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550章近乡情怯难为石

诡三国 第2550章近乡情怯难为石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长安城外。

到处都是人,在官道两侧站着,城墙之上彩旗飞舞。

许多百姓听闻说阴山大胜,押送战俘到了长安,便是自发而来观礼。

太阳升起到了树梢的时候,在官道远处就渐渐的扬起了烟尘,顿时就掀起了一阵热潮,百姓簇拥着伸着脑袋往远处望去,议论纷纷。

到了那一列的人马到了近前的时候,便是响起了无数的喝彩声,呼哨声,兴奋的神色,涨红的脸庞,就像是迎来了盛大的节日。

先有前引的军校到了城下,然后向负责接收的魏延行礼,朗声而道,启禀将军!在下奉李将军之令,押解阴山来犯之虏至此!李将军领兵击丁零之敌,阵斩胡首三百余,其中丁零大将一人,小将三人,另有头目若干,尚有部分丁零死于荒野,未能砍下首级另缴获丁零白耗大旗一面,牛尾战旗四面,牛羊若干

魏延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某代主公传令!守边护疆,乃军人之天职!愤击来敌,乃华夏之血勇!今有阴山一部,战山北,得大胜,依军律,记功赏;

随着魏延的声音落下,周边的兵卒和百姓便是一同欢呼起来,还有不少百姓大喊着好汉,勇士什么的,不绝于耳。

旋即有兵卒上前,接替过了阴山兵卒的职责,押送着战俘,并没有进城,而是绕过了长安城下,然后前往秦岭战俘营地。到了那边之后,这些战俘将通过统一安排分配,进入到相应的生产环节之中,为骠骑事业添砖加瓦。

一个政权,必然是保护一定人群的利益。华夏的政权,自然就是保护华夏的利益,不能保护自家利益的,当然就不会得到民众的拥护。唯有站在本民族的立场之上,才会有更为广泛的支持。这从上古炎黄时期,就已经是一次又一次的被证实着,被践行着。

普通的民众未必能明白整个政治群体的具体运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不妨碍他们会对于这些保护他们的兵卒,奉献出自己的那份热情!

跟着阴山战俘一同而来的,还有一些退役的兵卒和部分伤残的士兵。

这些退役和伤残的兵卒,并非都是之前的那一场战斗产生出来的,但是他们也都收到了热烈的欢迎,巨大且连绵不绝的欢呼声,使得这些人的劳累几乎一扫而光,有些人激动地脸色通红,让人不免有些担心是不是下一刻就会涨破了伤口,重新流出血来。

李贰就是其中一名老兵。

虽然说他并不觉得他真的老了,但是他知道自己的体力确实在渐渐下降了,已经跟不上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了。他舍不得离开他的兵卒,但是军中的小吏找他和其他年龄大的兵卒座谈了两三次,大多数的人都像是李贰一样,同意退役了。

军功兵饷确实诱人,但军令一下,那就不管是年少还是年老,一旦体力不支而掉队的,做不到位的等等,不仅是要被罚,说不得还会牵连到袍泽。

当然,也有个别的人绝得自己体力还行,还可以多撑两年的也有,或是觉得有希望再进一步,不舍得军旅的也有,反正人各有志,并不强求。但是要从都尉再往上,这个级别就不是说努力一下,或者说等两年就可以升的,那意味着一个非常大的跨度

因此李贰考虑再三,决定还是趁着这一次的机会,以获取了一定的战功退役。虽然说他并没有直接斩杀多少首级,但是看在退役的份上,军中一般都会匀几个首级之功给这些退役的老兵。

这是惯例了。

其他老兵退役的时候,也是如此。除非真的是行为恶劣,关系极差,否则一般来说退役的时候都会给添点光彩

李贰和一群老兵拜见了魏延,随后颇有些恋恋不舍的在军务处缴纳了代表了自己身份的军牌,然后戴着代表退役的红花,走出了讲武堂,和几个老伙计拱手告辞,相约了下一次的见面的时间,就三三两两的分散而开。

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巡检的职位,其标准一个自然是军中军功高低排列,另外一个则是文化课。没有通过文化课的,但是军功高的,回到地方之后,还可以有一年的时间复习再考一次,如果说没有考过,那就没戏了。

李贰的文化,还算是不错,至少从他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家是在陇西。

李贰还没有正式等到巡检的受职,毕竟行文和手续交接,多少还要几天。这几天也就算是假期罢,他也没有去城中游玩,而是到了讲武堂的校场之外的兵营暂祝

毕竟在这里,吃住都是免费的。

虽说他也算是士族子弟,但能省一点是一点么

当然,他也不可能永远就这么住下去,等巡检的手续下来,李贰就必须前往分配的地点去报到了。

兵营之内的这一块区域,是专门规划出来的一片区域,居住的都是类似于李贰这样的退伍兵卒,有来自于阴山的,当然也就来自于其他地区的,比如川蜀的,来自于西域的等等。

一般来说,兵卒的退役还没有一个硬性的时间限制,大体上每年到了秋冬之际的时候,新兵入伍,就会找一些老兵谈话。

伤兵自然都是退役,这没有什么话说,而身躯无伤的,不做强求,但是大多数的老兵都会像是李贰一样同意退役。类似于严颜黄忠之类老当益壮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在年龄大了之后,总是这里或是哪里不舒服,想要和年轻人比体力耐力,多少都是有些吃亏的。

