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596章斐潜的取经

诡三国 第2596章斐潜的取经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在刘协和曹老板得到了『意外之喜』的时候,斐潜这里也迎来了属于他的『取经者』。

没错,不是大汉的人去『取经』,而是别的人到长安这里来『取经』。

而且这经书也不是佛经,而是道经。

说起来是因为斐潜在五方上帝教派上的推行动作做得不错,至少是在雪区那边表现的不错,然后吸引了大量的雪区民众信奉,但是前往雪区的传道士并不是人人都能像是玄奘一般聪慧,有很多的道经内容其实也很含湖,并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说法,甚至会出现这个传道士和那个传道士讲的内容相互矛盾的情况。

这就像是佛教早期在华夏本土内传播一样,起初只有一种,后来就变成了很多种,然后这很多种里面有的甚至除了供奉同一个佛祖之外,似乎其他的东西都完全不同了。

当斐潜知道了有人前来取经这个事情的时候,也是十分的意外,决定还是要好好安排一下,毕竟斐潜头上还挂着一个什么什么真人的名号呢……

『公达派人接触过这几个人,』斐潜看了看桌桉之上荀攸上报的行文,然后说道,『某是大体上了解了一些……嗯,请公达跟诸位也说明一下……』

荀攸拱了拱手,『此次求经使者,原一十有五,然于途中失足坠亡者二,病不得愈有三,半途癫狂妄语不得行三人,至大小川前又遇贼,被杀四人,至陇右之时便是仅存三人矣。陇右驿站初以为流民野人,引而度其衣食,询问之,方知其事,便转报至长安……』

斐潜有指定屯田政策,收拢流民野人落户,是有赏钱和功勋的,所以在斐潜地盘边缘的驿站兵营什么的,才会主动去收拢这些人。毕竟历史上边疆杀些野人,拿其首级冒功的,其实真不算是少数。

有时候矛盾就是这么产生的。

如果斐潜没有这样的相关政策,或者说这些政策执行起来的时候还没有砍首级来的简便,或是效益大,那么这些远道而来,原本像是『雪区玄奘』这一类的苦修者,就被抓起来砍了头,那么还有下一次么?

如此一来,如何能将华夏的文明火种传递出去?

真以为文化传播就像是游戏里面的那样,放在那边不管,然后就看着颜色慢慢渗透?

『人还在陇右,还没有出发吧?』斐潜问道。

荀攸点头,『使者身体亏虚,要稍微养几天。』

斐潜颔首,『让文和派医师过去……此外,多派几个机灵的,找他们学一下他们的语言……』

荀攸表示记住了。

斐潜示意荀攸继续。

荀攸继续给众人在介绍着:『此雪区之使,循文远将军进军之路而出……』

荀攸在地图上指点着,叙说着他从那几个使者身上得到的一些信息,而斐潜听着听着,思绪就有些飘扬了起来。

雪区来的取经人,嗯,苦修道人么,走的是北线,也就是走得西宁线。

其实古代进入雪区的道路有很多,南面的路线么,一条是从川蜀进去,另外一条是从云南进去。川蜀线比较早,路比较崎区,基本上都是在爬山下山,但是相对来说气候比较温和一些,难走原因是山。云南线和川蜀线类似,也是爬山,目前还未完全成形,比川蜀线近一点,但问题是从长安到云南,也就是建宁以南实际上也不近,只有从交趾走云南线才算是比较划算一些。

北线么,也就是西宁线,最大的问题倒不是爬山了,因为到了陇右,其实海拔高度和雪区相差不大了,到了青海湖一带往南,倒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山要爬,而是要穿过多块的无人区……

其实在西宁线再往北,还有一条号称是华夏最艰难的路线,从西域直接进雪区。这条路线也不像是西南线要翻越那么多的山,但是无人区比西宁线要多得多……

西宁线,也被称之为唐蕃道。

历史上文成公主就是走的这条线。

那么走这条路线需要多长时间呢?

斐潜脸上浮现出了一些笑意,旁人以为他听着开心愉悦,其实斐潜是想到一个关于文成公主的搞笑事件……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成公主的暗箱』事件,或者说是传言,因为有人说文成公主进藏是走了一年的,也有说走了两年的,还有人说是走了三年的……

三年版本的,配套着还有说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手下禄东赞私通的……

这可是干系到了松赞干布的帽子,到底是几个色?

正常来说这条唐蕃道,只需要走一年左右,结果走了三年,其中两年去了那里?私通不是有孩子了么?文成公主和禄东赞跑路了,然后生下来了,松赞干布顶着一顶绿幽幽的帽子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了两个人,然后很大度的表示这都不算啥,那生不下了的不也是抱着养么?血缘什么的也不重要,于是最终三个人快乐的生活在了一起。

传说故事就是故事,别把故事当成历史看待。

更何况史书之中也有猫腻呢……

同时在雪区之中还有传说,说当时禄东赞找大唐求亲,小气巴拉的李世民还拿问题刁难,然后禄东赞凭借着松赞干布的『三个锦囊』完美的解决了李世民的刁难。李世民提出一个问题,就拿一个锦囊,然后再问一个,再拿一个……

是不是有一种别样的熟悉感?

