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562章人到山前小开拓

诡三国 第2562章人到山前小开拓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汉中。

张辽和徐晃一同,带着一队人马在巡视。

汉中是从长安到川蜀的重要节点,也是东西方向上的缓冲要害。从汉中到长安,如今傥骆道和褒斜道都算是比较顺畅了,除了子午道。

毕竟子午道想要拓展成为车马通行的道路,着实有些难度。还不是一般的难度,而是很有难度。

为了增加道路通畅,扩大货物吞吐的流量,张辽和徐晃在反复商议之后,除了还要进一步拓展傥骆道和褒斜道的宽度之外,另外一条路程较远一些的陈仓道则是进入了修复和开拓的议程之中。

若是能重新打通陈仓道,也是给长安城南的转运中心减轻一些压力。因为陈仓道是先到咸阳,然后再转向长安。这样一来,不仅是可以使得减缓骆峪口的通行压力,也可以促进带通右扶风的经济发展。

对,经济。

这个词由骠骑大将军率先创造出来,很快的就成为了众人的共识。

经国济民么,称之为经济,很好理解。

跟着骠骑大将军时间越长,便是多少会变成斐潜的形状,呸,是学到了一些新知识……

徐晃过两天,就要离开汉中,前往川蜀,他准备走米仓道,先去川中巴东看一看。

米仓道走的是川中线,若是稳固了米仓一线,也就是意味着稳固了川中。金牛道的川西,米仓道的川中,这两个加起来,再加上川东驻守的鱼复县,永安县等地,也就可是使得整个川蜀都安稳。

后世有句话,叫做想要富,先修路,而在汉代,是想要稳,先修路。

道路,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延伸,就像是动物到了一个地盘上拉屎拉尿确定范围一样,人类的道路,就是在圈定自己的势力范围。

靠近褒斜道的附近,如今有许多的营地,也有一些厂房正在修建。

在厂房一侧,则是修建了军营和民众居住区。

褒斜道的定位,主要是商货运输,因为这边偏向西面一些,也比较接近金牛道,转运什么的也会路途短一些,除非是不担心保质期的货物,才会继续往东走一段,转去傥骆道,否则绝大多数的货物都是从褒斜道往长安走的。

在张氏叛乱的时候,这里就建了一个军寨,而现在,张辽接管了汉中军务之后,不仅是扩大了军寨,还扩大了民营。

汉中其实拿得出手的东西并不多,茶叶的品质其实也一般,但是作为转运中心,光转运东西南北的货物,就已经是赚了不少了。

『主公之前给我说过,有一个「集装箱」的方式,』张辽对徐晃说道,『我起初一直都没能搞明白是什么意思,直至到了这里……』

这一片营地都是制作箱笼的,营地之中不少人正在忙碌。一旁的营地管事点头哈腰,张辽略微和他说了两句,便是打发他回去做事了。

箱笼并没有什么技术性的门槛,谁都可以做,所以谁做的箱笼,大小长短什么的,都不一样。

而这样的大小不一致,就导致了在运输过程当中的麻烦。

因为不管是褒斜道还是傥骆道,都是水陆两运的,也就是说,有些地方走水容易,就走水,有些地方水流太湍急或是冬日缺水,就走陆地。所以需要经常转运,换车换舟什么的,大小不一的箱笼就导致了摆放的时候很啰嗦,有时候为了将某一件物品塞在车上或是舟上,便是不得不几番调整,就跟挪动华容道的棋子一样,大的小的长的扁的,堆在一处。

徐晃本身的智力值也是蛮高的,看了一会儿之后,便是恍然。

『此举甚妙也!』徐晃点头说道,『某到了川蜀之后,也会让川蜀之中制作同样大小的箱笼!』

统一标准的箱笼,将会节约大量的时间,使得运转的速度加快。当然相比较原本的『调整加塞』的模式,标准统一的箱笼可能会使得某些空间利用率不足,毕竟并非所有货物都能恰好填塞满一个标准箱笼,但是在转运上的速度提升,却能极大的抵消了这种空间上的浪费。

毕竟,现在有了吊臂器具,一起一落,也就是一会儿功夫的事。

徐晃和张辽的位置,是在一个小山丘上,而在山丘的远处下方,到处都是劳作的民夫和劳役,还有数量众多的胡人奴隶,包括在上一次战败之后的巴人氐人等等。

『这里的厂房还有住房,大概一个多月就能全数修好,到时候这些人就可以进山,修新的栈道,』张辽说道,『陈仓道北端,几乎都是要栈道啊……但是真要是修好了,这条路说不得比褒斜道还要更快!』

在这里劳作的,大部分都是壮年男子,五十人编为一队,五队编为一曲,由一队的兵卒看管监工,等到这里的修建房屋的活干完了,剩下就基本上是生产箱笼等比较轻一些的活计,也就用不上那些重劳力,需要另外安排。

徐晃点了点头,然后左右看了看,说道:『粮草储备,还跟得上么?』

作为战将,首先关心的自然是兵卒和装备,粮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装备配给的一种。