若是这些老兵愿意退伍,也不会全数往长安走,而是根据兵卒原本的户籍安排,例如河东的回河东,陇西的回陇西,而且也不是立刻出发,而是积攒一些数量之后,遇到例如押送战俘,转运粮草,亦或是其他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危险度较低的任务,则是由这些老兵负责,一方面可以完成任务,另外一方面也让这些老兵自然而然的就抵达了目的地。

李贰站在营地门口,有些踌躇着,多少带着一些初至陌生之地的拘谨。

营地之内有两人迎了出来,看到了李贰胸前的红绢花,顿时笑了起来,和李贰打招呼,老兄,从哪里退役的?刚到么?来来,快进来;

一人上前拉着李贰,另外一人则是在李贰肩膀上拍了拍,顺手就接过了李贰并不多的行李,一同往营内而走。

李贰抓了抓脑袋,嘿嘿傻笑了两声,对,今天刚到。

不知道为什么,忽然之间,那种陌生的拘谨似乎在一点点的消失了。

我姓王,右扶风的,没大名,小名咚咚,就是敲鼓的那个咚咚左边拿着行李那人,王咚咚说道,我来得早一些,现在暂时算是营地管事罢他叫石头,西域石头,从西域刚回来不久,我们营地里面有三个叫石头的

王咚咚说着,介绍着。

我,我叫李翻李贰回应着,目光落在了右边那名叫做石头的腿上,然后赶快转开了目光。王咚咚大概是和李贰他自己一样,属于年龄大了之后退役的,而石头看起来年龄较轻,但是腿瘸了,大概是腿筋受到了伤,不太能屈伸,走路略微有些一拐一拐的。

这里还有空位,要不你就在这里?王咚咚走到了一个木屋之处,回头问李罚

李贰连忙应声说没有问题。

从木屋里面出来了两人,见到李贰,便也是笑了,又来新兄弟了?对了,头儿,你不是说要去拿鞠球么?

这不刚出去,就碰到了李兄弟么?王咚咚一边从怀里掏出了笔袋,在木屋前面的木板上写下李贰的名字,一边回答道,你们先帮忙安排着,看看李兄弟需要什么好了,我这就去申领鞠球

蹴鞠,据说在炎黄时期就有了,比起后世国外不知道早了多久,而且从一开始就是非常受到欢迎。早在战国时期,华夏在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在宋代则是出现了专门的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即便是大辫子朝也有创新,出现了冰上蹙鞠,唯独只有到了后世,成为了一项比烂的游戏。所以可以说,蹴鞠是华夏自古流传久远,并且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项目奇葩。

对了,这奇葩,就是指的男足。

在汉代当下,蹴鞠还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甚至还有人即便是身患重病,也要坚持蹴鞠,然后不治身亡的,算是真拿命去踢的

王咚咚和石头走了,去领球了。

屋内的两个人一边帮李贰放行李,一边问道:兄弟你蹴鞠怎么样?要不要一起踢一场?

好啊;蹴鞠也是李贰所喜欢的,自然是连声答应。毕竟阴山之处,到处都是草地荒地,兵卒也常常用这种方式来娱乐和训练,甚至有时候还要穿着盔甲和负重,什么花样都能玩得出来。

在两汉时期,蹴鞠大体上分为三类。

一类是表演性质的,大体上就像是杂技,在小鼓小锣的配合之下在街头巷尾表演,不仅是百姓娱乐,还会出现在国家大庆典上面,有单人双人多人,也有单球多球,花样繁多。正所谓康庄驰逐,穷巷踏鞠,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

另外一类则是竞赛类的,一般来说就在专门的鞠场之内。鞠场已经是非常类似于后世的体育场了,设有专门用来观赏坐席的大殿,四面有围墙,故而也称之为鞠城。还有专门的规则,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冲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

最后一类,就是军中蹴鞠了。蹴鞠除象征兵势,讲究相互配合,自然有训练兵卒的作用,同时也用于丰富军中生活,使兵卒战士可以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情绪,所谓今军无事,就使蹴鞠,没事就踢一局,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毕竟军队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严酷的等级制度,长年累月的训练也是十分枯燥,加上军律之下,难免的体罚和呵斥,战场之上,搏杀的血腥和伤患,肯定会让士兵精神压力很大,类似于于蹴鞠的这些运动,正好能让兵卒在平时里面将负面积累都发泄出来。

