么后世那些手中明明都不仅有『枪杆子』,还有庞大的司法机关执法人员的郭奉孝,都没有选择像是某些人那样的想法来行事,抓起来杀就完事了?反正全国就那么几个总代理,直接上门突突了是不是就将问题都解决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动不动喊着枪杆子就是一切的人,也是同时厌恶,甚至声讨那些不会解决问题,只会解决搞出问题的人的官吏,抨击这种无能管理模式体系,这个就有些那啥了……

一边表示反感简单粗暴管理模式,一边又高喊枪杆子能解决一切……

幸好斐潜并没有这么精神分裂,他深刻的认知到他所面对的,就是人心。这一点,不管是汉代还是后世,都是一致的。

趋利避害。

所有人天生都懂得这一点,即便是再小的孩童,摸到了尖锐之物都会缩手,碰到了火焰都会害怕,无须传授,也不用特别教导。

所以,不能全是胡萝卜,也不可能全数用大棒,这其中的平衡,才真正考验一个人的智慧。

就像是眼前的这些商户,斐潜相信在宛城被围的期间内,这些被限制了人身自由的商户没少明面上背地里咒骂斐潜,咬牙切齿的表示被拘禁的痛恨,但是现在么,却各个都摆出了了一副谄媚的笑脸,若是在身后装上一条尾巴,定是会摇动起来。

斐潜端起了酒杯,高声说道:『荆州之战,非吾所愿,然牵连诸位,某心不安,特邀宴请诸位压惊……来,诸位举杯,恭贺大汉千秋万载,社稷平安!』

虽然说说什么『大汉平安』的话,按照现在的局势听起来就像是讽刺,但是在场面上还是代表了一定的政治正确性,所以众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异议,纷纷举杯同饮。

汉代人不喜欢烈酒,大多数人认为喝烈酒只是追求感官刺激的庸人才做的事情,大多数的汉人喜欢的是米酒,而一般的米酒顶天也就是十几度二十度左右,同时还要兑水,要不然怎么叫酒水……

换句话说,其实汉代所饮用的酒,其实就跟后世的啤酒的度数差不多,追求的是饮酒的氛围,是循序渐进的熏熏然,不是上来就直奔主题的刺激感。

斐潜又再次举起酒杯,祝福了天子康健,众人应和,再三祝在场诸人,然后所有人回祝斐潜,便算是完成了宴会的开场。

编钟缓缓的响起,丝竹之声加入了进来,使得整个宴会的氛围渐渐从开始的紧张,进入到了平和宽松之中。汉代人对于编钟的喜好,简直就是几近于痴迷,只要有编钟一响,便是上等的宴会,正所谓金竹之声,不易酒肉,精神上的享受甚至比吃什么东西更重要。

放松下来的商户也在酒水和佳肴,编钟和丝竹之中,开始相互之间推杯换盏起来,气氛渐渐浓烈。

这些便是大汉普通的商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荆州左近的人士,还有一部分是豫州的,多少也是代表了一些勇于走出来的大汉人……

大汉最为勇敢的,也是被后世所称赞的,便是例如像是张骞班超等人。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在大汉三四百年间,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过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辅助汉朝对外的防御战争,而且在开疆扩土,往往以一人或者数人之力,便为汉朝降服一国。

有时候斐潜就在思考,这样的人群,是怎样形成,又是怎样消亡的呢?

倒不是说当下校场之中这些商户就能和张骞班超媲美,但是至少这些人,是当下大汉勇于走出自己熟悉的故乡,然后翻山越岭爬山涉水追求更多利益的群体,同时也促进了各地的商品流通和文化交流。

伟人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是绝对没有说什么可以用枪杆子来治理天下。

所以单独靠武力这一个方面是不足的,就像是张骞班超,他们在西域之中降服外邦的时候,凭借更多的是智慧,是对于局势的精准把控,是言行之间强大的感染力号召力,而不是纯粹只是拿着刀枪杀这个,杀那个。

如果说大汉向西是通往外邦,那么对于当下的斐潜来说,这些可以向东向南的商户,是不是也同样属于通往『外邦』?

在这些人当中,会不会,能不能也培养出个别的人,能够像是张骞和班超一样的,即便是不能相媲美,那么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这就是一片的土壤,种子种下之后,就看看能不能长出一些什么来。

斐潜冲着一旁的裴俊点了点头,然后最后举杯,共饮了一杯之后,便立场了。

昔日斐潜还是一个普通的中郎将,和商户坐在一处讨论计较一些铢毫,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若是斐潜依旧和这些商户说一些什么商业上的问题,讨论理论的分配,一方面可能会让人议论斐潜此举过于近利,另外一方面则是不免怀疑斐潜手下是不是无人可用了……