张辽笑了笑,说道:『这要多亏了张氏……』

徐晃怔了一下,旋即也是跟着笑了起来,『确实。哈哈,确实如此……』

劳动力,不是免费的,也是需要钱粮供养的,若是在之前,大量长时间集中这些劳动力,着实会让地方官头疼,而现在,因为对于张氏的清剿,以及相关跟风的士族豪右的『赎罪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赎罪银』。

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光和影永远都是在一起的。

就像是砒霜,原先也是一味药。

提到砒霜、朱砂等,很多人可能会不寒而栗。这些可以致命的『毒物』,其实只要经过科学、严格地炮制、配伍、控制用量,并找准适应病证,就能治病救人,甚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简单来说,用得好,就是药,用得滥了,就是毒。

『到时让他们修路,从褒斜道到陈仓道。』张辽伸手指了指北方,『只不过冬天土硬,开春了又是多雨,夏日多虫豸……』

徐晃点头说道:『没错,难处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有,但总归不能有了难处,便是永远不去做罢?』

『哈哈,正是此理。』张辽笑着说道,『在往前走走?今天我记得有一处是要引雷开山,去除巨石。』

徐晃表示同意,两人便是继续向前,进了褒斜道,沿着道路一路前行,走了大概有一个多时辰之后,拐进了一处岔路,然后再走了一段,便是越发的崎岖起来,不能骑马,就在岩石下面下马,翻上了山岩。

各个地方的山脉有各个地方的特色。西南的山脉有很多溶洞,而在秦岭之处,巨大的岩石和堆叠的结构,成为了阻挡道路的拦路虎。

在秦岭之中,有麻页岩,有火山岩,也有大理岩等等,不一而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又大又硬,和那种砂岩或是石灰岩完全不同。

若是没有火药,想要在山间开出通道来,只有修建栈道。

历史上这里还真有一条栈道。

连云栈道。

从汉代就开始修建,然后到了北魏年间才算是全数修建完毕,大概修了近两百年的时间。那可是没有火药的年代,是硬生生从岩石上抠出道路来的岁月!

华夏人,只要有方向,就从来没有『畏难』这一说!

最怕的,就是失去了方向。

不求神,因为神不度人,唯有求己。

有山阻隔,便是移山!

有水洪泛,便是治水!

上古之民便是如此,难不成后世一代代变得更加孱弱?

在这里开山的,大部分都是奴隶了。这些原本企图掠夺华夏的家伙,现在不得不面对着难以下咽的苦果。这些奴隶极大了弥补了劳动力,尤其是重劳力的不足,使得在这里的开山修路的进程得以加快。

再加上火药。

当然,对外宣称,皆称之为『五行雷』。

『属下拜见将军!』负责火药的军校前来拜见。

『免礼,』张辽点了点头,『准备得如何了?』

『启禀将军,都已经准备妥当了,现在正在往下撤离人员。』军校应答道。

火药是特殊物品,都是由军中和工匠双重管辖。黄氏工匠负责核准使用数量,使用地点,使用情况,而军中掷弹手专门负责具体使用。这样的双保险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之内保证火药的保密性,但是迟早是会被人找到漏洞的,这些举措只不过是尽可能的拖延而已。

毕竟有些技术,是会过时的。

如今用来开山的火药,就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正,改良,改进,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化工产业,物理化学上面的理论和研究,也在不断的进步。

若是在原本的大汉,即便是有火药的制造,顶多也就是会记上一笔,比如原材料是要那边的炭最好,那边的硝石最佳等等,但是绝对不会像是当下一样,还有黄氏工匠一直跟在旁边,不断的记录着点点情况,然后汇总到长安……

某地的炭好,因为什么才好?

某处的硝石佳,另外两处的硝石因为什么不佳?

简单来说,大汉,至少是关中的大汉,开始从知其然走向了知其所以然。

这是小小的一步,却也是巨大的一步。

就像是当下对于连云栈道的修建一样,似乎是从褒斜道改道陈仓道的小小一步,却意味着更大,更宽阔,更顺畅的方向。

『要小心安全。』虽然说这样的话大抵上是属于老生常谈,但是张辽依旧嘱咐了一句,『好了,去罢。』

这一次放药开山,对于张辽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观看了,但是对于徐晃来说,还是挺新鲜的。

汉中多山,路很不好走。

川蜀的山更多,路更不好走。

或者说,自古诞生有华夏,这路就没有好走过。

可不就是这样一步步的走过来了么?

『这开山之雷啊,据说有两种做法,』张辽一边看着远处,一边对徐晃说道,『一个叫做失蜡法,顾名思义,就是用蜡先做一模子,外面敷上泥壳,然后泥壳干了就可以用火烤了,然后蜡就会流出来……』

『这你都懂?』徐晃有些惊讶。

张辽哈哈笑了笑说道,『好奇,我个人好奇而已,查看了一些内部文献而已……』

徐晃点了点头,心中对于张辽评价则是更高了一些。

军旅之中,事项是很烦杂的。尤其是一军之主将,有时候事情真的多到难以想象。上至重大的战役筹划,下至兵卒的吃喝拉撒,就连军中一些军校士官的情绪波动,有时候都要去管一管,没天要批复的行文也是一大堆,还有闲心去看什么关系不大的内部文献?