这『三个锦囊』的故事,在尼泊尔赤尊公主那边也一模一样的用过,唯一的区别就是求亲使换成了桑布扎,李世民换成了泥婆罗王。

至于什么蚂蚁牵绳索穿小洞啊,母马小马分群啊等等,基本上都是有人故意杜撰出来欺骗老百姓的,毕竟娱乐么,这可是传统,普通百姓不就是好这一口么?

毕竟对于任何一个政权来说,『和亲与否』,以及『与谁和亲』,完全是政治上的取舍的问题,又怎么可能像是有个什么物品招标似的,『我有一个公主。你们都来竞争』?这是多大的娱乐精神?真是让各国求亲使一起竞争,这不是哄抬【哔】价么,根本就是完全不符合逻辑。

就拿喜欢和亲的唐朝来说,又不是只有一个公主,嫁给吐谷浑王的弘化公主也是宗室女,吐谷浑娶吐谷浑的,吐蕃娶吐蕃的,吐谷浑使臣会吃饱了撑的来搅合什么吐蕃的事?

所以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真的就是存粹娱乐么?

并不是。

这些事情,很有可能就是当年入雪区传教的光头老搞出来的。

因为在所谓多版本的『三个锦囊』故事里,有一个版本是李世民用来刁难迎亲大使禄东赞的三个问题分别是『有无十善法』、『有无寺院,上师供养』和『有无财货供应』……

就像是农民相信皇宫里面的皇帝老儿是拿着金锄头耕田,皇后娘娘是拿着银扫把打扫庭院一样,佛教那些编撰故事的高僧,他们或许觉得他们推行了『十善法』,那别的国家,比如大唐、尼泊尔什么的,用的也一定是『十善法』。

至于为什么讲吐蕃王的故事,那是因为传教过程当中,为了吸引更多的百姓聆听,有什么比大人物的『风流韵事』更吸引人的?

可惜,中原从始至终都是土地为主的大地主社会,掌控话语权的是士族集团,从来都不是宗教集团,就算是李世民是个智能低下的皇帝,也不可能问出连续两个有关佛教的问题,而且还将佛教问题摆在前面……

因此,传教士重要不重要?或者说,靠谱一些的传道士,不至于搞出这种不知道是抹黑还是添彩的事情的传道士,重不重要?

要是传道士派遣得不好,说不得什么时候斐潜在若干年后,就像是松赞干布的传闻一样,突然头上就多了一顶绿幽幽的帽子,然后就变得跟唐王李世民一样的提那种白痴的问题。

斐潜觉得,如果大汉当下,有像是后世某些工具,某些媒体,某些平台一样方便的进行文化渗透,那么想要推广华夏文化一定没有那么麻烦。

占领一个地方,然后再推行教化,实行华夏文明的传播,与没有实质性的占领,先用文化进行渗透和影响,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做法也完全不同。

前一种,在南匈奴和西羌身上可以得到有效的运用,而后一种,是在对付大汉当下无法直接占领的区域……

就比如雪区。

唐代不是打不过吐蕃,而是难以占领,并且处于政治上的考虑,所以才采用和亲政策。毕竟唐代的和亲,很多时候是在唐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或许其中也有一些文化渗透的味道,也深远影响了吐蕃等地域,但很可惜的是这种文化的渗透,并没有形成能传承的策略,以至于到了后期味道就变了。

玄武门之变,看起来像是兄弟相争,实际上并不是。就像是李治搞武媚娘,看起来像是好色之徒的昏庸之举,但是实际上也不是。

政治啊……

荀攸似乎察觉到了斐潜的走神,便是停了下来。

斐潜虽然在走神,但是对于外界的感应还是有的,听到声音安静了下来,便是反应过来,笑了笑,说自己刚才想了些事情,向荀攸及众人道了个歉。

荀攸和众人皆拱手回礼,口称不敢。

『说到哪里了?』斐潜问道。

荀攸说道:『臣正在介绍雪区之民生……』

斐潜点了点头,然后转头看向了众人。

『起初看到雪区之内的这些政令法规,还有其叙述的这些……』斐潜在行文上点了点,『多少有些觉得此等地域,不过尔尔……不知道诸位可否有这样的感觉?』

雪区的经济不好。而且那边耕作的土地,收成也很差,和长安之地的高亩产一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的感觉。

这是很显然的事情。

斐潜从众人脸上一一看过去,有人点头,有人沉思。

这是一次扩大的会议,但是能有发言权的人不多。

斐潜也没打算给所有人都有发言的机会,那样反倒是会导致事情更加的复杂。扩大,是为了简便的让更多的人知晓某件事情,但是主持和核心,还是应该牢牢的抓在手中。

斐潜此言一出,顿时就说中了不少人的心中。

并非只有在辫子朝才有什么『天朝上国』的想法,实际上在其他时段,也一样大有这样的人存在着。

自卑和自大是背靠背的两兄弟,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在知道斐潜召集众人,仅仅是为了所谓雪区里面的『取经者』的时候,除了类似于庞统司马懿诸葛瑾等一流,或是准一流的谋士之外,其他很多人都是来混经验的,准备点卯之后领个加三的经验值就走,根本就没有将多少心思放在荀攸所说的事情上。

不就是个取经人么?