裴俊,便是这一次斐潜带到宛城来,准备长期在宛城设点,影响和控制,种下一些种子的管理员。

作为河东裴氏旁支出身的裴俊,经过了之前的历练,如今面对这些宛城商户,已经是游刃有余,在恭敬的送走了斐潜之后,便将场内的氛围重新哄热起来,同时因为骠骑立场,众人自然也更加的放松,一时间欢笑之声便是连连而起,校场之中好不热闹。

在渐渐酒酣之时,裴俊见氛围差不多了,便令仆从给每一块席子送上了一道大菜……

『此是何物?』

『似麻非麻……』

裴俊裂开嘴,露出八颗大牙,『此乃天丝所制也!乃骠骑将军开辟西域所得奇珍是也!以天丝制衣,柔软舒适,吸汗透气,若着于身,轻松舒畅,更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效……』

棉布么,当然没有『天丝』好听,至于所说功效么,自然是呵呵,听听就好……

『来来,再看此物……』

裴俊一一展示着各种物品,顿时引起校场之内的一片片惊叹之声。

其实有很多东西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引进了,但是因为统治者的短视,或者说知识面短缺的问题,导致像是很多东西只是小规模的种植,成为天子的独享之物,并没有广泛的传播。

就像是棉花,一开始只是作为观赏,种出来给天子看看就算了,结果等到斐潜在关中寻觅棉花的时候才发现,虽然早期西汉有引进棉花,但是作为观赏性植物,已经在战乱之中绝种了……

石榴,初期是作为染料,用来涂在皇室贵族的裙子上,所谓石榴裙是也……

苜蓿,只是提供给天子的马食用,其他普通人是不得给自家牲畜用的……

蒲桃……

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以至于当下裴俊将这些东西重新拿出来之后,校场之内绝大多数的商户都没有接触过……

粮草,无疑便是各地诸侯的心中红线,不像是当年那么好收购了,但是如果说采买的不是粮草,是这些非管制品,比如棉花,苜蓿呢?

没错,便是大汉当下的『经济作物』。

山东之族什么多?

人多,地多。

原先种麻都没人要,现在拿一些出来种棉花,没问题罢?至于像是什么石榴和苜蓿,都不需要特别的耕地,随便开个山头种植,不就是多出来的收入?既不违禁,还可以赚些可爱的小钱钱……

校场之内的商户不知道是在酒精的刺激下,还是被这些眼前的物品所震撼,亦或是两种都有,基本上呼吸都渐渐的急促起来,各自心头开始盘算起来……

『莫急,诸位莫急啊……』裴俊笑吟吟的,『在此事之前,先说一下章程……有道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各位心情某也理解,但是骠骑有云,此等之物虽好,但也不可妨碍农桑,故一郡之地便只收一家货物……需于大汉商会之内登记备案之后……』

『尔等竟然不知所谓大汉商会?』裴俊笑得更是欢畅,『且听某细细说来……』

……(^._.^)?……

在漫漫草原之中,杨阜带着一群汉兵,和白石羌,以及羌戎人,往日月山而行。

白石羌无疑和发羌,羌戎人更为亲近一些,是不是的会凑在一起,或是驱赶着牛羊缓缓向前,或是往来奔走,警戒四周,而汉人兵卒则是作为中心本阵,护卫在杨阜左右。

这一条路,是后世唐代才比较盛行的唐蕃之道,但是并不代表着汉代就不能走,至少在张辽担任了整个吐蕃区域的军区最高将领之后,就严格的按照着骠骑将军的计划,一方面沿着这一条进入吐蕃的道路布置防御体系,一方面开始有意识的引导者吐蕃区域的经济发展。

杨阜就是张辽的重要副手,也是一手推动整个吐蕃经济转变的重要人物。

在三国历史上,史书之中有太多的人,就像是流星一样,只能在青史之中一闪而过,但是并不代表着这些人就会比那些经常露脸的人差到哪里去。

整个吐蕃区域,虽然说是高原,但是其草场的覆盖面积极大,食草动物到了这一片区域,简直就是进入了天堂一般。特别是那些暂时还没有人类涉足的区域,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地足足可以让牛羊欣喜疯狂。

当然,因为地域的特性,吐蕃这边的草场其实是比较脆弱的,如果受到了比较大的破坏,自我修复的能力远远不如汉代河套区域以及北方大漠地区,但是现在才是汉代,不管是从动物的数量还是人类的数量,都远远低于后世,因此基本上来说开拓吐蕃这边的草场发展畜牧业的潜力还是非常的巨大。

虽然说同样一块地,种植业比畜牧业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但是在雪区雪域这一片几乎都是无人区的土地上,自然还是畜牧业更香一些。

而想要发展畜牧业,只是靠张辽杨阜等汉人无疑是比较困难的,最适宜的方式就是以白石羌等羌人为杠杆,然后撬动整个的吐蕃。

吐蕃王鹘提悉勃野死后,原本吐蕃初见规模的结构体系便受到了重大的打击,一部分人护卫着鹘提悉勃野的子嗣逃到了雪区的更深处,而对于这些人死死咬住不放,彻底追杀的,并不是张辽,而是羌帅姚柯回。