只是为了个人的好奇心?

当然,如果只是为了轻松,也是可以将这些事项都丢给副官,或是文吏去做,但是旁人替着去做么,其效果么,就是旁人说了算了……

这一次来汉中,徐晃的收获很大。

这种收获,并非是说获得了多少钱财,而是在个人方面上的增长。在长安待久了,思维就容易固化,现在出来走一趟,徐晃就发现自己收获了不少新知识。

徐晃个性沉稳。这种沉稳一方面是天生的,另外一方面则是后天形成的。而相比较徐晃而言,张辽就活泛了不少,尤其是张辽并没有像是历史上那样,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投到曹操麾下的,自然就不会像是历史上那样,谨小慎微,即便是被曹操怀疑监视,也装作看不见……

所以,张辽当下思维什么的,就比徐晃放得更开一些,走得更远一些。

就像是张辽在汉中推进的农兵训练。

农兵不是什么新鲜的词,但是『农兵训练』是。

徐晃前两天看过一次『农兵训练』。

『农兵训练』有些和周朝春秋之时的『农兵合一』有些相似,但是又有本质上的差别。

『兵农合一』的制度,是服役人员平时散在村社为农,遇到了战时才临时征集为兵。平日里面作为农民的时候,兵器收归国家统一保管,临事征兵之时,也同时发授武器。

这一类的农兵与终日兵不离手、手不离兵的常备兵卒有明显的不同,形成临战集结和临时授兵的兵卒制度体系。

之所以『兵农合一』的制度会被淘汰,是因为这玩意战斗力实在是太低了,纯粹就是炮灰,随着华夏战场之上的战争烈度越来越高,这种低品质的兵卒当然就越来越不适应战争的需求。

而张辽的『农兵训练』则并不是遇到战事的需求,似乎存粹只是为了训练农户……

就像是徐晃见到了一次农兵训练。

那是在汉中的五号屯堡附近。

五号屯堡,周边就是屯田,屯堡中大概是两百户人,有一个校场,并不大,然后农兵就在校场内训练。

冬天没有什么农活,参加训练的有钱发,所以很多人很踊跃,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又不用真上阵杀敌,拿些钱补贴一下家用不香么?

其实训练的效果不怎么样。

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农户,迈出了从家里面到户外的第一步。

然后就是屯堡之间的比武,就像是兵卒部曲之间的比武一样,有人赢了,自然是有人输了,赢了有奖励,输了的,带着鼻青脸肿回去,难免憋着一口气,来年再比。

这是屯堡之内的农夫自己想要赢,而不是旁人逼迫着他们去赢。

张辽说,他准备再将这个模式完善一下,然后上报给骠骑大将军,看看能不能推广到所有的屯田堡去……

屯田兵,农闲的时候为兵,农忙的时候耕作,看起来很美,但总归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谁也无法保证说敌方也一样配合季节农时,只是在农闲的时候才打仗,或者说仗打到了一半,看见时间不够了,快到农忙季节了双方就封盘,各回各家然后等来年继续。

所以骠骑大将军采用的常年常备征募兵制,才是更加符合当下的需求。可是这样的征募兵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就是农夫只是专注于耕作,一旦兵线失守,没有任何战斗经验的农夫可能就会瞬间崩盘。

这是张辽结合汉中的战役做出来的结论。别管张氏在那个时候招揽了多少农兵,看起来有多少人马,只要正卒的战线一崩,接下来就是全面垮塌的局面,救都救不回来。

如果说有农兵可以依托坞堡顶一阵,亦或是不跟着乱哄哄跑,甚至只是需要在逃亡的时候能听得懂兵卒号令,分清楚左右,不至于直接撞上好不容易收拢的兵阵,不形成滚雪球的连带效应呢?

是不是又是一番局面?

这就是『农兵训练』的重要性了。

不一定需要这些农夫上阵杀敌,但是如果能在极端情况下起一点作用,那么在之前花的这一些训练费用,钱粮支出,也就值了!

徐晃微微的呼出一口气。

看来自己是安稳了些时日,竟然被人追上来了……

徐晃暗自想着,然后看了一眼张辽。而且眼下的这个张文远,说不得还有琢磨着要撰写兵书,做些武备志念头吧,否则怎么会对于那些比较偏门的知识也肯花时间去了解?

比如五行雷的制作方式……

『要点火了!』张辽指着山上摇动的红旗。

过了片刻,便是轰然一声巨响,在山谷岩壁之间回荡,即便是离得这么远,依旧是感觉耳膜嗡嗡而动,久久不能平息。

『开了,山开了!』有兵卒上前检查,然后冲着山下大呼,『开出新路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