之前还被张将军暴揍了一顿,据说还打死了那谁谁谁?不是几近于灭国了么,还有什么好说的?只不过是因为斐潜是骠骑大将军,是大老板要开会,所以这些人才不得不来。

上班人么,打卡摸鱼才是王道。

新年才过去没多久,众人还沉浸在放假的欢庆里面还无法自拔,可以理解,但是总不能一直这样罢?

所以,这一次的扩大会议,多少也有一些让众人都提起精神来干活了的意思。

当然在这一次的取经人事件之中,斐潜也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

值得去试一试。

至于能将命运这个车轱辘推动到什么程度,也要看众人能够接受,或者说是配合到什么程度了。

斐潜抬头看向了众人,说道:『诸位,这里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了……为什么这些人要前来长安取经?都这么穷,这么乱了,这经,真有大用?』

众人闻言不由得一愣,为什么?难道不是因为长安是五方上帝教派的发源地么?

然后庞统迅速的反应了过来,皱眉说道:『主公之意,莫非是因为雪区之内……因民苦痛,嗯,或是说,部落……相争?那么说来,这取经人求经之举,未必纯正了……』

斐潜点了点头,在荀攸所上报的行文上面关于雪区民生内容上点了两下,『这些求经人,亦为求变者。』

『求变者?』众人或是重复,或是思索。

吐蕃,是雪区在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历史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吐蕃实际的立国者,但是就像是大漠里面那些单于,并不是在某个时间点咣当一声便是立国了一样,其实在雪区之中,必然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

推动这个过程的,不是松赞干布。

而是生产力。

就像是后世的一句话,是历史选择了什么,而不是什么人选择了历史,即便是没有松赞干布,或许就有松赞湿布来完成这件事情。

松赞干布在吐蕃聚集的过程中的作用更像是催化剂。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斐潜继续说道,『据我们所知,和这些取经之人描述,这雪区么……是不是和我们上古之时有些相似?广袤的土地,零散的部落……然后现在,看看,有了约定的制度,有部落之间的战争……有人开始称自己为某某王,有人开始想要统一雪区……是不是很相似?而在这些行为,或是现象的背后,是什么?』

『是农业,是工业,是民生,是军事,是所有的一切的发展,推动着这些人在改变。』斐潜继续说道,『人有了富余,才会想着走动和交流,才有商品贩卖,也才会产生了相应的争斗……谁都有私心,那么听谁的?法律诞生了……诸如此类。从这些取经人的描述之中,我估计雪区之内,应该正处于这个过度的时期,有点像是我们的春秋战国……』

斐潜这么一说,众人便是纷纷点头。

这很好理解。

在我国隋唐之前,人们对寒冷的青藏高原上的政治情况并不十分了解,这一方面是交通不便造成的,也和当时青藏地区没有形成较为强大的统一政权有关。从公元6世纪开始,位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东部的雅隆部逐渐强大起来,势力扩大到拉萨河流域。到了7世纪初,松赞干布继位后,先用以武力征服了周围的各个部落,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

这整个的过程虽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也比不上前秦统一六国的波澜壮阔,但是很明显的是统一之后的吐蕃便是在松赞干布带领下开始四面扩张,向南让尼泊尔俯首称臣,松赞干布娶了尼泊尔的公主,向东则是侵入了唐朝。

在第一次和亲的要求被唐朝拒绝后,松赞干布发兵攻打唐朝,两国在松潘地区鏖战多时,互有胜负。唐朝知道了难以快速的击溃吐蕃之后,最终答应了和亲的要求,这才有了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

『我们华夏,是先行者……』斐潜微笑着,声音当中却有着一种历史的厚重,『看看,现在我们不过是先跑了几步,而后面,有这些人在追赶……如果说我们自己停下来,会发生什么?其实我也一直有些奇怪,这个事情,其实在周王之时就发生过了,在汉初之时也一样发生过,为什么就没记下来?或者说,没有人去谋划过?』

『这就是我让诸位都过来,并且让公达把这个事情告诉诸位的原因。』斐潜环视一周,『前车之鉴,当为后世之师。那么我们今天怎么做,也会成为华夏后世的经验。这取经人不日将到长安,而我们要怎么做……取经人,呵呵,他们是取经人,我们……又何尝不是?』

『能从他人之处,得我华夏真经,方为诸位之所长啊!』斐潜朝着众人拱拱手,『还望诸位回去之后好好想想,三日之后,我期待能见到诸位之「真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