不多时,鞠球拿回来了,营地里面顿时热闹起来。

一群人大呼小叫的,相互碰撞着,争抢着,追逐着,欢笑着

不知不觉当中,这些原本来自于各个地方的陌生人,便是熟悉了起来。相处的时候也不再有拘谨,不再有冷漠,不再有隔阂,输了便是一同大叫惋惜,赢了便是一起高呼欢庆。

石头也上场踢了一会儿,但是他的伤腿撑不了太久,跑也跑不快,最终只能是拖着腿,坐到了场边。

军营之中,并非所有人都像是王咚咚和李贰一样的幸运,也有像是石头一样的因伤退役的,有两个是和石头一样腿部受伤的,还有三个是伤了手的。好一些,像是石头一样,只是技能受损,差一点的,则是截肢,都无法继续服役,只能是退役。

这些人,和石头一样,虽然说在退役之前,都有军校反复说了骠骑大将军会负责他们的生活,能得到应有的安置,但是他们依旧多少会有些担心未来的日子。毕竟他们肢体受损,也就等同于是劳动力受损,很多重活可能就没有办法去做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肯定是会有一定影响的。

所幸的是,石头等人的担忧并没有持续多久,在他们踢了一场蹴鞠之后,讲武堂之内负责兵卒转职安置的官吏就来了,不仅是补充登记了李贰这样的新来的人员的信息,而且还召集了石头等伤兵座谈,一一询问了石头他们当下的情况,还复核了一下他们的文化等级,然后告诉他们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石头他们会在一个月之内得到安排的岗位,文化等级高的,可能会进入小吏层面,作为地方的仓廪库管,或是军屯的后勤人员,以及担任各地新兵营地的讲习教官等等,文化比较低的,可以优先选择商队护卫,坊丁等职务

反正肯定都有安排。

坏消息是,这些安排,不一定都能在长安三辅,有可能,嗯,很有可能会是在陇西。

毕竟陇西当下,正在进行大开发,很是缺乏人手。

当然,这也是自愿为主,如果不愿意接受被安排的职务,也可以直接结算成为一定量的银钱,然后自谋出路,后续也就和军务无关了。

如果只有一条路,当然就没有什么好考虑的,就像是退役或是不退役,多少简单些,结果当下选择一多,就难免有些人会患得患失起来,或是商量着职位的高地差别,或是议论直接拿钱到底划不划算,反正每个人心中都有些计较起来。

军务官也没有现场就让石头等人拿主意的意思,而是让石头他们都考虑一下,等过几天他再来登记,反正这还需要一段时间,不着急。

伤兵的退役银钱,会全须全尾的人是高一些,但是如果坐吃山空,恐怕也未必能够支撑多久,因此大多数人都愿意选择一个基础的职位,只不过这个基础的职位不在关中,而是要到陇西去

虽然军务官没有说死,但是也就差不多这个意思了。

在这个中间时间段之内,当然也是有上下活动的空间,千古华夏,都是如此。只不过类似于石头这样的人,当然是没有多少活动的余地的,分到什么,也就是什么了。

一些军中职务较高的,亦或是有些活动能力的,基本上也都知道自己的去向了,而石头这样的,则是要面对未知的到来。

未知,总是能带来一些恐惧。

这种恐惧和战阵之上的恐惧,还不太一样。战阵当中的恐惧,可以通过训练和杀敌渐渐的消除,而这种对于未来的恐惧,则是每一天都有,无法彻底清除,直至闭上眼的那一天。

或者换一个词,叫做安全感。

一些可能略微有些迟钝的人,不太清楚所谓安全感是什么意思,以为待在一个不会被车撞到的地方,有一个居住的场所,能有饭吃就叫做安全感了,但是实际上这个安全感并不完全是物质上面的需求,而还有精神方面的要求

石头一个晚上翻来覆去,心事重重,他难以取舍,犹豫不决。

同屋的其他人,踢球玩得很尽兴,累了,并且他们也不像是石头一样,肢体残缺,所以不管是有安排还是没有职位,都对于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自然就是呼呼大睡,还有的打得鼾声似乎都要将木屋震塌。

若是一个人还好,反正到哪里都没差,一个人吃饱了,全家饿不着。

可是,石头心中有牵挂,所以他就没有办法洒脱。

好不容易天亮了,石头眼睁睁的看着晨曦浮现,然后爬了起来,洗漱过后,便是坐在木屋的木地板上,沉默了许久。

最终,石头站了起来,和王咚咚告假了一声,又去找讲武堂的军务官领了一张进出的路引。他准备回家,回到陵邑里面那个有些破旧的家里去商量一下

原先他近乡情怯,加上脚有了残缺,多少心中有些自卑,不愿意就这样见到他所牵挂的人,想着等自己的职位分配下来之后,他也好带着职位回家,多少有些说头。

可是现在,他不得不提前面对这一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