因为吐蕃的区域太大了,又是处于随时流动情况下,姚柯回也一直都没有彻底的绞杀鹘提悉勃野的子嗣部落……

不过这些都不是杨阜当下所在意的,毕竟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看,现在的吐蕃,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

成系统的宗教侵蚀,使得原本吐蕃区域的原始崇拜节节败退,根本维持不住,也就让鹘提悉勃野等原本吐蕃贵族的生存基础迅速垮塌,即便是真的那一天鹘提悉勃野的子嗣卷土重来,原本这些吐蕃民众也不会轻易的就跟随鹘提悉勃野的后裔走。

至少现在吐蕃人已经不会那么相信所谓鹘提悉勃野等提出的所谓『天神和猴子』的说辞,而一旦对于之前的信仰产生了怀疑,自然就对之前的吐蕃王的神圣性有了疑心。

人总是会有从那里来往何处去的疑问,在解答自身起源上,汉人表示是自家是女娲造的,而吐蕃人之前则是认为是天神和猴子嗯嗯出来的……

最开始的版本么,就是男性天神VS母猴,是个口味比较重的男天神看见母猴寂寞,便主动来排解母猴的空虚,结果后来不知道怎么了就变成了公猴和魔女。魔女威胁修行的公猴要啪啪,要不然的话魔女就要去找魔王嗯嗯,为了家国天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那啥这啥,公猴便大义凌然的放弃了道行和魔女啪啪了,救了天下苍生,然后生出了吐蕃人。

是不是听起来就不靠谱?

没错。

越是文明发展,人类和兽类的差异就会增大,对于野兽的崇拜也会随着文明的发展迅速的衰减,在汉人带来的文化冲刷之下,吐蕃人这种原始崇拜,诸如此类的神灵传说,在系统化的宗教修行体系之下,败落得一塌糊涂。

五方上帝便成为了当下吐蕃主要的信仰。现在若是在其房前屋后,帐篷内外能看到摆放有一些五色的石头的,基本上都是五方上帝的信徒了。

不需要特别的雕像,也不需要额外的供奉,只需要在安顿好家庭之后,向四方寻觅,找到五种颜色的石头便可以进行宗教仪式了,十分的方便。

凑不齐五色,只要有一个颜色的也成。

物质贫乏的地区,精神的满足就十分的重要。

吐蕃就是如此,得到了五方上帝填充了宗教空缺之后,再加上某一些神使的偶然事件,整个吐蕃的归化得到了迅速的展开,也就让杨阜马恒等人在推行雪区畜牧业发展上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毕竟规模化的合作养殖,和普通吐蕃人零星放牧,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校尉!前方就是日月山了!』

当下,杨阜等人带来了八千只的羊,三千匹马,还有一些驴和牦牛,同时还有一些风干的肉,硝制的皮等等,而这些东西,都是用长安三辅地区一些很平常的物品置换来的。

这才是第一批,过一段时间还有张辽等人带回来的更大规模牛羊群……

这么多的牛羊转运,沿途的草料自然不可或缺,而在日月山到天水这一段路程上,已经有人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这个人,便是凉州刺史贾诩。

贾诩在日月山军寨的基础上,填塞了流民,开垦了耕田,若是此时此刻站在日月山的山峰往下看,东侧是便是规划开垦出来的农业区,水利齐全,阡陌良田,一派江南风光,而在山的西侧,则是一望无际的牧场草原,草原辽阔,牛羊成群,又是一幅塞外景色。

日月阴阳,一山为隔,便是远观,便让人心潮澎湃,感叹非凡。

远远的便见到三色旗帜涌动,贾诩带着人马迎了上来,杨阜一边吩咐手下和贾诩的人手进行交接安排,一边迎了上去,哈哈笑着说道:『多时未见,使君更添风姿啊!』

『义山别来无恙!』贾诩也是笑着,上下打量了一番,『义山历经风雪磨砺,正如宝剑磨砺,正直大用之时,不可不谓妙也!』

杨阜扬了扬眉头,『使君之意……』

『也不瞒义山,』贾诩面上笑着,但是眉眼之中,却有些锋芒像是一把利刃一样挑了出来,『诗有云,「三岁贯女」,如今期满,自然当「谁之永号』了!』

虽然说杨阜心中已经是略有猜测,但是听闻贾诩毫不掩饰的表达了出来依旧是有些吃惊,『如此说来……这一次……可是大手笔啊……』

贾诩哈哈大笑,伸手一指就在前方的日月山,『骠骑之笔,何曾小过?左一撇,是大汉社稷,右一捺,便是朗朗乾坤!而这笔头,便从此日月之山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